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理,被人們稱之為“風花雪月”之城,是很多人心中的詩和遠方,是一個讓人充滿無限遐想的城市。然而,我這次到大理,并非為了追逐奢糜浪漫,也不是專程去感受歲月靜好,而是另有原委。大理,原本并不在我的云南之旅日程計劃之中,我們春攝外拍的主要方向是滇東南,也就是建水、元陽、文山和羅平一線。滇東南春攝結(jié)束后,全國疫情開始多點散發(fā),有趨向嚴重的走勢。此時,我的同行攝友大多已疲態(tài)盡顯,歸心似箭,先后踏上了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至于我本人,滯留云南,并不是樂不思歸,也不是不識時務(wù),而是受疫情影響,回京受控受限,就是想回也走不成。三思之后,我決定選擇去大理暫避疫情,一是大理一直沒有疫情襲擾,相對安全;二是大理距昆明較近,交通便利,來去自如;三是大理風景宜人,可以看做是此次云南之旅的延續(xù)。</p><p class="ql-block">昆明到大理,大約300多公里,高鐵兩個半小時。</p><p class="ql-block">這是我安營扎寨的客棧,位于大理古城的東北位置一條小巷里,是個鬧中取靜的地方??蜅M趵习迨菛|北人,為人熱情豪爽,十分健談,找他問什么事都會得到滿意的答復,住在這里有賓至如歸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既來之,則安之,其他啥都不想了,索性好好地玩幾天。</p><p class="ql-block">第二天起個大早,開始閑逛大理古城。</p><p class="ql-block">大理古城,東臨碧波蕩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蒼山,形成了“一水繞蒼山,蒼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大理古城,又名葉榆城、紫城,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隋朝,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大理古城曾是云南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南詔和大理國的王都羊苴咩城基礎(chǔ)上改建成了大理古城。</p> <p class="ql-block">文獻樓,始建于清康熙年間,為兩層歇山式土木石結(jié)構(gòu)的鏑樓,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素有古城第一門之稱,是大理古城的標志性建筑。樓額懸掛云南提督偏圖所題的“文獻名邦”匾額,故名文獻樓,門頭上的“大理”二字是郭沫若先生親筆。</p> <p class="ql-block">由南城門進城,一條直通北門的復興路,是最繁華的步行商業(yè)街。沿街店鋪林立,主要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藝品及珠寶玉石,現(xiàn)在還早,店鋪大都還上著板。</p> 街上行人稀少,遠處的蒼山積雪,歷歷在目。 <p class="ql-block">進南門走不多遠,就到了五華樓。</p><p class="ql-block">大理五華樓,是古代南詔王的國賓館,官方聚會宴請貴賓的地方。據(jù)記載,五華樓最早修建于唐代,歷經(jīng)千年滄桑,多次被焚毀和重建,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五華樓重建于1998年。</p> 登五華樓遠望,大理古城街景盡收眼底。 古城內(nèi)有條東西走向的路,叫護國路,也被稱為“洋人街”,是大理古城最為繁華的街道之一。街的兩旁的商鋪鱗次櫛比,一家挨著一家,各種商品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很多中西餐館、咖啡館、茶館及工藝品商店,招牌、廣告多用洋文書寫,吸引著眾多熙來攘往,金發(fā)碧眼的老外來此體驗東方古韻文化,叫洋人街,名副其實。 街邊富有濃郁白族特色的民居建筑,非常漂亮。 紅龍井水景街,引入的是蒼山雪泉,流水清澈可鑒,形成“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沿街路旁翠柳低垂,鮮花盛開,為古城平添了一些靜謐和美感。 <p class="ql-block">杜文秀帥府,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前身為清朝大理提督衙門,現(xiàn)在是大理市博物館。