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記憶第156村 <p class="ql-block"> 從縣城向西有條章多溝,約十里處有一山村,因在此溝約一半之地,稱之為半峪。民國十三年(1924),屬于一區(qū);抗日戰(zhàn)爭期間,半峪屬于七區(qū)。1953年—1956年,文水區(qū)劃為53個鄉(xiāng),其中半峪鄉(xiāng)含6個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從溝南一條路上去就是半峪村。半峪村分布在三個地方,中間主要居住著楊姓人家,楊姓從縣城南關遷來。往西不遠有幾戶人家的小莊,居住著徐財主等徐姓人家。中間和西面的小莊較近,所以都稱為西頭。村東還有個較大的莊,主要居住著郭姓人家,郭姓從桑村遷來,這里被稱為東頭。有一條巷子貫通著村莊。后來,有馬姓從大圪堆遷到村里來。</p><p class="ql-block"> 村北有座蘆地圪坦,原來山頂有四合院式的龍王廟,天長日久坍塌,神像正好滾到山腰的一凹地,這里冬暖夏涼,風水極佳,人們就把廟重修到這里。廟門朝南,正殿三孔窯洞,塑有龍王爺,東西配殿各三孔,東為馬王殿,西為山神殿。正殿和偏殿前都有牌廈。</p><p class="ql-block"> 村里有不少老槐樹,東頭有座石塊壘起來的高臺,這個坡上有棵老槐樹。西頭路邊有棵老槐樹,村內楊家居住區(qū)有棵老槐樹生長在巖石上,樹洞里曾經長著一棵枸杞樹,結出艷紅的果實,村里人們稱這里是槐樹底。西頭徐家院旁有棵老槐樹。村西崖邊原來還有兩棵老槐樹,曾因塌方,掉進了溝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槐樹底西面有楊家老院,街門朝南,正房四間,東房四間,西面有窯洞三孔。楊家曾有位醫(yī)生,門上掛著人們贈送的匾額。因院內楊培亮參加了八路軍,日軍來了把房子燒了?;睒涞茁纺嫌凶鶙钇鹱屨海瑤捉浺字?,后來賣給了楊培玉。宅院磚雕門樓在院落西北朝北開,正房連街門五間,東西各三間,南房五間。</p><p class="ql-block"> 槐樹底路北有座楊家宅院,抗日戰(zhàn)爭期間,楊洪桐當過村長,白天應付日偽軍,晚上幫助八路軍辦事。當時,村里發(fā)行過代金券。其弟楊洪樹在太原做生意。宅院磚雕門樓朝南,兩邊各有一間倒座南房,正房三間,東房三間,西面是三孔窯洞。</p><p class="ql-block"> 西頭徐財主非常有錢,在碹新窯洞時,一個泥瓦工從窯洞頂上扔石頭,提醒了一聲在下面忙活的大師傅。本來大師傅不要動就砸不到,誰知大師傅聽了急忙閃躲了一下,正好被砸死。大師傅被石頭砸死的消息報告給徐財主。徐財主聽了輕描淡寫地說:“沒事,黃菜人命,賠點錢就沒事了?!庇捎谒话讶嗣敾厥拢艿奖娙说闹肛?,徐家的家境開始衰敗。徐家人陸續(xù)不正常死亡,小孩常常夭折。后來把名字叫成石盆子、圪垯則,有的甚至叫狗不吃、狗剩兒之類,結果還是衰敗。人們說“圪垯則搗了石盆子”。最后剩下一位女人帶著兩小孩后嫁走了,村里再沒有徐姓了。</p><p class="ql-block"> 村里除了種地外,以打石板和馱煤為產業(yè)。村北的葫蘆霸和村南的碗家石都有可以打石板的石材,村里人就利用自然資源,打成了甕石板、炕石板、出檐石板、磨盤,石碾以及料石,在周邊售賣。還有的人用毛驢馱上洪水溝里的煤,到山下去賣。</p><p class="ql-block"> 元宵節(jié)期間,村里也唱秧歌,平時農閑就請人來教。楊起維的《打凍璃》唱得惟妙惟肖,很有名氣。村里有面馬鑼,音質絕妙。十里八鄉(xiāng)演出經常借用這面馬鑼,后來被盜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由于半峪村地處章多溝第一村,是通往后山的必經之路。當時山外是日偽軍,山里有八路軍,因此,半峪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村里人一聽說日軍來了,就扶老攜幼背著鍋灶往后山逃難。