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安塔利亞(Antalya),是地中海北岸最大的土耳其城市,被譽(yù)為土耳其的地中海明珠和里維埃拉(Riviera)。</b></h1> <h1><b>安塔利亞始建于帕加馬王國的阿塔羅斯二世時期,距今已有2200年。漫長歲月中,歷經(jīng)了多種文明的洗禮,各個年代留下的歷史遺跡比比皆是。</b></h1> <h1><b>安塔利亞憑借其深厚的歷史、美麗的地中海自然景觀,以及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將自己打造成了世界上重要的旅游勝地之一。</b></h1> <h1><br></h1> <h1><b>阿斯潘多斯(Aspendos) 古城遺址,位于金牛山脈以南、安市東邊47公里處。公元前10世紀(jì)赫悌帝國在此建城,公元2-3世紀(jì)是這座城市的黃金時代。遺址曾經(jīng)坐落著衛(wèi)城、市場、劇場、噴泉、教堂、引水渠等。經(jīng)過近2000年的風(fēng)霜雨雪、地震、戰(zhàn)爭等,大多已損毀。</b></h1> <h1><b>上世紀(jì)30年代初,土耳其國父阿塔圖克到此一游,之后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整修工作。但完好保留至今的,只有古劇場和北邊遠(yuǎn)處的引水渠。我們游覽了古城阿斯潘多斯劇場。</b></h1> <h1><b>公元155年,古羅馬馬爾庫斯.奧勒留斯(Marcus Aurelius)大帝統(tǒng)治期間,由當(dāng)?shù)叵ED裔建筑師狄奧多羅斯(Theodorus)之子、天才芝諾(Zeno)設(shè)計,庫爾提烏斯(Curtius)家族兩兄弟克里斯皮努斯(Curtius Crispinus)和奧斯皮卡圖斯(Auspicatus)兩兄弟建造了這座宏偉的古劇場。</b></h1> <h1><b>芝諾的設(shè)計,展示了羅馬劇場建筑實用性和代表性理念的精髓。構(gòu)造精美、規(guī)模壯觀的劇場,被看作是獻(xiàn)給這座城市、這個國家,以及眾神和皇室的禮物。下圖來自土耳其旅游局官網(wǎng)。</b></h1> <h1><b>劇場曾被損毀,13 世紀(jì),塞爾柱人修復(fù)后改作商隊旅館。</b></h1> <h1><b>阿塔圖克下令修繕后,阿斯潘多斯劇場成為小亞細(xì)亞保存最好的古羅馬劇場,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羅馬劇場。而今它依然是土耳其舉辦歌劇節(jié)、音樂會等的場所。</b></h1> <h1><b>阿斯潘多斯劇場直徑96米,分為觀眾席、樂隊席和舞臺三個區(qū)域。</b></h1> <h1><b>觀眾席依山而建。</b></h1> <h1><b>上下兩層大大的扇形看臺,41級石階,上層20級,下層21級,可容納15,000人。各區(qū)域之間有過道隔開,以便疏散觀眾。</b></h1> <h1><b>觀眾席上方,59個拱門貫通成高大堅固的走廊。</b></h1> <h1><b>達(dá)官貴人們欣賞演出時,他們的奴隸在拱廊里等待。</b></h1> <h1><b>多么溫馨的一家人!為我們的畫面增加了美妙動人的色彩。</b></h1> <h1><b>劇場最前排的靠背石椅,是VIP專座,供皇親國戚、政府官員、外交使節(jié)、軍隊高級長官等享受。</b></h1> <h1><b>劇場最豪華的是舞臺背景墻。兩層高的立面共有40根獨(dú)立的大理石柱,一層柱頭為愛奧尼克式,二層為科林斯式,壁龕裝飾有雕像。但這些寶貝都已無影無蹤,只剩下正中央三角門楣上,酒神與戲劇之神狄俄尼索斯(Dionysos)孤獨(dú)地面對著15000個座席。</b></h1> <h1><b>劇場既演戲又斗獸,背景墻有5個門供演職人員和野獸出入。</b></h1> <h1><b>舞臺背景墻與觀眾席上方的墻同高,連為一體,有極好的聲音反射效果!據(jù)說,劇場獨(dú)特的聲學(xué)設(shè)計,可以在觀眾席聽到舞臺上銀幣落地的聲音。如今的劇場始終沒有使用任何擴(kuò)音設(shè)備,觀眾坐在兩千年前的石階上,能欣賞完美的音響效果。</b></h1> <h1><b>關(guān)于這非同一般的音效設(shè)計,有個美麗的傳說。當(dāng)年奧勒留斯為女兒征婚:能建造一座偉大建筑的人,就能成為乘龍快婿。眾多設(shè)計師躍躍欲試,2位佼佼者,A建了引水槽,B打造了劇場?;实劭吹揭酆螅浅8吲d,就想把女兒...。