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div>曉光<br>2022年6月<br></div><div><br></div> 威尼斯,地球之最的瑰麗水城,我曾兩次專程去旅游,驚艷于她獨特的華美、古典和浪漫。然而,在回味時卻深感對游旅所見之內(nèi)(之外)知之甚少。避疫居家有足夠時間讀各類雜書,“神游”中收獲了些威尼斯漂亮顏面下的內(nèi)涵 - 她的歷史、地理、文化等,豐滿了對威尼斯的認識。(“神游”一詞源自發(fā)小阿猛對旅游歸來寫游記時讀書學(xué)習(xí)做案頭工作的調(diào)侃定義)<br><br>輝煌歷史的栩栩映照猶如粼粼波光中倒映的威尼斯風(fēng)景,輕搖在水中,更增添萬般風(fēng)情。<br> <div><br></div><div>世界地圖上的意大利就像一只漂在地中海里的靴子。靴子底部浸入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西面是第勒尼安海Tyrrhenian Sea,東面是亞得里亞海Adriatic Sea,只有長筒靴的頂端掛在歐洲大陸的陸地上。威尼斯位于靴子高腰上部,亞得里亞海接到陸地的位置。<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有些簡體中文講威尼斯的獨特地理環(huán)境稱“瀉湖”,我不解其意,去查找出處。<br><br>意大利文稱 Laguna di Venezia,威尼斯文叫 ?aguna de Venesia,對應(yīng)的英文是Lagoon,即a stretch of salt water separated from the sea by a low sandbank or coral reef。所以,對應(yīng)的中文應(yīng)該叫潟湖(xì hú)(由于潟字少見并被不少人認為是繁體字瀉,所以誤稱瀉湖):被沙嘴、沙壩或珊瑚分割而與外海相分離的局部海水水域,有的高潮時可與海相通。<br><br>(潟在漢語中是鹵鹹地之意,如《史記·貨殖列傳130》中載有「地潟」;《漢書》中載有“海瀕廣潟”,現(xiàn)較常見於日語,如新潟?!皾暫痹欢缺粚憺椤盀a湖”(如1983年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1276頁),但在1996年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已重新規(guī)範(fàn)為“潟湖”)<br><br>當(dāng)波浪向岸運動,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積形成高出海水面的離岸壩,壩體將海水分割,內(nèi)側(cè)便形成一個封閉的淺淺的咸水海灣,就是潟湖地貌組合。嚴(yán)格按地理學(xué)的湖泊定義,其實此類珊瑚礁潟湖不是湖,而是海灣。<br><br>這里是源自阿爾卑斯山的河流向東流過平原,沖刷泥沙,在從東方環(huán)繞亞得里亞海頭的洋流作用下,淤泥被拉長成長堤,形成了威尼斯?jié)暫?lt;br></div><div><br></div><div>威尼斯主城區(qū)就坐落在潟湖的淺灘上,離大陸岸4公里,城市所在的水域平均水深1.5米,依靠鐵路、公路、橋與與陸地相連,城市由百多小島組成,並以數(shù)百水道和橋梁連成一體,以舟相通。從太空站拍照的威尼斯。<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威尼斯以其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建筑和藝術(shù)品珍藏而聞名,潟湖和城市的一部分被列為世界遺產(chǎn)。</div><div><br>從空中拍攝的水城,中心是圣馬可廣場。</div><div><br>圖中遠處那一條筆直的人造建筑是通往大陸的一座長橋,有鐵路和公路把島嶼西北部和意大利半島連接。但是在威尼斯城中沒有行車的路,也就沒有汽車。貫島反S形大運河Canal Grande是威尼斯的交通干道。<br></div><div><br></div> <div><br></div>威尼斯這個名字來源于公元前 10 世紀(jì)居住在該地區(qū)的古代威尼蒂人。威尼斯現(xiàn)代城市的起源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但是歷史學(xué)家引用可靠證據(jù)得出,從公元第二世紀(jì)起日耳曼人侵略羅馬地區(qū),躲避戰(zhàn)爭的難民從陸地逃到潟湖的島嶼沼澤中。