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年歲歲端陽節(jié),歲歲年年粽飄香。因疫情的緣故,我近三年沒有回故鄉(xiāng)了。此時此刻,我的耳畔似乎響起了一代代孩子傳誦不息的鄉(xiāng)土童謠: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一日①,初六嘴笏笏②。我的眼前仿佛回放著一幕幕兒時的畫面。我好像又聽到了端午節(jié)期間挑肩小販那:“雄黃,蒼術(shù)”、“買早米糕來喲”、“蛋草,五味草”、“買粽子不”的叫賣聲。這聲音帶著濃濃的故鄉(xiāng)味,是那么的親切,是那么的讓人回味無窮;這聲音不但絲毫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從記憶中淡去,反而日久彌新了;這鄉(xiāng)音在我的心海里蕩起了鄉(xiāng)愁的層層波瀾,久久難以平復(fù)。</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的家鄉(xiāng)興化,地處福建省的中部,人稱“閩中”。這個地方西北是山,東南是海,海岸線非常綿長。母親河木蘭溪穿城而過,一路歡歌奔向大海。境內(nèi)河流縱橫交錯,發(fā)達的水系除了給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帶來了優(yōu)越的條件外,又寬又長的河道也給劃龍舟等水上運動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條件。</span></p> <p class="ql-block">母親河木蘭溪</p> <p class="ql-block"> 俗語說的好:千里不同風(fēng),百里不同俗。的確如此,我的故鄉(xiāng)端午節(jié)是非常獨特的,端午節(jié)在其他的地方只有五月初五這一天,而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是從五月初一開始,到初五才結(jié)束,<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以做一期專題節(jié)目:“端午五天樂”。</span></p> <p class="ql-block">爬龍船</p> <p class="ql-block"> 初一這一天這里的人要吃糕,以慶祝早稻的豐收。因為這個時候南方的早稻剛剛收成入倉,人們熬過了青黃不接的缺糧期,好不容易盼到了新糧入口,所以這時的糕又叫“早米糕”。農(nóng)歷五月初一一早,端午節(jié)的帷幕就正式拉開了。天剛蒙蒙亮,街上的糕點加工店就開門賣早市了,早早就擺出了一屜屜熱氣騰騰,雪白雪白的白糖米糕或焦糖色的紅糖米糕。造型有棱形的或平形四邊形的,還有一種糕叫“碗頭糕”,是把<span style="font-size:18px;">糕漿用小碗盛著入屜蒸的,蒸熟時碗口的糕會自然裂開四五個瓣,像咧嘴而笑,剛倒模出來捧在手里會有顫動的感覺,很像一朵初綻的雪蓮花。米糕白白的、松松的、軟軟的,糯糯的、qq的、甜甜的,那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寓意著五谷豐登、生活甜甜蜜蜜。</span></p> <p class="ql-block">早米糕</p> <p class="ql-block"> 全國各地一般都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而我的家鄉(xiāng)與眾不同卻是初二吃粽子,粽和“贊”方言是諧音,有贊頌和期盼未來美好生活的寓意。<span style="font-size:18px;">粽子地道的制作是用黃豆梗燒成灰后,加水過濾出含碳酸鉀的水,這過濾液叫“金水”,用金水浸泡糯米一夜后糯米變得金黃,然后糯米帶配料用棕葉包成三角形的粽子,再用咸草捆扎結(jié)實后下鍋煮熟。因為各家的配方各不相同,所以做出來的粽子味道也不盡相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煮粽子</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很多專家學(xué)者質(zhì)疑傳統(tǒng)端午節(jié)和粽子文化與屈原的關(guān)系。我老家這吃粽子的習(xí)俗完全跟屈原沒有什么關(guān)系,如果有關(guān)系應(yīng)該是五月初五吃粽子才是。再者,我從小到大也沒有聽有學(xué)問的老人們?nèi)缡钦f過,在此我就不牽強附會也不以訛傳訛了。</p> <p class="ql-block">出鍋的粽子</p> <p class="ql-block"> 初三這一天人們要吃螺,傳統(tǒng)是吃“麥螺”,麥螺學(xué)名叫“織紋螺”,這螺個不大,有點像釘螺,這螺味道極其鮮美,不容置疑是螺中的極品。非??上У氖?,近年因赤潮污染的影響,麥螺不明不白就變成了“毒螺”,不得不宣布退出了餐桌。當(dāng)然,還是有一些人好這一口,拼死吃麥螺(河豚)?,F(xiàn)在初三這一天人們改吃苦螺或螺螄了。