</p> 蔣公祠是祭祀清代將領(lǐng)蔣宗漢的祠堂,也是古城內(nèi)保存最完好、最具白族建筑特色的清代祠堂建筑群。 在大理古城賞花觀草,最好的地方是這個玉洱園,是一座具有典型白族建筑特色的花園,外部門樓的飛檐建筑很有特點,彩繪非常精美。 大理古城不大,從南到北大概也就兩公里的樣子,這就是北門了。大理古城北門外有崇圣寺三塔,所以也稱“三塔門”,城樓上高懸著“史冠南疆”字匾。 <p class="ql-block">大理,除了名聞遐邇的蒼山洱海,還是一座千年歷史名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名揚古今。來到大理,崇圣寺是必去的,不然就是枉來一遭。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地標與象征,也是云南古代歷史文化的象征。崇圣寺距大理古城約1.5公里,是大理國時期的皇家寺院,東臨洱海,西靠蒼山,風景宜人。據(jù)傳,歷史上曾經(jīng)有9位大理國皇帝在崇圣寺出家,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這里稱為“天龍寺”。</p><p class="ql-block">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區(qū)分為兩大部分:前區(qū)以三塔為中心,主要包括三塔、南詔建極大鐘和雨銅觀音殿;后區(qū)則是被譽為“漢傳佛教第一寺”的崇圣寺。</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拍攝崇圣寺三塔倒影的最佳位置,可惜今天有風,倒影拍不成了。</p> <p class="ql-block">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塔組成,大塔又名“千尋塔”,當?shù)厝朔Q“文筆塔”。千尋塔,建于唐代南詔國時期(公元836年),高69.13米,底寬9.9米,為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共有16級,是中國現(xiàn)存座塔最高者之一,與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造型上也與西安小雁塔相似,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一。南北兩座小塔的距離都是70米,與大塔呈三足鼎立之勢。</p><p class="ql-block">大理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聞名于世,可惜現(xiàn)在只有三塔保留下來。崇圣寺因歷經(jīng)地震與兵戰(zhàn),廟宇早已蕩然無存,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崇圣寺,是后來重新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南詔建極大鐘原鐘鑄于公元871年,南詔建極十二年,故名南詔建極大鐘,與三塔同為鎮(zhèn)寺之寶,毀于清咸豐、同治年間的戰(zhàn)亂。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南詔建極大鐘是1997年重鑄的。</p> 雨銅觀音殿內(nèi)供奉有雨銅觀音、阿嵯耶觀音、負石觀音像、梵僧觀音像、水月觀音像。雨銅觀音像原鑄于南詔中興二年(公元899年),造像精美,衣紋流暢,被譽為“如吳道子畫”,為崇圣寺五大重器之一,在文革期間被毀。 雨銅觀音左手持凈瓶,右手點露救化眾生,觀音像高8.6米,重11噸。 崇圣寺正門牌樓金碧輝煌,中間高懸黑底金字的“佛都”巨匾,更顯莊重古樸。古大理國被稱為“佛國”,崇圣寺被封為“佛都”,佛都匾是由元代高僧圓護手書的。 山門過后是天王殿又稱護法殿,其左前方有財神殿,右前方是藥師殿。天王殿中間供奉大黑天神,兩旁分別是四大護法天王。 穿過天王殿是彌勒殿,這是一座具有宋代建筑風格的大殿,內(nèi)供奉彌勒佛, 彌勒殿后面是觀音殿,殿內(nèi)供奉的是十一面觀音像及其八種化身。 大雄寶殿是仿照北京故宮太和殿建造的,是崇圣寺等級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殿堂,氣勢磅礴,金碧輝煌。 <p class="ql-block">初到大理,不明白這里為何稱之為“風花雪月”之都。事后得知,指的是大理四絕,即下關(guān)風、上關(guān)花、蒼山雪、洱海月??