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是許建華,網(wǎng)名土老冒。玩攝影五十余年,對感興趣的知識點,總想搞個明白。比如:提到“白加黑減”,很多人都知道,也會使用,但不一定明白“白加黑減”的來意是什么?至于“白減黑加”是什么意思,知道的人就寥寥無幾了。那“寧過勿曝”呢?應(yīng)該也是如此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數(shù)碼攝影以來,沒有人研究總結(jié)“測光原理、拍攝需求和曝光原則”所以一直是數(shù)碼攝影的空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早在2000年初,我根據(jù)數(shù)碼攝影測光白平衡還原標準的特點,總結(jié)出了“白減黑加”的測光原理;通過推理論證分析歸類出了“白加黑減的拍攝需求;根據(jù)拍攝需求總結(jié)出了曝光原則“寧過勿曝”。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原理,需求,原則得到了廣大攝影人的認可和肯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白減黑加”和“白加黑減”原理特點示意圖</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測光原理“白減黑加”</b></p><p class="ql-block">因為數(shù)碼相機都自帶測光系統(tǒng),該測光系統(tǒng)是有嚴格技術(shù)指標規(guī)定的,都是以反射光為18%的中性灰的亮度來確定測光白平衡還原標準(簡稱18灰)。</p><p class="ql-block">測光時,不管鏡頭測光區(qū)域?qū)χ鴪鼍暗母吖鈪^(qū)、中光區(qū)、低光區(qū)(如圖所示)根據(jù)測光白平衡還原標準,都會將不同亮度的場景還原為18%的中性灰。</p><p class="ql-block">比如:對著高光區(qū)測光被還原為18灰時,因為18灰比高光的白要暗,此時片子整體就會被壓暗。因為最亮的白色都被還原成18灰了,所以低光區(qū)就會更暗或死黑。這個就是“白減”</p><p class="ql-block">當(dāng)對著低光區(qū)(黑)測光時,根據(jù)還原標準也是18灰。因為18灰比低光區(qū)要亮,所以片子就會被提亮,此時高光區(qū)就會更亮或過曝為死白。這個就是“黑加”</p><p class="ql-block">歸納總結(jié)以上的特點,相機對著場景測光時測光系統(tǒng)就會 “白減黑加”,這個就是數(shù)碼相機自帶的智能化功能,自動化,標準化的功能。</p><p class="ql-block">因此,測光原理用“白減黑加”來定義恰到好處。</p><p class="ql-block">比如:拍攝雪景、海景、水景大面積高反光場景時。查詢到的資料中會有這樣的描述:逆光拍攝時,相機的測光系統(tǒng)會因為對著高光測光時光線太亮,會導(dǎo)致測光系統(tǒng)失靈生產(chǎn)“誤”測光,從而測光失敗,才會出現(xiàn)高光區(qū)被壓暗的現(xiàn)象。</p><p class="ql-block">相機的測光系統(tǒng)會失靈會誤判嗎?其實不然,如果明白數(shù)碼相機的測光原理是“白減黑加”的道理,就不會有這種錯誤的觀點了。</p><p class="ql-block">根據(jù)測光原理“白減黑加”特點,拍攝時應(yīng)該如何面對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白加黑減”的拍攝需求由此而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拍攝需求“白加黑減”</b></p><p class="ql-block">比如上面說的拍雪景、海景及高光區(qū)占比多的場景時,根據(jù)測光原理的特點是“白減”,此時白色不白是18灰色。想要把高光區(qū)拍出白色,一定要在測光后,加一擋或二擋曝光補償,這個就叫“白加”,才能把白色拍白。</p><p class="ql-block">當(dāng)拍夜景或黑色物體時,根據(jù)測光原理是“黑加”夜景或黑色物體都不黑,被提亮為18灰。此時想要拍出夜景效果或黑色物體,就必須適當(dāng)減曝光補償,這個就是“黑減,才能拍出黑色夜景效果或黑色物體。