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一假期,北京疫情有些嚴峻,響應政府號召,少出門,少聚集,宅家靜息。網上晃蕩,聽聽音樂,看看視頻,無意間翻騰出韓國電影《假如愛有天意》,十幾年前看過這部電影,再看一遍依然興致不減,優(yōu)秀的作品不會因時光的流逝而褪色,影片上映差不多有19年了,網上好評是愛情影片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其實,韓國電影我看得并不多,而且大多是先聽到了電影中的音樂,再找電影觀看,比如這部《假如愛有天意》,就是聽了卡洛兒(王珺)的哼唱版電影音樂,才找電影觀看,還有像《雛菊》、《外出》等等也是。</p> <p class="ql-block">應該說,近20年來,韓國電影飛躍般地進步,甚至可以排在亞洲電影的榜首,我想基于兩個原因,都發(fā)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末端。一個是韓國電影發(fā)行由審核制改為分級制,分級制使電影拓展了表現的內容,放大了包容的尺度;另一個是韓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加大外國電影輸入配額,引發(fā)了韓國電影人大規(guī)模的抗議抵制,特別是一些男性電影人剃光頭靜坐示威,坊間稱此次事件為“光頭運動”,事件的結果是政府妥協,與電影人達成共識,各電影院必須每年放映本土電影達到146天,由此激發(fā)出韓國電影人弘揚民族文化的使命感,講好故事,拍美畫面,精雕細琢,吸引觀影的眼球,打動觀眾的心扉。</p> <p class="ql-block">《假如愛有天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導演郭在容編導攝制的,影片故事的內容比較俗套,也沒有過于復雜的情節(jié),或許發(fā)生的概率也很小,但在郭在容的鏡下,以電影藝術的技法和感召,敘事清晰,注重細節(jié),畫面唯美,情感真摯,配上或是清朗歡快,或是恬淡傷感的音樂,感染著人心,撥動著心弦的柔軟,剛剛出道20歲的孫藝珍,飾演了母女兩個角色,以純真溫婉的容姿撐起整部影片的顏值,特別是她的哭戲,會令人想起“梨花帶雨”這個詞,女人看了傷心,男人看了惜憐。孫藝珍通過這部電影,得到愛稱孫仙,成為許多少男少女的標桿,男生的偶像,女生的效仿。</p> <p class="ql-block">影片的開始就極具美感,鮮花白鴿簇擁著木窗,獨自在家的梓希翻閱著母親珠喜珍藏的書信日記,畫面閃回到珠喜年輕時的初戀過往……</p> <p class="ql-block">影片的故事在時間軸上反復變換,通過倒敘、插敘的講述形式,形成兩條敘述線,母親珠喜少女時期初戀進程作為主線,女兒梓希當今情感現狀作為副線,并且主線副線都設置了三角情感關系,只是主線的情感三角是兩男一女,而副線的是兩女一男。</p> <p class="ql-block">影片運用了自然景觀和特定物件,構成適宜感人的氣氛,特別是貫穿影片的一條項鏈,為純美愛情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條項鏈的項墜兩個面不一樣,是條男女通用都能佩戴的項鏈。</p> <p class="ql-block">項鏈首次出現在嵌套式倒敘的場景中,梓希讀著母親的書信,畫面閃回到書信的內容,水原市一所學校,俊河最好的學友,富家子弟泰秀告訴俊河,家里早就給他定了親事,女孩是國會議員的女兒,伴隨著青春期的萌動,他要給她寫情書,可文筆不好,請俊河代他書寫,說著還拿出女孩的照片給俊河看,俊河一看,這不是珠喜嗎,勾起了俊河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那是1968年的夏天,珠喜來到鄉(xiāng)村爺爺家過暑假,偶遇同樣來叔叔家過暑假的俊河,倆人相約去探訪鬼屋,一天的經歷使珠喜不僅領略了鄉(xiāng)村田園風景,更感受到這個陽光少年的淳樸真誠,臨別時珠喜摘下項鏈給俊河戴上,他們不知是否還能相見,但對方的形象卻住進了彼此的心間……</p> <p class="ql-block">望著珠喜的照片,俊河心里不是滋味,但還是答應了泰秀,他把自己的思念,自己的情感,寫進了信箋:</p><p class="ql-block">當陽光照在海面上,我思念你;</p><p class="ql-block">當朦朧的月光出現時,我想起了你;</p><p class="ql-block">看著窗外樹枝風中飄動,你愛的人也在愛著你;</p><p class="ql-block">張開耳朵,聆聽你的心聲,你就會聽到,你愛的人也在愛著你;</p><p class="ql-block">閉上眼睛,要是你在微笑,你愛的人也在愛著你。