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道教名山-齊云山 (皖南四日)2013-06-22

卜一,追求圖文并茂的游記

<p class="ql-block">齊云山在黃山市的休寧縣,比起名氣更大的黃山來,是一座既不高也不大的小山。然而,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按照旅游廣告的介紹,它是繼九華山和黃山之后的安徽四大名山之第三,又是道教中排在武當(dāng)山之后的四大名山之第二。這使得我們這些居住在地方政府以標榜瞎子道士阿炳的道教音樂,從本地流傳到全國乃至世界的一曲《二泉映月》為自豪的無錫游客來說,不禁把它高看一眼。</p> <p class="ql-block">古代稱為“白岳”的齊云山實際上是和黃山相對應(yīng)的,因為黃山以前的稱呼是“黟山”,而“黟”字的原意就是烏黑。齊云山的主要特點是山間的白云,所以,才會以白岳對黑山。</p> <p class="ql-block">路過休寧縣,到處都是寫著“狀元故里,天下第一”的標語,據(jù)說從宋朝開始到清末科舉結(jié)束,小小的休寧縣居然出過文武狀元十九人之多。想著無錫總是顯擺自己前后出過七個狀元(欽點的五名,考了殿試第一而未被皇帝欽點的兩名),其實還不及人家的一個零頭。又剛剛在宏村和西遞受了不少的“耕讀詩禮”儒教的熏陶,看了大量的進士舉人牌匾,一看見十九個狀元來了,不由得對黃山腳下休寧縣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本來想“天下第一”,說得有點過,難道天下之大,沒有敵得過休寧縣的?再一想,古之科舉,除了中國,也就是幾個受了中華文化影響的小地方有過,既然是中國第一,自然就是天下第一了。只是聽上去天下比中國的范圍大了許多,抬轎子人的點子,總是能找到對自己有利的地方。(回家后仔細一查,原來這十九個狀元之中,有兩個武狀元,分別是南宋末年和明朝末年的領(lǐng)兵武將。還有是兩個清乾隆年的文狀元,系休寧本地人氏。其余十多個,都是祖籍是休寧或者祖上有休寧人,而考取功名時又在外地的文狀元。就好像華裔外籍人得了諾貝爾獎,說他是中國人一樣。)</p><p class="ql-block">因為是自駕,多跑一點路無非是多用點汽油的事,就在離齊云山山腳十多公里外的休寧縣城找家旅店歇了。到休寧街上的一家小飯館晚飯,口味如何還在其次,食材的正宗新鮮和盤子大菜量多,倒真成了一吃就愛的優(yōu)點。</p> <p class="ql-block">按照游覽桃花潭和兩個古村落的經(jīng)驗,第二天大家起了個絕早,七點就到了齊云山上山索道口,想著捷足先登,避開與大量游山客人的爭先恐后。不想,人家索道要到八點才開行。只好再到山腳下的小集市找點小吃充早膳一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集市開在原先登山道路的起點,路口有一座明代始建清朝重修的連拱石橋,叫作“登封橋”,巨大的拱券都是用條石壘砌,加上年代久遠,引得大家拍照不斷,好似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一般。天剛剛亮,從東向西望去,八墩九孔的古石橋橫臥在橫江平靜的水面上,水上的實景和水面的倒影相映成趣,就像是一條巨大的環(huán)鏈。而背后的齊云山則成了襯托鏈條的翠綠色大背景。大橋的橋墩也很有特色,像是八條縱向行駛在橫江中的小舟。尖尖的一端迎著江水流來的方向,像是一柄利刃劈波斬浪,保護著橋墩在豐水期巨大水流沖擊下的安全。和北京的盧溝橋,泉州的洛陽橋的橋墩都是一樣的。</p> <p class="ql-block">“登封橋”原本是上齊云山的大道,約八里山路可達山上的月華街?,F(xiàn)在可能是為了交通上的便利,另有一座鋼筋水泥大橋直通上山。