至于初三為什么要吃螺,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解釋。</p> <p class="ql-block">苦螺</p> <p class="ql-block">田螺(螺螄)</p> <p class="ql-block"> 初四插艾。 初四一大早,人們會到野外或山坡上去采含露帶根的艾草,回家插在門窗的兩側(cè),起到驅(qū)邪避蚊蟲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艾草</p> <p class="ql-block"> 初五是端午節(jié)的重頭戲。這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用陶制的“蚊爐”裝上稻草團引火,加上蒼術(shù)、艾草、柚子皮等芳香的中藥材,再覆蓋上谷糠皮,讓其燃燒不良而產(chǎn)生大量的濃煙。然后提著蚊爐到每個房間去煽煙驅(qū)逐蚊蟲,俗稱“做煙”。因南方這時是多雨季節(jié)濕氣比較重,東西容易發(fā)霉,蒼術(shù)等芳香之品可以化濕,抑制霉菌。當(dāng)白煙滾滾的時候,看到躲在陰暗角落處等著晚上伺機作案的蚊子成群結(jié)隊倉皇出逃的狼狽相,即便你被煙熏的直流眼淚,心里也有一種勝利者的快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采艾草和午時草</p> <p class="ql-block"> 初五中午,人們會用午時草煮蛋,午時草又叫五味草,是由蛋草、牡香(牡荊)、楓葉、番石榴葉、雞葉(高良姜葉)、痱草等五種以上的青草組成,有時還會加幾棵連葉帶莢的黃豆,煮熟后的黃豆口感特別的清香。</p> <p class="ql-block">午時草</p> <p class="ql-block"> 午時草煮出來的午時蛋黃澄澄的,散發(fā)著青草的芳香,裝在精致的碗里就是一種工藝品,非??蓯邸1M管夏季天氣那么炎熱,午時蛋常溫下放一個禮拜都不會變質(zhì)。</p> <p class="ql-block">午時雞蛋</p> <p class="ql-block"> 煮蛋瀝出的水叫午時水,據(jù)說午時水適量喝了可以防暑病,擦身可以防治痱子和皮膚病。大人用午時水給小孩沐浴后會用一個午時蛋給小孩滾動按摩全身,嘴里念著“滾動光,滾動滑”,祈求孩子皮膚光滑如蛋。擦干身子后,大人會在小孩的眉心、耳腔、腋下、肚臍眼和陰部等處涂上雄黃以避邪防蠱毒。最后換上新夏裝,在脖子上掛上裝有蛋和桃子的蛋袋。這蛋袋很講究,是用青、紅、黃、白、黑代表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絲線編織而成的。衣服的第二紐扣系上用色線編得像小燈籠一樣的“避毒丸”(天然樟腦丸)掛件,小孩子的端午儀式就算完成了。</p> <p class="ql-block">午時鴨蛋</p> <p class="ql-block"> 中午家家戶戶都吃海鮮面條,端午節(jié)的面條是一年中最為講究也是最好吃的。配料有青菜,肉絲、香菇、花蛤、海蠣、海蝦、海蟶等,這個時候的海蟶又肥又脆又好吃,當(dāng)仁不讓地扮演海鮮面的主要角色。</p> <p class="ql-block">海鮮面</p> <p class="ql-block"> 接下去的就是端午節(jié)的壓軸戲爬龍船(劃龍舟)了。小孩子們對這種水上競技并不感興趣,我們更興趣的是撞蛋游戲,游戲規(guī)則是雙方各拿一個午時蛋對撞,分雞蛋組的和鴨蛋組的,誰的蛋破了算誰輸,如果是同時破了拿新的蛋重新一決勝負,勝者和下一個人對撞,車輪循環(huán)戰(zhàn),直至產(chǎn)生最硬的蛋王。我小學(xué)的同學(xué)黑太非常有趣,他不服蛋王是最后的贏家,出人意料地從書包里拿出一個像手雷一樣大的鵝蛋想撞人家的蛋王以取勝。</p> <p class="ql-block">爬龍船</p> <p class="ql-block"> 我每年端午節(jié)的中午都會往我家門口東邊的那條小路張望,惦記著能看到我外婆的身影。她老人家每年都會步行十多里路給我們送來午時鴨蛋,風(fēng)雨無阻從不間斷,直到她過世。她說端午節(jié)吃了午時鴨蛋淋雷陣雨不會生病。我外婆家四周都有河,鴨子螺螄小魚吃多了含鈣足,下的蛋個大殼硬,是我撞蛋的秘密武器。要知道撞蛋王可不是隨隨便便能夠產(chǎn)生的,除了選的蛋自身要硬外,當(dāng)然也有一些技巧,比如蛋的大頭含有氣囊就比較薄弱,要用蛋的小頭撞人家的大頭常能取勝。如果對手深諳此道那就全憑實力了。</p><p class="ql-block"> (部分插圖由陳洪元、陳燕,陳世富提供)。</p><p class="ql-block"> 注:①初五爬一日:爬即劃;爬龍船就是劃龍舟;爬一日還有吃一天的意思。②初六嘴笏笏:嘴笏笏為方言,就是張嘴沒東西吃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謹以此篇紀(jì)念我的外婆鄭尾厝。</p> <p class="ql-block">東圳千島湖</p> <p class="ql-block">劃龍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