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夜下了一場透雨。今晨見樓下院子停車場旁低洼處有淺淺的積水,看上去很清的。一位年輕的媽媽牽著一小男孩兒的手在積水處走來走去,蹚水嘻笑著開心極了。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踩雨水坑兒,畢竟不是每天下雨,所以有新鮮感,蹚雨水成為一件好玩兒的事情。所以有的寶媽寶爸索性帶著孩子一起玩兒上了。</p> <p class="ql-block"> 香山慈幼院小學部。1958年9月一1964年7月,我的小學六年學習和生活都是在這里度過的。剛剛?cè)雽W時爸爸把我送到學校,并帶我在校園里轉(zhuǎn)著看了看。爸爸看到從教學樓到學生宿舍樓要走三百多米,到食堂兼大禮堂有四五百米。離醫(yī)務所和洗澡房更遠。教學樓外學生用的公共廁所也有二百米遠的樣子(教學樓內(nèi)廁所很?。_h處在主要樓區(qū)周圍還有運動場,沙坑,秋千,單雙杠等許多鍛煉器械,足球場藍球場就更遠了。那些年北京的雨水確實也很多,因此爸爸覺得為了我的住校生生活必須準備一雙小雨靴。</p> <p class="ql-block"> 住校學習期間我有一雙半高腰的雨靴,是黑色的,爸爸親自去給我買的。剛上一年級時我還不滿七歲,爸爸給我買的雨靴是35號的,想法是我的腳會長大,這樣可以多穿幾年。結(jié)果這雙雨靴我一直穿到初中畢業(yè)。后來我長到成年也不過是穿37號鞋。由此足以見得爸爸的長遠打算和盼孩子長大的心態(tài)吧。</p><p class="ql-block"> 這雙雨靴是我的驕傲,它高腰,漂亮,實用,能蹚水,下大雨也不怕。同學們的雨鞋一般都是矮腰和無腰的,像個元寶似的。男同學更是能湊合,一雙塑料涼鞋就可以了。而我的雨靴呢,穿上就有優(yōu)越感,尤其是在冬天大雪過后,老師帶領我們在校園里鏟雪的時候,我穿著這雙雨靴一點兒也不懼怕踩在厚厚的積雪上,協(xié)助老師把雪堆得高高的,拍實在路旁的大樹下。</p> <p class="ql-block"> 奶奶家的大門口大致是這樣的。地處河北省定州市清風店鎮(zhèn)南街。五年級暑假期間,我和弟弟妹妹三人跟著三叔(他在軍校也放假了)回老家去看望奶奶。1963年8月河北省那場特大洪水災害讓我們趕上了。雨淅浙瀝瀝忽大忽小不間斷的下了七天七夜。在雨下到第五天時,街里的百姓房屋和院墻就開始有坍塌下來的了?!斑选?!“哄”!悶悶的墻倒屋塌聲半夜也能聽到,跟著就會有人們的呼喊聲傳出來。這樣的事情每天都有好幾起,當時百姓自建的房子大多是磚和土坯混合蓋的,經(jīng)不住雨水淋泡。</p><p class="ql-block"> 第六天的下午,我和弟弟妹妹及小姑姑玉樓在奶奶家北屋里聊天。突然,姑姑看著窗外屋檐下水滴斷了,說:“不滴水了,可能是屋頂子下陷,積住水不往下流了”。于是她背上弟弟(時年九歲)到西屋找三叔和奶奶去了,看看他們怎么個說法兒。</p><p class="ql-block"> 剩下我和妹妹呆在北屋。我正抱著一本書看。妹妹比我小四歲,平時愛和她的哥哥玩鬧,現(xiàn)在沒人陪她玩兒了,就和我嘀咕著要去西屋。那年她才七歲,院子里都是積水,她沒有雨鞋,又不敢光腳丫蹚泥水,于是就一個勁兒的磨蹭我,讓我背她過去。那時我十一歲,生得很瘦小。但是我來奶奶家時帶了雨靴,這時候又是當姐姐的,對妹妹是有責任心和保護欲的。于是穿好雨靴背上妹妹蹚著院子里的積水去到西屋里。</p><p class="ql-block"> 剛進西屋,還沒和奶奶說完一句話,只聽“哐!咚!”的巨大聲響震撼在耳根,天哪!就是我和妹妹剛剛離開的那排房子坍蹋了!姑姑驚魂未定,摟住我和妹妹:“你倆個揀了條命”!</p><p class="ql-block"> 那時我年齡還小,當時也沒有什么后怕的想法,只想著洪水退了回北京,到爸爸媽媽身邊,開學之后去上學。成年之后才悟出來,是妹妹的執(zhí)念拯救了我倆于危難中,是那雙小雨靴救了我倆的命。難道是妹妹的先知太靈驗,還是爸爸的愛心早已化為我們的保護神?</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的兒童雨靴多漂亮!孩子們多幸福??!美麗多彩款式新穎的雨靴盡管他們?nèi)ヌ暨x,家長們是多么的慣著他們!</p> <p class="ql-block"> 更有家庭套裝版雨靴。爸爸媽媽和小寶貝穿著同款雨靴漫步在雨后潔凈的大街上,清新感幸福感滿滿的。真從心底里羨慕他們的精彩生活。</p><p class="ql-block"> 但是無論時代怎樣變遷,眼前的世界怎樣變化,我總也忘記不了我那雙35號的黑色小雨靴,忘記不了爸爸媽媽對我的愛;也忘記不了和兄弟姐妹奶奶叔叔姑姑們在雨水洪災中度過的日子;還有,忘記不了我自己蹚水走過的坑洼泥濘之路。</p> <p class="ql-block"> 本文寫于 2022年7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