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查福春<br></div><br> 清朝咸豐年間,土城顏氏家族自閩南遷徙而來歷經(jīng)一百余年,人丁興旺,居住地開始顯得擁擠,亟需加辟。族中商議數(shù)回,仍一籌莫展。家鄉(xiāng)周邊,雖然不乏足夠聚族而居之地,然而多有歸屬,得之不易。<br> 一日顏家辦酒席,有位游歷四方的賓客與族中長輩同席。席罷小聚,那人與族長私語,說是某處風(fēng)水甚佳,蓋屋而居則子孫昌盛,能人輩出。族長急問何處,用何方法得之,那人一一細說。族長思考再三,決心一試。<br> 土城以東二十余里,有村落名花山,上花山屬江西,下花山屬浙江。溪流在下花山拐了個大彎,彎內(nèi)的小地名就叫彎潭,有屋舍數(shù)十棟,更有數(shù)十余畝的荒地,地勢仍屬平坦,然而草木叢生,并未開墾。<br> 彎潭人勤勞,農(nóng)暇卻崇尚耍錢,夜以繼日,樂此不疲。賭資不大,不足以敗家,故能長久。初冬某日,有三個土城男子路過,于牌桌旁觀望良久。有陳姓人士覺得臉熟,又見他們衣著利落,彬彬有禮,便邀請落座,一同玩耍。話語聊開,多少亦有些沾親帶故。三名顏姓男子興趣盎然,奈何手氣不佳,個把時辰已輸光囊中銀兩。彎潭人勸曰:幾位仁兄今日手風(fēng)不利,不妨擇日再來,我們奉陪。三人曰:沒想到彎潭人如此熱情,博奕又如此有趣,改天是還要來的。又留三人吃夜飯,三人謝絕,回土城去了。<br> 時隔數(shù)日,三名土城男子果真又來到彎潭。賓主歡愉,盡日博奕。彎潭人備好豐盛午餐,好生款待。時至黃昏,土城人又輸盡銀兩,仍然拒絕晚餐留宿,開開心心回家去了??帐肿呷锷铰?,對幾位常年勞作的精壯男子來說,實在是小菜一碟。<br> 連續(xù)一個多月,三名土城男子常來常往,早上背錢來,晚上空手回家,少有例外。有人稱他們常敗將軍,他們不氣不惱,照玩不誤。彎潭人贏錢雖然高興,卻百思不得其解。只道土城顏氏家底豐厚,又賭技不佳罷了。又覺得這三人面相友善,便紛紛與他們交了朋友,各自拉回家好酒好菜招待著。土城人好讀書,遠近聞名,這三人亦頗有學(xué)問,不時還對彎潭學(xué)子予以指點,極有成效,更令彎潭人欣喜,心中愈加佩服。<br> 只是不論多晚,他們都要回土城,說是怕家中老少擔(dān)憂。<br> 又一日,牌桌上有個彎潭人說道:“幾位兄長真是我們彎潭人的良師益友,又如此喜歡來彎潭,不如就在我們這邊擇地蓋屋吧。這邊山地多的是,來年一起開墾,衣食無憂,豈不美哉?”土城人道:“這主意倒是不錯,只是哪來的地基呢?”那人左右一指,拍胸脯道:“有我們幾兄弟在,村邊空地,你們想蓋哪就蓋哪,想蓋幾間都可以,保管沒人反對!”眾多彎潭人連連稱是,表示歡迎。<br> 土城人道:“這些空地是你們的,我們來蓋房可以,但必須付錢才是!”眾人又說:”這地盤雖是我們地方的,卻并無實主,我們答應(yīng)了,你們盡管放心蓋屋便是?!蓖脸侨擞终f:“那樣啊,確實感謝,我們屬實愿意到這邊來住,這里河面更加寬闊,來年去杭州貿(mào)易,放木排也更加方便。你們?nèi)舨幌訔?,可以帶上你們,說不定還能一起發(fā)大財呢!”彎潭人更加高興,迫不及待地想與土城顏氏為鄰了。土城人又道:“你們雖然盛情邀請,贈地與我們蓋屋,但還需請雙方族中長輩到齊,寫下契約,如此我們才敢動工。”眾人稱好。<br> 次日,土城顏氏出資,在彎潭擺了幾桌豐盛的酒席,簽下了用地契約。未出三日,土城大批人馬前來平地挖基,又運來在土城已然做好的屋架,先豎屋,后砌墻,修院落,鋪石徑,彎潭人看得眼花瞭亂。轉(zhuǎn)眼間,一片高樓大屋在彎潭崛起,令過路人不由得以為走錯了地方。<br> 至此,彎潭人愰然大悟:原來這幾個土城人真是老謀深算,先以輸錢交朋友,再以真情博人心,以絕不算多的開支,換得一大片宅基地,這個主意真是絕了。尤其令彎潭人尷尬的是,土城人分明早就請工匠做好了屋架,篤定彎潭人會落入圈套。然后火速蓋屋,令彎潭人沒有反悔的時間。<br> 幾個為首倡議送地的,不免被彎潭百姓責(zé)怪,然而木已成舟,只能接受現(xiàn)狀。<br> 顏氏在彎潭定居之后,與地方相處友好。隨著時間的推移,互相婚嫁,逐漸融為一體,再沒人計較當(dāng)年那個不甚光彩的計謀。顏氏加固河堤,興修水利,大大鞏固了彎潭的安全及灌溉條件,為廣大彎潭人所贊許。<br> 而顏氏家族也不斷壯大,又從彎潭擴散到開化各地,成為地方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