陸地上的蠻族(從哥特人到匈奴)缺乏船只和海洋知識,潟湖與大陸的分割形成了保護屏障。有些人戰(zhàn)爭鋒頭過后回到原來的殘垣斷壁,可是下一次戰(zhàn)爭時又來避難,逐漸地越來越多的避難者留在了這些沒有戰(zhàn)亂的島上,他們從潟湖獲得了食鹽和新鮮魚類(僅此而已),他們留了下來。<div><br>有人把公元421年為威尼斯城市的誕生年紀(jì)念,也有人覺得那年份記錄不真實。盡管具體年月有爭議,但有記載大約在公元5至6世紀(jì),威尼斯不同島上的民眾聚集在一起,選擇制定了他們共同的自治政府體系。明確自己不要“君主”,而僅僅需要一個領(lǐng)頭人,于是他們選出了自己的“頭兒”- 執(zhí)政官(Doge),開啟了緩慢的憲制進程,脫離了東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并于697年(中國唐朝時)建立了威尼斯共和國,直到1797年(清嘉慶二年),壽命1100年。</div><div><br></div><div>從威尼斯城市的誕生,它的公民Citizens概念和公民享有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就很清晰。對共和國的安全和發(fā)展有貢獻外來人可能被授予威尼斯公民身份,貢獻大的公民可以獲得貴族身份。<br></div><div><br>其后,在拿破侖戰(zhàn)爭和維也納會議之后,共和國被奧地利帝國吞并,直到 1866 年由第三次意大利獨立戰(zhàn)爭而舉行的全民公決后成為意大利王國的一部分。現(xiàn)在是意大利20個一級行政“大區(qū)”之一,水城威尼斯是大區(qū)首府,下設(shè)有7個省。<br><div><br></div></div> <div><br></div><div>在中世紀(jì)和文藝復(fù)興時期,與大陸的分隔有利于威尼斯擺脫羅馬的政治管束而自成體系;潟湖阻擋了從海上來的進攻威脅,形成易守難攻的環(huán)海地理環(huán)境;同時位于亞德里亞海頂端的戰(zhàn)略性地位,以及強大的海軍力量,讓威尼斯幾乎是牢不可破。這座城市發(fā)展成西歐與其它地區(qū),尤其是拜占庭帝國與伊斯蘭國家,之間一個繁榮的貿(mào)易中心。9 世紀(jì)威尼斯城邦被認為是第一個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并在 14 世紀(jì)達到鼎盛時期,15世紀(jì)時共和國已具有廣袤大陸領(lǐng)地,它陸地的邊界西至米蘭北抵阿爾卑斯山,并在地中海、愛琴海擁有海上殖民地。稱得上是威尼斯帝國,有“亞得里亞海女王”之稱。<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2010年一個星期六的上午,我們早早地降落在威尼斯的馬可波羅機場,開始威尼斯的兩日游覽,然后從這里登游輪出發(fā)亞得里亞海和地中海繼續(xù)我們的假期。</div> <div><br></div><div>從機場直接進入威尼斯走水路很方便。我們選擇搭乘威尼斯獨特的水上的士(Water-Taxi)。</div><div><br></div> <div><br></div>可是在水上的士站卻發(fā)現(xiàn)人很多,船很少!剛好身旁的一家奧地利人,找到了一條水上的士,問我們是不是也去圣馬可廣場,可以與他們共乘。我們預(yù)定的住宿酒店就在廣場附近,求之不得地立即感謝他們,一起登船。<div><br>交談中得知,這一家人剛剛乘游輪從地中海旅游歸來,早上到威尼斯港,游輪安排送他們到了機場,存了行李,他們還有的大半天時間去逛威尼斯城??瓷先チ鄽q的媽媽包了那條游輪上最高層最大的三居室套房,帶著兩個成年的兒子一起出游地中海,兩個兒子都已三十幾歲,老大一人,老二帶了女友,而他們的爸爸即婦人的丈夫不那么喜歡游輪旅,就留在家里沒參加。富裕的奧地利人家! 我們玩笑說:下次媽媽再包船也帶上我們吧。<div><br>行進中,的士司機和同乘的女士。</div></div> <div><br></div>在潟湖中行駛,看到很多價位以億美元計算的私家豪華游艇, 其中最大的一條上飄著奧地利國旗。 <div><br></div>2014年再一次來到威尼斯是我們和姐姐姐夫一起陪老媽游歐洲數(shù)國。 <div><br>這次是從公路轉(zhuǎn)換水上巴士(Vaporetto),首站依然是圣馬可廣場。