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青春貢獻在秦嶺。</p> <p class="ql-block"> 每次到秦嶺,都會被秦嶺壯觀美景所吸引,幾十年都沒看夠。今年西安出現(xiàn)70年來熱的最早,溫度最高,時間持續(xù)最長的天氣,開車進秦嶺避暑是最近的選擇。走老路開到周至第八通信團附近,觸景生情,一下把我拉回到1973汽車營組建,汽車二連車隊車輪滾滾,在秦嶺大山里往返奔波的場景浮現(xiàn)腦海?;厥滓煌?0年了。其中幾個戰(zhàn)友已經(jīng)去世了,在世的戰(zhàn)友們也都是70歲左右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汽車二連小伙子的青春年華都貢獻給秦嶺了,現(xiàn)在都70歲左右了,管從善(頭排右四、已去世)、莫正雄(頭排右三)、姜家釗(頭排左二、已去世)、李星滿(頭排右二)、于志平(二排左一)、王志深(頭排右一)、冉學忠(二排右一)、劉占河(頭排左一)、姜桂水(三排左二、已去世)、王記錄(第二排左三)、孫愛伍(第二排左四)、劉加良(后排右一)、王進朝(后排右四)、王建(后排左五)。看著照片,汽車二連的傳奇故事都浮現(xiàn)出來。</p> <p class="ql-block"> 秦嶺拔地升高上千米,雄偉地鎮(zhèn)守在八百里秦川南部。司馬遷在《史記》中說“秦嶺,天下之大阻”。這座縱深幾百公里的天然屏障是中國南北分界線,也是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峰,最高3771米,這座中國南北交通最大屏障伴隨著我六年軍旅生涯。</p> <p class="ql-block"> 狹義的秦嶺僅限于陜西南部。廣義的秦嶺就大了,西起昆侖,中經(jīng)隴南、陜南,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p> <p class="ql-block"> 往事留存在腦海里猶如昨天。當年一條曲折蜿蜒的盤山公路,我們無數(shù)次行駛在秦嶺之巔。</p> <p class="ql-block"> 長達18公里秦嶺終南山隧道</p> <p class="ql-block"> 彈指一揮間,道路今非昔比!現(xiàn)在秦嶺天塹變通途,幾條號稱亞洲第一的高速公路、高鐵十幾年前從終南山打穿秦嶺,十八公里一晃就過去了。崎嶇陡峭山路只有探險者或旅游才走。</p> <p class="ql-block"> 二、秦嶺腳下的獨立汽車營。</p> <p class="ql-block"> 總參通信部鋪設(shè)山西穿越秦嶺通往神農(nóng)架、重慶的通信工程,施工都在高山峻嶺且線路拉得很長,急需運輸物資支援。1973年在秦嶺北麓王曲組建總參獨立汽車營,番號"總字454部隊",一個營級單位軍委批番號很少見,聽到是周總理特批的,技術(shù)兵從全軍抽調(diào)。</p> <p class="ql-block"> 我1970年12月入伍,原是駐滬空軍3777部隊汽車教導隊助教兼理論教員,1973年接受一項非常神密的任務(wù),我們空四軍獨五師抽調(diào)劉小穗、黎世奇、我,探照燈團抽調(diào)胡長根共四人從上海乘火車到南京空軍招待所集中,獨五師直屬汽車連副連長專程送我們上火車,囑咐我們要好好干,為空四軍獨五師爭光??瘴遘姵檎{(diào)三師郭江明、余桂燦、孫志明等四個人來報到,南空部隊參謀向我們宣讀文件,大家才知道是軍委布置的戰(zhàn)備任務(wù),要求全軍各軍種各兵種抽調(diào)技術(shù)過硬,能獨立完成各種復雜條件汽車駕駛的汽車兵支援總參通信部,完成一項重要的通信戰(zhàn)備工程。條件環(huán)境很艱苦,讓我們做好思想準備。下午給我們放半天假休整,我?guī)Э账能?、空五軍?zhàn)友們到南京長江大橋、玄武湖留念(可惜照片丟了)。</p> <p class="ql-block"> 夜里12點多南空部隊一名參謀送我們乘火車出發(fā),去哪誰都不知道,我估計要去西北很遠深山,從此我同高高的秦嶺山結(jié)緣。</p> <p class="ql-block"> 晚上12點火車到達西安火車站,出站一臺面包車拉我們上車,去哪不讓問。</p><p class="ql-block"> 郭江明1970年12月入伍,原空五軍第三師長興場站機場牽引車(拉飛機)駕駛員。</p> <p class="ql-block"> 快50年過去了,郭江明依然清晰的記得當時的情景:"上車時王嚴明和劉小穗很興奮,說沒想到在西安家門口了。黎世奇坐在司機旁邊,王嚴明、胡長根和劉小穗坐在前排,我和空五軍孫志明、余桂燦坐在后排。