</b></h1> <h1><b>突然,皇帝耳畔響起“把女兒嫁給我吧,把女兒嫁給我吧”。聞聲尋址來到古劇場,那個設(shè)計師正在角落里拼命叫喊,良好的傳聲和攏音效果讓皇帝目瞪口呆,瞬間被征服。設(shè)計師靠高超的本領(lǐng)抱得美人歸。</b></h1> <h1><b>兩千年過去了,華麗麗的劇場仍傲然矗立,彰顯著古羅馬帝國的雄厚財力,以及古羅馬人奢靡的生活。</b></h1> <h1><b>安塔利亞市區(qū),街頭矗立著城市締造和建設(shè)者的雕像。</b></h1> <h1><b>綠草地上鮮花盛開,小橋流水,一張張供市民休憩的木椅造型別致,一派寧靜祥和。</b></h1> <h1><b>在這家名為“金龍”的中餐館進(jìn)午餐。</b></h1> <h1><b>暴雨過后的地中海,風(fēng)平浪靜。</b></h1> <h1><b>共和廣場上阿塔圖克策馬揮手的雕像,指引我們走進(jìn)卡勒伊奇(Kalei?i)</b><b style="color: inherit;">古城。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是土耳其共和國的締造者,土國首任總統(tǒng)。1934年土耳其進(jìn)行姓氏改革,議會授予凱末爾“阿塔圖克”姓,意為“國父”。</b></h1> <h1><b>古老的石頭鐘塔(Antalya Clock Tower),聳立在老城入口。</b></h1> <h1><b>鐘塔建于1244年,是古老的塞爾柱遺跡,安塔利亞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堡壘似的鐘塔棱角層次分明。古塔上鑲著現(xiàn)代鐘,別拘一格。</b></h1> <h1><b>在鐘塔指引下,我們開始了穿街走巷的卡勒伊奇老城區(qū)之旅。</b></h1> <h1><b>卡勒伊奇老城位于安市中東部、地中海海岸。被共和大街(Cumhuriyet Cad)、阿塔圖克大街(Ataturk Cad)和卡拉阿里奧盧公園(Karaalioglu Park)環(huán)繞。</b></h1> <h1><b>歷史悠久的卡勒伊奇色彩斑斕,安靜而迷人。</b></h1> <h1><b>老城人文風(fēng)情濃厚,道路彎彎曲曲,兩邊的建筑可追溯到羅馬、拜占庭、塞爾柱、奧斯曼和現(xiàn)代土耳其時代。</b></h1> <h1><b>以芙利尖塔清真寺(Yivli Minareli Mosque),由塞爾柱蘇丹阿拉丁.凱庫巴德(Alaeddin Keykubad)建造于公元13世紀(jì)。</b></h1> <h1><b>這是一個復(fù)合建筑群,除清真寺外,還有伊斯蘭學(xué)校、托缽僧修道院以及兩座14-16世紀(jì)的陵墓,是土耳其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b></h1> <h1><b>清真寺豎笛形的紅色尖塔,是老城天際線上最醒目的地標(biāo)。塔身完全靠磚塊拼鑲而成,造型獨(dú)特。</b></h1> <h1><b>尖塔西側(cè)的平臺,是老城觀景臺。俯瞰老城,密密麻麻的古城建筑,傳承著紅頂白墻的奧斯曼風(fēng)格。</b></h1> <h1><b>老城區(qū)受到保護(hù),沒有高樓大廈,建筑古樸無華。</b></h1> <h1><b>地勢高低起伏,街巷蜿蜒錯落,Uzuncarsi街,是我們在老城見到的最寬的街。</b></h1> <h1><b>街道走向無規(guī)則,一條條石板路,鋪滿了古老的韻味。</b></h1> <h1><b>古老的歷史街區(qū),許多18、19世紀(jì)的奧斯曼建筑經(jīng)過重新修繕,改造成了各式小店,精巧的咖啡吧、餐廳、酒店、工藝品店鋪等鱗次櫛比、摩肩接踵。</b></h1> <h1><b>老板們安靜地守在門口,不叫賣,因而也不擾民。我們靜靜地漫步其間,并沒有感覺到濃重的商業(yè)化氣息。</b></h1> <h1><b>路邊擺著一溜餐桌椅,除了游客,當(dāng)?shù)厝艘蚕矚g在這里喝茶、抽水煙、聊天。</b></h1> <h1><b>狹窄的小巷猶如迷宮,熱心的出租車司機(jī)為我們指點(diǎn)了去往哈德良門的路線。</b></h1> <h1><b>Hesapci街兩側(cè),九曲十八彎??纯催@些“接吻”的屋檐吧,小巷沒有最窄,只有更窄!</b></h1> <h1><b>哈德良門(Hadrian Gate),是老城的正門,也是最具標(biāo)志性的入口。公元130年,為迎接羅馬皇帝哈德良訪問此地而造。