<br></div> <div><br></div>圣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中心,政治中心、歷史中心、旅游熱點中心。<div><br></div><div>從水上接近它。<div><br></div></div> <div><br></div>而中心的中心是這座拜占庭式大教堂 - 圣馬可大教堂Saint Mark's Basilica。 <div><br></div><div>這里有耶穌的門徒、《圣經(jīng)》中“馬可福音”的作者馬可的陵墓。</div><div><br>圣徒馬可曾經(jīng)是埃及亞歷山大港的主教,并在那里去世,他的遺體怎樣來到威尼斯了?《威尼斯史:向海而生的城市共和國》里說:公元 828 年,一群威尼斯基督教商人從亞歷山大港的墓中偷取了圣馬克的遺體,并成功地用商船載到威尼斯。據(jù)說,這些商人用香料掩蓋氣味,用行賄等手段,或用豬肉來阻止伊斯蘭當(dāng)局檢查他們運輸?shù)臇|西。</div><div><br></div> <br>此時的威尼斯已經(jīng)宣稱宗教自治,而擁有一件重要的圣遺物可以使威尼斯得到基督門徒保護者的名聲,讓這座城市獲得獨有的神秘魅力,使其在精神層面的地位僅次于羅馬,從而主教的宗主教地位得到強化。 <div><br></div><div>從此,圣馬可成為了威尼斯的守護圣人,圣馬可的布道者象征“飛獅Winged Lion”也成為了威尼斯的象征。獅子雙翼怒張前爪自豪地指示著來自天國的啟示,這個形象被醒目地裝飾在國徽、旗幟和堡壘上,懸掛在船首或船尾,在所有威尼斯文書與法令上。信徒在禱告時,共和國的士兵和水手們奔赴戰(zhàn)場時,都會求圣馬可保佑。</div><div><br>大教堂正門上的飛獅和廣場上的飛獅柱。<br></div> <div><br></div><div>威尼斯人也虔誠地守護著他們的守護神,為圣遺體修建了大教堂。圣馬可大教堂曾被火焚毀壞過多次,多次重建使它更大更華麗,卓爾不凡。</div> <div><br></div><div>現(xiàn)在的圣馬可大教堂也是個博物館。博物館收藏有眾多珍寶,更有歷史故事。</div><div><br>大教堂里的華麗圓頂。這些彩色繪畫與許多老教堂中彩色玻璃一樣,在中世紀(jì)歐洲歷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普通人無法閱讀的時候,用色彩斑斕的繪畫和玻璃來講述重要的圣經(jīng)故事,例如耶穌受難或圣餐等儀式。 在象征意義上,它們發(fā)出的光,以及它們的美麗,代表了上帝的愛、智慧和完美的概念。(教堂和博物館內(nèi)部不允許拍照,圖片來自《亞得里亞海的女王》)<br></div> <div><br></div><div>大教堂內(nèi)的“黃金圍屏”飾面由幾百萬片古代黃金箔片構(gòu)成,是威尼斯最有價值的珍寶之一。</div> <div><br></div>與“黃金圍屏”齊名的還有第四世紀(jì)的鎏金青銅駟馬。安放在圣馬可大教堂正門上方陽臺上的4匹龐大的青銅馬是復(fù)制品,原件被妥善地保存在教堂里。 <div><br></div>這四匹青銅馬是威尼斯的強大海軍戰(zhàn)船參加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掠來的戰(zhàn)利品。<div><br>盡管十字軍“曾經(jīng)對著十字架宣誓,要不流血地經(jīng)過基督徒的土地,只為對抗異教徒而拿起武器,并戒除肉體的歡愉,直到完成神圣的事業(yè),…”。然而一切戰(zhàn)爭都是無情的,在屠戮中人性的野蠻大暴露。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在攻下君士坦丁堡后,照那時慣例,獲勝一方可以盡情砸殺搶掠3天。君士坦丁堡的教堂、競技場、國家圖書館、公共會議廳和私家宅院被洗劫一空,近900年聚積的文化藝術(shù)品、古代圖書手稿、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珍異寶和各種金銀器物被掠走或遭破壞?!罢麄€西歐被這些從君士坦丁堡搶來的珍寶和藝術(shù)品裝飾一新,大部分西歐教堂都得到了搶來的宗教圣物,成為各自的鎮(zhèn)堂之寶” 。</div><div><br>商人本性的威尼斯人不破壞不砸不殺,但是全力搜掠珍貴寶物。他們占有了這原來位于君士坦丁堡競技場的駟馬,連同其它283件價值連城的圣象、圣杯、珠寶等。3天后,裝入戰(zhàn)船,揚帆返航?,F(xiàn)在這些從君士坦丁堡掠奪來的寶物都保存在圣馬可大教堂,件件璀璨晶瑩。寫史的人把它們稱為威尼斯的榮耀和恥辱。