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今天是2017年10月9日,由大連驅車輾轉萬里,來的了可可托海,終于站在了三號礦坑的邊上,親眼目睹了她的風采。盡管我多次在網上看到了她的全景照片,可我此時依然眼含淚水,久久地在寒風中佇立著……一年前當我讀完楊述今先生的文章《可可托海三號坑:國之秘藏與悲歡》,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當時就下定決心要去親眼目睹這"功勛礦坑"!今日如愿以嘗,怎會不感慨萬千!</b></p> <h3><b> 據了解,可可托海礦區(qū)共有三條礦脈,現在一號礦脈已經停采;而三號礦脈雖然停采一段時間,但很快就恢復開采;二號礦脈一直在不停的開采。</b></h3> <h3><b> 三號坑,位于新疆富蘊縣可可托海鎮(zhèn)。在哈薩克語中,可可托海是"綠色叢林"之意,但那礦坑偏偏是粗糙丑陋,寸草不生,像阿勒泰山脈中一塊被剜去的傷疤,令人心痛。</b></h3> <h3><b> 是誰最先發(fā)現了這里的寶藏?據說當年有個蘇聯(lián)地質學家,在額爾齊斯河的泥沙里發(fā)現了稀有礦石的蹤跡,逆流而上,追蹤到了可可托海。1935年,蘇聯(lián)地質隊正式進入阿勒泰,發(fā)動當地牧民四處采集礦石標本加以收購,經過重重篩選,最后把開采點定到了三號礦坑的位置上。</b></h3> <h3><b> 到了1950年,蘇聯(lián)人開始大量涌進,可可托海這個偏僻的彈丸小鎮(zhèn),竟然聚集了近四萬人!說俄語的專家、教授、搞科研的、講學的,掮客官商伴隨其中,學者奸細混跡其里。他們從三號坑挖走了多少寶貝,價值多少,我們無法知道,而他們像賊一樣地竊喜。善良到近乎愚昧的中國人,從來沒有想過跟"老大哥"算賬。但是,中國人能夠看到的,是三號坑的日漸加深;是每年夏季,額爾齊斯河漲水的時候,蘇聯(lián)人拉運礦石的貨輪,一直開到布爾津,然后絡繹不絕地滿載而歸,留下的,是貨輪煙囪里冒出的一股股黑煙,以及堆積如山的礦渣。</b></h3> <h3><b> 歷半個多世紀的采掘,三號礦脈由原先高出地表200多米的山巒,變成深143米,長250米,寬240米的礦坑,一圈一圈的內壁旋環(huán)車道,狀如古羅馬的巨型斗獸場。</b></h3> <h3><b> 這是可可托海礦區(qū)的二號礦脈,我們今天從第四層開始參觀,經第五層,到第六層出來。親眼見到各種寶貴的礦產資源及其開采過程。</b></h3> <h3><b> 這里深藏著國家的最高機密。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可可托海"這個地名,完全從中國地圖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111"這個神秘編號。直到1981年,可可托海礦區(qū)周圍還設有三道關卡,任何人進出礦區(qū),都必須持有新疆公安廳開具的邊防通行證。</b></h3><h3><b> 神秘至此,普通百姓們哪里知道背后的故事。因此當三號坑的真相大白天下的時候,人們真的被驚呆了,原來,這里竟是一個世界公認的"地質圣坑",中外地質學者心目中的"耶路撒冷"!</b></h3><h3><br></h3><h3><b>它的價值,無法用數字估量。</b></h3><h3><b> </b></h3><h3><b>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礦種,有140個,三號礦占了86種。</b></h3><h3><b> 稀有金屬鈹、鋰、鉭、鈮、銫,有色金屬銅、鎳、鉛、鋅、鎢、錳、,非金屬礦物云母、長石、石英、重晶石,珠寶石礦有海蘭石、紫羅蘭、石榴子石、芙蓉石,等等,占人類已知有用礦物種類的60%的礦種。而鋰、鈹、鋮、鉬、銣、銫、鉿、鈾、釷等多種稀有金屬,及放射性元素,占到當時我國總儲量的九成以上。其中鈹資源量居中國首位,銫居全國第五、鋰占全國第六、鉭占全國第九。其規(guī)模之大,礦種之多,品位之高,成帶性之分明,為國內外罕見。</b></h3> <h3><b> 門捷耶夫化學元素周期表上,原本沒有的7種稀有元素,是靠三號坑的發(fā)現填補上去的,僅此一條已夠炫耀天下!