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才源</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楓頌》后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才源</p><p class="ql-block"> 我從小就有當作家的夢。但是,一年一年地寫總是覺得自己的水平不夠,于是就把寫作當作了一種愛好和消遣。</p><p class="ql-block"> 2005年互聯(lián)網大面積普及,一位朋友幫助我在丫客文學網站注冊了自己的空間,從此便開始寫網絡日記。閑暇時,把工作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整理成文字發(fā)到文學網站上,有詩歌有散文,雖然不成體統(tǒng)但也其樂無窮!</p><p class="ql-block"> 201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的小學班主任李蔭權老師引薦我加入了家鄉(xiāng)作協(xié)、詩協(xié),這是我在寫作道路上一個里程碑式的轉折。在王德江老師、李蔭權老師、欒石玉主席、毛淑華主席、蔡友會長、于成源老師、鄭國忠詩兄、孫鳳山老師、李建國詩弟、劉敬芝詩姐、唐志強詩弟等眾多詩詞前輩和詩友的指導幫助下,我的文字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使我學到了太多太多的東西。</p><p class="ql-block"> 我從來沒有出詩刊的想法,因為總覺得自己的文字太青澀,最多算是“市語村言”,上不了大雅之堂。這本《楓頌》的問世,更是得到了很多老師的關懷和幫助。桑榆詩詞協(xié)會會長蔡友積極參與策劃、整理、編輯;于成源老師、王文舉老師一遍又一遍地對我的文稿進行校對修改;周有信詩兄為我的詩集題字;盧新春詩兄為我的詩集進行封面設計。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深深地感動不已。沒有他們的幫助、支持和鼓勵,就沒有《楓頌》的雛形。我的每篇文字,都飽含著老師和詩友們的心血和暖暖的愛。他們的付出使我感到了友誼的力量和文學的純真與魅力!他們才是《楓頌》的創(chuàng)作者,是他們讓世間的楓葉更加別致玲瓏、嫵媚多姿、萬山紅遍!</p><p class="ql-block"> 秋,是楓的季節(jié);楓,是我的世界!風情萬種,一切都在不言中……楓遇霜欺方色艷,梅遭雪侮更香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9年8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