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曲院風荷位于杭州西湖西側(cè),岳王廟前,東接岳湖,南鄰郭莊,北接竹素園、植物園,有曲院、風荷、濱湖林區(qū),金沙澗天然好水從此流入西湖。南宋時,因國事艱難,遷都于杭州。一日,南宋第一個皇帝趙構(gòu)出宮游覽西湖,見此妙不可言的山水,便令身邊的大臣在此設宮廷酒坊,招聘天下釀酒高人釀得好酒,供宮廷御用。經(jīng)過內(nèi)務府一段時間的運作,果然釀得上品荷香酒。酒香不怕巷子深,好酒自然香飄云外,引得文人騷客趨之若鶩,紛紛品酒吟詩作對,當朝詩人王洧題詩贊曰:避暑人歸自冷泉,埠頭云錦晚涼天。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方買船。后來因國運衰敗,曲院漸漸荒蕪而湮廢。清朝皇帝康熙南巡到杭州,游覽西湖,看到破舊的"曲院風荷"。當時的便要求重修,并親自題寫"曲院風荷"園名。在當時是沒有"曲"這個簡化字,當時的繁體是"麯",所以當時的"曲"是別字。雖然是別字,但因為是當朝皇帝所題,無人敢提岀異義,這是封建社會的悲哀。但是,到了今天它是正確的,或許是康熙皇帝開了漢字簡化的先河。雖然是重修,但面積也很小,僅一碑一亭幾畝地,偏居一隅。除了釀酒,夏時有幾株荷香,沒有什么氣象。后來經(jīng)過幾個朝代的擴建重修,特別是解放后政府多次擴建重修,方才有了現(xiàn)在的規(guī)模。曲院風荷起自跨虹橋的碑亭,沿岳湖、金沙港直達臥龍橋外的郭莊,逶迤數(shù)里,把岳湖、竹素園、風荷、曲院、濱湖密林等五個景區(qū)連成一片,面積達426畝,成為西湖環(huán)湖最大的公園。曲院風荷重點是風荷景區(qū),占地38畝。沿湖邊或橫跨湖中的曲橋建有古樸典雅的廊、軒、亭、閣、臺、榭,荷葉田田,菡萏妖嬈,與荷葉荷花相映成趣。湖內(nèi)種有各種紅蓮、白蓮、重臺蓮、灑金蓮、并蒂蓮等名貴品種,讓人目不暇接,一年四季,尤其是夏季荷花盛開時,四方游客都要慕名而來,欣賞品味"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盛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漫步九曲回廊,放眼望去,荷葉重重疊疊,菡萏含苞欲放。一陣清風徐來,水波蕩漾,輕輕搖動著青羅傘蓋,綠波泛起,漣漪花香,陣陣岀彩。回廊橋邊,一只青蛙躍上荷葉,看著橋上的游人,哇哇的叫了幾聲,或許是歡迎我們的到來,或許是在水中久了,也想曬曬太陽。見此情景,一妙齡姑娘下到橋邊,雙手捧水澆在荷葉上,青蛙眨眨眼睛,又蹦嗒了幾下,使得荷葉更加搖曳多姿,水珠隨著荷葉的擺動,象一顆晶瑩剔透水銀在荷葉上滾動,在陽光的折射下,發(fā)出多彩的光芒,它是那樣的柔美多情,那樣純潔無暇……上善若水,此刻,我似乎領略到水的真諦。十個手指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因為是初夏,盛開的荷花很少,只有一池清水襯托著遮天避日的蓮葉,使它們茂盛生長,它從不爭寵,而是靜靜的等待荷花的花蕾鉆岀水面,陪伴著荷花的盛開,襯托著荷花的美麗,傳播著荷花的芬芳,而自己則躲在鮮艷的高矗的荷花下面,做默默無聞的陪襯,我想真正濯清蓮而不妖的應該是荷葉。風起了,滿塘的荷葉不住翻白飛浪,星星點點的荷花和花蕾也迎風搖曳多姿,這是荷花仙子巨大的舞會啊,你看,一陣強風來臨,無數(shù)仙子傾向一邊,無數(shù)的荷葉就是它們的霓棠,隨著仙子同一方向隨風起舞,那動作整齊劃一就象排練很久的大型史詩級舞蹈,弱風又起,風中帶旋,各自翩翩起舞,你看:有的象西施浣紗,白紗在水中如游龍戲鳳,西施的倩影倒印在水里,魚兒見了趕緊沉到水底下去了。有的象昭君出塞,"一去紫臺連朔漠, 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王昭君為了國家,乘車輾,展風華,以高潔似蓮花的心性,帶著對家鄉(xiāng)的無限眷戀,慷慨奔赴西域和親,并給西域帶去了中原文化,促進了中華與少數(shù)民族的大團結(jié)。有的象貂嬋拜月,"柳影花蔭月半空,獸爐香裊祭清風。心間多少傷情事,盡在深深兩拜中。"祁禱心上人永隨一生。有的象貴妃醉酒。風中的蓮花有時像是俯身,有時又像仰望,有時像是來,有時又像是往,有時又隨著旋風打一圈再立乾坤。羅衣隨風飄舞,長袖左右交橫。婀娜的身姿,柔美的體態(tài),輕盈的蓮步,舞扇的輕風,似醉非醉,假醉做真真亦假,真醉做假假亦真。一切都恰到好處,真是百態(tài)千姿,絕代芳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睡蓮是蓮花的一種。又稱子午蓮、瑞蓮、小蓮花。是水生花卉中名貴花種。外型與蓮花相似,不同的是荷花是岀水芙蓉,而睡蓮的花與葉都平躺于水面。睡蓮還有一個特點是其他花卉所沒有的,就是蓮葉蓮花白天展開平浮于水面,晚上則卷縮浮于于水面,因此稱其為睡蓮一一"睡美人"。