車子并沒在市區(qū)停,出和平門向大雁塔方向去,再向南越開離西安市區(qū)越遠,黑漆漆一路,大家誰也沒說話,車下一個大坡,黎世奇掀開窗簾模糊的看見韋曲2個字,王嚴明高興地告訴大家,韋曲屬于長安,車繼續(xù)朝秦嶺山方向開,過一會兒黎世奇又報王曲,王嚴明說王曲在長安縣秦嶺腳下"。大家才知道我們的目的地是西安市長安縣。車開進王曲通信工程一團大操場,郭江明形容:"部隊營房周圍法國梧桐樹特別粗,車輪壓在落葉上沙沙的響,當天晚上我們在8131部隊放電影操場旁邊的營房招待所住下"。第二天南空參謀帶我們到汽車營臨時辦公的平房,見到教導員王國志,他中等個子,五官端正,兩眼炯炯有神,見我們進來,親切的迎上前同我們握手,讓通信員給我們倒水,他說話充滿信心,語言幽默,帶有東北口音。查名單后讓一個干部帶我們上車去汽車二連。王國志是我們進汽車營見到的第一個人,也是最高領(lǐng)導。他身上那種自信、坦然樂觀的精神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沒想到后來他點名把我調(diào)到營部,在他手下干了幾年,他帶通信工程部隊長期在艱苦環(huán)境下鋪設(shè)電纜,最遠鋪到青海格爾木、西藏拉薩,身體透支,患嚴重的糖尿病,1978年轉(zhuǎn)業(yè)回東北四平市,聽說不久因并發(fā)癥病故。他人正直,是非常好的人,他轉(zhuǎn)業(yè)后我經(jīng)常想念他,可惜連張照片也沒存,50年后的今天,他的形象清晰的印在我的腦海里,我們心相通,很投緣。</p><p class="ql-block"> 我們給原部隊寫信報平安,駐滬部隊導彈師的陜西籍戰(zhàn)友們看到郵戳是"西安王曲"都抓狂:"你們?nèi)齻€運氣真好,原猜想你們?nèi)ノ鞅备瓯诎袌?,怎么鬼使神差轉(zhuǎn)到家門口當兵了,好事怎么沒輪到我們?"?,F(xiàn)在回想,原部隊真是有情有意,挑選兩名西安兵、一名富平兵回原籍服役,實際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和嘉獎。這次調(diào)動讓我換了兵種,從此改變了我的一生。父親得知我回西安當兵,高興的馬上從單位派車趕到部隊來看我,平時勸我別抽煙,卻帶來中華煙、牡丹煙給我,春節(jié)前指導員付敏找我們?nèi)苏勗挷⒔o我們放假回家過年,我們非常高興,戰(zhàn)友們都很羨慕我們節(jié)假日能回家。副連長王同保2016年在沭陽戰(zhàn)友們聚會時還對劉小穗說:"當時你們是士兵,不是干部,不能享受星期天、節(jié)假日回家的待遇,指導員太偏坦你們了"。</p><p class="ql-block"> 國民黨黃埔軍校王曲第七分校舊址。</p> <p class="ql-block"> 部隊在王曲軍營一個大坡上,都是平房,條件簡陋,同我原來在上海地空導彈部隊的營房沒法比。</p><p class="ql-block"> 王曲歷史悠久,近代赫赫有名,抗戰(zhàn)前是張學良東北軍軍官訓練團駐地,胡宗南來后將這里改為“中央陸軍軍官第七分校”,有新生舍、軍官舍、衛(wèi)生隊等。</p><p class="ql-block"> 1949年西北野戰(zhàn)軍將此地改成軍營。1973年總參通信工程指揮部獨立汽車營在此地成立,汽車營搬遷后交總參通訊部西安通信學院至今。</p> <p class="ql-block"> 滈河</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在滈河的出山口進行了定向爆破,建成石砭峪水庫。陳永貴到滈河,建議把一百多米的河道改窄砌河堤,增加兩邊農(nóng)田。</p> <p class="ql-block"> 王曲鎮(zhèn)在滈河旁,是八百里秦川依山傍水的富繞之地。西漢時名王渠,是皇家宮苑區(qū)。因字音同,王渠演變成如今的王曲。</p><p class="ql-block"> 滈河清水緩緩流淌,清徹透底可以看到鵝卵石中許多游動的小魚。記得周末我們到河邊玩,往水里灑一盆放了魚塘精的洗衣粉水、魚兒都爭搶著吃漂動的水泡,幾分鐘后河里漂出許多昏睡的小魚,順流而下,大家興奮地挽起褲腿,跑在河灘下游撈,水花四濺,一會兒成盆的小魚裝了幾水桶,大家抬到飲事班,剪掉魚頭、去掉內(nèi)臟洗干凈,伴著面糊下鍋油炸,每人幾盤油炸小魚,真是鮮美可口。</p><p class="ql-block"> 王曲周邊有大片農(nóng)田,盛產(chǎn)桂花球大米,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小說中有詳細描述,最著名的《梁生寶買稻種》曾編入小學語文課本。</p> <p class="ql-block"> 作家柳青</p> <p class="ql-block"> 郭達春晚說火了的小品《賣大米》自行車上賣的就是桂花球大米。</p> <p class="ql-block"> 旁邊皇甫是汽車二連移防營地。