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采訪手記:<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紅色圣地的黨慶</b></div></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張善格</span></h3> 黨旗飄飄,紅歌嘹亮。<br> 2022年7月1日,鎮(zhèn)南中學與通山縣紅色文化研究會在鎮(zhèn)南共同舉辦紀念“建黨 101 周年”暨鄂南首個黨支部成立97周年的慶祝活動。<br> 我有幸受到縣紅色文化研究會和通山紅色文化藝術團的邀請,到鎮(zhèn)南中學參加了宣講黨史、重溫誓詞、見證新黨員宣誓,以及觀看慶黨慶的大型藝術演出等一系列活動,從而激發(fā)了人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真摯感人的場面。<br> 今天,大家聚在一起,老黨員們回顧革命的紅色歷史,讓我們感到現(xiàn)在的生活是無比幸福;新黨員們的莊嚴的宣誓讓我們心懷理想,信心百倍地跟著黨走;舞臺上的精彩節(jié)目展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走過的無數(shù)個坷坎的歷程和一個個輝煌的成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一場精彩的黨慶活動</b></font><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當走進鎮(zhèn)南中學時,我們欣賞到了那響亮風光、豪華氣派教學樓和實驗樓的面貌風采;欣賞到了那有著現(xiàn)代時尚氣息的橡膠操場和長長跑道。可是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這所中學厚重、輝煌的革命紅色歷史!</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今天在鎮(zhèn)南中學舉行隆重的黨慶活動,參加的單位有縣檔案館、縣教育局、縣軍人事務局、縣文聯(lián)等干部和同志,以及紅色文化研究會和紅色文化藝術團等新老黨員60余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慶祝大會在鎮(zhèn)南中學的階梯舉行,主席臺上掛著鮮紅的橫幅,寫著“喜迎二十大,紀念鄂南首個黨支部成立97周年”大字;內橫幅是“喜迎二十大,奮斗新征程”。臺后樹著黨旗、國旗,墻壁的屏幕播放著鎮(zhèn)南的新面貌、新氣象。</span></div></h3> 大會在嘹亮的國際歌聲中開始了。大會首先是鎮(zhèn)南中學朱必欽校長作熱情洋溢的發(fā)言,他回顧了黨史和通山人民革命史,講述了鎮(zhèn)南中學師生,繼承紅色傳統(tǒng),努力開創(chuàng)更加美好的未來。<br> 朱必欽校長說:在20世紀20年代,中共武昌地委派遣特派員魏書秘密來到通山,以中學教員的身份開展革命工作。他在鎮(zhèn)南中學師生中宣傳馬列主義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張,秘密發(fā)展共產(chǎn)黨員。1925年,他組織鎮(zhèn)南中學陳鐘、吳禮執(zhí)、吳斌、夏子菁、江福來、葉金波、陳兆秀、吉孟來、闞學增、闞禹平等10名師生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隨后鄭芝藩、鄭芝珍也加入了黨組織,算上魏書老師,鎮(zhèn)南中學首期黨員共有13名。6月,經(jīng)中共武昌地委批準,正式成立了中共鎮(zhèn)南中學支部委員會,陳鐘任黨支部書記。 他說:在土地革命的十年血雨腥風之中,鎮(zhèn)南中學先期黨員——陳鐘、葉金波、吳斌、吳禮執(zhí)、陳兆秀、江福來、夏子箐、吉夢來等師生都先后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因此,我們可以驕傲地說,土地革命的十年,鎮(zhèn)南中學的共產(chǎn)黨員在土地革命運動中起到了中堅力量,他們留下了一道道光輝耀眼的紅色血跡,留下一個個可歌可泣感人故事,鑄就了工農革命的勝利輝煌,通山人民不會忘記他們!<br> 接著是原咸寧市黨史辦調研員徐賜甲同志的發(fā)言。徐賜甲同志以前在通山縣黨史辦工作,為通山黨史操碎了心。他調到市黨史辦后,依然關注著通山黨史研究工作。大家感嘆,通山能多幾個像徐賜甲同志一樣關注黨史的人那該多好啊!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徐賜甲同志把鎮(zhèn)南中學首批黨員的革命經(jīng)歷作了全面的回顧,他說,鎮(zhèn)南中學支部首批黨員全部為革命獻身,這在全省也是罕見的。</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隨后,縣檔案館館長楊海濱,教育局孔凡樹、原縣黨史辦主任王振華等領導都作了重要的講話??傊?,大家講紅色歷史,就是讓人們更好地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更好地學習和繼承先輩共產(chǎn)黨人和烈士們的革命傳統(tǒng),讓其革命精神千秋萬代永不變色。</span></div><br><font color="#ed2308"><b>一個紅色文化團體應勢而生</b></font><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大會第二部份是“紀念鄂南首個黨支部成立97周年理論政策專題宣講”。主要宣講人是通山縣紅色文化研究會葉文欽會長。</span></div></h3> 他說:這些年來,黨的十八會議精神如同春風拂過通山這片熱土,使全縣民間文化團體如同雨后春筍不斷涌現(xiàn),展現(xiàn)了一派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局面。