不過,橋上掛了塊整修的牌子,對我等旅游人士的車輛并不開放??赡苁且驗樾蘖寺糜嗡鞯赖木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先沒有做好功課,邂逅登封橋可以說是意外收獲。雖然流連忘返,但又必須離開。只好匆匆忙忙開車向纜車山門奔去。</p> <p class="ql-block">索道開行的時間到了,由于貪看古橋晚到,一行八人排在另外一個旅行團的后邊。仔細一聽他們的對話,居然還是無錫老鄉(xiāng)。他們是趕著鐘點游山的,等候索道車排隊的時候顯得急不可待,上得山后就瞟不見他們的蹤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齊云山的索道顯得陳舊了一些,吊籃是兩只一組,每組可容游客十二人,而且,每到上下客的檔口,整個索道的速度就要減速。人坐其上好像乘在高速公路上的大巴中不斷地遇到減速讓行的地段。不過,坐在慢悠悠的吊籃上,透過兩邊的玻璃窗依著山勢居高臨下地欣賞身邊的茂密山林,腳下的彎曲的橫江流水,倒也別有一番風(fēng)味。尤其是山下一彎白水,一凹綠田,好大的一個道教的典型陰陽圖,令人稱奇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出得索道吊籃,腳下已經(jīng)是海拔四百米的山峰了。要想進山游覽,還得驗票進入山門。第一個景點叫作“登仙臺”,意思是從山腳下登臨此處,望著山下的美景和云霧,飄飄然如同登臨仙臺一般??上榱耸r省力,錯過了登山的樂趣。于是,站在登仙臺上遠眺,也就成了一個徒有虛名的感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索道上站建在一個山峰,游山還需沿著蹬道向下。不多時,眼前路分兩岔,一邊是“正德古道”,一邊是“永樂古道”。正德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年號,比永樂年號要晚一百多年。據(jù)說道家名人張三豐的墓就在正德古道邊,只是石階尚未整修完畢,未開放。由此,旅游廣告上關(guān)于到張三豐墓地的憑吊實在是一種賣弄,只不過是想借助一下武功高強的三豐道士打一下“太極拳”罷了。放棄了正德古道的曲徑通幽,順手向右,沿著“永樂古道”的寬大石階向前游去。</p> <p class="ql-block">轉(zhuǎn)過山巖,眼前是一大片空曠的平地,依巖興建的都是道教修仙的道場,棲真巖,忠烈?guī)r和壽字巖。有的還是原貌,有的卻只留下了牌坊遺跡。這個巨大的壽字,號稱是九尺九寸高,六尺六寸寬,處于較高的巖面上,加上刻石的年代久遠,真有些壽比南山的味道。齊云山的道教,派別為正一道。講究的是居家修行,所以家就是道觀,道觀就是家。道士都是攜家眷帶老小的,所以,山上很多地方的修仙府邸和家居庭院都是在一起的。</p> <p class="ql-block">山崖上的石刻還有很多是歷代游人登臨留下的,就算是他們的“到此一游”吧。不過,人家的“到此一游”年代久遠,書法高明,且多有詩情畫意。和今天的涂鴉筆墨當(dāng)然不可同日而語,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組成部分。頭頂上的這個無錫陸科進也不知是何方神圣。仔細一看,還真是有點問題,無錫的錫(xi1)字,居然寫了一個別字,成了鍚(yang2)。古人寫字時,簡體還沒有,這個錫和鍚的區(qū)別一定不會用錯。再說,這個陸某是無錫人,把自己家鄉(xiāng)的名字寫錯,似乎更是不可能的。由此看來,這幅到此一游的石刻,很可能是幅今人補刻的贗品。</p> <p class="ql-block">既然是名山,照例也有三道天門,不過天門嬌小,氣勢秀美而無磅礴氣勢。一天門是一個被俗稱為象鼻巖的天然石洞。