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這幾天在家鄉(xiāng)群里,看見統(tǒng)計各家養(yǎng)的奶山羊。六十年代那時候,好奶羊很貴的,一般人家都買不起,全隊也就十幾只吧?現(xiàn)在竟然有二百多只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懷念‘羊奶奶’</b></p><p class="ql-block">(節(jié)選自李永成自著小說《蘋果林小路》第93節(jié))</p><p class="ql-block"> 這天的后晌兒飯,王剛專門湊到淑云家來吃飯。</p><p class="ql-block"> 如今小飯桌上多了一位小成員,那就是已經兩歲多的小果果。</p><p class="ql-block"> 裴大媽問:“果果,你怎么不吃?。縼?,外婆喂你?!?lt;/p><p class="ql-block"> 小果果搖著頭說:“我不吃,我要喝‘羊奶奶’!我要喝‘羊奶奶’!”</p><p class="ql-block"> 裴大媽說:“你看這孩子,喝羊奶長大,一頓不給喝都不行。好,外婆給你現(xiàn)擠現(xiàn)熱?!?lt;/p><p class="ql-block"> 果果:“外婆,我也要去?!彼拖駛€小尾巴一樣,時刻都跟在外婆的后面。</p><p class="ql-block"> 裴大媽到廚房拿了一個帶把的黃瓷大缸子和一條濕毛巾,領著小果果來到了后院。</p><p class="ql-block"> 那個被小果果稱為‘羊奶奶’的奶山羊,好像有靈感似的,看見裴大媽走來,主動站了起來,‘咩、咩’的叫著歡迎她們婆孫倆兒來擠奶。不過確是這樣,長時間不給奶羊擠奶水,牠的乳房奶奶會膨脹得生疼。裴大媽經常給自家的這只羊擠奶,便形成了條件反射,只要裴大媽一來,這只奶山羊就會熱情禮貌的站起來,歡迎裴大媽來擠牠的奶水。</p><p class="ql-block"> 裴大媽先將羊的兩個乳頭用濕毛巾擦擦干凈,然后就‘嘩、嘩’的擠起來,她的手法是那樣的輕松嫻熟。不多會兒,就擠滿了一大缸子。裴大媽端著擠好的奶回到廚房,拿一個用紗布自做的細密的篩蘿,將羊奶過了一遍至奶鍋中,這樣做是為了濾除掉不慎掉入其中的羊毛,然后便燒煮起來。</p><p class="ql-block"> 小果果‘羊奶奶’、‘羊奶奶’的叫個不停。</p><p class="ql-block"> 裴大媽說:“別急,等奶燒熟了才能喝?!?lt;/p><p class="ql-block"> 小果果又喊:“蔥花花!蔥花花!”</p><p class="ql-block"> “好,等外婆熟點兒蔥花給你掌上?!迸岽髬層智辛它c兒蔥花,用菜籽油炒起來。這是當地人喝羊奶的習慣,喜歡往奶里放上少許炒熟的蔥花兒,那樣會更提味兒,更噴香!</p><p class="ql-block"> 裴大伯和王剛在這邊一邊吃著飯一邊說:“唉,這孩子真是苦命?。∽源蛏聛?,淑云就沒奶給她吃,全靠喝這羊奶長大。從會說話,每天就是‘羊奶奶’、‘羊奶奶’的叫。多虧家里養(yǎng)了這只好品種的奶山羊,只要你不虧待她吃草,弄好了每天能擠十幾斤奶。不過要說啊,真正要感謝的,還是那個叫王康琛的王奶奶啊!”</p><p class="ql-block"> 裴大伯提起王康琛這個名字,給王剛提醒了點兒記憶的靈感。</p><p class="ql-block"> 王剛:“聽說咱頻陽的養(yǎng)羊業(yè)就是她推廣發(fā)展起來的?!?lt;/p><p class="ql-block"> 裴大伯:“沒錯,咱們頻陽縣老百姓大面積散戶養(yǎng)羊的模式,就是她當年在縣農林局畜牧業(yè)站當技術員時推廣發(fā)展的。她的事跡啊,當時在咱頻陽縣那可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可惜哪,這多年人們慢慢把她都快忘了!</p><p class="ql-block"> 記得六十年代初自然災害那幾年,誰家要是養(yǎng)只好的奶山羊,那這羊就是這家人的救命羊啊!全家人幾乎就是靠喝這羊奶才活過來的??!