</p> <p class="ql-block"> 村里住著大作家柳青,寫《創(chuàng)業(yè)史》曾在該村體驗生活,柳青死后按他遺愿墓園也在該村,讓他能看到終南山、蛤蟆灘。柳青墓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名錄。</p> <p class="ql-block"> 小說《創(chuàng)業(yè)史》素材和人物原形都取自滈河神禾源王曲鎮(zhèn)皇甫村。柳青哮喘病犯了,我們派車送他去醫(yī)院,發(fā)現(xiàn)是個小老頭,詢問他的續(xù)作,柳青一邊用藥噴嗓子一邊說這輩子再也不寫書了,聽說"文革"受的沖擊很大,心灰意冷。</p> <p class="ql-block"> 皇甫上面有個臨山望水,景色怡人的常寧宮。隋末唐初,唐太宗李世民之母竇太后避難于此。</p> <p class="ql-block"> 常寧宮蔣介石行宮</p> <p class="ql-block"> 抗戰(zhàn)時期胡宗南為蔣介石修西北行宮、蔣介石與宋美齡曾三次下榻常寧宮,蔣緯國在此舉行婚禮并有別墅?;矢€出了個張靈甫,是解放戰(zhàn)爭被華野擊斃的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74師師長,解放后,常寧宮改建成為西北高級干部療養(yǎng)院,劉瀾濤等西北局重要領(lǐng)導都曾在此療養(yǎng)。獨立汽車營南面是秦嶺終南山南五臺,傳說是魯班學藝之地。</p> <p class="ql-block"> 汽車二連剛組建之初駕駛員來源六大軍區(qū)和空軍。各軍種、兵種來的兵都被打亂分各班。劉小穗分二排四班,黎世奇、郭江明分二排六班,我、胡長根分三排八班。汽車營原工程團老兵很少,只有干部和少數(shù)技術(shù)骨干是本師通信工程團汽車連的。如教導員王國志是1956年兵,原通信工程一團三營教導員、營長唐金山河北人,是原通信工程二團汽車連連長、運輸股長、副教導員郭玉田山西侯馬人,是原師部機關(guān)干事、二連指導員付敏陜西寶雞人,是原通信一團汽車連副指導員、二連連長李洪文山東平原人(已去世),也是通信工程團的、三連連長李洪杰河北人,原是武字286部隊汽車連副連長,三連指導員祁漢云江蘇人,是原通信工程二團汽車連指導員等等,不一而論。全營幾百名駕駛員來自四面八方,五花八門,參差不齊。各連都缺班長一級骨干,在部隊組建初期互相不熟悉的情況下,班長缺額按軍齡排隊補,比如:八班趙保信是1968年老兵,就指定他當班長,孫正武是1969年兵,就當副班長。 </p><p class="ql-block"> 記得我們最北一間營房住著兩個班。九班有北京軍區(qū)李長春、濟南炮兵管從善、武漢空軍瞿金奎、周正國、通信工程一團賀朝發(fā)等。八班有北京軍區(qū)汽車團趙寶信、濟南炮兵孫正武、郝成才、北京總參丁子平、上海空軍胡長根、我、北京軍區(qū)汽車團張士忠、武漢軍區(qū)高玉坤,1974年又補充了山東新兵辛桂軒、李孔巧。大家從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完全是緣分。</p><p class="ql-block"> 1974年三排八班、九班照片。三排長李星滿(前排右一)、九班長管從善(后排左三),王志成(后排右二)、賀朝發(fā)(前排右二)、姚學來(前排左二)、紀朋江(前排左四)、安敏(后排左一)、曹雪江(后排左四)、韓寶巨(后排左二)。八班張士忠(前排左一)、辛桂軒(前排左三)。</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一段時間大家熟悉了。丁子平是本師通信工程二團汽車連調(diào)來的,他技術(shù)好,在艱苦地區(qū)慣了。連隊經(jīng)常派單車,讓他去完成很多艱巨的任務(wù),長途跑湖北、四川等地方。</p><p class="ql-block"> 他向我們新調(diào)來的介紹通信工程團的很多情況,他們常年在山西呂梁太行山、五臺山、內(nèi)蒙古山區(qū)開車,風餐露宿是家常便飯。沒有路也要想辦法把貨物運上去,土路沒有就下河道,以河道為路,碎石很容易劃傷車,有時一天曝4個輪胎。在那種環(huán)境下只能自救,駕駛員練就了一身山地開車的硬功夫,一切靠自己,有備件盡量帶齊,后箱前面放一個200升汽油桶。有經(jīng)驗的司機還在后箱下安個工具木箱裝備件,什么零件都有,甚至汽車半軸都帶著。</p> <p class="ql-block"> 汽車駕駛訓練后進行考核,路考、樁考中各軍兵種汽車兵各顯神通,各部隊都有自身特點。</p><p class="ql-block"> 相比較,空軍汽車駕駛員熟悉交通法規(guī)、城市駕駛規(guī)范、汽車理論基礎(chǔ)扎實,車輛保養(yǎng)到位。</p> <p class="ql-block"> 炮兵駕駛員場地駕駛好,倒車一把方向到位,絲毫不差。