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布萊尼姆宮(丘吉爾莊園)【1987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地理位置:N51 50 31 W01 21 41,遺產(chǎn)編號:425】</div><div><br></div>布萊尼姆宮,別名丘吉爾莊園,是歷代馬爾伯勒公爵府邸,也是溫斯頓·丘吉爾出生地。 布萊尼姆宮是英國唯一一座既非王室所有、也非宗教建筑,卻被稱為宮殿的建筑。 宮殿位于牛津伍德斯托克,由約翰·范布勒建造。它將田園景色、園林和庭院融為一體,顯示出卓越超群的風范。 這座鄉(xiāng)間宅邸占地面積2100多英畝,是英國規(guī)模最大的莊園之一。 丘吉爾莊園建在格里姆河邊,通過建造堤壩蓄起了兩個形狀狹長的湖泊。 兩湖相接處,一座小橋筆直地通向宅邸的中庭,橋的另外一端連接著河對岸的牧場。 中庭、主路、小橋和對岸的草坪上以綠植勾勒出的線條形成一條直線,將周圍廣闊的田園、園林和庭院融為一體。 隨意裝點的橡樹林、湖泊、玫瑰園、小瀑布體現(xiàn)出英國式園林講究自然的鄉(xiāng)野風格。 大草坪上的雕塑、噴泉和修剪整齊的植物又具有法國巴洛克式園林布局嚴謹、偏愛幾何圖形的特點。 在英國,模仿自然景色的花園中很少用雕塑來做裝飾,而布萊尼姆宮是一座法國巴洛克風格的花園,雕塑在這里隨處可見。 布萊尼姆宮是18世紀王宮建筑的杰出典范。 從住宅的高處望下看,花園布局整齊有序,其中的植物、通道和裝飾物盡收眼底。 散落在各個角落的雕像是一種標志,這些雕像象征著軍隊的英勇頑強和軍人的榮耀,因為這座官邸是為紀念英國軍隊而修建的。 布萊尼姆宮西側(cè)充分呈現(xiàn)出花園整體布局的絢麗多姿,遠處有布朗設計的體現(xiàn)英格蘭自然景色的花園;湖邊則有迪歇納設計的意大利梯田式花園,同時又體現(xiàn)出法國式的幾何圖形的園林風格。 官邸西側(cè)還有一處修建在臺階上的“水景園”,這是建筑大師范布勒在18世紀建造的,共有13個部分。 水景園的中間和四個角落各有一座噴泉,黃楊、雕像和裝飾墻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水景園之中。13個噴水池組成小型的階梯式瀑布,流入水景園的中間。水柱激起層層浪花,顯得生氣盎然。 這些花園是為了進一步美化高處房屋的環(huán)境而修建的,絢麗多彩的花朵令人賞心悅目。錯落有致的黃楊取代了花卉,宛如彩色沙地上的浮雕。水池周圍用白色石頭砌成邊框,將黃楊的輪廓勾勒得格外分明。 <div>1704年8月13日,約翰·丘吉爾在巴伐利亞打敗了路易十四的軍隊,取得了布萊尼姆戰(zhàn)役的勝利。為了嘉獎他的功勛,國王封他為馬爾伯勒公爵,并將這座府邸賜給了他。<br></div> 布萊尼姆宮是當時著名的建筑大師約翰·范布勒于1705年至1722年間完成的一項杰作,這里的園林布局和建筑風格都是為了體現(xiàn)馬爾伯勒公爵建立的卓越功勛。 布萊尼姆宮主體建筑由兩層主樓和兩翼的庭院組成。 外觀混合了克林斯式的柱廊、巴洛克式的塔樓,高高隆起的三角壁,形成錯落有致的正立面線條。 進入大廳,最令人驚嘆的是由詹姆斯·桑希爾于1716年繪制的天花板:按照戰(zhàn)爭的順序在布萊尼姆宮中展開,展現(xiàn)了馬德羅的勝利。 長長的拱形走廊一直延伸到大廳的南北兩邊,這是溫布勒的典型之作。比如樓梯,為拱廊的東墻所隱藏。 室內(nèi)還陳設著家族油畫、壁毯及各種裝飾擺件,每一件都出自名家之手。 每間居室墻壁上,都掛滿了家族先輩的肖像、各種風景油畫及珍貴壁毯,地上鋪滿昂貴的絲織地毯,古舊的家具桌子上,擺著大量王室賞賜的奢侈銀質(zhì)及瓷器餐具等,默默昭示著往日的輝煌。 彰顯公爵身份的雙頭鷹門徽。 整座宮殿里最長的房間是圖書館,占據(jù)了宮殿的一個側(cè)面。 55米長廊圖書館是當年接待貴賓的場所,也是顯示貴族身份與知識的象征。 室內(nèi)放有女王安妮全身雕像。 也許這個房間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便是在北部盡頭的宏偉的威利斯管風琴。 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于1874年11月30日誕生在布萊尼姆宮,他是第七代馬爾伯勒公爵的孫子,他繼承了這個顯赫家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度過了輝煌的政治生涯。 溫斯頓·丘吉爾很早就是一名軍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成功地保衛(wèi)了英國,后來擔任英國首相,因而名垂青史。 丘吉爾莊園內(nèi)的家族私家教堂 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評價:<div>牛津城附近的一個浪漫花園中,有一個眾所周知的名勝,就是由天才園藝師布郎建造的布萊尼姆宮。它是英國國王獎賞于1704年打敗法國和巴伐利亞侵略軍的馬德羅第一位公爵約翰·邱吉爾,而于1705-1722年建造的公爵府。布萊尼姆宮以折中風格和回歸民族根基而著稱,是18世紀王宮建筑的杰出典范。</div><div>(部分文字摘抄于百度百科)<br><br>攝影(2018年)、編輯:魏晉<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