吹竭^一首詩是這樣寫的:下關(guān)風,上關(guān)花,下關(guān)風吹上關(guān)花。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p><p class="ql-block">在參觀和游覽了大理古城和崇圣寺的人文景觀之后,下一步便是飽覽蒼山洱海的湖光山色美景。環(huán)洱海一周大約140多公里,最好的方式是包車或自駕游。</p><p class="ql-block">洱海,古稱昆明池、洱河、葉榆澤等,因其狀似人耳,故名洱海。雖然稱之為海,但其實是一個湖泊,據(jù)說是因為白族人民沒有見過海,為表示對海的向往,所以稱之為洱海。我們從古城出發(fā),大體上相當于是耳根的位置,沿著海西環(huán)湖路行進。</p> 第一個停車點叫磻溪村,是洱海邊上的一個小村落,距離大理古城很近,只有10公里。這里的海濱生態(tài)廊道和人行棧道沿洱海湖邊修建,自然曲折,蜿蜒回轉(zhuǎn),大家形象地稱為“磻溪S彎”,是新晉網(wǎng)紅打卡地。 來到洱海邊,看到碧波蕩漾,一望無際的洱海,心境一下子便豁然開朗了。沿著海邊棧道漫步,海風拂面,金色的霞光灑在海面上,波光粼粼,不時還有紅嘴鷗凌空飛過,身臨其境,融入大自然中的感覺,真的是爽的不能再爽。 生長在水中的水杉樹和長滿綠苔的灘石。 磻溪村一幢幢白色的民居建筑十分漂亮,很有特色。 <p class="ql-block">有人在喂食紅嘴鷗,人與飛鳥近距離和諧相處,難得一見的唯美畫面。</p> 專心自拍的美女 這樣的自行車租賃處,隨處可見,價格便宜,10元錢可以騎上半天。 廊橋,是一座在洱海邊上非常有特色的拱形橋的灌溉抽水渠,如今已經(jīng)不再使用,但攝影愛好者卻是對這里情有獨鐘。 向陽溪村的油菜花。 海西往北,下一個景點是喜洲古鎮(zhèn)。 <p class="ql-block">喜洲古鎮(zhèn)是云南重要的白族聚居地,也是電影“五朵金花”的故鄉(xiāng)。古鎮(zhèn)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依然保有當?shù)貪庥舻拿褡逄厣?。因時間關(guān)系,我們只能選擇參觀最能代表當?shù)匕鬃迕窬拥膰兰掖笤骸?lt;/p><p class="ql-block">嚴家大院始建于上世紀20年代,為喜洲四大家族之一的富商嚴子貞所建,是當?shù)匾?guī)模最大,保存完好的一座家族庭院,按“三防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格局建造。整體樓閣為木制建筑,雕梁畫棟,典雅古樸,院落中石雕木雕都精巧絕倫,飛禽走獸栩栩如生,很少雷同。</p> 建筑內(nèi)部的藝術(shù)裝飾,屋檐、木雕門窗、精致的照壁、彩畫、大理石畫、古井等,非常精巧和美觀,充滿了藝術(shù)的魅力。 嚴家大院是白族民居中規(guī)格較高的一種模式,極富有民風代表性,以古樸的人文、自然的和諧別具一格。 繼續(xù)環(huán)洱海游,下一站是雙廊古鎮(zhèn)。<br><br>雙廊古鎮(zhèn),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海,是一座典型的白族漁村古鎮(zhèn),因有金梭、玉幾二島環(huán)抱,故而得名“雙廊”。<br> 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街貫穿整個雙廊古鎮(zhèn),街邊商鋪眾多,其商業(yè)氛圍和繁華程度絕對不亞于大理古城。 當街的這棵大榕樹佇立在這里已有好幾百個年頭了。 雙廊古鎮(zhèn)依山傍水,風光旖旎,群山疊翠與湖光水色交相輝映,構(gòu)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天然圖畫,素有“大理風光在蒼洱,蒼洱風光在雙廊”的贊譽。 玉幾島是洱海三島之一,是伸入洱海的一個半島,長約兩百多米,通過玉幾橋與雙廊古鎮(zhèn)相連,可步行走過去。著名舞蹈家楊麗萍老師在這里先后投資建了兩棟別墅,北側(cè)的是“月亮宮”,南側(cè)的叫“太陽宮”。 月亮宮是楊麗萍老師私宅,不對游客開放。太陽宮是可以通過預(yù)定入住的特色酒店,現(xiàn)在叫楊麗萍藝術(shù)空間,景色超棒,價格也絕對一流。這里也是《五朵金花的女兒》、《洱海月》等電影的拍攝地?!疤枌m”和“月亮宮”都是依托著大自然的地理優(yōu)勢修建而成,耗資3千多萬,豪宅和大自然完美結(jié)合在一起,宛如童話世界的宮殿。 月亮宮面朝洱海,半圓狀的外觀宛如一輪耀眼的明月。這個住所很隱蔽,建在繁花綠葉間,隱約可見一個臨空探海的玻璃長廊。 