</div><div><br></div> <div><br></div><div>從空中俯瞰圣馬可大教堂和廣場(圖來自網(wǎng)絡(luò))。<br></div> <div><br></div><div>小廣場一圈樓的街面層都是店鋪和咖啡廳,新舊檢察院(朱自清在《威尼斯》文中稱它們?yōu)椤靶卵瞄T”和“老衙門”)的一樓店面有據(jù)說是歐洲史上第一家的費洛利安咖啡店。</div> <div><br></div><div>一步三徘徊地游覽,累了熱了渴了,我們進了舊檢察院樓下的一間冷熱飲店,坐下,喝一杯,吃個意大利風(fēng)格的冰激凌Gelato??匆娨恍┮獯罄慰椭皇钦驹诠衽_外面,手捏著濃咖啡小杯子耳,邊呷邊聊。我心里奇怪:他們不累嗎?有座位嘛!后來看阿城的《威尼斯日記》才知,意大利咖啡店里賣咖啡,坐下和站著喝價錢是不一樣的!</div> <div><br></div><div>又走累了,坐進廣場上這家有現(xiàn)場音樂的店,休息喝杯冰水聽聽音樂很好。但是音樂不是白聽的,這音樂座的一瓶汽水要7歐元。會賺錢的威尼斯商人!</div> <div><br></div><div>小廣場端側(cè)的拿破侖翼原來是共和國官員住宅,現(xiàn)在樓下是店,樓上是科雷爾博物館 Museo Civico Correr。</div> <div><br></div><div>與圣馬可大教堂并排,靠潟湖邊的白色華麗大建筑是執(zhí)政官宮,是威尼斯共和國執(zhí)政官的居住地及威尼斯政府所在地。是在公元800多年時遷移到現(xiàn)在這個位置。執(zhí)政官宮前面和后院。<br></div><div><br></div> <div><br>在威尼斯共和國一千多年里,他們一共選舉出120個執(zhí)政官。民選執(zhí)政官,同時有嚴(yán)格的權(quán)力監(jiān)督機制是威尼斯共和國的政治基礎(chǔ)。當(dāng)需要做出影響國家安全的重大決定時還有群眾大會(Anrego),后來人口多了就變?yōu)榇碇疲?dāng)然最有發(fā)言權(quán)的是富商貴族,海外貿(mào)易與保護國家權(quán)益的戰(zhàn)爭使得威尼斯平民與富商貴族的整體利益綁定,能夠長久的保持內(nèi)部穩(wěn)定與發(fā)展。但是他們的民主制度并非總是穩(wěn)定的,它的運轉(zhuǎn)需要長期持續(xù)不斷的維護,不斷的改革,削弱執(zhí)政官權(quán)力,完善并變成獨特的威尼斯獨特體系的寡頭政治。<br></div><div><br></div>正門上也是飛獅塑像。 <div><br></div>與執(zhí)政官宮相對面的是圣馬可圖書館。 <div><br></div><div>在執(zhí)政官宮后面的水巷上有這座著名的“嘆息橋”。那是因為這橋連接的另一個建筑是當(dāng)年的重犯監(jiān)獄,一座封閉的石頭建筑,低矮的窗戶有鐵欄封著,里面不但不見天日,漲大潮時還會進水。從權(quán)力中心走向深牢,犯人在橋上難免不會嘆息。</div> <div><br></div><div>從地圖上看威尼斯交錯的水路,最醒目的當(dāng)屬大運河。</div> <div><br></div><div>《威尼斯史》中援引一個西方人的回憶錄說到,“我穿過這個城市的主干道,本地人稱之為大運河。這條交通大動脈如此寬闊,槳帆船(當(dāng)時的軍艦)也能橫穿水面。事實上,我已目睹四百噸或更大噸位的船只在房屋邊上下錨。我認為,這是世界上最美、營建得最好得街道。而且縱觀全城,房屋由石頭壘成,寬敞舒適,陳舊的房子全被粉刷過,而那些聳立了百余年的古宅則由伊斯特利婭得白色大理石裝飾表面,并嵌入斑巖或蛇紋石…… 這是我所見過的最壯麗的城市。”<br></div> <div><br></div>大運河寬30 – 90米,長3800米,平均水深5米。 <div><br></div>除了大運河,還有177條窄河道和2300多條更窄的水巷,跨越這些水面的是428座大大小小的橋。威尼斯不是數(shù)字,是個實實在在的豪華迷宮(鐘阿城語)。 <div><br></div>大運河上最著名的里亞托橋(The Rialto Bridge)。這一帶是威尼斯早期居民聚集地,后來發(fā)展成為城市的主要商業(yè)中心。最初的橋是簡陋的臨時性浮橋,12世紀(jì)后期建了固定的木橋,再后來16世紀(jì)改建成這樣一座優(yōu)雅的單拱白色石橋。 <div><br></div>橋上行路兩邊多是店鋪。 <div><br></div>附近有個碼頭叫“葡萄酒碼頭”,是幾個世紀(jì)以來葡萄酒貿(mào)易的集散地?,F(xiàn)在這里是個熱鬧的地方, 估計這里和夏威夷一樣都是舉行婚禮的浪漫所在。