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5日至6日上午,我們繼續(xù)春節(jié)前的“廣東看?!敝?,來到陽江市。第一站:東平漁港。這是廣東幾大漁港之一。住進面朝漁港的山海民宿,拍下了繁忙漁港的日落日出。并驅(qū)車六、七公里來到網(wǎng)上所稱的“保留古漁村面貌”、“絲綢之路古港”的大澳漁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大澳漁村簡介</b></p><p class="ql-block"> 大澳漁村位于陽江市陽東區(qū)東平鎮(zhèn)東南面,是我國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較為完整保持古漁村古漁港風(fēng)貌的旅游景區(qū)。它是中國古代南?!昂I辖z綢之路”必經(jīng)的重要港口,史稱“六澳之首”。大澳漁村先后榮獲廣東省人文歷史最美鄉(xiāng)村旅游示范區(qū)(點)、廣東省旅游特色村、陽江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陽江十大最美鄉(xiāng)村、陽江市旅游文化示范點、廣東省古村落、中國古村落、國家級最美漁村、陽江市十大最美森林鄉(xiāng)村、廣東省首批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廣東省美麗鄉(xiāng)村特色村、第二批全國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等稱號。</p> <p class="ql-block"> 大澳文化底蘊深厚。該村流傳著眾多傳奇色彩濃厚的傳說,相傳,大澳原來叫做小澳,后來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來到大澳,將小澳賜名成為大澳。另傳,當(dāng)年伏波將軍馬援將自己的腰帶化作一條“定風(fēng)藤”,纏繞在大澳漁村觀音山的一棵鳳凰樹上,鎮(zhèn)住大澳海灣,大澳從此風(fēng)平浪靜、繁榮昌盛。</p> <p class="ql-block"> 楊先生用無人機拍下的大澳漁村全貌。</p> <p class="ql-block"> 大澳漁村歷史悠久。史載記載,在唐宋時期,大澳漁村是重要的海上絲路港口,很多從泉州、潮州、廣州出發(fā)前往南亞、歐非的貿(mào)易商船都會經(jīng)過或??坑诖?,這里店鋪林立,商賈云集,熱鬧非凡,著名的“南海一號”就是在大澳以南20海里的地方打撈出來的。</p><p class="ql-block"> 疍家咸水歌詞“大澳賺錢大澳花,未到大澳莫歸家”,一語道盡了當(dāng)年的繁華盛況。明代大航海家、三保太監(jiān)鄭和率領(lǐng)船隊七下西洋曾在此設(shè)補給站。到了清代,大澳漁村與廣州“十三行相列,民間稱為“十三行尾”,這是歷史上大澳漁村最為鼎盛的時期。</p> <p class="ql-block"> 鄭和像下面鐫刻的南海絲綢之路航線。</p> <p class="ql-block"> 大澳漁村遺跡眾多。大澳漁村內(nèi)保存著380多米長的具有明清特色的前店后坊商業(yè)街古建筑,沿街有古商會舊址和80多座完整的疍家民居。此外還有“萬人公(墳)" “古炮樓”、 "晏清銀庫”等傳統(tǒng)建筑,都體現(xiàn)了舊時 漁民的生活軌跡。</p> <p class="ql-block">照片右上方是古炮樓</p> <p class="ql-block">大澳商會的歷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澳村面對大海</p> <p class="ql-block">疍家民居</p> <p class="ql-block"> 我們進村正逢現(xiàn)今的漁民一家人圍坐聚餐。</p> <p class="ql-block">當(dāng)今新疍家</p> <p class="ql-block"> “漁家民俗風(fēng)情館”是全國首個漁家文化專題館,也是陽江著名博物館之一,館內(nèi)收藏了500多件歷代漁民生產(chǎn)生活用具、服飾和婚嫁器物等用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疍家民俗博物館展館前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她從海上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前言</b></p><p class="ql-block"> 陽江面朝大海,歷史悠久,海洋文化傳統(tǒng)獨特。</p><p class="ql-block"> 在中國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上,陽江所在的港口是必經(jīng)的出入港。據(jù)稱,明代大航海家鄭和率領(lǐng)船隊下西洋時,曾在此進行停泊補給。</p><p class="ql-block"> 有海必有漁民。漁民舊稱疍家(疍家是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和浙江一帶以船為家的漁民),他們常年與風(fēng)浪搏斗,生命難以得到保障,如同蛋殼一般脆弱,故稱“疍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疍家民俗文化展</b></p><p class="ql-block"> 千年光陰,“風(fēng)浪為伴,浮水行舟”的生產(chǎn)生活環(huán)境,造就了疍家人對茫茫大海的崇拜、敬畏以及感恩之情,形成了獨具海洋特色的民風(fēng)民俗。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登家的民風(fēng)民俗亦易風(fēng)隨俗,點滴變化終匯聚質(zhì)變。</p><p class="ql-block"> 曾經(jīng),疍家生活寒苦、社會地位低下;現(xiàn)今,疍家已和陸上居民趨同,生活日新月異。豆古貫今,繼往開來,疍家人對歷史最好的致敬,就是書寫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最為可貴之處,是搶救性完成漁民歷史、典故的修編,由廣州美院設(shè)計、監(jiān)造的漁民漁獲大型雕塑組圖,漁民婚嫁全程大型雕塑組圖,真實還原遠去的漁家民俗古風(fēng)。飲食文化中,有“上八珍”和“下八珍”和?!鞍苏洹敝?。一些關(guān)于漁港的民間故事如大澳傳說、定風(fēng)藤傳說、龍女傳說在大澳人中世代相傳。</p> <p class="ql-block"> 大澳漁家民俗風(fēng)情館收集有500多件歷代漁民生產(chǎn)生活和婚嫁用品,藏品中的漁家服飾、網(wǎng)籠、云頂煲、壇罐、梭筒、螺號等,是難得一見的疍民珍品,而漁民婚嫁用品的禮飾、頭飾更是漁家一絕。</p> <p class="ql-block"> 大澳村是我們第一次接近疍家民俗和文化的地方。值得記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