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的表演藝術家,是“中國話劇金獅獎”“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等多個戲劇類獎項獲得者,也是“七一勛章”獲得者。<br><br> 他有著“獨樹一幟”的養(yǎng)生理念,作為中國罕見的一位高齡仍登臺表演的話劇演員,九旬高齡仍活躍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舞臺上。 他就是 藍天野。 步入老年,當同齡人都在含飴弄孫之時,藍天野仍然擁抱舞臺,與他鐘愛的戲劇事業(yè)在一起。 85歲參演《甲子園》,87歲復出執(zhí)導《吳王金戈越王劍》,88歲再導《貴婦還鄉(xiāng)》,90歲執(zhí)導《大訟師》,93歲連續(xù)登臺11場參演話劇《家》,94歲再次執(zhí)導《吳王金戈越王劍》……藍天野不斷刷新自己創(chuàng)造的年齡最大話劇導演、演員的紀錄。 2020年,為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家》再度在首都劇場上演。 這是繼2011年北京人民藝書劇院排練《家》之后,93歲高齡的藍天野再次登上舞臺,在劇中飾演馮樂山。 許多人為藍天野對戲劇的赤忱熱愛所感動,也對他在93歲高齡仍能保持登臺演出的良好狀態(tài)感到好奇。 每當旁人問及,他是如何養(yǎng)生、如何保持自己的良好狀態(tài)時,藍天野說,自己的養(yǎng)生秘訣就是“忘記養(yǎng)生”。 當然,藍天野的“忘記養(yǎng)生”,也不是單純的字面意思。<br> 他在一次采訪中曾經(jīng)詳細解釋:“當然,人有病了該治療、該吃藥,這個要講科學。但是我看到很多很熟的朋友,太在意養(yǎng)生了!” 他說,自己有一些老朋友,因為太過在意,整天琢磨自己的身體,就變成一種嘀咕了;只有順其自然,精神上才會不緊張。 他將自己的養(yǎng)生心態(tài),總結(jié)為五個“忘”:<b>忘形、忘勞、忘懷、忘情、忘年。</b> <b>忘 · 形</b><br><br>藍天野曾經(jīng)長期飽受失眠困擾,經(jīng)常晚上在凌晨兩三點之后才能入睡,早上七點就得起床。對此,他還調(diào)侃自己是“90后作息”。 這或許就是他的“忘形”之道,指人要重視修身養(yǎng)性,不要給予身體過度的關注與擔憂,有助于每個人坦然面對萬事萬物,即便身患疾病也能泰然處之,不焦慮、不消極,這樣更有利于身體康復。 <b>忘 · 勞</b><br><br>忘勞,是指能夠任勞任怨地參加一些適當、有節(jié)奏的工作和生活。不要將工作視為負擔,把它看作生活的樂趣,不怕苦、不怕累。 <b>忘 · 懷</b><br><br>忘懷,是指忘記過往的是是非非,不自憂、不自卑、不沉落。即便面對現(xiàn)實中的不幸或打擊,也要豁達寬容,這樣有利于心境開闊、心情愉快。 <b>忘 · 情</b><br><br>忘情,是因為他認為精神活動過強或過于持久,容易變成致病因素。正所謂“忘情則無煩”,面對喜怒哀樂七情六欲,要淡然處之,使神情超脫。 <b>忘 · 年</b><br><br>忘年,就是不要總想著“人老啦”“不中用啦”,徒增煩惱。要忘掉年齡,常參加社交活動,多與年輕人交往,這樣對延緩心理衰老大有益處,自己也覺得青春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