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從??谑袃?nèi)的火車東站坐環(huán)島動車往東去文昌,半個來小時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 文昌站比較大,站臺有氣勢,這可能跟文昌有航天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相關,需要運輸大型器物。海南有文昌,湖北有武昌,文武都要發(fā)展吧。</p> <p class="ql-block"> 一場雨后,我們來到文昌鎮(zhèn)的文南老街。路也不遠,走走就到。地上的石板文字在雨水的映襯下更顯得立體清晰。</p> <p class="ql-block"> 哇!真是老街!</p> <p class="ql-block"> 名不虛傳!不過在老舊的歷史痕跡下仍然顯示著現(xiàn)代的氣息。新舊重疊,似不協(xié)調(diào),想來卻也自然。</p> <p class="ql-block"> 樓房一般三層,底層是商店。</p> <p class="ql-block"> 幾何圖形的墻面顯示了建造者有美好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二三樓有木制的百葉窗。有的已損壞脫落,看樣子,二三樓都已不住人。整體看,這些樓好像頭重腳輕。</p> <p class="ql-block"> 有介紹說,這文南街建于1920年,但我的感覺,不止百年,恐怕歷經(jīng)二三百年的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才會有這樣遠比??隍T樓老街更為蒼老斑駁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幾百年來,海南島上的民眾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有強烈的闖蕩世界的欲望。他們冒險渡過茫茫大海,首先來到南洋,發(fā)現(xiàn)更為炎熱的海島上正在建設著歐亞結合的騎樓建筑,商貿(mào)繁榮,十分羨慕。他們在那里艱苦拼搏,積攢了一些財物,落葉歸根,衣錦還鄉(xiāng),也仿造起了這種適合炎熱氣候的南洋騎樓。細流匯成大河,這就集成了蔚然大街。</p> <p class="ql-block"> 文昌鎮(zhèn)政府大門,還有毛主席語錄,五十多年前的景象,讓人記憶猶新。</p> <p class="ql-block"> 店鋪形形色色,樓窗卻大致相同。</p> <p class="ql-block">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p> <p class="ql-block"> 老街不長,慢慢看,一個小時即可走完。我們漸行漸遠,得到的印象卻深刻難忘。</p> <p class="ql-block">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p> <p class="ql-block"> 談的談,說的說,小城故事真不錯。</p> <p class="ql-block"> 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這里已包括……</p> <p class="ql-block"> 看來文昌市對歷史文物的保護遺存還是下了功夫。</p> <p class="ql-block"> 從文昌市到宋氏祖居,交通不方便。春節(jié)期間沒有公交車,平時每天也只有三趟班車。我們只能網(wǎng)約了一輛出租車,五十幾元,約開行近一小時。不方便也想去,那里有吸引我們的遺址。</p> <p class="ql-block"> 宋氏祖居位于海南文昌市昌灑鎮(zhèn)古路園村。宋慶齡先生出生在上海,一次也沒有回過文昌。但宋氏祖居是宋家祖先居住之地,宋氏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四代人都曾居住此地。</p> <p class="ql-block"> 要買門票。</p> <p class="ql-block"> 祖居地十分開闊,顯然經(jīng)過精心整修。</p> <p class="ql-block"> 族譜顯示,南宋時,公元1197年,先祖韓顯卿為避戰(zhàn)亂,遷入海南,定居文昌,成為韓氏渡瓊第一始祖,他是北宋宰相韓琦的后代。</p> <p class="ql-block"> 韓家人先住文昌錦山,后遷文教鎮(zhèn)昌煥村,再遷昌灑鎮(zhèn)古路園村。遷入昌灑鎮(zhèn)后經(jīng)歷了五代人,才到宋慶齡父親那一輩。古路園村的宋氏祖居是宋慶齡高祖韓儒循在清嘉慶年間建造,但現(xiàn)在已不是原屋。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出生在這里,并在這里度過少年時代,不過那時他還姓韓,叫韓教準。韓教準還有一個哥哥叫韓政準,一個弟弟叫韓致準。宋慶齡的祖父叫韓鴻翼,墓在昌灑西南方向的大品坡上。