睡蓮可食用、制茶、切花、藥用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曲院風荷也有些許睡蓮,有的還是花蕾,也有花朵初開,有紅花也有黃花,還有白花,有的花朵浮在水面,也有高出水面一小節(jié),花朵鮮艷可人,正象豆蔻年華的少女,煥發(fā)青春的光彩,風動花搖,婀娜多姿,透出俏皮甜美的風釆。我們在湖邊走過,忽然被一陣令人神清氣爽的幽香所包圍,沉醉在這清新氣息的大自然中。因為水色透明,其根系也清晰可見?;ǘ涞闹車B片的荷葉靜靜浮于水面,無冤無悔的陪伴著花朵的盛開,楊柳枝條垂于湖中,隨著清風在睡蓮的水面上輕拂。這可是一幅絕美的風情畫啊。"紅粉伊人枕波眠,風掀碧裙任纏綿。水晶珠兒滾入夢,絲絲朝陽透綠簾。"這首詩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了詩人對睡蓮的贊美和喜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著走著不知不覺時針已指向下午三四點間,有點乏又有點累,正好樹蔭下有一小橋,橋頭邊有幾塊石頭,就一屁股坐下,身上有些燥熱,一陣風來便覺得嗖嗖風涼,打開水杯喝了幾口,感覺很爽,摘下帽子扇風歇涼,這橋建得別致,雖然只有一拱,但橋邊的護欄則精細巧妙,讓人一看便覺喜歡,而且橋孔兩邊魚荷相戲,相映成趣,和風吹來,荷葉荷花翩翩起舞,魚群在橋兩邊,在荷葉蔭下,在荷花之間,自由自在地游動,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一會兒南北穿棱,一會兒上下浮動,一會兒又打圈圈,來回奔波,好不快活。還有魚突然躍出水面打個挺,激起一串串漣漪,然后又潛入水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余波撩得水草不斷搖晃著身姿,似乎在向人們展示,花草花草,有花有草才是真正的美麗風景。楊萬里詩曰: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荷是夏天的靈魂,是池塘的精靈,是魚蝦的伙伴,是鮮藕的傳人。荷一身都是寶貝。藕可以做菜,還可以制成藕粉,荷葉荷桿可以入藥,藕鞭可以做最鮮美的菜肴。十幾年前在家鄉(xiāng)升金湖第一次吃到美味的藕鞭至今難以忘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看到這朵盛開的蓮花,我腦海里就浮現(xiàn)出觀音菩薩打座蓮花的佛像。蓮花與佛教淵源很深,我走過很多寺廟,幾乎所有的寺廟里都有蓮花。有的寺廟旁邊就有蓮花池,有的寺廟或者離荷塘不遠,有的寺廟雖地處高原高山,他們就用大缸種養(yǎng)荷花。這是為什么呢?為此,我也請教過高僧,佛說,蓮花岀污泥而不染,玉潔冰清,與佛教的宗旨相應。佛教認為我們這個世界是污濁的,充滿著煩惱、私欲和競爭,使人們迷失自我,難以清靜。即使生在這個混濁的難以改變的世界里,也不要隨波逐流,保持平和純潔的心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很高悟性和定力,還要堅持長期的修煉。蓮花在佛教中代表著一種智慧和覺悟,即為彿語"開悟"。蓮花出于污泥而不染,蓮葉也也潔凈無瑕,甚至一生長在污泥中的蓮藕也是白白凈凈而無半點雜質(zhì)。蓮花這種特性與佛教的宗旨具有很高的同一性。蓮花就很自然的成了佛教的象征。蓮是佛教中的圣物,傳說釋迦牟尼出生時落在蓮花之上,涅磐之后,留下了兩樣東西:蓮花與獅子。所以蓮被喻為佛教的圣物,是洗滌靈魂,除卻私心雜念的凈土,也是修行成佛的必然過程。蓮是圣潔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曲院風荷湖中的水鴨是一群一群的,或三五只,或七八只,很少見到成片的幾十只大群,它們一邊在荷花荷葉中游蕩,一邊尋找小魚小蝦,更多的吸食水中微生物,它們有時頭插入水中,屁股翹在水面上,鴨掌一邊劃水一邊向前移動,鴨子在水中覓食時有個特點,在水里捕食微小生物時,邊捕邊吞食,短時間內(nèi)不露頭,除非捕到大一點的食物。離岸邊不遠處有一群鴨,正在捕食,群中總有一只鴨子保持著觀望的狀態(tài),這或許是它們的為了安全的需要,派出的觀察哨兵吧。飽食之后,有的鴨子開始梳理羽毛,一會兒把嘴插入左肢膀,一會兒又插入右肢膀,清理垃圾如羽毛,得意之時,雙腳掌踏水,張開雙翅大幅扇動,同時發(fā)岀"嗄嗄"的叫聲,快樂心情展露無遺。看見它們那種悠哉悠哉的樣子,讓人好生羨慕,藍天白云攸然自得,湖中一池碧水任其馳騁,水茂草豐,還有荷葉荷花相伴,真是生活在自由王國里??拷哆呥€看見幾只小嫩鴨,淡黃色毛絨絨的,煞是可愛,一邊在游泳一邊在戲水,一位游客拿著食品撒在水中,幾只小鴨高興得嘎嘎叫喚,都爭相搶食,鬧得可歡實了,那爭食的樣子著實可人,岸邊的幾位小朋友都看入迷了,我不知不覺也沉迷其中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