<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生能夠聽懂音樂,真是一種極其美妙的體驗。我是指那些沒有歌詞的純音樂,尤其是古今中外歷史上已被確立為經(jīng)典的純音樂。</p><p class="ql-block"> 沒有歌詞形而下的詮釋,人的精神就會隨著音樂、飛翔在形而上的理念世界里。這是視覺、味覺以及閱讀,都無法替代的體驗。是一種完全地與欲望無關(guān)的享受,是真正的不需要理性參與的交流。而且也不需要人與人進行彼此互動的交流。音樂會形成一個空間,這個空間是有靈性的。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大自然世界是不是有靈,是不是有人設(shè)計(盡管我相信有)。但是音樂的空間、音樂的世界肯定是有人設(shè)計、是有靈的。在這個空間里,你可以和空間直接交流,像阿凡達一樣,用自己身體的一個感官,就可以與空間交互??梢裕f音樂是我們這個世界唯一可見的魔法。</p><p class="ql-block"> 你知道音樂的空間、音樂的世界是由什么構(gòu)成的嗎?你可能會說音律、音符、樂器的震動、演奏者的心靈、創(chuàng)作者的精神世界……都對或者又都不對。</p><p class="ql-block"> 柏拉圖認為有一個理念的世界的存在,它是先驗的。這樣的理念世界先后發(fā)展成了宗教的神學和哲學里的唯心主義。這樣的世界,在大自然中存在不存在,雖然我有信仰,但是我也不敢為他人印證。因為即使有信仰的人,也會時常自我懷疑。信心也是需要時常培護的。</p><p class="ql-block"> 但是在音樂里,我們可以確信,有一個類似理念的世界的世界。作為人類個體,無論我們聽與不聽,音樂的世界就在那里。即使你聽了,它也觸摸不到。聽覺是“眼耳鼻舌身意”里,最薄弱惡一個感官。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會說:聽一百遍,不如看一遍;看一百遍,不如親手抄寫一遍。也確實是這樣的,上學的時候,對于難以背誦的內(nèi)容,我就抄寫幾遍,很快就記住了。依靠視覺的看,就慢很多。只靠聽的學習是斷然不敢的。老師講課,還得用手記筆記,輔助理解和記憶。另外,相比嗅覺,聽覺更加沒有優(yōu)勢。一個人,許多年前聞過的味道,許多年后再聞到,就會帶動你想起聞到這個味道時對于周圍的很多潛在的記憶。在一些推理破案題材的小說和電影里都有過類似的描述。舌頭這個感官提供的味覺記憶,那就更不用說了,媽媽做的飯的味道,過多少年,都是記得的。我們小時候偶爾吃過的美食,刻在腦海里的記憶也是很難被抹去的,比如,經(jīng)典相聲里那個皇帝對于“珍珠翡翠白玉湯”的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 這樣說來,只有聽覺最縹緲。但是聽覺卻最神圣。在教堂里,有專門的唱詩班,今天西方的音樂,最早就能追溯到意大利的教堂。起初是男子用單聲部合唱,制造神圣的氛圍,慢慢地發(fā)展為多聲部。再到后來,用樂器模擬人的聲音。就這樣一步一步,形成了今天的西方音樂。但是西方音樂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為宗教服務(wù)的,服務(wù)什么呢?就提供神圣的臨在感。在這樣的神圣的氛圍中,體會那種與靈水乳交融的體驗。直到今天,音樂在教會里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管是正式的教堂還是家庭教會,再小的團契,都會有唱詩班。</p><p class="ql-block"> 詩歌與音樂可以說是孿生兄弟。最早的詩歌,也是可以唱的??峙聦τ谌祟愖钤缙诘脑姼?,沒有比中華文明更加理解的了。這個必須感謝,我們商周時期的王朝統(tǒng)治者。在那時候,王室就已經(jīng)開始用雇傭失去勞動能力的人,去民間采風,了解民間的思想狀態(tài),以調(diào)整統(tǒng)治政策。我們更得感謝孔子和儒家后世,對《詩經(jīng)》的傳承與保存。有人說孔子刪詩書,導致了一些文獻的流失??墒谴呵飸?zhàn)國時代,不止有儒家,其他的詩,本來可以由儒家之外的其他學說系統(tǒng)傳承!但是由儒家之外傳承下來的上古詩篇卻鳳毛麟角??梢?,儒家對于刪定后的詩的保存,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一個人、一個學說組織,本來就是一個濾鏡,你想通過他的視野看世界,就必須接受他的觀點,這是這個世界的規(guī)律。況且如果孔子把所有詩全部保留,在需要手抄傳世,還要經(jīng)歷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考驗的情況下,未必能夠保存下來幾首。刪繁就簡也是為保存做出了貢獻的。據(jù)說很多古本,都是被人保存在土墻里才躲過秦始皇和楚漢爭霸的戰(zhàn)火的。</p><p class="ql-block"> 到了唐宋,詩詞能夠繁盛,也需要感謝孔子對于詩的重視,在六經(jīng)中,《詩經(jīng)》始終是排在首位的。儒家對于詩歌教化作用非常看重。這才有了文人士大夫這個最主要的創(chuàng)作團體的加入。讓詩歌的閱讀,有了各種場合的實用價值。沒有這樣的閱讀氛圍,詩也很難有如此繁盛地發(fā)展。