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雅丹地貌是風蝕地貌的一種。雅丹一詞來源于維吾爾語“Yardang”,意為“陡峻的小山包”,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于20世紀初在新疆羅布泊考察時首次提出的,后被地質(zhì)工作者廣泛運用。</p> <p class="ql-block">雅丹地貌是指分布于極端干旱和干旱地區(qū),以風力作用為主形成的長壟狀、流線型、溝槽和殘丘等形狀的風蝕地貌組合。雅丹地貌分布較廣泛,除大洋洲和南極洲外的五大洲均有發(fā)現(xiàn)。在我國,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東緣的羅布泊 、哈密盆地 、疏勒河中下游地區(qū),以及柴達木盆地的西北部等地,總面積約20000平方千米。而哈密大海道則是目前全國乃至全世界類型齊全、氣勢恢宏、最具觀賞價值的雅丹地貌。</p> <p class="ql-block">哈密大海道是位于敦煌-哈密-吐魯番之間的一條絲綢之路古道,全長約500千米,始于漢代,唐代后因其自然環(huán)境惡劣逐漸放棄利用,淡出人們的視野。現(xiàn)如今,它憑借神秘而又壯麗的雅丹地貌,又重新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p> <p class="ql-block">當我們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時,心中不禁產(chǎn)生疑問,這些形狀各異的巖石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實,這包涵了自身稟賦和外部環(huán)境兩個方面的原因。早在侏羅紀、白堊紀,大海道水草豐茂,是翼龍、馬門溪龍等遠古生物繁衍生息的樂土。但隨著地球構造運動的影響,氣候也發(fā)生了極大改變,生物大量滅絕,哈密盆地由原來的海相沉積環(huán)境轉(zhuǎn)變?yōu)殛懴喑练e,形成了大量的砂巖、泥巖。</p> <p class="ql-block">同時,受構造運動影響,這里的巖石按垂直和水平節(jié)理發(fā)育,為外力作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外部環(huán)境主要是受風力、流水、重力崩塌等作用。這些巖石被季節(jié)性雨水匯集的洪流沖刷以及重力的崩塌,表面被割裂成深淺不一的溝壑,而后風力作用就開始大展身手。風力是大海道雅丹地貌成因的主要動力,大海道地處戈壁荒漠區(qū),地勢低洼,缺少植被,晝夜溫差較大;而位于北邊的東天山,海拔高,氣溫低,由于天山南北的氣壓差,形成了以十三間房為中心的百里風區(qū),這里常年刮8級以上大風,風向以西北風為主。加之天山北部氣流經(jīng)過七角井山谷,由于狹窄山谷的匯聚,使得風力劇增。在風力和流水的交替影響下,這里的地貌逐漸變成了現(xiàn)在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哈密大海道經(jīng)過億萬個暮去朝來、寒來暑往的歲月洗禮,展現(xiàn)了世界最雄偉壯麗的雅丹地貌群,猶如一部史書,記錄了大自然的興衰更替,滄海桑田,書寫了茫茫大漠神秘靜默、驚艷動人的絕美篇章。</p> <p class="ql-block">謝謝您的關注?。。。?!</p><p class="ql-block">圖:張軍</p><p class="ql-block">文:陸詩超</p><p class="ql-block">攝影器材:尼康810;24——70;70——20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