登上天門洞,不僅可以飽覽山下皖南村落的黛瓦白墻,而且,通道的兩邊盡是年代久遠的碑刻,仿佛西安的碑林展覽一般。</p> <p class="ql-block">邊看邊讀,這些石碑都是從山上其它地方搬過來的,但是放在一天門門洞里又成了齊云山的一道風(fēng)景。忽然,眼前一亮,豁然開朗,門洞外又是一番異樣的仙境?!疤扉_神秀”,摩崖石刻成了景點的點睛之筆。附近都是道教修行的八個洞府,網(wǎng)上都有,也就不多考究了。不過,由此可知,道教的修行和佛教的修行都是一樣要吃苦的,洞不深邃,地也不平坦,每日面壁,實在比苦行僧好不了多少。繞過洞天福地,二天門就在眼前了。</p> <p class="ql-block">二天門是三個天門中路最陡峭的一個,繞過道士們修仙的洞天福地,仰頭一望,石階向上真的有一個拱形的門洞。拾級而上,穿門而過,眼前又是兩條路。一條轉(zhuǎn)身向上,又是好多臺階;一條平坦向前,是一個觀景平臺。沿著平路走了幾步,是一個兩山之間的埡口。目光所及處,右手是山下的田地,左手則是一片坐落在半山的房屋。好一個“遠上南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那就是修仙道家和山民現(xiàn)居間雜,院墻參差不齊屋頂鱗次櫛比的“月華街”了。正對著視線,有一座小山峰,喚作“香爐峰”。正好有兩個做道家大殿修葺的人士在討論如何將更大的亭子放到峰頂,需要采用什么樣的設(shè)備吊裝。忍不住多了一下嘴,講起了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建造時是如何把在工場里按照精確圖紙預(yù)先造好的構(gòu)件在高處拼裝的。講起了南京長江大橋(最早的一橋)建造時是如何把鋼構(gòu)件在空中用燒紅的鉚釘鉚接在一起,形成了今天能見到的宏偉的鋼鐵大拱的。哈哈,今天的建筑工人如何操作,不關(guān)我這個游客的事,還是抓緊時間爬山看景去吧。</p> <p class="ql-block">二天門到三天門沒有多少臺階,沒怎么覺得累就登上了三天門前的地坪。八個人借著天門背景,拍了一張留念照,繼續(xù)向前。過了三天門,就是月華街了。街口左邊是一家客店,掛個牌匾叫作“天官府”,顯得有點不倫不類??戳苏f明才知道,這原本也是道家觀府,還很有來頭。只是不知怎么到了商家手中。說明牌上的文字是這樣的:“天官府,明代建筑,又稱五鳳樓。嘉靖皇帝派兵部尚書兼吏部尚書汪宏(鋐)來齊云山代為求子時,曾下榻于此。次年,皇上果然得子嗣。遂降旨將五鳳樓改為天官府”。這個汪尚書也是徽州人士(現(xiàn)在屬江西的婺源)一當(dāng)上尚書官就被皇帝差來幫助求子,可見皇上之器重。歷史上嘉靖皇帝的長子是夭折的,也不知道求得的子嗣是不是那個當(dāng)了太子的二兒子。</p> <p class="ql-block">街口右邊,也是一家飯館,叫作“涌泉樓”??粗€頗有幾分仙境的意思??赡軉柭返娜颂?,影響了飯店的生意,飯店還專門做了指路標牌。按照路牌指示,繼續(xù)向前,月秀街的中段,便是著名的太素宮了。</p> <p class="ql-block">太素宮是齊云山的最大道觀之一,由南宋寶慶年由方士 余道元初創(chuàng)的“佑圣真武祠”開始,從最先的簡單草庵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這個模樣。也許,期間還有過更大的香火盛況??上д钋懊嬲谛掭葜校窘?,石匠加上現(xiàn)代工程機械一起上陣,頗有些現(xiàn)代工程的規(guī)模。冒著一些風(fēng)險,留神著頭頂?shù)氖┕ぃ~腿走過工地,到殿前勉強作了一些瀏覽。大殿前的構(gòu)件牌匾和巨大的香爐殘件堆了一地,欄桿上的石獅也只剩了一只。這些像是文物一般的物件也要復(fù)原回歸它們原先的位置,足見修復(fù)工程之浩大。太素宮前正對著香爐峰,那山峰上的小亭在一片翠綠草木中亭亭玉立,很有“日照香爐生紫煙”的詩意??