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我記事起,我家有一個釘有四個巴子的粗瓷大碗。聽奶奶說,我父親3歲時,祖父因病去世。接著山東老家連遭三年蝗災(zāi),樹皮、草根都被吃光,餓死人無數(shù)。1915年,太爺爺為了父親逃一活命,讓奶奶帶著13歲的姑姑和7歲的父親,逃難到山西省。臨走時,太爺爺把自己使了大半輩子并釘有巴子的粗瓷大碗,用藍(lán)花包袱裹著,讓父親背上。一是為了,路上遇到好人討一碗飯,三人可以多吃點(diǎn)。二是讓父親無論逃到那里,不論到什么時候,要牢記山東省淄川縣馬棚村有自己的家。奶奶稱它,太爺爺?shù)拇笸?。父親沒有辜負(fù)太爺爺?shù)募耐?,?dāng)掙到第一筆錢后,于1931年便回到老家,訪親祭祖。并抄回徐氏祖訓(xùn)與祖譜。</p> <p class="ql-block"> 我家還有十個碗邊有藍(lán)圈的白色粗瓷大碗,口大肚淺,一副大腹便便的樣子。是奶奶為家里添丁而購置的。</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時我家有奶奶、父母親、姐姐、弟弟和我,共六口人。吃飯時,我喜歡幫忙擺放碗筷,一邊擺著,一邊念叨:“這是奶奶的,這是父親的……”有時,遇到好吃的東西,奶奶總是夾些放到我和弟弟的碗里。母親就會說:“娘,你多吃點(diǎn),別管他們,他們吃的時候還長著呢?!比胰丝偸呛椭C、祥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我家有條規(guī)矩,吃飯時,母親總是把第一碗盛給奶奶,第二碗盛給父親。奶奶不動筷子,誰都不準(zhǔn)先動。母親時常說:“奶奶年齡大了,父親活兒重,要先吃并要吃好點(diǎn)?!?lt;/p> <p class="ql-block"> 奶奶和母親對太爺爺?shù)拇执纱笸胩貏e愛護(hù),時常擦洗,妥善保管。逢年過節(jié)。奶奶就要用太爺爺?shù)拇执纱笸牒退膫€白色粗瓷大碗,盛上飯菜,祭奠先祖。如今,太爺爺?shù)拇执纱笸肴匀煌旰?。逢年過節(jié),我像奶奶一樣祭拜祖宗。并經(jīng)常給兒孫們講太爺爺粗瓷大碗的來歷。今年春天,帶著他們回到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馬棚村,尋根祭祖。要他們世代相傳,不忘歷史,牢記家祖。</p> <p class="ql-block"> 粗瓷大碗也見證了父母親一生的相濡以沫。他們之間沒有浪漫的故事,只有每日三餐、添飯夾菜,雖樸實(shí)平淡,卻無限溫暖。每天早晨,母親都會一日不誤地給父親沖雞蛋。在粗瓷大碗里,打上兩個雞蛋,用筷子攪和均勻,將剛剛開的水慢慢沖到碗里,邊沖邊攪,碗里就逐漸形成了一梭一梭的雞蛋穗。然后再加一勺白糖,泡一個饅頭。這是母親最熟練最拿手的活兒,因?yàn)楦赣H最愛這一口。土地聯(lián)產(chǎn)承包后,每逢我下地勞動,妻子就會用粗瓷大碗給我盛上最好的飯菜。</p><p class="ql-block"> 我終于明白,所謂的天長地久,所謂的白頭到老的愛情,就蘊(yùn)藏在尋常的一日三餐中,蘊(yùn)藏在精心盛好的一碗飯菜里。粗瓷大碗中的愛情,因?yàn)橛腥杖盏肽?,才有天長地久的豐盈。一蔬一飯里飽含著永久不變的愛,碗可盛愛??!</p><p class="ql-block"> 今天,粗瓷大碗被一套又一套精美的細(xì)瓷碗替代。但每逢年輕或飯量大的親友來家,妻子就會用粗瓷大碗盛上飯菜。端著早已退出生活圈子的粗瓷大碗,親友們吃的實(shí)在,吃的樂和??粗麄冃臐M意足的表情,我知道碗里深藏著友情。</p><p class="ql-block"> 粗瓷大碗里大有亁坤,它可盛歲月,可盛歷史,可盛生活。碗里有情、有世界,有美好的回憶。那是逝去的懵懂歲月,那是千金不換的溫情與美好。因?yàn)樗?,家的概念更加清晰,家也在無情的光陰里側(cè)影翩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