在后山挖個土窯洞住些日子,帶的糧食吃完了就吃山上的野果子和野菜。</p><p class="ql-block"> 村里郭潤魁、馬豐年、馬豐?、馬豐才先后參加了八路軍。郭瑞光擔任了農會秘書,劉鳳祥擔任婦救會主任。他們發(fā)動群眾,監(jiān)視日本人的行動,組織民兵支前抗戰(zhàn),為八路軍提供情報。當時,郭德雨負責村里的日常事務,郭學仁擔任文書,郭原禮專門給八路軍送信,郭福祿趕著牲口給八路軍送物資,郭巨寶和楊其祿組織民兵支援前線,領導民兵們埋地雷,配合八路軍作戰(zhàn)。</p><p class="ql-block"> 馬豐年、馬豐祿、馬豐才、馬豐有四個是一母同胞的親弟兄。馬豐年民國三十一年(1942)在交口戰(zhàn)斗中犧牲;馬豐祿又名馬占彪,晉綏八分區(qū)6支隊排長,民國三十三年(1944)在汾陽溝賢村戰(zhàn)斗中犧牲;馬豐才在戰(zhàn)斗中負傷,三等殘廢軍人,后回村在民兵自衛(wèi)隊任副隊長;馬豐有民兵自衛(wèi)隊隊員,多次參加戰(zhàn)斗,還參加了解放太原的戰(zhàn)斗。郭潤魁于民國三十一年(1942)在交口戰(zhàn)斗中犧牲。</p><p class="ql-block"> 民國三十四年(1945)郭巨寶帶領民兵郭繼榮、楊培亮等在通往章多的路上攔截敵人的武器軍車。他們埋伏在汽道兩旁,等敵人的軍車過來了,大家一齊扔手榴彈,把敵人的軍車炸壞了。敵人下車了,他們也跑散了,敵人追到山腳下不見民兵的蹤影。</p><p class="ql-block"> 郭福祿經常趕著牲口給八路軍送鹽和煤油,他和南街的一個買賣人搭拌,把物資送到八路軍西山駐地,西山的八路軍再負責送往延安。一次,日軍發(fā)現有牲口往西山送貨,就來到村里,找到幾家養(yǎng)活牲口的郭瑞寶(大老虎)、郭瑞亮(二老虎)、楊其讓(來雙兒)問了他們都說沒有外出送貨,他們就斷定是郭福祿了。村里郭瑞富出面擔保說以后不再送了,日軍明里說沒事了,請他們幾個在來雙兒家喝酒,暗里卻給郭福祿酒中下了毒。郭福祿回家后肚子里感到非常難受,一會兒就去世了,年僅三十六歲。郭福祿德文妻子由于悲傷過重,生下孩子幾天也去世了。留下五個年幼的孩子,姐弟五個無法生活,托人把兩個弟弟送了人,姐弟三個在親戚們的幫助下長大成人。一次,大兒子郭繼榮跟兩個民兵去北徐村炸閻軍住的院子。他們在后墻上挖了個洞,把炸藥放進去,由于沒有經驗,把自己的一個民兵炸傷了,閻軍聞聲逃跑了。第二天閻軍四處抓人,在城里貼了告示要逮郭繼榮,郭繼榮躲起來了。閻軍把兩個民兵和已嫁到南徐村的郭繼榮的姐姐郭轉英抓到了會場,要她交出郭繼榮的下落。兩個民兵被閻軍當眾用亂棍打死,威脅郭繼榮的姐姐,后被南徐村村長出面把她保了回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民國三十五年(1946)初,閆軍為了加強對縣城的防衛(wèi),在半峪村東南方向的龍王山上閻軍修了九座炮樓,半峪境內就有五六座,每座炮樓周圍還有幾座小碉堡。這些炮臺正對著文水城,站在炮臺文水城一目了然。閻軍每天強迫人們往山上運建筑材料,婦女小孩也得往山上搬磚,大人們被逼往山上擔水。</p><p class="ql-block"> 地下黨組織在村里發(fā)展了幾個黨員,楊其祿、郭巨寶、韓虎兒、馬豐有、郭繼榮、郭巨金。七區(qū)的武委會主任、民兵大隊長宋志民和區(qū)干部經常來村里指導民兵工作,他們就住在婦救會主任劉鳳祥家,這里成了地下聯絡站,把支前物資集中在這里,然后再送到后山解放軍駐地。有的戰(zhàn)士們受傷后也在她家養(yǎng)傷,劉鳳祥一家對戰(zhàn)士們照顧得無微不至,像親人一樣。</p><p class="ql-block"> 一天,閻軍來到村里用大火燒了參加革命的郭巨寶、郭繼榮、楊培亮三家的房子,還搶走了好多東西。在躲避閻軍的路上,郭巨才不幸踩上了地雷。</p><p class="ql-block"> 民國三十五年(1946)秋天,閆匪軍駐王家莊炮樓的敵人阻擊我軍進山的隊伍。