<br> 據(jù)葉文欽會長介紹:2022年1月,原通山縣人大常務副主任成崇炎、紅軍第十七軍副政委、參謀長葉金波的孫子葉文欽等人開始籌建“通山縣紅色文化研究會”。2022年3月10日,在大畈白泥譚家祠堂舉行了“通山縣紅色文化研究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br> 大家知道,1930年3月底,通山縣第一次工農兵蘇維埃大會在白泥譚家祠堂召開。所以,這次通山縣紅色文化研究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在譚家祠堂召開有著其特殊的政治意義! 我們可以驕傲地說:中共鎮(zhèn)南中學支部是鄂南首個黨支部,通山秋暴后建立的縣工農委員會是全國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作為縣級地方黨史和紅色革命史通山是一個富礦區(qū)。20世紀80年代,通山縣黨史辦對全縣黨史進行廣泛搜集,全面整理,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果。但是,由于當時的條件和人員的限制,也還有一些資料、文物、遺跡等沒有全部挖掘出來。一些民間的有志之士看準了這種情況,他們自覺地組織起來,成立了“通山縣紅色文化研究會”。<br> 紅色文化研究會在成立后的一百多天時間,就做了大量的令人驚喜的工作。近來研究會人員自費到陽新調研、去咸寧采訪、親臨崇陽考察,采集了不少紅色歷史資料;他們對廈鋪鎮(zhèn)冷水坪、黃沙鋪鎮(zhèn)大幕山和梅田及烽火、洪港鎮(zhèn)太平山和蟠田、九宮山鎮(zhèn)的東港和富有等村進行了紅色遺址、遺物、故事的調查研究工作。 5月,縣紅色文化研究會發(fā)現(xiàn)了紅十七軍政治部主任張向明犧牲于本縣三界冷水坪的事實,查明了位于大畈周步山無名烈士墓主人是全維和烈士;他們?yōu)槿S和、王有信兩位烈士立了革命烈士紀念碑。今年清明節(jié)期間,該會會員分成五組,在全縣祭掃了49位無名烈士和有名烈士。<br> 紅色文化研究會的一次次實在的調研、考察活動,一次次為烈士立碑、掃墓活動,一件件歷史文物的搜集、挖掘活動,這些行為真令人驚喜,令人贊嘆!<br> 是??!大家知道,研究會人員大多數(shù)是一些退休的老人,他們?yōu)榱诉M一步挖掘革命的紅色歷史,弘揚革命精神,無私奉獻地走在一起,做了這些實實在在工作,我們真實地感覺到了他們十分了不起,我們一定要支持他們的行動,一定要為這些老年會員們的行動點贊、頌揚!<br> 葉文欽會長發(fā)言后,縣紅色文化研究會的一樁樁事跡,激起了全體黨員的熱烈掌聲!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一個紅色文化藝術團的成功與輝煌</b></font><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晚上,通山縣紅色文化研究會在萬成廣場舉行紀念“建黨 101 周年”暨鄂南首個黨支部成立97周年的大型演出。演出單位有通山紅色文化藝術團、通山縣朗誦藝術協(xié)會、通山紅色傳承藝術團等單位和個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這次演出,藝術形式有大合唱、詩朗誦、演講、舞蹈、獨唱、情景局等;歌曲主要是革命紅歌,傳統(tǒng)歌曲;內容主要是歌誦黨和社會主義祖國,表達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繼承革命傳統(tǒng),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奮發(fā)向前的精神面貌。</span></div></h3> 這次演出的主要團體是“通山紅色文化藝術團”,這個藝術團創(chuàng)辦于2008年元月,這個團原名是“半坡歌舞團”,已經(jīng)有14年了。他們演出的節(jié)目各式各樣,是一個綜合性演出團體,可根據(jù)人們的需求演出各式各樣的節(jié)目,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多年來,這個藝術團體的足跡就遍布了贛北、鄂南地區(qū)10來個縣、市。 這個藝術團的大型演出有:2010年,他們?yōu)樽YR通山“兩會”召開,在縣政府廣場舉行了隆重的專場演出。2012年,他們代表通山老干部局與崇陽老干部局聯(lián)合為三省十二縣市老干部會議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專場演出。2016年,他們?yōu)閼c祝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在縣影劇院舉辦了別開生面的專場演出。2017年,他們在縣影劇院舉辦了一場精彩的通山采茶戲專場演出。2018年,他們在咸寧市演出大廳為紀念世界糧食日舉辦了一場專題演出。2018年,這個歌舞團榮獲省優(yōu)秀團隊獎。2019年,榮獲縣優(yōu)秀團隊獎。 2022年,半坡歌舞團與通山紅色文化研究會合作,將歌舞團改為“紅色文化藝術團”。今晚紅色文化藝術團的演出就是這個團的華麗轉身,<br> 今晚,紅色文化藝術團演出了七個舞蹈節(jié)目,從這些節(jié)目我們可看出演員的表演十分到位,他們功底非常深厚,表演藝術有門道,有非常好的欣賞性。 今天的黨慶日我感觸很深,我們通山的黨史、革命史又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正在形成一個學習、研究、宣傳的高潮。因此,我們相信,通山紅色文化藝術團、通山縣朗誦藝術協(xié)會、通山紅色傳承藝術團等文化藝術團正在走進一個萬紫千紅的春天! <h5>注:此書記載了通山建立全國首個縣級紅色政權。</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