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鄉(xiāng)方言豐富多彩,尤其是表動作的方言形象生動,用字獨具一體,發(fā)音別具一格。如躥坡子、跐、跜、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按規(guī)范意義解,方言并非指某一區(qū)域特有的語言,而躥坡子卻是西鄉(xiāng)獨有的(不排除漢川其他地方也有此一說)。躥,走不穩(wěn)的意思。如:走路直躥。躥躥神。而西鄉(xiāng)口語中的躥坡子,是一個“復性”詞組,表動作時,不能狹義地理解為由坡地的高處向低處移動,它更多的是反映一種狀態(tài),指不著家,含有嗔意。如:某某現在還不回來吃飯,不曉得到哪里躥坡子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跐,ci,陰平。腳下滑動的意思。如:腳跐了蠻遠。我們從跐字中能夠聯(lián)想到人在行走中特有的窘態(tài)。地面濕滑,不小心,腳底哧溜一聲,跐了好遠,或者摔了個四仰八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跜,ni。也許也是西鄉(xiāng)獨有的方言,特指用前腳掌碾壓。如:把蟲子跜死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跜,是已經被淘汰的漢字,國務院公布的《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2013】(23號)中己沒有收錄這個字。西鄉(xiāng)方言中,跜,會不會因此而壽中正寢,難說。方言的遺存、傳播,依賴著當地的語言環(huán)境等社會的、人文等元素的此消彼長。也許,隨著大統(tǒng)一的文化教育的日益強化和社會融通度增加帶來的外來語匯的沖擊,跜之類的方言用字,使用面日漸萎縮而淡出西鄉(xiāng)人的口齒,直至它最后成為“非規(guī)范漢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現在,許多地方為了保護地方文化遺產,紛紛用地方文化代言人的方式,宣傳、推廣地方標志性的文化產品。這種搶救性文化活動,不僅僅是簡單的推介,實際上是在保護地方文化胎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與腳有關的還有一字,即猋。猋,biao,陰平。走得極快的意思。如:他一下子就猋走了。猋得真快。你莫猋起走了。猋,還有另一義,即水短暫而快速的噴射。如:猋了我一身水。血猋得蠻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猋,是否同飆,我沒考證,不好說。</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