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3年9月初,我們剛剛初中畢業(yè),從各地來到阜新市師范學(xué)校,編入中師834班,開始憧憬美麗的教師夢,三年艱苦的求學(xué)歲月,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咔嚓一下子,記住一輩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里,從國家對師范學(xué)校學(xué)生的生活補貼,和師范學(xué)校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就可以看出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p><p class="ql-block"> 我們當時的中師班學(xué)制三年,1983年入學(xué)到1986年畢業(yè)。三年里,我們學(xué)習(xí)生活享受到全額的助學(xué)金,餐費全部是免費的,所用的教材課本全部是免費的,每個月還有文具書本的補貼。同時設(shè)立獎學(xué)金制度,按照學(xué)生學(xué)習(xí)優(yōu)勝的成績,每個學(xué)期每個學(xué)科都設(shè)立三個等次的獎學(xué)金,為優(yōu)勝者獎勵頒發(fā)獎學(xué)金。這個優(yōu)越的政策,今天看來讓人難以相信,在那個艱苦的年代,我們能享受到這么好的學(xué)習(xí)補貼,大家都如饑似渴的學(xué)習(xí),老師有高深的底蘊言傳身教,學(xué)校學(xué)習(xí)環(huán)境和條件、基礎(chǔ)設(shè)備也完全能夠滿足我們的求學(xué)需要。</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我們每月發(fā)一次成冊的飯票,像一本大的日歷,一個月每天的一日三餐飯票,都印在幾張彩色的大紙上面。每次去食堂打飯,就撕下一個比郵票稍微大一些的餐券,小心翼翼的攥著奔向食堂,如果被風(fēng)刮跑了,這頓飯也就沒的吃了。</p><p class="ql-block"> 一日三餐我們的飯菜都是固定量,那個年代里,女同學(xué)能吃得飽,而我們這些男同學(xué),正是十七八小伙子,長身體的時候,每一頓都覺得吃不飽,于是,我們就托生活委員,去把女生的剩余飯票買來,作為我們的加餐,這樣一來二去我們也能吃得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學(xué)校的飯菜吃久了也是很乏味,最難忘的是,我們偶爾在休息日去阜蒙縣城改善伙食,到民族大飯店去吃蒙族餡餅,成了我們最解饞,最難忘的美味。</p><p class="ql-block"> 師范學(xué)校坐落在阜新市區(qū)和阜蒙縣城中間,有的時候我們坐公交車去阜蒙縣城,師范學(xué)校門前有站點,我們花一角錢坐當時叫大龍車的長公交車,在縣城西門站點下車,步行到中街,當時有個民族大飯店,蒙族餡餅特別正宗、地道、讓我們回味無窮。</p><p class="ql-block"> 當時我們學(xué)生每個月家里只給10-20元的生活費,用來坐客車買日用品,有時吃不飽飯的時候買面包餅干充饑。偶爾奢侈一把,幾個人湊一起,每人花1角錢坐公交車去吃餡餅,每張羊肉餡餅1角5分,一個人吃4張餡餅花6角錢,兩個人再加一大碗雞蛋瓜片湯5分錢。那時候農(nóng)村學(xué)生家里都很艱苦,我們平時沒有浪費過一分錢,根本就沒有條件吃請,喝酒是想都不敢想想的事情。每個人帶一元錢去阜蒙縣城吃一頓蒙族餡餅,來回坐公交車花費2角,吃餡餅花費6角,一大碗湯花費5分,8角5分錢吃一頓餡餅解饞改善伙食,那時候的物價,真的是太可以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記得當時羊肉餡、豬肉餡的蒙族餡餅,餡餅超級薄,外皮沁著細細的油泡,透過餡餅面皮依稀看得到里面的肉餡。剛出鍋的餡餅,外皮酥脆,里面肉餡成為一個肉餅,兩層超級薄的面皮裹著一層肉餅,吃起來香味縈繞,那種饕餮口感,滿足味蕾,直沁到骨子里。幾張餡餅下肚,吃得嘴巴掛著油,不停的咂著嘴,仿佛要讓這美味永久留在口腔里,時時回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解放廣場</p> <p class="ql-block">街心公園頑童戲水雕塑音樂噴泉</p> <p class="ql-block">阜新劇院</p> <p class="ql-block">我們當時坐的公交車——大龍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蒙族餡餅</p><p class="ql-block"> 蒙族餡餅是阜新地區(qū)蒙古族的一種風(fēng)味面食,據(jù)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最早是以當?shù)靥禺a(chǎn)的蕎麥面制皮,牛羊豬肉為餡,采用干烙水烹的方法制成。 明末清初,餡餅面食從民間傳入蒙古貞王府,由干烙水烹改為用豆油、奶油煎制,并用白面做皮,成了王府中經(jīng)常食用的佳品。它以面稀、皮薄、餡細為特點,烙制后形如銅鑼,外焦里嫩,餅面上油珠閃亮,透過餅皮可見里面肉似瑪瑙,菜如翡翠,紅綠相間,煞是好看。用筷子破開餅皮,熱氣升騰,香味撲鼻,引發(fā)人們強烈食欲。 </p><p class="ql-block"> 蒙族餡餅是上等地方美食,是蒙古族人家招待貴客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到蒙古族家庭作客,他們以餡餅這種面食,作為最好飯食招待來客。漢族有句俗語:“好吃不如餃子”,蒙族有句常話:“好吃不如餡餅”,看來餃子和餡餅是同等上乘佳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我自己在烙的仿造蒙族餡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蒙古貞?zhàn)W餅是蒙古族人待客的最好食品,如果人多吃餡餅,需要兩個人一起做,一人拍餅一人烙,烙的時候火候很關(guān)鍵,中間鼓起來的餅才香,不但皮薄透亮,而且金黃油亮、鮮香可口。 在蒙古貞地區(qū)蒙古族人家庭主婦都以烙蒙古貞?zhàn)W餅聞名,蒙古貞很多蒙古族大媽烙的蒙族餡餅都特別好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個年代的民族大飯店,那個時代的蒙族餡餅,早已經(jīng)成了記憶和回味,再也找不到了,只夢想和同窗好友一起,坐在農(nóng)家土炕吃一頓蒙族餡餅,回憶一下當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坐在一起暢談30多年前的蒙族餡餅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