<br> <div><br></div>威尼斯的水上交通,除了水上的士和水上巴士,最著名的要數(shù)貢多拉(Gondola)。這種小船以前就是威尼斯最普通的水上交通工具,由于獨特,成為現(xiàn)在游客的最愛。在里亞托橋附近我們選了一條貢多拉,沿大運河觀景,游小水巷獵奇。<div><br>上船后,撐船水手先為我們拍照。<br></div> <div><br></div>阿城在《威尼斯日記》中寫道,“貢多拉原來都是手工制造,船頭上安放一個金屬標(biāo)志,造型是威尼斯式,船身漆得黑亮黑亮的。水手常常在船上放幾塊紅色墊子,配上水手的白衣黑褲紅帽帶,在這種醒目簡潔的紅白黑三色組合中,游客穿的再花俏,也只能像裁縫鋪里地上的一堆剩余布料?!? <div><br></div>馬克吐溫在他的《The Innocents Abroad》里也有精彩的描述:“船頭裝飾著一把鋼梳,上面帶有戰(zhàn)斧附件,有時會有將過往的船只一分為二的威脅,但從來沒有發(fā)生過。貢多拉被漆成黑色,因為在威尼斯輝煌的頂峰時期,貢多拉變得過于華麗,元老院下令停止所有此類展示,取而代之的是莊嚴(yán)、未加修飾的黑色?!? <div><br></div><div>冰激凌船上也沒忘記威尼斯的標(biāo)志。</div> <br>馬克吐溫接著說:“恐怕我對船夫的精湛技藝的研究比對我們滑行其中的雕刻宮殿更多。他時不時地切近一個角落,或者以難以察覺的頭發(fā)絲寬度錯過另一個貢多拉,就像一個馬車的輪子擦過他的肘部一樣。但他以最精確的方式進行所有計算,輕松自信地在水波混亂中進進出出,從不犯錯?!? <div>我們出發(fā)了。</div> <div><br></div>第二次陪老媽來時是跟旅游團,只是在團隊游客集中區(qū),象征性地讓大家乘了一小段貢多拉。完全沒了情趣。 <div><br></div>水手指給我們看,這是威尼斯共和國商人和探險家馬可波羅(Marco Polo)的故居。 <br>馬可波羅(1254 – 1324),于1271年隨父親和叔叔開始了他著名的東方探索,經(jīng)過絲綢之路到了大元,還擔(dān)任了揚州地方長官三年。1295年回到威尼斯,后在一次海戰(zhàn)中被俘,在獄中口述了其旅行經(jīng)歷,后出書《馬可波羅游記》。他的游記講述了那時歐洲讀者難以置信的東方文化、民族傳奇和傳統(tǒng)故事,讓歐洲人得以了解中亞和中國,不僅創(chuàng)造了西方對東方的迷戀,對東西方的交流發(fā)展也有很大貢獻。 <br><div><br></div><div>音樂家們,莫扎特曾居住的地方也有標(biāo)識,瓦格納1883年死于威尼斯。</div> <div><br></div><div>我發(fā)現(xiàn)威尼斯的水上的士司機都是一水水的“帥哥”,而貢多拉的駕手都是的“大叔”,但都是會唱歌的大叔。</div> <div><br></div><div>行至小水巷,這位有些羞澀的大叔一面熟練地引導(dǎo)著小船鉆橋洞或避讓其它船,一面自然地唱起來。雖然沒有帕瓦羅蒂一樣穿墻透壁的聲音,那意大利語的夜曲也有其獨特的美妙,輕緩有如水巷里被他的小船搖起的水波。<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鏈接</p><p class="ql-block">波光倒映威尼斯 之二 <a href="http://www.zit.org.cn/49rm5zlf?share_from=self&first_share_uid=5558143&first_share_to=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share_depth=1&from=singlemessage"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網(wǎng)頁鏈接</a></p><p class="ql-block">http://www.zit.org.cn/49rm5zlf?share_from=self&first_share_uid=5558143&first_share_to=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share_depth=1&from=singlemessage </p> <div><br></div><br><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