</p><p class="ql-block">拍攝需求“白加黑減”對應(yīng)的就是測光原理的“白減黑加”,因為測光原理“白減黑加”在前,所以拍攝時就必須要“白加黑減”。他們之間是互補的辯證關(guān)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曝光原則“寧過勿曝”</b></p><p class="ql-block">根據(jù)拍攝需求“白加黑減”的特點,在我們的實際拍攝中,白加需要加多少?黑減需要減多少?</p><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多年的拍攝和攝影培訓(xùn)講課實踐,經(jīng)過不斷分析研究歸類總結(jié)“寧過勿曝”的曝光原則由此產(chǎn)生。</p><p class="ql-block">玩攝影的朋友都知道 “寧欠勿曝”的曝光原則吧?如果是在膠片攝影年代“寧欠勿曝”的確是膠片曝光的原則。如果把這個曝光原則沿用到數(shù)碼攝影上,你認為合適嗎?</p><p class="ql-block">為什么要把“寧欠勿曝”的曝光原則一直用到現(xiàn)在嗎?因為數(shù)碼攝影年代沒有人去總結(jié)曝光原則。</p><p class="ql-block">2000年初我總結(jié)出了數(shù)碼攝影的曝光原則是“寧過勿曝”為什么?</p><p class="ql-block">因為,根據(jù)拍攝需求“白加黑減”的特點,我們在拍攝時如何去控制好曝光?同時拍攝不同影調(diào)的片子,比如:高調(diào)、中調(diào)、低調(diào)片。曝光原則“寧過勿曝”可以很好的解釋清楚(如圖所示)。</p><p class="ql-block">示意圖分上中下三個部分:</p><p class="ql-block">上面部分,是不同亮度的場景區(qū)域,分為高光區(qū)、中光區(qū)、高光區(qū)。</p><p class="ql-block">中間部分,是曝光補償刻度表,對應(yīng)著不同亮度的區(qū)域??潭缺淼?擋對著18灰在中間,向右加檔分別是加1-2-3擋,可以拍攝高調(diào)片;向左是減1-2-3擋,可以拍攝低調(diào)片。到底拍攝時加減檔多少擋?</p><p class="ql-block">下面部分是加減檔的檔位和位置界限。拍高調(diào)片時,加曝光補償,只要不加過2.3擋,高光區(qū)就不會過曝(死白),高光區(qū)會有細節(jié)。拍低調(diào)片時,減曝光補償,只要不減過2.3擋,低光區(qū)就不會過曝(死黑),低光區(qū)會有細節(jié)。拍攝18灰調(diào)片,曝光補償控制在0擋位置即可。</p><p class="ql-block">上面提到的膠片攝影曝光原則“寧欠勿曝”可以用到數(shù)碼攝影的低調(diào)片拍攝非常合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曝光原則“寧過勿曝”示意圖,結(jié)合文字解釋,應(yīng)該不難看明白。</p> <p class="ql-block">測光后的雪景,被還原為18灰的效果,雪是灰色的。這個就是“白減”(白色減成灰色)。</p> <p class="ql-block">因為,在拍攝時測光系統(tǒng)已經(jīng)將白色還原為灰色的了。所以,在拍攝時一定要“白加”原則上加一擋或二擋曝光補償。這樣雪就能拍出白色效果。</p> <p class="ql-block">這幅夜景,根據(jù)測光原理的特點,因為夜景比較黑,所以還原為18灰后,畫面會被提亮,高光區(qū)有過曝的情況。這樣夜景的效果就比較差。這種狀況就是“黑加”。</p> <p class="ql-block">為了讓夜景表現(xiàn)的更好,測光后就必須適當(dāng)減少曝光補償,還原夜景的真正的效果。這個就是“黑減”。</p> <p class="ql-block">綜上所述,</p><p class="ql-block">測光原理“白減黑加”</p><p class="ql-block">拍攝需求“白加黑減”</p><p class="ql-block">曝光原則“寧過勿曝”</p><p class="ql-block">三者是攝影的基礎(chǔ),是重點,是難點。通過以上攝影理論的總結(jié),一是進一步完善了攝影的觀點,詮釋了數(shù)碼攝影的概念。目的就是對喜歡攝影的朋友,在玩攝影的過程中,理清思路,在理論結(jié)合實踐方面有所幫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