宋慶齡的曾祖父叫韓錦彝,墓也不在此地。韓家五代人向來務農(nóng),生活艱苦。</p> <p class="ql-block"> 宋氏祖居。1985年文昌市政府撥款按原貌進行修繕。 門額系鄧小平于1988年春題字。</p> <p class="ql-block"> 祖居坐西南向東北,由兩間正屋、兩間橫屋組成,面積約300平方米。是海南島北部典型的農(nóng)村房屋。</p> <p class="ql-block"> 客廳里有些簡單的桌椅。</p><p class="ql-block"> 墻上有些人物照片。</p> <p class="ql-block"> 泥磚砌的墻,經(jīng)濟耐用。連白灰都不敷。</p> <p class="ql-block"> 這是宋慶齡父親宋耀如出生的房間。床鋪簡單到不能再簡單。</p> <p class="ql-block"> 這張床多了幾根木條,想來是用來掛蚊帳的。</p> <p class="ql-block"> 墻角的谷柜,就是寥寥無幾的家具,沒有衣柜。</p> <p class="ql-block"> 煮飯炒菜的灶臺,蓋著破草帽一樣的鍋蓋。櫥柜也極其簡單。</p> <p class="ql-block"> 舂米房,有吃飯必須要有的工具。吃飯,僅僅是為了吃口飯。</p> <p class="ql-block"> 雜物房也只有種地必須要有的幾件工具。這樣的家境,連海瑞、丘濬的故居都不如!</p> <p class="ql-block"> 在宋氏祖屋后面西南方向約百米的坡地上,留下了宋家韓姓老祖宗的遺跡。如果沒有人培土,墳墓恐怕早已平復消失。</p><p class="ql-block"> 這可能是宋慶齡的叔叔韓致準的配偶符氏。韓,韓家。妣(bǐ):死去的母親。孺人,婦人。中國的傳統(tǒng),女性死后只寫某氏,連個名都不寫的。</p> <p class="ql-block"> 宋慶齡的同輩親屬、堂弟韓裕豐。祖屋后期由他看守。韓,姓韓??迹喝ナ赖母赣H。有句成語:如喪考妣,表示像死了爹娘一樣悲痛。</p> <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宋慶齡堂弟韓杰豐的配偶蔡氏。韓杰豐葬在馬來西亞。這些墳墓和墓碑都十分簡單,現(xiàn)在看來不免寒酸蕭疏,但倒是真實。</p> <p class="ql-block"> “慈母王氏”指宋耀如的母親。</p> <p class="ql-block"> 王氏,宋耀如的母親,宋慶齡的祖母。清:清朝。韓妣:韓家去世的母親。</p> <p class="ql-block"> 從韓姓宰相到文昌農(nóng)民,一代又一代人在農(nóng)村土地上生老病死,命運是怎樣改變的?為什么,這樣貧寒的農(nóng)家卻會冒出富甲天下的金融家,冒出了萬眾注目的政治家?</p><p class="ql-block"> 歷史告訴我們,命運的改變,是因為他們的后代不安于現(xiàn)狀,不墨守陳規(guī),不因循守舊。南洋的騎樓源自于西洋,何不走得更遠?到西洋去!后人的見識使他們勇敢地投入到了中西文明交匯的洪流中去!平和寬容虛心地學習人類的共同文明!他們虛心、好學、勤奮、創(chuàng)造。然后,他們接觸到了中國最先進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1875年,宋慶齡父親宋耀如14歲,由于家境貧寒跟隨舅舅到美國謀生,被舅舅收為養(yǎng)子。宋耀如原姓韓,叫韓教準,隨舅舅后改姓換名叫宋嘉樹,號耀如,即為宋耀如。</p><p class="ql-block"> 宋耀如的舅舅原是被招到美國的勞工,修完鐵路后在美國波士頓開了一家賣茶葉和絲綢的商店,娶了老婆卻生不出孩子。過繼宋耀如,目的是找一個接班人,要他熟悉經(jīng)營之道,掌好門面,然后娶妻生子,傳宗接代,小富即安??墒且恍┣宄芍袊魧W生的來訪使他知道了美國學校的教育,這位來自海南島的青少年也想去上學,哪里安于包包茶葉打打算盤?可是得到的回答是 “ 不可能?!?他不好向舅舅提出更多的要求,只好沉默,但是不到一年,有一天他竟然就逃跑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879年1月7日,他偷偷溜上了美國海岸衛(wèi)隊緝私艇。緝私艇接到指令離岸后,水手才發(fā)現(xiàn)了一個亞裔青年。船長埃爾森是個心地善良、虔誠的基督徒,沒有訓斥,而是給了他一些食物和水,仔細詢問身世,同意了他的請求,幫他剪掉了受人歧視的辮子,安排他在船上當了一名服務生。之后在遭遇風暴和救險行動中,他的表現(xiàn)十分出色,博得了船上所有人的喜愛。埃爾森沒有把他送回波士頓,而是交給了一個好朋友,威明頓第五號南大街衛(wèi)理公會教堂的佩奇-里考德牧師。這時,西方基督教界正在不斷增派人員往“天朝”傳教,勤奮聰明的宋耀如被看作人才,送往達勒姆城圣三一學院學習。由于英語還不熟練,由院長及夫人專門輔導。該學院的主要捐助人卡爾答應資助宋耀如學習期間的所有生活費用。但宋耀如并沒有利用別人的慷慨,他帶來一個編織吊床的小木梭,說可以織造吊床,解決自己生活的費用,這是他在緝私艇上學來的手藝。