</p> <p class="ql-block"> 空軍、炮兵的特點是穩(wěn)。牽引飛機、導彈、大炮,拉得都是重裝備,形成了小心翼翼駕駛習慣,操作非常穩(wěn)。</p><p class="ql-block"> 陸軍、工程兵駕駛員山地駕駛技術(shù)好,野外土路、山地跑的多,車開的野。特別是沖坡真威風,上大坡我們是兩腳離合器,五檔四檔三擋依次減,動作不熟練的換擋還會發(fā)出刺耳的咔咔聲,工程兵駕駛員上坡兇猛,大油門沖坡,轟油一腳直接進三檔,車怒吼著沖上坡。</p> <p class="ql-block"> 路考結(jié)束后指導員付敏開車拉我們回營地,我們站在車箱上,目睹付敏的車技,他開的又快又穩(wěn),神禾源有個很長的陡坡,他換檔好像離合器都不踩,只聽轟油“嗚一"的一個長聲三檔上了坡,減檔時我們站在車箱感覺不到一點頓挫感。車進王曲營房,穩(wěn)穩(wěn)停在坡道旁的操場,他下車背著手去食堂。我們從車上跳下來跟他進食堂吃飯,他那絕活我以前真沒見過,大家從心里服氣。</p><p class="ql-block"> 考核結(jié)束后,不合格的都調(diào)換到其它工作崗位。</p> <p class="ql-block"> 每天都是緊張的訓練,早上跑步是向山上跑,上午隊列訓練,教導隊的隊列教練安學榮做示范,他動作規(guī)范,對我們要求嚴格,后來才知道他是北京衛(wèi)戍部隊訓練出來的。下午射擊訓練在操場、實彈射擊考核在靶場。</p> <p class="ql-block"> 晚上擠通鋪,最大的一個大房間擠一個排,營房緊張大家打通鋪,中間有個大火爐放個大水桶,好在當時都年輕,沒人打呼嚕的,不然大家都睡不好。</p> <p class="ql-block"> 從南方來的兵對北方氣候,伙食很不適應(yīng),北方軍需供應(yīng)面多米少,還經(jīng)常吃粗糧,原南方配備的兩斤棉軍衣站崗不御寒。調(diào)來的廣西兵、上海等南方兵都說北方條件太差了。指導員付敏晚點名時曾批評說:"有的同志調(diào)來這么長時間了,還沒見過他笑過一次,好象受了多大的打擊似的"。</p><p class="ql-block"> 后來部隊給我們換裝,空軍蘭軍褲換成陸軍綠軍褲,從此開始我第二個兵種8年軍旅生涯。發(fā)軍大衣、換三斤棉花的軍棉衣等,穿上暖和多了。</p> <p class="ql-block"> 趙寶信河北人,非黨,1975年轉(zhuǎn)其它班,1976年退伍。孫正武接任班長后顯示出領(lǐng)導才能,他想辦法調(diào)動每個戰(zhàn)士的積極性,全班團結(jié)協(xié)作,面貌換然一新,八班在國防工程中成績顯著評為先進,孫正武榮立三等功,當時丁子平是副班長。</p> <p class="ql-block"> 孫正武</p> <p class="ql-block"> 郝成才榮立三等功,當二班長,丁子平當一班長,管從善是九班長,他在秦嶺施工會戰(zhàn)中榮立三等功,1976年提干,1981年任汽車二連連長。</p><p class="ql-block"> 這是我保存的郝成才辦部隊駕駛證時留給我的一張照片,他文化程度不高,但好學上勁,有空就讀書,不會的字就問我,他為人忠誠,性格豪爽,關(guān)愛同志,技術(shù)過硬,因節(jié)約油料等事跡榮立三等功一次。跟他一起工作,心里很踏實,他比我多一年軍齡,他和管從善是我的入黨介紹人。</p> <p class="ql-block"> 當時我們連隊裝備清一色德國血統(tǒng)的卻貝爾柴油車,匈牙利生產(chǎn),特別適合高原行駛。在油耗、速度、動力方面都遠勝國產(chǎn)卡車。</p> <p class="ql-block"> 說明書都是英文,逼得我整天翻書查字典,從此后我堅持聽英語教學廣播,站崗時都在練習口語背單詞,白天開車晚上學習,按時參加英語考試,遠在秦嶺施工也不忘學習,就近在西安、河南盧氏縣城等考點參加考試,拿到電大英語單科結(jié)業(yè)證書。后來我定期給戰(zhàn)士們上英語課,修車換零件必須掌握簡單的英語,很多戰(zhàn)士都有興趣,至今津津樂道。</p> <p class="ql-block"> 匈牙利柴油車深受駕駛員的喜愛,但配件難找供應(yīng)不上,好不容易找到價格又太昂貴。苦慣了的工程部隊最擔心車壞了沒法修,多次打報告要求換國產(chǎn)車,上級批準后,全連開著切貝爾進西安西站裝火車運走,很多只開了不到一萬公里,不久又集體乘車去西安西站,從火車平板上開下嶄新的解放CA-10型4噸卡車。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精打細算,油箱只配10升汽油,車開回連隊油箱基本都空了。我記得我們從西站開回的解放CA-10載重車,綠色偏紫,不是軍品,是質(zhì)量比較好的解放車,都是低邦車箱,分配我的解放車,車號是辛1-84851。