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海南風情之七(五公祠)

柳周

<p class="ql-block">  “ 珠崖無限事,雅聚一祠中。”</p><p class="ql-block"> 要把“無限事”介紹出來,要看很多史書,這里也沒有這么多篇幅,我只能選重要的講個大概。</p> <p class="ql-block">  “五公祠”主要是為紀念唐宋兩代被貶謫來海南島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位歷史名臣而建的。他們是唐朝宰相</span>李德裕、<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朝宰相</span>李綱和趙鼎、<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朝的大學士</span>李光和胡銓。這五人雖然被皇帝貶謫,海南人卻十分珍視他們,景仰他們,敬稱他們?yōu)椤肮?。五公祠是海南島上一處重要的歷史文化景觀群。</p> <p class="ql-block">  “海南第一樓”不是因為建筑有多么宏偉,而是因為它的歷史文化十分厚重。</p> <p class="ql-block">  柱聯(lián): “千年勝跡兩朱子”。</p><p class="ql-block"> 大概是把學問高超的李光和胡銓比喻為朱子朱熹。</p> <p class="ql-block">  “萬里投荒五謫臣”。</p><p class="ql-block"> 萬里投荒啊!可不是我們今天來旅游這么輕快!</p> <p class="ql-block">  另有五公祠堂,可見五公生平。</p> <p class="ql-block">  “五公”第一“公”是唐朝的李德裕。他出身在官宦家庭,父親李吉甫擔任過兩任宰相。李德裕從小聰明好學。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他父親死于任上,守孝三年后入朝,一路升官,成為唐穆宗皇帝身邊的紅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德裕有文韜武略,兩度擔任宰相。</span>他內制宦官,外抑藩鎮(zhèn),使動蕩不安的晚唐王朝一度得到相對的穩(wěn)定,為國家安定作出很大貢獻。但是因為考場選拔的矛盾,與牛僧孺、李宗閔卷入“牛李黨爭”,是黨爭中李派首領,一輩子與牛派爭纏不休,起起落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唐武宗繼位,聽從閹黨頭目仇士良的意見,貶謫牛黨骨干李玨、楊嗣復,隨后還要賜死(下令自殺或追殺)!牛黨是李德裕的對立面,但他再三進諫,請求武宗刀下留人。當時武宗大約28歲,李德裕大約55歲,武宗三次命他就座,他都說:“陛下不準,臣不敢坐。”武宗只好答應,赦免了楊、李兩人的性命??梢娺@時的李德裕絲毫不徇私情,心胸還相當寬闊。</p><p class="ql-block"> 但是在禁佛這類事情上,依我看,是過份了。他從小受父親敢作敢為的影響,辦事一向雷厲風行。在他主持下,不僅拆毀了成千上萬座廟宇,還把對自己不滿的官員放逐到嶺南甚至海南島。他強迫四十多萬僧人還俗,就可以想見這場禁佛運動有多大!有些聚集在五臺山的僧人想通過居庸關北逃,拒絕還俗,他就命令士兵把守,抓住那些僧人后竟無情地加以殺害!如此嚴酷決絕地趕盡殺絕,不能通情達理,實在是為自己埋下了禍根。</p> <p class="ql-block">  上圖顯示的是李德裕的重大功勞。可惜,公元846年,32歲的唐武宗駕崩,皇叔李忱在閹人的簇擁下上位,即為唐宣宗。唐宣宗一向討厭李德裕,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在牛黨的鼓動下削去李德裕的宰相職位!貶為潮州刺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朝天子一朝臣,</span>這就跌出皇宮!</p><p class="ql-block"> 寒冬季節(jié),李德裕一家大約幾十人,只好倉皇離開洛陽,風塵仆仆南下?;貞泿资陙淼脑庥觯麑懥艘皇最}為《離平泉馬上作》的詩,哀嘆:“自是功高臨盡處,禍來名滅不由人。” 南下途中他的小女兒突然夭折,倍感哀傷。</p><p class="ql-block"> 本以為沒犯什么罪,還曾為朝廷立過大功,流貶到潮州也就罷了,哪知848年又接詔書,再貶崖州任司戶參軍!當一個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去!貶到海南島去!當年去海南島,可是天涯斷腸路!而且讓他最難受的是,海南島正是當年他放逐別人的地方!如今竟然輪到放逐他自己了!</p><p class="ql-block"> 身心疲憊的他,走走停停幾個月,無限哀傷。他感慨萬千地寫道:“十五余年車馬客,無人相送到崖州?!?到達崖州后,他的妻子就不能走路了,島上缺醫(yī)少藥,得不到起碼的救治,八月盛夏逝世。陪伴四十多年的妻子離世,使他蒼老得只能拄著拐杖走路。</p> <p class="ql-block">  李德裕在海南的日子十分艱難,他曾說:“八口嗷嗷,往往絕食?!?公元850年的某天,他散步到一處寺院,看到內壁掛著十幾個葫蘆,便問寺主,葫蘆里裝的是什么藥,他腳上有病,正好需要治療。僧人嘆道:“里面裝的乃是死人骨灰。以前,李太尉當朝時,出于怨恨將許多人貶黜至此,死無葬身。貧道憐憫他們,便收其遺骸焚燒,將骨灰存放起來,以備他們的后人前來尋訪。”