</b></h3> <h3><b> 聽說有人在這里,采到過16公斤重的海藍寶石;17公斤重的黃玉;60公斤重的高含量鉭鈮單晶礦;500公斤重的水晶塊;12噸重的石榴石;30噸重的綠柱石晶體。一位中國工程師韓風鳴在這里發(fā)現了一塊"奇石",全世界頂級地質學者、礦物專家誰都看不懂,愣是無法定名。1984年,它終于被權威的國際礦物學會確認為世界上首次發(fā)現的新礦物,按慣例要用發(fā)現者的名字命名,但被韓鳳鳴拒絕了。最終,這顆僅僅5克重、天下無雙的的寶貝,被賦名為"額爾齊斯石",捐給了可可托海地質博物館,成了鎮(zhèn)館之寶。</b></h3> <h3><b> 然而,要拿這些稀世珍寶,跟能夠制造核武器的鈹銫鋰鉭鈮相比,又算得了什么?</b></h3><h3><b> 我無意在此做礦產知識的科普,但是我們應該知道,蘇聯(lián)人最先垂青的綠柱石鈹,是運行核反應堆不可或缺的原料;銫是火箭發(fā)動機的理想燃料,人類最精確的"原子鐘"就源自于銫;而從鋰礦石加工提取的同位素鋰六,更是引爆氫彈的重要動力。</b></h3><h3><b> 蘇聯(lián)人用三號坑的稀有資源,支撐起了冷戰(zhàn)時期最具威懾力的核武裝,發(fā)展起了與西方媲美的太空航天技術,倘若蘇聯(lián)沒有衛(wèi)星原子彈何談社會主義陣營的"東風壓倒西風"?更何談解體以后的俄羅斯,至今敢跟美國叫板的底氣!三號坑最初期的受益者,不用說,是當年的蘇聯(lián)"老大哥"。而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也曾經善良天真地指望著依靠"老大哥",用資源換技術,發(fā)展起自己的尖端國防科技體系。</b></h3><h3><b> 但是,"背信棄義"的那一天終于來了。1960年7月,蘇聯(lián)人單方面撕毀對華經濟援助協(xié)議,撤回專家,拆走設備,并逼迫我國限期還債。當時,大多數中國人并不明白這對中國意味著什么樣的災難,更沒有人知道,這對于三號坑的命運又意味著什么?</b></h3><h3><b> 因為蘇聯(lián)的背信棄義,意味著新疆由祖國的大后方,突然變成了大前線,意味著千里邊境,可能變成千里戰(zhàn)場,意味著"紅莓花兒開"的歌聲,變成了"鐵列蓋提"的槍聲,意味著發(fā)生數萬中國邊民在挑唆蒙蔽之下,趕著幾十萬牲畜"投蘇外逃"的事件這就是著名的"伊(犁)、塔(城)事件"。</b><br></h3> <h3><b> 三號坑當然也難逃厄運:由于蘇聯(lián)單方面撕毀對華經濟援助協(xié)議,可可托海礦區(qū)所有的蘇聯(lián)先進設備,礦業(yè)機械、地質與核能的工程專家,都在一夜之間撤走了。昨天的大哥突然變成站在面前的"殺手"。中國人結結實實地領教了一次被老大哥背信棄義地拋棄、被出賣后的慘痛與無奈。</b></h3><h3><b> 然而令蘇聯(lián)人沒想到的是,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不吃那一套。中國人開始餓著肚子,咬緊牙關,建設自己的核工業(yè),發(fā)展自己的核武器??煽赏泻H柨記]有倒下,相反,它除了為秘密研制的中國"兩彈一星"提供原料外,還挑起了另一副"國之重擔"替中國償還蘇聯(lián)債務。</b></h3> <h3><b> 1963年,二機部秘密派出一支部隊,從新疆鋰鹽廠押送了30噸氫氧化鋰到四川,用來提取重氫氘,它的鋰原料正是來源于可可托海的三號坑。四年后,它們引爆了中國第一顆氫彈。國難之際,三號坑只能加速擠出自己的"乳汁",哺育自己的核工業(yè),償還蘇聯(lián)債務。</b></h3> <h3><b> 中蘇交惡,"老大哥"使出的一大狠招就是限期逼債。中國欠了多少錢呢?周總理曾在人大報告中宣布:中國欠蘇聯(lián)的各項借款和應付利息共計14億600萬新盧布(其中大部分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軍事物資的貸款和利息),折合人民幣52億余元。按照協(xié)議,這些外債必須在1965年前全部還清。這52億元要撂在今天,一個演藝圈的爛藝人都能掏得出來,可是在當時災害連連、饑荒遍地的中國,若是拿農產品還債,那無疑是從老百姓口中奪食?。?lt;/b></h3><h3><b><br></b></h3><h3><b> 中國領導人的目光,別無選擇地投向了可可托海三號坑。