</p> <p class="ql-block"> 王書林,河北滄州人,1977年入伍,駕駛的解放CA-10載重車是1974年我在從西安市西站接回的新車,陪我在秦嶺山中行駛幾萬公里。幾年中換了幾任駕駛員,車保養(yǎng)的還是那么好。</p> <p class="ql-block"> 三、秦嶺北麓耿峪。</p> <p class="ql-block"> 秦嶺北麓72個峪,每個峪口都是山清水秀,景色迷人。耿峪發(fā)源于秦嶺山脈北脊,位于西安市周至縣九峰鄉(xiāng)境內(nèi),東距西安市區(qū)約60公里,西距著名道家圣地樓觀臺國家森林公園約10公里,耿峪河發(fā)源于此,耿峪是真正的青山綠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74年春夏二連</span>八班、九班輪換在秦嶺北麓耿峪河旁部隊農(nóng)場駐扎過幾個月,每天拉土填地造田。山上流下的清泉清晰透底,早上拿臉盆牙缸到河邊洗漱,晚上收工把車開進平坦的河里沖浪,車頭像船頭一樣,撕開河水,幾股浪花飛濺到兩邊,輪胎、底盤的黃泥都沖刷掉了,戰(zhàn)友們端著盆、水桶把水潑向汽車,再用布把車擦幾遍,大家一邊洗車一邊歡笑玩耍,順便洗洗汗透的軍裝,甚至可以開心的穿著褲頭在河里洗澡,車干凈了,在秦嶺和夕陽下閃著亮光,真是一幅美麗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 有山有水、八百里秦川山青水秀。</p> <p class="ql-block"> 麥苗青、菜花黃,香椿出嫩芽,遍地飄香。</p> <p class="ql-block"> 周末我們進秦嶺深山。</p> <p class="ql-block"> 聽鳥叫,采香椿,挖野菜、摘野果,人同自然融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 4月底開始就有大櫻桃了。</p> <p class="ql-block"> 5月底、6月初麥子熟了,麥浪滾滾。</p> <p class="ql-block"> 風吹麥浪穗飄香,小滿時節(jié)遍地黃!</p> <p class="ql-block"> 秦嶺腳下的金色麥田與綠色秦嶺、藍田白云遙相呼應(yīng),形成一幅和諧、美麗的畫卷。我們幫老鄉(xiāng)收麥,一人五隴麥子,到頭就是五分地,來回一趟就收割一畝麥子。每次我都是一路遙遙領(lǐng)先。我下鄉(xiāng)兩年學會不少農(nóng)活,會割"走鐮",九班賀朝發(fā)等人掌握不了割麥的枝巧,流著汗怎么也趕不上我。收完麥子,我們裝解放車,拉到麥場,夏收幫助生產(chǎn)隊解決不少問題。</p> <p class="ql-block"> 秦嶺北麓杏園的杏也熟了,碩大的黃杏,一個就有2-3兩。</p> <p class="ql-block"> 6月至秋季,秦嶺果果飄香。6月中旬、7月初西瓜熟了,一斤4分、八分錢不等,越甜的瓜越貴。</p> <p class="ql-block"> 1974年春夏之交秦嶺周至度過的田園的活,是一段開心快樂的美好時光。</p> <p class="ql-block"> 記得周六上午半天是保養(yǎng)日,大家在村里保養(yǎng)卡車,我卸下后輪用手往輪子縫隙軸承塞黃油,引來老鄉(xiāng)圍觀,一個老漢感概道:“我們保養(yǎng)車輪是上眼藥,你們是一把把的抓泥,開眼了!沒法比?。?。當時還是“文革"時期,老鄉(xiāng)都很窮,我們忙于工作,周邊有樓觀臺、趙公元帥財神故里、鐘馗故里、天下第一福地等著名景點沒去過,秦嶺周圍文物古跡遍地都是,個個都如雷貫耳,但當時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戰(zhàn)備工程。不久胡長根抽調(diào)到重慶,原來我倆開一臺辛1-84851解放牌CA-10載重車,現(xiàn)在只剩我一個人了。</p> <p class="ql-block"> 四、陜南秦嶺水災救援。</p> <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的是我配合通信工程營施工,隨部隊駐扎陜南深山,夏末天天暴雨,多處公路塌方,沿江彎道公路底部被水淘空,多處塌斷,剛鋪的電纜也沖斷了,幾天后山上部隊都斷糧了。</p> <p class="ql-block"> 好多電纜被洪水沖的扭曲變形,戰(zhàn)士到水中拉出洪水沖壞電纜,電纜結(jié)構(gòu)和性能都發(fā)生變化,接續(xù),封焊,平衡測試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p> <p class="ql-block"> 我從營部冒雨開解放車救援,給山上鋪電纜施工連隊送給養(yǎng),大路不通繞小道。