就像今天的短視頻,沒有廣泛地觀眾,創(chuàng)作就不可持續(xù)。今天的詩歌創(chuàng)作者,能夠在幾乎沒有純讀者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作,著實也說明我們都是詩歌的真愛粉。我們要推動詩歌的發(fā)展,不止要多寫,還要多閱讀。</p><p class="ql-block"> 今天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一個良性的交互。在過去,有專業(yè)的文學刊物,這些刊物一定是有很多讀者的。因為有讀者,所以就有市場,除了詩歌作品,還有詩歌評論(更多的是批評家)。歌德在《浮士德》里,用很多內(nèi)容諷刺文學評論者。今天看來,有人專業(yè)批評的時代,是一個多么幸福的時代。因為有批評,才有爭議,因為有爭議才會有人關(guān)注潛心的創(chuàng)作者。一些思維超前創(chuàng)作者經(jīng)過幾十年的蟄伏,作品會慢慢被時代發(fā)現(xiàn),批評的聲音就會轉(zhuǎn)為理解、解讀、贊譽,詩人在泥土中掙扎的日子就不會白白浪費。就像華茲華斯,年輕的時候,因為詩風新穎,幾乎承受了最大的惡意。他也因為貧困,和妹妹長期隱居在湖邊原本廢棄的小木屋里。但是因為有批評、有關(guān)注,經(jīng)過幾十年,人們的欣賞水平終于發(fā)展到可以理解他了。他就得到了屬于他的榮譽。可是,今天的文學刊物,既沒有固定的閱讀群體,也無法篩選出真正的好詩,可悲的是紙媒不僅有嚴格的思想鉗 制,對于詩歌,還有嚴重的歧視,很多真正有人閱讀的期刊雜志,對詩歌都是拒絕收錄的。</p><p class="ql-block"> 今天,中國的詩人所遭遇的困境,是歷史形成的,誰讓過去這幾十年,產(chǎn)生了那么多雷死人的奇葩爛作(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提倡寫干凈的好詩的原因)。但是我們也必須為我們的前輩已然為我們形成的當下的困境買單。同時,必須清楚:好的作品,才是我們解決所有困境的唯一路徑。</p><p class="ql-block"> 詩歌能否重新興盛,誰也不知道,但是能夠知道的是,有我們這些詩歌創(chuàng)作愛好者的存在,詩歌就不會消亡。哪怕我們永遠是臭棋簍子,詩歌也因為我們而存在。不為別的,因為我們是人,只有人,才可以背負一種文化形式負重向前。其他“存在”還真不行。比如,那些被記錄在紙上,放在圖書館里的古跡資料,那就不叫傳承。只有有了“人”的參與、閱讀、尤其是寫作創(chuàng)新,才有傳承。</p><p class="ql-block"> 當下讀詩的人少,就需要我們共聚在一個平臺,共同分享作品,相互閱讀,發(fā)表真知灼見、相互鼓勵也相互批評、相互欣賞也相互推薦。這就是詩歌圈子。今天有一個詞叫破圈,就是某個人從他的專業(yè)圈子破壁,進入了大眾視野。就說明每個事物,都存在一個專業(yè)創(chuàng)作者的專業(yè)圈子。在這個圈子里不斷交流、碰撞、激蕩,才能夠發(fā)展進步,然后才能有人破圈,進入大眾視野。詩人應(yīng)該相互交流,交流才有進步。</p><p class="ql-block"> 回到音樂上,在諸多藝術(shù)形式中,詩所需要的境界、韻律、純理念的世界,只有音樂中才有。我如果說,宗教中有某種利于寫詩的體驗,肯定會有很多人表示反感;我如果說,理解唯心主義,比單純地只知道唯物主義,更有利于寫詩,肯定會有很多人排斥;我如果說,現(xiàn)代詩需要跳出固有的傳統(tǒng),在世界詩歌之巔博采眾長,肯定也會有很多人認為我不忠于傳統(tǒng);我如果說,詩人要拋棄非文學視角,站在真正的純文學、純詩歌的角度去創(chuàng)作,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跳著腳罵我。</p><p class="ql-block"> 我不做解釋。一個真正地、深沉地愛著的人,總是容易被誤解,也應(yīng)當樂于背負這些誤解。我只告訴你,音樂中,有當今中國現(xiàn)代詩所欠缺的絕大多數(shù)東西,雖然不是全部。希望在音樂這塊純凈的天空,我們能夠達成共識。希望更多有志于現(xiàn)代詩詩歌發(fā)展事業(yè)的同道中人,去尋找適合自己的音樂,尋找音樂與詩歌的再度結(jié)合。</p><p class="ql-block"> 在這樣的路上,你不是孤獨的,因為有我、有現(xiàn)代詩研究苑的所有老師,現(xiàn)在還有古典音樂驛站。</p><p class="ql-block"> 前些日子,我接受古典音樂驛站話題,目的就是為現(xiàn)代詩創(chuàng)作者,建立一個與音樂結(jié)合的這樣的音樂+詩歌的分享空間?,F(xiàn)在古典音樂驛站,做得還不是特別好,還缺少好的投稿。如果你有音樂的感悟、有配樂詩歌的作品等等需要展示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歡迎來分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者:聶瑞海</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30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