</b></h3><h3><b> 偏偏在這時,日本人也拋來"好意"了。他們說:你們不是鬧饑荒嗎?我們拿一公斤糧食來換你們一公斤的"廢礦渣"怎么樣?是的,可可托海的礦渣堆積如山,而我們的百姓也正饑腸轆轆,但是,這時候的中國人,已經不是"甲午戰(zhàn)爭"時期的中國人,即便是礦渣,又豈容賊人覬覦。礦區(qū)的人們這樣說:"寧愿餓死,也要把日本人饞死。"</b></h3><h3><br></h3> <h3><b> 誰都知道借債還錢,天經地義。何況,能否償還蘇聯(lián)債務,簡直是中國國家信用的試金石。但是當時的中國實在是太窮了!逢上天災人禍造成的大面積嚴重饑荒,再加上決策層咬牙跺腳、"勒緊褲腰帶"也要自主研發(fā)的"兩彈一星",還能用什么還債?農產品自然是首選,然而債主要求雞蛋、蘋果要過篩子,大了小了都不要;豬肉要卡膘,肥了瘦了都不行這簡直是從老百姓口里奪食,在大饑荒里奪人命啊!</b></h3><h3><b> 這時候,只有三號坑的稀有礦石能擔當"國之重托"。</b></h3> <h3><b> 在六十年代初,按當時農產品與礦產品價值的對比,一噸普通礦砂,能抵幾噸農產品,而一噸稀有礦產,更是貴過幾十噸,甚至上百噸農產品。有資料證實,三號礦坑大約承擔了償還全部蘇聯(lián)債務的47%份額!試想,假如沒有這個47%,我們還要拿出多少農副產品抵債?我們還要承受多少饑民的生命悲劇?</b></h3><h3><b> 就這樣,為了早日向蘇聯(lián)還債,也為了中國自己的"兩彈一星"研制,三號礦開始了歷史上強度最高的開采,從1961年冬天開始,200名黨員和骨干組成突擊隊,在礦區(qū)不斷進行劇烈的爆破和外擴,可以說超越了礦脈開采強度的極限,一度造成了大量塌方滑坡的事故發(fā)生??梢韵胂?,這些事故搭上了不少建設者的生命。</b></h3><h3><b> 所有這些付出的結果,是1964年,我國提前一年還清了欠蘇聯(lián)的全部貸款和利息。</b></h3> <h3><b>與為我們講解的雷師傅合影。</b></h3> <h3><b> 這也是不同凡響的一年!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沖天起爆,隨后便實現了導彈運載原子彈的實驗成功;接著,1967年第一枚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一時間《東方紅》樂曲響徹太空,震動了世界。</b></h3><h3><b> 這消息讓可可托海一片歡騰,許多人忍不住淚水橫流,因為所有這些成功,無不凝聚著可可托海人的心血。這顆耀眼的衛(wèi)星,所使用的精確到十億分之一秒的銫原子鐘,正是可可托海出產的銫鎦石提取的銫!</b></h3> <h3><b> 從中國核工業(yè)和航天夢想的起飛,到尖端科技"大國利器"的誕生,哪個沒有可可托海的貢獻!三號礦,因此被稱為"英雄礦"、"功勛礦"。然而年復一年,隨著開采難度的加大,隨著中國更多金屬礦資源的發(fā)現,它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b></h3><h3><b> 1999年11月,可可托海礦坑終于停采了。這個創(chuàng)造過無比輝煌的中國地質"圣坑"進入了"冬眠"。 </b></h3><h3><b> 但是在2006年夏季,閉坑7年的三號礦坑重新蘇醒。我們聽說,這一次新探明的礦層儲量更讓人振奮,僅氧化鈹就有300多萬噸。既使那些過去日本人要買的"礦渣",也在中國的選礦技術提升之后,成了我們自己的"寶貝。"</b></h3> <h3><b> "上天容易入地難",三號坑才挖下去二百米,就獲得如此大的收獲,那么,再挖到兩千米呢?我堅信,在這里每掘進一厘米,都會給人一份新的驚喜,因為它的蘊藏,太厚太厚,它的秘密,太多太多。</b></h3> <h3><b> 雷師傅親自為我們拍照的照片:背景上類似鳳凰的圖案 ,是不同礦藏反光而形成的。</b></h3> <h3><b> 景區(qū)擺渡車的司機師傅,把車停在路邊,讓我們在高處拍照三號礦坑的全景。</b></h3> <h3><b> 空寂的三號坑令人傷懷,她難道不像一只被擠干了乳汁的乳房?擠出自己的"乳汁",哺育自己的核工業(yè),償還蘇聯(lián)債務?</b></h3> <h1><font color="#191919"> <b><i> 如果我有能力,一定要在三號圣坑的身邊,立起三塊大碑。