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說“人世間就是一個輪回,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總有一天,父母會成為‘我們的孩子’”。仔細琢磨這句話的味道,聯(lián)想到我大舅哥今年初發(fā)生的變故,別有一番感觸。</p><p class="ql-block">四個月前,我八十二歲的大舅哥,突發(fā)心梗,被緊急送往醫(yī)院做了支架手術。出院沒幾天,又發(fā)現(xiàn)了腦血栓的癥狀,再次住院治療。用遍了溶栓、消炎、退燒等一系列藥物,病情仍不見明顯好轉,無奈只好轉回家里繼續(xù)做康復調(diào)理。</p><p class="ql-block">在醫(yī)院都沒治好,回到家里能有什么妙招?我隱隱約約感覺到,這是要為他準備后事了,因為畢竟已是耄耋老人,哪能經(jīng)得起病魔如此輪番折騰?用我老家人的話說,或許這就是他的“老災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u>大舅哥與他的兩個兒子</u></i></p> <p class="ql-block">那段時間,大舅哥整日臥于床上,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時不時高燒不退,連吃飯都無法吞咽,兒女們晝夜輪班守護,盡著最后的孝道。但他們又不甘心,還在為自己的父親打點滴用藥,還在為他擦洗身子保持清潔,還在請人為他做按摩疏通經(jīng)絡,還在為他插胃管做鼻食…… 當然,也做了最后的打算。期間,兒女遵從父親的要求,將他搬到鄉(xiāng)下的老宅,靜靜等待大限的到來。住上幾天瞧著沒問題,復又搬回城里,就這樣不厭其煩地折騰了幾個來回。而這番辛苦其實不為別的,只為滿足父親的一樁心愿。因為四年前,他們的母親就是在鄉(xiāng)下的老宅去逝的,父親預感生命將盡,他是想與老伴在同一個地方歸天團聚。順從,無疑也是孝的一種表現(xiàn)。</p><p class="ql-block">上個月,我隨家住大連的幾個親屬前去莊河看望大舅哥,那天正趕上他在發(fā)高燒,一會兒清醒一會兒糊涂,等到認出來是我們幾個,那滿肚子的傷心、委屈和難過,伴著兩行淚水頃刻涌了出來,讓在場的人心里都很不是滋味!臨走時我勸慰他的女兒:“你爹的病到了這種地步,活著和死去已經(jīng)沒有什么區(qū)別,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你們不必太難過,因為你們已經(jīng)盡力了,對他也是個解脫。”而她卻說:“只要他還有一口氣,我就有一個爹,我得讓他多活幾天。” 她那堅毅的語氣,讓我往下無言以對,只能點頭稱是。</p><p class="ql-block">我忽然想起電視劇《士兵突擊》里的一句話:“不拋棄,不放棄!”我知道,我大舅哥身邊這個孝順的女兒,只要是沒到了山窮水盡那一步,她是不會輕易放棄的!</p><p class="ql-block">事實正是如此,接下來的日子里,大舅哥的女兒在兩個哥哥的配合下,繼續(xù)變換著各種“招數(shù)”,精心照料他的父親,可以說窮盡了心思,用“無微不至”一詞都不足以說明她的周到細致。沒有任何醫(yī)療護理專業(yè)基礎的她,甚至在父親的身上學會了打點滴,學會了導尿,學會了插胃管,其熟練程度可與醫(yī)院的護士相比。</p><p class="ql-block">真的沒有想到,孝心也能戰(zhàn)勝病魔、創(chuàng)造奇跡。原以為時日不多的大舅哥,在孩子們的精心服侍和撫慰下,竟然一天天好了起來。從視頻上看到,現(xiàn)在他可以自己坐著吃飯了,可以離開病床在地板上站立了。更有一個令人忍俊不止但卻很溫暖的畫面:女兒用輪椅推著爹,爹手里拿著一個拖把,在房間里來回拖地(當然是象征性的)??吹贸鰜恚畠菏窃谟眠@種做家務的獨特方式,幫助父親進行康復訓練,那情形酷似一個大人陪著一個孩子玩耍。而且女兒與爹說話的那種語氣,就像是哄一個小孩子開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u>大舅哥與他的女兒</u></i></p> <p class="ql-block">此情此景,加之多年的所見所聞和生活經(jīng)歷,讓我明白了一個真實的、不可逃避的人生哲理:父母老了,終將成為“我們的孩子”。</p><p class="ql-block">這么說并無貶義。事實上,大多數(shù)人的父母,年老后都會像我大舅哥這樣,身患各種疾病,體能衰退,有的還罹患失智癥,呈現(xiàn)出老年癡呆的癥狀,他們都需要依靠兒女的照顧,才能安然度過余生。即便沒達到這種程度,生活可以自理,年老的父母也會越來越依賴于兒女,兒女不在時,他們會感到無助、慌亂、不安。就好像小的時候,我們渴望父母一直在我們身邊,最好每天呆在一起,心里才踏實。</p><p class="ql-block">曾經(jīng),父母是我們的堡壘,為我們抵擋所有的風雨,直到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父親的步履不再堅實,母親的雙手有些顫巍巍的。當他們投來求助目光,當他們不再說“我能行”,當他們不得不把困難丟給我們的時候,你就應該認識到,是我們該“反哺” 的時候了。因為此時我們已然成為他們?nèi)康囊揽浚麄冃枰覀兊呐惆?,需要我們的力量。我們做的稍微多一點,他們的幸福就滿一點,反之亦然。</p><p class="ql-block">說到底,生命就是一場輪回,生養(yǎng)就是一場回歸。父母老了,我們就要像他們過去呵護我們一樣地去呵護他們。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老到不會用勺子、筷子,請你不要怪他們,因為你小的時候,他們也曾經(jīng)不厭其煩地教你;如果有一天他們站也站不穩(wěn),走也走不動了,請你抓住他們的手,慢慢地陪著他們走,就像當年他們牽著你一樣;如果有一天他們嘮叨起來沒個完,問這問那,請你耐心解答,就像當年他們一遍遍地回答你提出的那么多“為什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u>大舅哥與他的妹妹</u></i></p> <p class="ql-block">我很贊成一個說法:要把父母當做“孩子”待。不僅要照顧好他們的一日三餐,支付他們的各種賬單,送他們看醫(yī)生,帶他們?nèi)ビ瓮妫核麄冮_心……還有在生命最后時刻,陪在父母身邊,給他們必要的臨終關懷,用你所有的勇氣、責任和愛,完成這極不情愿的告別。這是天理法則,自然規(guī)律,天經(jīng)地義,不可逆轉。</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大舅哥身體能恢復到何種程度,也不知道他的病情是否會出現(xiàn)反復。但從兒女的一片孝心中,我看到了他“再多活幾年”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圖片由林淑華提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