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散伙是人生的常態(tài)嗎?</p><p class="ql-block"> 上初中的時候,我和班級的一位女同學很要好?;蛟S因為成熟比較晚,那時的我情竇未開,不懂男歡女愛,只覺得和她在一起很能聊得來,相處很愉悅。她好像也很喜歡我,至于這喜歡里是否還藏有別的什么意思,懵懂的我就不得而知了。</p><p class="ql-block"> 我和那位女同學的家同住在一個海島,那個年代,我們的島上只有小學沒有初中,我們是在縣城所在地的島做寄讀生,每年只能寒暑兩個假期回家,因此,就有了大量的可供自己支配的課余時間。</p> <p class="ql-block"> 空閑的時候,我倆很愿意湊到一起說話,聊學習也聊家鄉(xiāng)的事,借此紓解思鄉(xiāng)之苦。我那時喜歡看小說,于是便現(xiàn)學現(xiàn)賣,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她聽,每次她都聽得非常入迷,并且對我透出一種崇拜的眼神兒。她有一個親戚是駐島某部隊的現(xiàn)役軍官,星期天我倆常去他那里玩,沾了她的光,我不僅隔三差五享受一次部隊餐廳的伙食,偶爾還會得到零花錢。她還經(jīng)常到男生宿舍拿走我的臟衣服,洗干凈疊好再送給我,這一行為不免在一群男生中招來羨慕和嫉妒的目光,甚至生出許多閑言碎語,但她好像并不在乎。</p><p class="ql-block"> 可惜呀,好景不長,這位女同學只和我同窗一年的時間,便因家庭生活困難而輟學了。在她離校后,我也曾有過一時的空虛感,但很快就恢復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原形。</p><p class="ql-block"> 初中畢業(yè)回鄉(xiāng),我先是在生產(chǎn)隊務農(nóng),后又離開黃土地進了機關。在一個不足五平方公里的小海島,我與當年那位女同學經(jīng)常不期而遇,見了面禮節(jié)性打打招呼,說幾句淡薄話,完全沒了在校時的那股子熱乎勁兒,甚至還顯露出尷尬的意思。我自己也納悶兒,曾經(jīng)無話不說、親密無間的同學,怎么一分開反倒生分了?</p> <p class="ql-block"> 其實據(jù)我了解,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困惑。在校玩得很好的人,一畢業(yè)就漸漸失去聯(lián)系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如此,走向社會依然如此。幾乎在每個環(huán)境里都能找得到,那些玩得很好的朋友,一旦離開那個環(huán)境,這一段關系就會自動終結(jié)。從曾經(jīng)的可以毫無忌諱地開玩笑,到后來的講個話都要反復掂量分寸;從曾經(jīng)的 “你不理我,我就揍你”,到如今的“你不來找我,我也不去找你”…… </p><p class="ql-block"> 當初那么要好的兩個人,突然間就變得陌生了,沒有任何矛盾,沒有背叛,沒有爭斗,沒有交惡,就像一條河,突然分了汊,悄無聲息地流向兩個方向。不是當初的情分不夠真,而是有的人只能陪你走一程。而你能做的就是:在有緣相聚時用心珍惜,在分道揚鑣后各自珍重。</p><p class="ql-block"> 如果說我的故事發(fā)生的年代較為久遠,又略顯單薄,不足以支撐起我要表達的思想,那么就讓我再講述一個最近在閱讀中看到的更為有趣、更能說明問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D小姐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把 Q姑娘給弄丟的。在大學里他們可是一對好姐妹、好閨蜜,當她發(fā)高燒了,蜷縮在床上發(fā)抖說胡話時,Q姑娘心疼得直掉眼淚。而當Q姑娘因為失戀痛哭流涕,到處都找不到紙巾時,D小姐可以直接用手給她擤鼻涕。D小姐以為,她們會是一輩子的朋友。但誰都沒想到,“一輩子” 的盡頭是大學畢業(yè)。畢業(yè)那天,兩個人在機場大廳里抱頭痛哭,之后就非常默契地“沒怎么聯(lián)系了”。</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D小姐在微信朋友圈里曬了一張看醫(yī)生的照片。Q姑娘給她留言:“照顧好自己?!盌小姐開心到要飛起來了,她興奮地點開對話框,先是輸入了:“哈哈,你終于現(xiàn)身了,我還以為你人間蒸發(fā)了呢!”然后刪了,她覺得這樣太唐突,又敲了一句:“太高興了,你還惦記著我呢?!毕肓艘幌掠謩h了,覺得太酸。最后想了好半天,只在評論下面回了兩個字:“謝謝!”</p><p class="ql-block"> 再后來,Q姑娘在朋友圈里曬出了新戀情,男友是個長得很乖的男生,D小姐看到后的第一反應是:“這也不是Q姑娘喜歡的類型啊?!钡獶小姐沒有留言,沒有點贊,也沒有借此機會私聊或者八卦,只是一刷而過了。</p><p class="ql-block"> 最近一次聯(lián)系是在三年前,D小姐突然收到Q姑娘的微信:“剛才我在路邊看到一個人,跟你很像啊?!盌小姐回:“你這是想我了吧?”Q姑娘回:“呵呵。”D小姐本以為這段對話的后續(xù)是:“我們見個面吧”,但是,她們又很默契地誰也沒提。</p><p class="ql-block"> 這個故事在當今的人際關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你可能要問,為什么那么多親密無間的朋友,到了最后都漸行漸遠?有一篇文章給出這樣解釋:大家都不是故意與你疏遠的,只是因為后來的生活有了比“跟你聯(lián)系”重要得多的事情要忙。我樂意接受這個觀點。</p><p class="ql-block"> 事實上,蕓蕓眾生中的你,和大多數(shù)人的關系都是這樣,你們只是恰巧進了同一所學校,恰巧進了同一家公司,恰巧進了同一個機關,成了同學、同事。當時的他(她),需要一個在此時此地能陪伴自己的人,而當時的你,也想避免一個人獨處的寂寞、自嗨的無聊。于是你們結(jié)伴同行,看起來感情很深厚,但也只是各取所需;你們形影不離,互訴衷腸,也不過是因為離得很近。所以一旦畢業(yè)了,換工作了,各奔前程了,你們當初的親密感很快就會土崩瓦解。</p> <p class="ql-block"> 所以說,人不能過高估計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位置。對于疏遠你的人,不必耿耿于懷、苦苦挽留,也不必思來想去、細究對錯。要知道,許多好的關系往往都是階段性的,不要期望曾經(jīng)的朋友,時隔多年還一直在原地等著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不可取代的。你將一個老友拉入黑名單,不久也會有一個新人通過你的好友申請;你被某個朋友圈拒之門外,也意味著你會收到另一個朋友圈的 “歡迎光臨”。以良好的心態(tài)去理解人性的善變,你便不會為散伙而傷感。只是希望我們在下一場關系中,依然值得被愛,值得被珍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圖片來自網(wǎng)絡)</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