<br> 第一塊是科學碑。寫上門捷耶夫的化學元素表,并特別標示出,從這里發(fā)現的七種新元素。<br> 第二塊是史事碑。寫上三號圣坑對蘇聯(lián)人的貢獻,對中國人的貢獻,對當年社會主義陣營的貢獻,對穩(wěn)定世界和平的貢獻。<br> 第三塊是英雄碑。要銘記所有對三號圣坑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人,來這里工作過的科學大家核彈之父錢學森,地質之父李四光等等。甚至于,那個叫阿牙闊孜拜的"探險者",不管他是俄國土匪還是蘇聯(lián)間諜英雄不問出處嘛。<br> 在這個滿載悲歡記憶的礦坑面前,我思緒萬千,無以言說。<br> 最后,也最為重要的是,對那些獻身在這里的每一位建設者們都要銘記其姓名,讓他們的魂歸聚碑上,別再是孤魂野鬼。</i></b></font></h1> <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font color="#191919"><b><i> 有條件去五臺山、峨眉山,燒香拜佛的人們,去一趟阿爾泰山吧,去看看可可托海,去看看喀納斯,去看看額爾齊斯大峽谷,看看那里絕美的景色,順便,也去看看三號坑,不必燒香,也未必磕頭,能夠為前人們鞠上一個躬,獻上一束野花,讓他們感受到子孫后代不變的敬意!</i></b></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注:大部分文字摘自楊述今先生的文章。</h3> <h1><b> 后 記<br> </b></h1><h1><b>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在夏威夷參觀【亞利桑那號戰(zhàn)艦紀念館】時,看到整整一面墻的犧牲官兵名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佇立在這面墻前,讓我想到很多、很遠……</b></h1> <h1> 亞利桑那號戰(zhàn)艦紀念館(<span style="font-size: 16px;">1962年5月,肯尼迪總統(tǒng)指定亞利桑那號戰(zhàn)艦沉沒處為國家陵園,并在亞利桑那號沉沒處的水上建立了亞利桑那戰(zhàn)艦紀念館。紀念館于1980年落成,亞利桑那戰(zhàn)艦紀念館是由美國政府和私人出資建造的紀念珍珠港事件的紀念館。</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1998年6月22日,密蘇里號戰(zhàn)列艦從華盛頓州的Bremerton轉移到珍珠港,停泊在福特島亞利桑那號戰(zhàn)列艦旁。1999年1月29日,密蘇里號向公眾正式開放。夏威夷州珍珠港停泊的兩艘歷史名艦,各標志著了美國二次大戰(zhàn)的始末,以及戰(zhàn)爭最屈辱的歲月以及最榮光的結束。一段美國的二戰(zhàn)史真實而完整的呈現于人們眼前,希望人們可以從這段血腥的戰(zhàn)爭中吸取到教訓。)</span></h1><h1><br></h1> <h3><b> 在珍珠港事件犧牲的【亞利桑那戰(zhàn)艦】1177名官兵名錄。其中945人仍在艦體內部。</b></h3> <h3><b>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b></h3> <h3><b> 2017年5月份我參觀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同樣也看到了在此戰(zhàn)役中犧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官兵名錄!</b></h3> <h3><b>在平津戰(zhàn)役中犧牲的解放軍官兵名錄。</b></h3> <h3><b>還有好多烈士只有名字沒有籍貫。</b></h3> <h1><b><u><i><font color="#ed2308"> 在和平時期,我們已經有條件了,所以就更不能忘記那些為國家、人民作出突出貢獻的每一個人!</font></i></u></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