村里十多個民兵腰插手榴彈,在土塔村的山坡上掩護解放軍。等解放軍戰(zhàn)士來到岔路口時,楊其祿一聲令下,大家一齊把手榴彈投向敵人,打得敵人暈頭轉向,解放軍的隊伍趁勢從小路進入后山。戰(zhàn)斗中郭瑞珠不慎踩了地雷,郭繼榮從懸崖上跳下來時,被摔得暈了過去。同年冬天,村農會秘書郭瑞光召集開會,號召大家揭發(fā)漢奸惡霸,打掉敵人耳目。還命令村里兩戶有錢的多交軍糧和軍餉,讓他們減租減息,把多余的土地和房屋分給貧雇農。村里民兵奉上級指示去章多村抓漢奸,他們摸清了幾個漢奸的住址和行動軌跡,配合縣大隊把章多村的三個漢奸逮到半峪村的石眼灣處決。</p><p class="ql-block"> 民國三十六年(1947)正月十四日,天氣陰沉沉的,村民兵隊長楊其祿帶領民兵去大圪堆追擊閻軍。他們發(fā)現大圪堆巴都峁上有閻軍活動,楊其祿命令大家隱蔽在兩旁的山溝里,自己出來觀察敵情,一會兒就被山上的敵人發(fā)現了,不幸中彈犧牲,年僅二十歲。宋志民得知這一消息非常痛心,組織全村老少為他舉行了追悼會。楊其祿的母親劉鳳祥悲痛萬分,宋志民當即跪在地上認劉鳳祥為干娘,并表示一定要照顧好楊其祿的父母親。</p><p class="ql-block"> 當天下午,閻軍從村里逮走了幾個村民和農會秘書郭瑞光。他們把郭瑞光押到縣城特警組,對他嚴刑拷打,軟硬兼施,要他供出黨的地下組織。郭瑞光表現了共產黨人為革命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始終沒有暴露黨組織的一點秘密。敵人把他打得死去活來,幾天后押到文水城北門外用刺刀捅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峪和集靈園炮樓上的閻軍經常架起機槍,把走路的人們當活靶子射擊。村里的武翠香在自己院里被炮樓上的閻軍瞄準打在腿上。讓土堂村的村醫(yī)取出了子彈,腿上留下一個坑,每逢陰天傷口疼痛難忍。成列香在院里被閻軍射擊打在大腿上,由于傷勢嚴重,后來傷口潰爛而死。</p><p class="ql-block"> 閻軍的殘暴讓民兵們義憤填膺,郭學義自告奮勇,要上山奪閻軍的機槍。民國三十五年(1946)12月的一天早上,郭學義和集靈園的民兵隊長胡廣榮、周家山的愛成則三人順著小道爬到集靈園架機槍的崖下。他們把機槍旁的一個敵人打倒在地,口里塞上棉花。郭學義用力抱住機槍使勁去拔,不料機槍被石頭卡住了,怎么也拔不出來。這時有兩個敵人朝這邊走來,胡廣榮拔出手榴彈一扔,兩個敵人應聲倒下。爆炸聲驚動了炮樓里的敵人,敵人吆喝著朝這邊趕來,胡廣榮又扔出兩顆手榴彈,叫聲“快撤”鉆進了小樹林。郭學義端著機槍準備下撤被趕來的敵人團團圍住,推倒地上,先用亂槍打,后用刺刀捅,郭學義鮮血染紅了山崗,犧牲時年僅27歲。</p><p class="ql-block"> 民國三十六年(1947)半峪建立了黨支部。民國三十七年(1948)春天,縣武委會主任田玉林安排民兵準備攻打集靈園的炮樓,半峪村民兵在閻軍通往集靈園的路上埋下了 “踏雷”“跘雷”“跳雷”“連環(huán)雷”一共二十多顆地雷。這天早上,閻軍“疤連長”騎著馬帶著一串士兵從集靈園炮樓出來了。在七區(qū)武委會主任宋志民的指揮下,幾十個民兵一齊開火,手榴彈、地雷同時響成一片,“轟轟轟”打得閻軍哭爹喊娘。疤連長舉槍指揮反擊,“轟隆”一聲,手榴彈在馬背下爆炸,疤連長滾下馬背,嚇得敵人四處亂竄。閻軍死傷慘重,剩下幾個嚇得掉頭跑回跑樓里不敢露頭。</p><p class="ql-block"> 民國三十七年(1948)夏天,文水邊山一帶的民兵組成民兵基干連,參加了解放太原的戰(zhàn)斗。半峪村的馬豐有、郭繼榮、郭巨金等非常勇敢,輕傷不下火線,直至1949年太原解放后他們才回到村里來。</p><p class="ql-block"> 2020年,半峪村合并到章多村,村里人大都搬遷到縣城及東莊、馬村、章多等地。</p> 座談采訪人員:楊培玉 楊晉榮 劉俊仙 馬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