</p> <p class="ql-block">泰秀高興地舉著兩張票,說學校舉辦音樂會,珠喜表演鋼琴曲,兩人一起去看,俊河再次見到了珠喜,他準備了鮮花,可演出結束后,一群人圍攏著珠喜,他沒有機會送出鮮花,失落的他郁悶地坐在長椅上,突然他看到珠喜向他跑來,倆人傾訴著分別后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泰秀約俊河參加舞會,還給俊河介紹了一個女伴,可俊河心思在珠喜身上,他與珠喜無聲的唇語,舞會結束,泰秀送珠喜回家,俊河甩開女伴也跟了過來,路燈時暗時明,剛要進家的珠喜回頭一望,原來是俊河操縱著開關,她返身跑去,兩人緊緊擁抱一起……</p> <p class="ql-block">愛的熾熱,令珠喜十分糾結,一邊是婚約已定的泰秀,一邊是真心相愛的俊河,夾在其間,無所適從,決定對兩人都冷處理。</p> <p class="ql-block">俊河也感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決定對好友泰秀說明一切,甚至還做好打斗的準備。</p> <p class="ql-block">豈料,泰秀聽完,十分平靜,他說早就看到俊河佩戴的那條項鏈,這是他父親以前送給珠喜的,既然珠喜鐘情俊河,他要成全他們,并鼓勵俊河繼續(xù)用他的名義給珠喜寫信。</p> <p class="ql-block">泰秀的父親發(fā)現了兒子毀婚的事情,傳統的門第觀念,毒打了泰秀。</p> <p class="ql-block">項鏈第二次出現是在病房里,父輩的門第觀念,仗義的朋友情分,忠厚的泰秀在親情友情的壓力下,上吊自盡,被俊河發(fā)現送醫(yī)院救治,望著病床上吸著氧氣昏迷中的泰秀,俊河感到太對不起最好的朋友,深深地自責,決定退出,他摘下項鏈,掛在房門的把手上,含淚離去……</p> <p class="ql-block">項鏈第三次出現是在火車站,俊河參軍奔赴越南戰(zhàn)場,火車即將開動,珠喜和泰秀聞訊跑來送別,珠喜摘下項鏈,塞進俊河的手中,火車緩緩開動,生死未卜的別離,珠喜淚流滿面,哭著喊道:俊河,你一定要活著回來……</p> <p class="ql-block">項鏈第四次出現是在越南戰(zhàn)場上,炮火中,俊河接到撤退的命令,他迅速撤離到救援直升機旁,這時發(fā)現脖子上的項鏈不見了,想起是在招呼一位重傷戰(zhàn)友撤離時,戰(zhàn)友出于求生的本能撲向他的胸前,他義無反顧重回戰(zhàn)場尋找項鏈,找到項鏈后撤離途中,一顆炮彈在身邊爆炸,在昏迷失去意識的瞬間,俊河緊緊地攥住了項鏈,他攥緊的不僅是項鏈,而有對愛的堅守……</p> <p class="ql-block">項鏈第五次出現是俊河與珠喜重逢的餐館,俊河活著回來了,可炸彈使他雙目失明,他是個殘缺的人,不能拖累珠喜,決定斬斷情絲,謊稱已經結婚,把項鏈還給珠喜,一直獨身等待俊河的珠喜,淚流滿面,她接過項鏈,重新給俊河戴上,一對深愛的情侶,只能遙遙相望……</p> <p class="ql-block">此后,珠喜與泰秀結婚,生下女兒梓希,不久泰秀不幸病逝了。</p> <p class="ql-block">幾年后的一天,珠喜帶著童年的梓希來到當年與俊河相識的河邊,遇到俊河的幾個朋友,原來俊河也去世了,朋友來此是完成俊河的遺愿,把骨灰撒進這條與珠喜相識的小河,并告訴珠喜,俊河是等到珠喜結婚后才結婚成家,并有了一個兒子,珠喜聽到后,不禁失聲痛哭,河邊玩耍的梓希似乎發(fā)現了什么,示意珠喜,珠喜轉身,看到天際上出現了一條彩虹,那是人間通往天國的橋,也是天國的大門,俊河的靈魂可以進入天堂了,珠喜臉上浮現出一絲欣慰……</p> <p class="ql-block">許多年過去了,珠喜沒有再嫁,去了國外,梓希長大了,也陷入情感的糾結,她與最好的閨蜜秀景都喜歡著學校劇社的學長尚民,秀景還要梓希幫她給尚民寫情書,尚民是喜歡閨蜜還是自己?梓希關注著,揣測著,直到一場大雨,尚民丟下傘,冒雨來到樹下躲雨的梓希身邊,脫下外套撐起,護送梓希去圖書館,在雨中奔跑中,梓希明白了,尚民真愛的是自己……</p> <p class="ql-block">項鏈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現在珠喜與俊河相遇的小河邊,梓希和尚民來到鄉(xiāng)村的河邊,把母親書信的故事講給尚民,豈料尚民聽完淚流滿面,他默默解開衣領,取出一條項鏈,原來尚民是俊河的兒子,尚民把項鏈戴在梓希的脖子上,一條項鏈,兜兜轉轉,上一代人愛情的殘缺,在他們兒女身上完成了圓滿……</p> <p class="ql-block">假如愛有天意,你喜歡著我,恰好,我也喜歡著你……</p> <p class="ql-block">知名音樂人李健,據傳,觀看影片17遍,為影片插曲填寫了中文歌詞,選一首女生版翻唱貼在文后,一起聽聽吧~</p> <p class="ql-block">文字寫于2022年5月</p><p class="ql-block">照片與音頻取自網絡</p><p class="ql-block">背景音樂選自影片的純音樂</p><p class="ql-block">謝謝您閱讀觀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