卡爾十分欣賞,把他當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安排住在卡爾的哥哥家里。這待遇幾乎是空前的,年輕的宋耀如有遇到父母的感覺,勤奮地學習英語。一年之后,宋耀如被轉(zhuǎn)送到維爾范德堡大學神學院專修神學。離開圣三一學院的前一天,他送給院長太太一件禮物一一他親手編織的一張吊床,缺少母愛的他,竟情不自禁地抱住院長太太哭了起來。 </p> <p class="ql-block"> 祖居小路邊有些歷史圖片展覽。左邊兩圖是初到美國的宋耀如。右邊單獨的那張圖是長大成人以后的宋耀如。</p><p class="ql-block"> 1883一1885年,宋耀如在維爾范德堡大學神學院專修神學。他性情開朗,喜歡大笑,所有的學生都歡迎他。他是一個才思敏捷、成績中上水平的學生。大學畢業(yè),他原想再學習一些醫(yī)療方面的知識技能,但教會急切地將他派往中國,加入傳教士林樂知的教團,到上海昆山工作。</p> <p class="ql-block"> 宋耀如到上海后說的是海南文昌腔的漢語,上海人聽起來十分費勁,并不合適當傳教士。林樂知批準了他回海南探親的請求。1886年下半年,宋耀如終于回到海南老家,見到了父親韓鴻翼。一家人喜出望外,馬上殺雞,但宋耀如最想喝的還是家鄉(xiāng)的椰子水。此時的海南島正在發(fā)生移民與原住民的沖突,黎族人反抗洶涌澎湃。宋耀如在家沒待多久,就北渡重返上海。</p> <p class="ql-block"> 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1861年10月17日—1918年5月3日)。</p> <p class="ql-block"> 宋慶齡的母親倪桂珍(1869—1931年)。</p><p class="ql-block"> 宋耀如回到上海,曾到波士頓茶絲店喝過茶的國內(nèi)公派留學生牛尚周上門來拜訪他。牛此時是上海電報局的官員,剛與美麗的妻子倪桂金完婚。十年后兩人重逢,牛尚周主動把妻子的大妹倪桂珍介紹給宋耀如。剛滿18歲的倪桂珍是牧師的女兒,在教會培文中學當教員,是當時少見的沒有纏過腳的女性,而且還彈得一手好鋼琴。兩人一見面,竟都有感應,不久就走入婚姻殿堂。</p> <p class="ql-block"> 成為丈夫后,宋耀如不得不考慮經(jīng)濟問題。他成立了一個華美書館,開始印刷出版《圣經(jīng)》等宗教讀物,小有盈利。1892年,宋耀如正式退出教團,1900年投入孫氏家族投資創(chuàng)辦的阜豐面粉廠,任英語總經(jīng)理和股東之一。然而,使他名垂青史的不是他賺到的五六十萬兩白銀,而是認識了孫中山,投入到了中國的共和革命。</p> <p class="ql-block"> 宋耀如和倪桂珍共生下3男3女,所生子女均用宋姓,依次為宋藹齡(孔祥熙夫人)、宋慶齡(孫中山夫人)、宋子文(民國行政院長)、宋美齡(蔣介石夫人)、宋子良(金融家)、宋子安(金融家)。宋氏姐弟6人,都是我國現(xiàn)代史上的著名人物。誰會料到,這兄弟姐妹會在國共兩黨1927年開始的大分裂大斗爭中分為兩派。宋慶齡與國民黨左派聯(lián)合發(fā)表了一篇“討蔣通電”,從此各走各的路。</p> <p class="ql-block"> 宋慶齡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 宋慶齡陳列館里有很多圖片,極小部分介紹了宋家發(fā)展的軌跡,大部分展示了宋慶齡光輝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1917年,宋氏一家人在上海。</p> <p class="ql-block"> 宋氏三姐妹。她們的聲名,不僅僅是因為爹媽給了她們美麗的容貌,更在于她們受到了更優(yōu)于舊文化的教育,接觸到了中國最先進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 宋氏三兄弟。如果他們像祖輩安于手拿鋤頭鐮刀、面朝黃土背朝天,會有日后的作為嗎?可惜,我匆匆而過,沒有拍清楚他們的照片。對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確實也是模糊不解這三兄弟的。</p> <p class="ql-block"> 宋慶齡1893年1月生于上海。7歲時入上海中西女塾讀書。1907年15歲時與宋美齡同赴美國學習。先在新澤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學校學習英語,次年考入佐治亞洲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學校文學系。1913年大學畢業(yè),獲文學學士學位?;貒局性谌毡居鰧O中山,隨后任孫中山秘書。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爭中,兩人意氣相投,感情深厚,于1915年10月25日在東京結婚。其時孫中山49歲,宋慶齡22歲。到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去世,兩人共同生活了近10年。