咱頻陽是全中國最大的奶山羊散養(yǎng)基地,頻陽縣羊奶煉乳廠后來之所以發(fā)展的那么大,全杖有這源源不斷的奶源啊!當年推廣奶山羊的王康琛王工程師,當首立頭功。頻陽人應當記住她,感謝她!可惜啊,以后不可能再見到她了。聽說她一家人調回上海的崇明島去了。”</p><p class="ql-block"> 原來,頻陽縣的老百姓,家家戶戶不光喜歡養(yǎng)雞、養(yǎng)豬,尤其酷愛養(yǎng)羊。但過去養(yǎng)的是一種毛長腿短、俗名叫‘狗羊子’的笨山羊,產奶量極低。</p><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頻陽來了一位姑娘,使頻陽的養(yǎng)羊事業(yè)為之一振,從此大為改觀。這位姑娘名叫王康琛,她是上海籍崇明人。為了響應國家支援大西北的號召,她報考了陜西武功農學院,主修畜牧業(yè),畢業(yè)后分配到了頻陽縣農林局畜牧業(yè)站。為了立志扎根大西北,她將自己的父母也調來了頻陽,其父當年在縣銀行工作,安家落戶在了老城北邊的坡坡堡子。其實準確的說,她的父親應是她的伯父。因為伯父、伯母未能生養(yǎng),她便被過季給了他們做女兒。</p><p class="ql-block"> 遺憾的是,在那個敏感的年代,一顆紅心堪對天,一言不慎招禍端。57年反右,王康琛的爸爸被打成了右派分子,從此精神抑郁,身體狀況漸差。為此,王康琛便從她的母校武功農學院,買了一只專門產奶的奶山羊回來,用以給爸爸補養(yǎng)身體,結果表明,奶質好,奶量大,效果極好。這使她想到了頻陽縣老鄉(xiāng)家家戶戶酷愛養(yǎng)羊的習慣,便打報告給局里,建議結合當地實情,在頻陽全縣推廣養(yǎng)羊業(yè)。</p><p class="ql-block"> 這一建議得到了農林局領導的大力支持,批準立項。從此,在她的負責帶領下,不斷改進奶山羊的優(yōu)良品種,頻陽縣的養(yǎng)羊事業(yè)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頻陽縣便成了馳名中國最大的奶山羊基地。雖為基地,并無羊群。全縣巨量的羊群是散養(yǎng)在農戶家里,每戶多則四、五只,少則一、兩只,幾乎是家家皆有羊,戶戶可產奶。一只好的奶山羊每天多的時候可以產到十四、五斤奶。60年代,很多家庭靠喝羊奶度過自然災荒,余奶繳售,增進家庭收入。因此,老百姓把羊視為自家的救命菩薩和財神爺。</p><p class="ql-block"> 平日里可見許多騎著自行車的人,車后綁著兩個帶蓋子的鐵桶,他們便是走街串巷的收奶人。他們早晚兩次,把收到的羊奶匯集到各鎮(zhèn)上的收奶汽車上,這樣,新鮮的羊奶便及時送達頻陽縣羊奶煉乳廠,加工提煉為優(yōu)質的羊脂煉乳,暢銷全國,乃至世界。</p><p class="ql-block"> 王康琛為頻陽縣的養(yǎng)羊事業(yè)嘔心瀝血,足跡踏遍了頻陽縣的眾多鄉(xiāng)村,老百姓通常親切的稱呼她為王工程師。特別是一些上了歲數的老頭兒、老太太,會指著她風趣的說:“快看,誰來了,快叫‘羊奶奶’!”她河南籍的愛人,也是校友,后來從陜北調回,全家團聚。父親也于75年摘帽平反,退休后全家調回了原籍上海崇明島。像王康琛這樣的人,頻陽人民當然會記住她!而且應該永遠懷念她!</p><p class="ql-block"> 這時,裴大媽端著兩份煮好的羊奶,小果果屁顛兒屁顛兒的跟在后面,來到了餐桌前。裴大媽說:“剛子,你常年在部隊,可喝不到這個。這一份兒,你也嘗嘗?!?lt;/p><p class="ql-block"> 看著小果果高興的拍著小手,聞著羊奶散發(fā)出的香噴噴的蔥奶味兒,裴大伯不無感慨的說:“王康琛真是個好人哪!確實是值得頻陽縣老百姓懷念的一個恩德人物?。 ?lt;/p> <p class="ql-block">??奶比??奶還好喝!</p> <p class="ql-block">擠奶器。</p> <p class="ql-block">規(guī)模擠奶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