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花的思索 (散文)</p><p class="ql-block"> 楊東升</p><p class="ql-block"> 看著窗前的花,思緒萬千……</p><p class="ql-block"> 一朵鮮花,可以生在山谷,可以長在花園,可以開在路旁或曠野,也可以綻放在殿宇庭前。它們憑自身的色與香,對點綴自然、裝飾環(huán)境、美化生活、陶冶情操都功效匪淺。</p><p class="ql-block"> 生在山谷者難免伴友寥寥,寂寞孤單,長于花園者可萬紫千紅,五彩斑斕;開在路旁或曠野者可能無人青睞,姿容疏懶;擺在殿宇庭前者往往多人贊賞,因此也自命不凡。但是,它們都一樣享受著陽光的普照,水、雨的滋潤,每日用感恩的心以千姿百態(tài)的美回報于自然。</p><p class="ql-block"> 它們多么希冀青春常駐,花容不衰。但大自然無法讓它們?nèi)缭浮F浣Y(jié)果,有的可榮歷幾季,自然萎謝,有的卻被雨打風(fēng)吹,過早催殘,更有甚者或被鳥獸賤踏,或被游人信手拈來,欣賞一番后遺棄在路旁……形成了花的種種歸宿。</p><p class="ql-block"> 伊人們和花一樣,有的像牡丹,雍容華貴,富麗端莊;有的像荷花,潔身自好,一塵不染;有的像玖瑰,爛漫絢麗,多情帶刺;有的像梅、蘭,骨傲不群,馨香襲人。花自有特色,人各有品位,孰優(yōu)孰劣,難分伯仲。</p><p class="ql-block"> 人之出身有鄉(xiāng)村與城市之分,花的生長有山谷與花園之別。就品格和氣質(zhì)而言,人與花是否名貴并不在于生在何處?品高質(zhì)雅之花與品位優(yōu)秀之人不論在哪,從幼時起就不適時機(jī)地吸取營養(yǎng),勤于蓄芳,陶冶情操,不斷升華,因此便出現(xiàn)了"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只因馨香重,求者遍山隅"的真實。</p><p class="ql-block"> 我欣賞華貴的牡丹,高潔的荷花,馨香的幽蘭,帶刺的玖瑰,更喜歡的是寒冬的梅花。梅清香而骨傲,不懼風(fēng)霜,不計在庭前或曠野,即使開在橋邊路旁,飽受風(fēng)欺雨妒,可以零落成泥,然其香如故。</p><p class="ql-block"> 人是大自然的驕子,大自然的一花一木,都會鐘靈秀于人性,傳氣質(zhì)于人格,形成了人的種種不同性格。但就生物的本質(zhì)而言,并無高與低,貴與賤,尊與卑之分,品格的魅力也與出身、職位、貧富并無關(guān)系。而所以有不同則是人們意識形態(tài)里的世俗觀念造成的差別而已。</p><p class="ql-block"> 由此想到,無論是人還是花,其生命與品格皆源于自然界的造化,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使樹綠花紅,山川秀美,更鍾靈毓秀于人類,便得風(fēng)騷萬千,人才輩出。一切生物的生死榮枯都是大自然在籌謀運作,世界萬物也只能順其自然,最終皆回歸自然。如此而已。</p><p class="ql-block"> 注目窗前的花,它寧靜,安祥。于世無爭,無憂無煩。它天生的淡定與從容,永恒的微笑與靜美無疑是人類效法的楷模。佛說:"物隨人轉(zhuǎn),境由心造,煩腦皆由心生"。 鮮花無心無肺,坦然美麗一世,而人因為有心,在短短的人生旅程中,上蒼竟給浮演了多少是非成敗,喜怒哀樂!既悟到此,警示人們,往事固可回首,但應(yīng)笑看,不可遺憾或生憂煩。所謂胸中日月常新美,身外浮云任卷舒是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