因為兩人年齡相差27歲,作為父母,宋耀如曾堅決反對這門婚事,無奈宋慶齡更為堅決,后來也只好同意。</p> <p class="ql-block"> 展館內(nèi)有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塑像。</p><p class="ql-block"> 孫中山比宋耀如小五歲,兩人在上海初次見面,徹夜長談。孫中山的感召力和領袖氣質(zhì)立刻感染了宋耀如。宋耀如慷慨出資,幫助孫中山革命。1905年宋耀如又去美國,見到了自己的恩人卡爾先生??栆呀?jīng)成為美國的大富豪,而當年的東方少年,如今也已是富態(tài)商人,并且正在卷入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宋耀如為同盟會募集了兩百萬美元,其中相當大部分是來自慷慨的卡爾個人捐款。宋耀如給予孫中山的支持決不僅僅限于金錢,還常常讓孫中山住到自己的家里,幫助革命黨人印制宣傳品。但他很少拋頭露面,不求聞達于天下,所以被稱為革命的“隱君子”。1911年武昌起義后,宋耀如扮演了孫中山私人辦公室主任的角色。大女兒宋靄齡擔任孫中山的秘書。1913年8月,孫宋兩家流亡日本。宋靄齡要與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孫子孔祥熙結婚,正好從美國來日本的宋慶齡就接任孫中山秘書,從此演繹出了一段非凡的革命戀情……</p> <p class="ql-block"> 歷史人物,在這玻璃屏幕上重重迭迭,顯現(xiàn),消失。有成功如蔡暢者,也有痛苦如潘漢年者。成功者也有煩惱與波折,痛苦者也或曾經(jīng)風光。逝者已去,生者三思,夫復何言!</p> <p class="ql-block"> 祖屋外是一片田園風光。</p> <p class="ql-block"> 大地充滿綠意。</p> <p class="ql-block"> 我們結束海南旅游,來到海口火車站。</p> <p class="ql-block"> ??诨疖囌静凰愦?,建成于2002年,20年前旅客都是坐船渡海。那時坐船渡海確實提心吊膽。</p> <p class="ql-block"> 火車要渡過瓊州海峽。從??诘嚼字莅雿u的最南端徐聞,要費時3個半小時。其中跨海距離約有20多公里,要航行一個半小時。這是其中一段列車開到了渡海輪船上。</p> <p class="ql-block"> 列車要分成三段并列,我坐的車廂正好開到邊上,可以看到船外風景。</p> <p class="ql-block"> 旅客不用下火車。列車員向旅客演示如何穿救生衣。但我不知道救生衣在哪里。萬一遇到海難,從哪里逃生?</p> <p class="ql-block"> 渡海船緩緩駛離港口。</p> <p class="ql-block"> 這是我看到的另一艘火車渡海船?;疖囻傔M渡海船是個緩慢復雜的過程,我只感覺到戴著安全帽和手套的工人在走動操作,車廂慢慢移動,發(fā)出鐵器撞擊的輕聲。</p> <p class="ql-block"> 看到渡海船的側面。</p> <p class="ql-block"> 看到海港外的燈塔。</p> <p class="ql-block"> 駛向海峽。海船很大,沒有絲毫波瀾起伏的感覺,十分平穩(wěn),也就忘記了哪里有救生衣。等到想起,有人就寬慰我:設計者早就為你的安全想好了!不用擔心!喔,這與三十多年前我來海南島渡海相比,不可同日而語!與宋代貶官們膽戰(zhàn)心驚隨時可能葬身大海的情景,更是天差地別了。</p> <p class="ql-block"> 在火車上看大海。我們乘飛機從天上去海南,坐火車從海上回大陸,有點浪漫。在海南穿單衣,回到柳州卻正好遇到冷空氣南下,要穿棉衣。祖國太大了,四季寒暑,說變就變。</p> <p class="ql-block"> 面對大海,想起了一首孩子唱的歌《明天會更好 》: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纯疵β档氖澜?,是否依然孤獨的轉(zhuǎn)個不停?日出喚醒清晨,大地光彩重生。讓和風拂出的音響,譜成生命的樂章。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的雙手,讓我擁抱著你的夢!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p> <p class="ql-block"> 一個多小時后慢慢靠近雷州半島的海安。</p> <p class="ql-block"> 岸邊有防海潮設施。</p> <p class="ql-block"> 見到第一個小站徐聞。</p> <p class="ql-block"> 見到雷州。雷州雷州,電閃雷鳴的地方,如今已不再可怕。</p> <p class="ql-block"> 我的海南游記一共十篇,到此結束。我力求真切地反映海南的歷史和現(xiàn)狀,有時為了一個字的真實準確,還去翻閱歷史書籍,但仍有可能出現(xiàn)差錯,敬請讀者批評探討指正。(全文完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