上Ы裉煊行┨礻?,日照不焰,山谷里尚沒有氣霧升騰,紫煙也就看不見了。倒是大殿前建筑切割機暴起的沙塵,卻好似騰升的煙霧一般。</p> <p class="ql-block">過了太素宮,有兩個去處。左面下坡,是“小壺天”,也是一個道家修仙的地界。非但如此,據(jù)說還是道家仙人得道升天的所在。所謂小壺天,看上去是從一個貌似神仙葫蘆的門洞里進入的沿山崖開辟的小平臺,由于地處半山腰,視野開闊,山下橫江和橫江岸邊的村舍農(nóng)田歷歷在目。再加上遠處天空中不時飄過的淺白色浮云,就像是游覽在圖畫里?;蛟S對道家來說,不僅僅是面壁修行,也要不時地食食人間煙火才行。有道是“天下名山僧占多”,看來道家也多少占了不少先手。何況,道家和佛家不同,還有個采陰補陽的學(xué)說,男女之事也不可或缺。從小壺天沿著窄窄的石板通道,依著古舊的石構(gòu)前行,在欄柱上那幾只微笑了五百多年的靈修小石獅的陪伴下憑欄遠眺,遠方的卷浮云,近處的橫江白水,加上香爐峰上的煙熏,令人賞心悅目,全然忘記了腳下的深淵。據(jù)介紹,此處還有恐龍腳印遺存,只是說明不詳,未見。</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處明朝萬歷年間的石刻,要是在無錫恐怕早就被柵欄保護起來了,這里卻是留在自然界,任憑風(fēng)吹雨淋,甚至還有善男信女燒香的煙火繚繞,搞了個“滿壁烏黑煙火色”。可能是山上明代的石刻到處都是,如此“石上流泉”題字,不過是“到此一游”而已,當(dāng)?shù)厝苏J為不足為奇。小壺天據(jù)說是道家修仙和得道升天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領(lǐng)略了“小壺天”后,向來路返回,轉(zhuǎn)過了方向朝山上爬去。走不遠就到了另一個景點玉虛宮。走到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這齊云山上的稱呼是很有講究的,有“府”,有“觀”還有“宮”。這“宮”,應(yīng)該是最高等級的。和湖北的武當(dāng)山上主祀的道家神靈一樣,這玉虛宮主祀的真武大帝是整座齊云山上道教主祀的神靈。依附在紫霄崖的崖凹建造玉虛宮于。明朝正德十年始建,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歷史了。玉虛宮的三宮門都是高大的石牌樓,宮院的進深卻很淺,和剛剛走過的道家修仙的洞府幾乎是一樣的,只不過規(guī)模大了許多。宮院門前碑刻很多,歷史悠久,多是明朝時的舊物,很耐看。著名的“唐寅碑”則豎立在宮門的右側(cè),體量宏大,碑文正反兩面密密麻麻清晰可讀, 《紫霄宮玄帝碑》是唐伯虎撰文,另外有別的大家書丹和鐫刻的。只是我游覽時間太短,無法深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自《齊云山志》:(唐寅碑)坐落在齊云山紫霄崖下,玉虛宮西側(cè)。碑高760厘米,寬140厘米,厚20(厘)米;用整塊紅色砂石琢成,下雕龜貝承托;面對北方,巍然屹立。碑的正面刻玄帝碑銘全文,系江南才子唐寅于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登游齊云山,后應(yīng)道長汪泰元之請所作駢體文,首尾共計1028字;延新安名家汪肇篆額,戴煉書丹,歙休名匠刻手朱云亮、汪陽熙執(zhí)鏨主鋟,費時二年竣工。碑的背面刻《紫霄崖興建記》,敘述正德初玉虛宮修建始末。</p> <p class="ql-block">日已過午,想著今天的天氣預(yù)報是午后暴雨,只好匆匆下山,駕車長驅(qū)四百公里回家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