趙氏宗祠 島上的金龍洞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溶洞,巖石層疊,下連水面,傳說有人曾看到龍在此現(xiàn)身,故稱“金龍洞”。 漫步在雙廊古鎮(zhèn)的海街,一邊是一長溜的茶臺坐椅,一邊是林林總總的商鋪。如果你有充裕的時間,可以在這里品茗小憩,盡情享受這里的風花雪月,坐看云卷云舒,靜等日出日落。 南詔風情島位于玉幾島南側(cè),從雙廊鎮(zhèn)南端的游船碼頭乘船上島,5分鐘即可到達。運氣不好,趕到碼頭剛開走一大游船,時間也有點緊,于是決定放棄登島,省下的時間留給下面景點。 小普陀是海東挖色鎮(zhèn)洱海中的一個袖珍小島,面積僅約100平方米,距離岸邊也就20多米。因島形若一顆金印浮于水面,相傳是當年觀音大士辟大理留下的鎮(zhèn)海之印,又因島形和樓閣頗似佛教名山普陀山,故名為“小普陀”。聽說平時有村民駕駛小船運送游客登島,疫情當下都停運了。 令我興奮不已的是,在小普陀的湖邊,我看到了成群結(jié)隊,飛來飛去的紅嘴鷗,算是彌補了未能去昆明滇池拍海鷗的遺憾吧。從往年的情況看,這個時候天氣逐漸變暖,大隊的紅嘴鷗都已遷徙北飛,飛向它們的老家---西伯利亞,我們能看到的應(yīng)該都是零星的收尾部隊。今天的運氣不錯,很有可能是紅嘴鷗集體的最后演出。浩瀚的洱海碧波蕩漾,水天一色,但見有的紅嘴鷗在水面悠然游弋,有的在空中展翅翱翔,有的在與喂食的游人近距離互動,這場面太美了,太有意境了,我不失時機地拿出相機,迅速用鏡頭記錄下這一幅幅生動自然的和諧畫面。<div><br></div><div>紅嘴鷗飛翔的速度很快,時近時遠,一會兒在空中盤旋,一會兒又俯沖向海面,拍攝難度不小。好在我不是第一次拍這種飛版鳥類,還算有點經(jīng)驗,調(diào)整好拍攝參數(shù),一通咔嚓高速連拍,效果還行。<br></div> 紅嘴鷗像一個個舞者,千姿百態(tài)、盡情舞動,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世間最美、最純真的舞蹈。 <p class="ql-block">在大理海東,有一個風格獨特的建筑群,臨洱海而建,面向蒼山,建筑大都是以白色、淺褐色為主,具有濃濃的歐式建筑風格。這里有碧海、藍天、沙灘、城堡,這種異國風情的浪漫不只是在希臘才能看到,不用你步出國門,在大理就能感受到。這里叫理想邦,被網(wǎng)友稱為“中國的圣托里尼”,也是攝影師的天堂。</p><p class="ql-block">疫情,還是疫情,不能進去親身感受一把,路邊停車打個卡算是來過。</p> 一日環(huán)游洱海,緊趕慢趕,走馬觀花,回到古城客棧已是夕陽西下,天色漸晚。<div><br></div><div>次日清晨,一覺醒來,如往常一樣,第一件事便是習慣性地拿起手機瀏覽,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健康寶上那個煩人的白框不見了,熟悉的綠碼再次重現(xiàn),這意味著回家的航路已經(jīng)開通。欣喜之余,果斷地預(yù)定了第二天的直飛機票,匆匆打點好行裝,出門完成了離開前的最后一次核酸檢測(最重要的事情),可以說行前準備,一切就緒。明天就要離開大理了,真還有點戀戀不舍,抓緊時間再去一次洱海邊吧,我喜歡在海風之中沐浴的感覺。說走就走,花上10元錢打個車,不一會兒就到了洱海邊的才村碼頭。<br></div> 才村碼頭是洱海邊一處游船碼頭,平日里從這里可以坐船到雙廊,現(xiàn)在游船已經(jīng)停開。洱海之畔的清晨,云霧飄渺,波光漣漪,靜謐安寧,宛如一幅水墨長卷。 沿著海邊生態(tài)廊道散步,清風徐來,神清氣爽,不時有騎行的游人從身邊疾駛而過。 扎根水中的那片水杉林總是給人一種無限遐想,將人的思緒引入一種深邃的秘境。 喜歡浪漫的年輕情侶紛紛來海邊拍照,留下美好的記憶。 可能是我的隨身行頭提升了我的關(guān)注度和信任感,一路上不時有游人和美女請我拍照,我自然不會推辭,要知道在北京這種免費的環(huán)境人像模特可不好找。 <p class="ql-block">從才村往南邊拍邊走,大概走了3公里的樣子,來到龍龕碼頭。</p><p class="ql-block">洱海邊上的龍龕古渡,是看洱海日出或蒼山晚霞的最佳地點,這次沒遇到,給了一個下次再來的理由。</p> 龍龕古渡的碼頭上有兩個圓形拱門,從拱門望向洱海,可以看見對面的蒼山。在這里,即便什么都不干,光是靜下心來發(fā)發(fā)呆都是不錯的選擇,你可以盡情享受恬靜安詳,悠閑自在的感覺。 在大理一地待了五天,也算是深度游了吧。我真的該回家了,在踏上飛機舷梯的那一刻,我心里默默地向這風花雪月之地--大理道別,再見,我還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