</p> <p class="ql-block"> 一邊是大山懸崖,一邊是深淵滾滾河水,有的彎道太急,要打幾個倒車才勉強過去。</p> <p class="ql-block"> 貼著懸崖,沿著河很窄的鄉(xiāng)道向上盤,我渾身都汗透了,差不多用了半天時間,終于從泥濘的山區(qū)小道沖上來,被困戰(zhàn)士聽到汽車轟鳴聲都歡呼雀躍。</p> <p class="ql-block"> 村口有個大坡,車輪在泥巴地里打滑空轉(zhuǎn),發(fā)動機呼嘯著,車橫滑搖擺就是上不去。連長帶著幾十名戰(zhàn)士用繩拉車,我才發(fā)現(xiàn)他們都穿著棉衣,夏末山區(qū)下雨便是冬。</p> <p class="ql-block"> 車開進操場,急需物品如糧食、蔬菜、汽油、洗衣粉等送到了。工地燈又亮了。我感覺一種從沒有過的輕松,忘了一路風險和疲勞。</p> <p class="ql-block"> 我到工地看部隊小同軸電纜穿越秦嶺的施工。通信工程的勘測、土建工程、臺站的安裝調(diào)試及線纜的敷設(shè)等基本都是野外作業(yè)。小同軸電纜900路在當年非常先進,一根銅線通過載波機產(chǎn)生不同波長,900人同時通話互不干擾,保密性極強,高質(zhì)量的電纜當年只有沈陽、北京、西安電纜廠可以生產(chǎn),后來又研制出1800路的中銅軸電纜。電纜10公里設(shè)一個機務(wù)井、100公里設(shè)一個機務(wù)站,機務(wù)站都在山洞里,防護的非常好,山洞由步兵連施工,塌方經(jīng)常造成傷亡。</p> <p class="ql-block"> 他們常年爬山涉水鉆山洞,一卷幾百米長的電纜很重,全靠人力肩扛,每個戰(zhàn)士6米,肩上扛2條電纜,在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連拉帶扛,大家汗流浹背,一干就是幾個鐘頭,收工下山,很多戰(zhàn)士累的走不動,就坐著溜下來,一身汗水一身土。有個戰(zhàn)士累得沒勁洗腳,用報紙裹腳睡著了,野外施工勞累、辛苦。</p> <p class="ql-block"> 戰(zhàn)士們吃住條件很差,分散住的老鄉(xiāng)家,斷糧后各班用搓衣板搓青稻米送飲事班。這次親身體驗一線施工部隊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五、終年奔波在秦嶺的軍車。</p> <p class="ql-block"> 開車走210國道,從西安送通信工程設(shè)備到安康,要翻越秦嶺山脈,爬秦嶺頂、月河梁、平河梁三座大山、途經(jīng)寧陜、石泉,最終到達安康。灃峪口是當年進出秦嶺的必經(jīng)山口,灃河是秦嶺北麓七十二峪口中最寬闊的一條山溝河道,最終流入渭河。西康西漢高速通車以前,這里是通往陜南、四川的要道。70年代這條簡易公路,運輸非常緊張。公路是沙石路面,山高路險,坡陡彎急,車多路窄,坑洼不平。照片顯示軍車和地方車輛擁擠在山路都沒法通過,靠山一側(cè)的軍車車隊貼山停好,輪胎都壓在公路外的草地了,盡可能讓出空間,讓重車通過。</p> <p class="ql-block"> 開車進山后,公路懸在半空,一路都是曲折的彎道,灃河深淵在右邊。左邊懸崖峭壁。砂石路面不足8米,每次會車都很危險,向南行駛的車右邊是灃河深淵,一路險情不斷,重車稍不注意就會滑出懸崖,車毀人亡。</p> <p class="ql-block"> 如果遇到惡劣天氣特別是雨雪天拐彎處冰雪濕滑很危險!所以有經(jīng)驗的司機都會給自己留點余地,稍微多占對方一點路面,會車前把對方逼的減速并靠邊,如果對方不讓再稍打方向回到公路一半自己路面上。</p><p class="ql-block"> CA-10解放載重車耗油高(29升/百公里)動力差,僅憑93馬力重載爬坡28公里有些力不從心,經(jīng)常出現(xiàn)熄火甚至溜坡等險情。</p> <p class="ql-block"> 坡陡車輛上坡要提前加大油門沖坡,動力不夠發(fā)動機一變聲,馬上手腳配合轟油"嗚咔嗚"五檔減四檔,沖不了一會發(fā)動機又變聲了,再轟油減三檔。盤山坡路吃力向上,老兵則習慣五檔轟油"嗚"一腳直接減三檔前進。</p> <p class="ql-block"> 爬坡時發(fā)動機嘶裂的轟鳴提示我們,發(fā)動機轉(zhuǎn)速已到極限,駕駛員心痛也不敢松油門,保持三檔上去就是勝利。但超載車就不行了,油門踩到底仍走不了幾米就變聲,無奈掛二檔艱難緩慢爬行。個別陡坡不得不減一檔,發(fā)動機沉重難聽的喘息聲久久迴響在深幽的山谷之中,耳朵都震聾了。</p><p class="ql-block"> 重車上山爬坡半小時走不了幾公里,有時還不如人走的快,發(fā)動機溫度很快上升到90多度,不少車輛出現(xiàn)氣阻故障,汽油泵產(chǎn)生氣泡開始打噴。