</b></h1> <h1><b>白色大理石三拱門,裝飾著8根大理石圓柱,拱頂內(nèi)有精美的雕刻。由內(nèi)而外地流露出王者的氣質(zhì)。</b></h1> <h1><b>哈德良門被譽(yù)為安塔利亞的的凱旋門,是古城唯一的出入口。歷經(jīng)2000年風(fēng)雨,莊重的大門及兩側(cè)的塔樓依然護(hù)衛(wèi)著三重拱廊通道,向游客再現(xiàn)車轔轔、馬蕭蕭,羅馬大帝巡城的壯觀情景。</b></h1> <h1><b>城門周身遍布修補(bǔ)的痕跡。時間、歷史,就是這樣疊加上去滴。</b></h1> <h1><b>哈門外面是阿塔圖克大街,卡拉卡斯(Karakas)清真寺,與現(xiàn)代化建筑相伴。</b></h1> <h1><b>哈德良門內(nèi)的石板路還保持著當(dāng)年的模樣。</b></h1> <h1><b>古門。</b></h1> <h1><b>古塔。</b></h1> <h1><b>古城墻已變身為工藝品小店。</b></h1> <h1><b>站在H街與Zafer街的十字路口,不遠(yuǎn)處的一座“煙囪”吸引了我們的視線。</b></h1> <h1><b>“煙囪”是一座命運(yùn)多舛的清真寺,地圖上的名稱是破碎宣禮塔清真寺(Kesik Minare Cami)。</b></h1> <h1><b>最早是公元 2 世紀(jì)建造的一座羅馬神廟。7 世紀(jì),被改建為拜占庭式教堂,后阿拉伯人入侵時遭到嚴(yán)重破壞。9 世紀(jì)被修復(fù)。13世紀(jì)初,塞爾柱蘇丹阿拉埃丁.凱伊庫巴特在安塔利亞建立了統(tǒng)治,教堂被改建為清真寺,并增加了尖塔。</b></h1> <h1><b>14世紀(jì),塞浦路斯島上的十字軍奪取了安塔利亞,重新變回教堂,奧斯曼蘇丹巴耶濟(jì)德二世之子 ?ehzade Korkut 統(tǒng)治期間,又成為清真寺。 最后,主樓在1800年的大火中燒毀,只有半截尖塔幸存,又稱半截塔清真寺。</b></h1> <h1><b>承載歷史、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無頂尖塔,向腳下的游客述說著滄海桑田的變化。</b></h1> <h1><b>游蕩中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街上的門面很不起眼,但望進(jìn)去卻被驚到,里面別有洞天哦!</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下午的老城很安靜,斜陽讓它更慵懶。每個不經(jīng)意的轉(zhuǎn)彎,都美的讓人驚嘆!</b></h1> <h1><b>富有情調(diào)的酒莊、餐館,悄然出現(xiàn)。</b></h1> <h1><b>西裝革履的老先生,守著精致、漂亮的箱子和一堆彩色瓶瓶罐罐,擦鞋!哈哈,閑逛也樂趣多多!</b></h1> <h1><b>帕薩清真寺街,以同名清真寺命名。</b></h1> <h1><b>特科里?穆罕默德?帕薩清真寺(Tekeli Mehmet Pasa)建于18世紀(jì)。</b></h1> <h1><b>歷史文化遺產(chǎn)街區(qū),主體是奧斯曼時期的,拜占庭和羅馬時代只有部分遺跡。</b></h1> <h1><b>經(jīng)典的奧斯曼住宅,配有突出的百葉窗,女主人在窗內(nèi)眼觀六路,外面的人卻見不到廬山真面目。</b></h1> <h1><b>破落但不失氣派的房屋。</b></h1> <h1><b>奇特的創(chuàng)意!既廢物利用,又彰顯主題。奧迪,你好好學(xué)學(xué)吧!</b></h1> <h1><b>共和大街。</b></h1> <h1><b>土耳其冰激淋以“戲?!鳖櫩吐劽谑?,老頑童要求參與,攤主積極配合,哈哈!</b></h1> <h1><b>安塔利亞,古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時尚完美融合,是一座值得炫耀的城市!</b></h1> <h1><b>我們走出卡勒伊奇老城區(qū),古老的石頭鐘塔像時間老人,一絲不茍地吟唱著歲月之歌,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時間都去哪兒了!”</b></h1> <h1><b>再見了,美麗的安塔利亞!</b></h1> <h1><br></h1> <h1><b>下一站,我們的目的地是科尼亞,曾經(jīng)的塞爾柱帝國首都。</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