</p><p class="ql-block"> 有的水溫達100度,水箱開鍋從車蓋外噴汽,不得不停車找水加,再發(fā)動車上坡起步,開重車如果技術(shù)不行連起步都起不了,搞不好還會溜車出險情,只能爬窩等老兵救援了。</p> <p class="ql-block"> 車隊經(jīng)過喂子坪、雞窩子。再爬3公里就到山頂了。</p> <p class="ql-block"> 中國南北分界的分水嶺,海拔高度2000多米秦嶺頂。</p> <p class="ql-block"> 秦嶺頂是G210國道南北縱穿秦嶺的公路最高點,從營房出發(fā)從灃峪口進山沿G210國道向上40公里,登上路途第一關(guān)。</p><p class="ql-block"> 秦嶺山高路險。上山費時費力,下山40公里彎路更危險。彎道多又急,重車在彎急坡陡的“之”字形山路上不斷地下行,真是“手握生命盤、腳踏鬼門關(guān)”,每時每刻都在危險中行駛,駕駛滿載的卡車下山,對剎車和駕駛員操控技術(shù)是個嚴峻考驗。危險性很大。重力加慣性推動車速越來越快的向下沖,70年代公路上還沒有減速避險坡設(shè)計,為減速頻繁猛踩制動最容易使發(fā)燙的剎車片性能失效,連續(xù)猛踩剎車是很危險的,但不踩剎車車慢不下來,真是兩難??!</p> <p class="ql-block"> 我們盡量搶低速檔用發(fā)動機迫使車輛減速,以減輕剎車片的壓力。下山事故多,每次開車下山都懸著心,捏把汗,不敢有絲毫馬虎。采用水冷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在車箱上掛個水桶,用管子接到后輪,不停的淋水冷卻輪轂,事故率下降了不少?!?lt;/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三排從秦嶺頂下來拍的珍貴照片,八班長孫正武(右)、三排長李星滿(右二)、八班張士忠(左四)、辛桂軒(左一)、李孔巧(左二)、李守芝(左三)。海拔降到900米,大山深處的沙溝街(后改廣貨街鎮(zhèn)),歷史上是漢唐子午古道五縣交匯處。西與戶縣、南與寧陜縣、東與柞水縣、商洛縣、北與長安縣毗連,周圍群山連綿,峰巒疊起。</p> <p class="ql-block"> 再翻越第二座大山月河梁。</p> <p class="ql-block"> 月河梁位于秦嶺南麓鎮(zhèn)安縣境,海拔1578米,月河梁盤山公路有18盤,山高路陡坡長,在秦嶺群峰中不算險峻,但也是天然屏障,阻風擋水。</p> <p class="ql-block"> 月河梁和平河梁屬秦嶺支脈,是秦嶺主峰南面兩大天然屏障。</p> <p class="ql-block"> 平河梁海拔2530米,橫貫于陜西省寧陜縣境中部偏東,整個山梁由北向南延伸,主脊由東向西,山勢逐漸低緩。上下30多公里,是陜南第一高峰。</p> <p class="ql-block"> 當?shù)孛裰{唱出山高路險:"秦嶺山連山,路險難闖關(guān)。先上秦嶺頂,再爬月河山,下了平河梁,才過鬼門關(guān)“。</p> <p class="ql-block"> 過了旬陽壩到達寧陜縣城。這座縣城是自秦、漢以來南北交通要道上一個必經(jīng)的重要驛站,地勢開始平坦了。</p><p class="ql-block"> 上個世紀70-80年代的寧陜縣城</p> <p class="ql-block"> 車隊穿越秦嶺山脈后繼續(xù)在彎延的山溝里向西南穿行。到達漢江邊的石泉縣。</p> <p class="ql-block"> 石泉縣</p> <p class="ql-block"> 石泉縣位于安康的西部,北依秦嶺、南枕巴山,地處秦巴腹地、漢水之濱,發(fā)源于秦嶺南麓的漢江,流經(jīng)石泉時水流漸趨平緩,水面變寬,石泉小城是漢江上游重要的碼頭。</p> <p class="ql-block"> 沿漢江向東基本都是平路。開載重車不擔心動力不足了,但沿漢江急轉(zhuǎn)彎多,路面右側(cè)就是滾滾漢江。</p> <p class="ql-block"> 漢江</p> <p class="ql-block"> 路坡度不高但很險,1974年沿江彎道路窄沙石路面,彎道沒法會車,稍不注意,對方來車剎不住車就出車禍,順漢江向東開到達終點安康。</p> <p class="ql-block"> 車隊前往工地多是土路便道,仍須謹慎駕駛。</p> <p class="ql-block"> 上個世紀70年代的安康縣</p> <p class="ql-block"> 到安康卸貨后,第二天可以休息一下,安康口音有四川腔,氣候同四川相似,比西安暖和,記得那個年代糧票特別值錢,四川、陜南手編的竹躺椅很多,交通落后運不出來,20斤全國糧票可以換一把藤椅。</p> <p class="ql-block"> 每次去陜南或四川都有戰(zhàn)友托我們帶。安康水果也多,城門旁有賣桔子的,2毛一斤,要居民購貨本。看我們想買,很痛快的給我們稱了幾斤,一問才知道當兵的免票。每次去四川、陜南,我們都要采購很多東西。第三天返回。</p> <p class="ql-block"> 秦嶺山里運輸經(jīng)常趕夜路,掌握夜間駕駛規(guī)律后反而喜歡開夜車。山路急彎多,檔住視線,白天沒法判斷是否有來車,常常在拐彎處冷不防碰到對面來車,弄得措手不及。晚上對面來車,車沒到強烈的汽車燈光已到。在秦嶺中的“之字形”彎曲公路閃耀的車燈,遠在幾公里外就能發(fā)現(xiàn),我們早早選寬暢地段會車。</p> <p class="ql-block"> 不過在直路上會車有一段難熬的時間,為了避免讓強烈的燈光將對方司機眼睛照花,在兩車相距大約幾百米的地方,雙方將遠光燈換為近光燈。但是總有的司機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開著遠光燈會車,害人又害己。對方眼睛被照花了看不清前面的路,撞車隨時可能的發(fā)生,一不小心會掉到山溝里去。</p> <p class="ql-block"> 山路彎彎,天頂一線天。一連幾天都在深山溝彎道穿行,方向盤打的雙臂都酸了,狹窄的環(huán)境憋的人渾身不舒服。</p> <p class="ql-block"> 從一線天灃峪口一出來,視野豁然開朗,居高臨下放眼開闊大平原、在藍天白云下碧綠一片,宛如仙境勝似天堂!幾天緊繃的神經(jīng)一下放松了。感覺再沒有比西安更好的地方了,難怪周秦漢唐朝都定都長安,把長安比作“天府之國"。戰(zhàn)友們興奮的大聲呼喊,心情馬上好了,找寬敞明亮的地方停車,開車門痛痛快快的透透氣。</p><p class="ql-block"> 秦嶺飽含著從軍記憶,秦嶺太大了,縱橫幾百公里,千溝萬壑,翻越秦嶺盤山路不知有幾十道彎,秦嶺蜀道難?。?lt;/p><p class="ql-block"> 秦嶺曲曲彎彎的盤山公路。</p> <p class="ql-block"> 不論嚴寒酷暑。終年行駛在秦嶺山中。大雪封山,地方車輛全部停運,只有我們軍車風雨無阻,行駛在白雪茫茫的秦嶺山脈間,沿途的路上、樹上、巖石上都披著厚厚的白雪,到處銀裝素裹,只有公路中有我們壓出的車印。帶上相機給大家留下雪景美好的瞬間,然后開始危險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上坡車輪打滑時大家用鏟子撒沙,最滑的地方用軍大衣塞墊在車輪下面讓車通過。雪大時我們在兩個后車輪上掛好防滑鏈條繼續(xù)行走。</p> <p class="ql-block"> 在彎急路窄又陡峭的冰雪山路行駛或下坡很難控制方向和車速,稍不注意就出車禍。</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們班雪天翻秦嶺,下山路上都是雪,我的車在雪地里突然橫滑,像喝醉了一樣搖擺著滑向懸崖,下面是萬丈深淵,幸虧我當時沒慌,按雪地駕駛要領(lǐng),果斷稍打反方向,車輪貼著懸崖邊硬路面終于回正了,再打方向讓車回到公路車轍內(nèi),好險??!驚出我一身冷汗。這次救車關(guān)鍵就是一把反方向,敢于把方向盤向懸崖打,前后不到幾秒鐘,車上我、劉小穗差點車毀人亡。</p><p class="ql-block"> 這是我一生中經(jīng)歷的最危險的一次險情。以后我雪天開車,都小心翼翼的按前車留下的印跡走,讓車輪保持在車轍內(nèi)行駛,不敢有一點大意。</p><p class="ql-block"> 炎熱的夏季酷暑難耐,軍車一天也不休息,駕駛室內(nèi)溫度高達40多度,汗流夾背,軍衣軍帽滿是汗?jié)n,那時車內(nèi)沒空調(diào),熱了只能開窗吹風,頭都吹木了。70年代路況不好,最寬處8米,來往車輛擁擠,行人,馬車,牛羊加上彎曲的山路,讓本來擁擠不堪的道路更難走,一小時跑40公里都很難。</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懷念當年開車爬山時找到幾個洗澡乘涼的地方。感覺天下再沒有比這更好的天然條件了。</p> <p class="ql-block"> 夏天高溫行車,嗓子直冒煙,喝水再多都不解渴,只希望涼快一下。老遠就聽到從山上流水的轟鳴聲,跑近看到一個整塊巨型巖石被滔滔白浪沖刷出像勺子的凹坑(可惜沒留照片),提前找個陰涼地方停下車,招呼戰(zhàn)友們跳到天然水池,腳下平坦光滑,水質(zhì)清澈,真是一個爽??!山風吹拂,舒服的不想走了。在水中洗好汗?jié)n油膩的確良軍衣,曬在巖石上一會兒就干了,一邊欣賞山之巍峨崢嶸,一邊享受泉水之清徹涼爽。(待續(x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