李德裕聽了無言以對,當天夜里就過世了,失神的雙眼久久不能閉合,時年63歲。</p><p class="ql-block"> 李德裕一生失之過激,落魄南荒,身后倒因才干和功勞而名譽日盛。晚唐詩人李商隱曾稱他為“萬古良相”。晚清梁啟超將他與管仲、商鞅、諸葛亮、王安石、張居正并稱為中國古代六大政治家,還有史家把他歸入中國十大宰相名榜。</p><p class="ql-block"> 然而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李德裕去世那天,僧人說的“李太尉”應該是指李德裕,即便不是,也令人感慨萬千了!</p> <p class="ql-block">  通過《清明上河圖》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北宋有多么繁榮,經濟發(fā)展是空前的。但是到了北宋末期,就不知不覺走上了衰亡之路。宋徽宗癡迷李師師這樣的女色和奇木怪石、琴棋書畫,并且舉全國之力,大造園林,卻對國計民生無所用心。當時所需花石竹木,都從東南各地征收,用大船運往東京,稱為“花石綱”。有時為了搬運一塊山石,官吏令百姓破墻拆屋,人民破產,不計其數(shù),社會矛盾不斷積聚。民間宋江方臘起義,北方的遼金政權則兵強馬壯,大舉南下,進攻北宋,直逼東京(今開封)。</p><p class="ql-block"> 金軍兵臨城下,宋徽宗亂了方寸,匆忙下了個罪己詔,把皇權讓給兒子,想一走了之。兒皇帝宋欽宗也是無能之輩,一心南撤。歷史把李綱推上了歷史舞臺。李綱<span style="font-size:18px;">時任太常少卿,</span>掌管禮樂和祭禮,卻<span style="font-size:18px;">堅決主張抗金。欽宗</span>命李綱為兵部侍郎(相當于今國防部副部長),率軍保衛(wèi)東京。李綱<span style="font-size:18px;">使用剛發(fā)明的霹靂火炮打退金軍騎兵。</span>他再三阻止欽宗逃跑,欽宗則一心議和,答應金國的獅子大開口。李綱組織反攻,又得勝利。后因部下姚平仲擅自行動,遭受挫折,投降派就大做文章,逼欽宗罷免李綱。李綱想回家種地,沒想到以陳東為首的幾百名太學生們鬧起來,三次上書,要求處斬蔡京、童貫等國賊,群情激憤,軍民響應,逼得宋欽宗只好恢復李綱職務,降旨流放投降派蔡京父子和臭名遠揚的童貫。蔡京帶足金錢財物,但沿途百姓拒絕出售任何物品,到今天的長沙就被活活餓死。蔡京的兒子和童貫流放海南島,還未到,就被賜死和誅殺。海南島似乎不接受奸臣。</p> <p class="ql-block">  李綱實際是個文人,名義上是統(tǒng)帥,領軍時總受投降派牽制,無法統(tǒng)一指揮,也出師不利,再次被貶。金軍再次南下,欽宗又想起用李綱,然而為時已晚,<span style="font-size:18px;">1127年,</span>父子兩個皇帝連后妃、宗室、大臣等三千人竟然成了金軍的俘虜!這便是岳飛寫的“靖康恥”。同年五月,在老將宗澤的扶持下,康王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稱帝,即宋高宗,其時21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高宗即位后,遷都臨安(意思是臨時安居,今杭州),北宋滅亡,南宋開始。</span></p><p class="ql-block"> 宋高宗起用李綱,李綱主張充分準備后再戰(zhàn),但在招募新軍、買馬養(yǎng)馬等問題上得不到宋高宗的支持。當時作戰(zhàn),騎馬非常重要。而主戰(zhàn)還是主和?一直在朝廷上爭論不休。宋高宗茍且偏安,私心很重,怕迎回徽欽二帝,失去自己的皇位,投降派秦檜等人乘機進讒,于是害死抗戰(zhàn)名將岳飛。李綱則又被再貶,一腳踢到海南島。</p><p class="ql-block"> 李綱是被貶官員中最為從容的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從湖南到海南整整走了一年,但他并沒有像李德裕那么哀傷,他好像在旅游度假。</span>他在流放途中寫的詩仍有氣吞山河、力挽狂瀾的氣概。渡海到???,他和兒子照樣四處探訪,拜謁伏波廟。本想再游覽十天半月才去萬安(今萬寧)貶所,不料才待三天,就有誥命下來,免他“罪過”,重新任用。隨后盤桓幾天,揚帆北歸,東山再起,其時46歲。</p> <p class="ql-block">  李綱北歸十六年后,堅持抗金的骨鯁之士李光、趙鼎、胡銓,相繼被流放來海南島,他們都是受奸臣秦檜的陷害。</p><p class="ql-block"> 李光從小就有儒者氣度,進士及第后曾任縣令,而后成為一名言官。欽宗皇帝即位后提為右司諫(右比左重要,左遷就是降職了),專門提意見以防過失。他的性格比李綱更為方剛,一度因為得罪權貴而被貶。他認識李綱后,互相引為同道。宋高宗即位,李光一路升至侍御史,常常因為進諫而冒犯天威。李光擔任過知州、尚書、安撫使、參知政事,成為副宰相。雖是文人,在抗金軍事中顯示出驚人的膽魄和軍政才能。</p> <p class="ql-block">  可是奸臣秦檜出任宰相后屢屢表現(xiàn)出要臣服于金朝的媚態(tài)。李光堅決抵制,甚至當面斥責,斗爭無效,而后九次上書請求辭職,拒絕高宗再三挽留。開始,他還被授任學士、知府,后來就不斷貶謫。1145年,68歲的李光被貶到海南島。</p><p class="ql-block"> 在??诟牵謇砹颂K東坡當年挖掘的雙泉。不久,秦檜黨羽舉報他私藏野史,妄議朝政,篡改史實,圖謀不軌,抓捕他的兒子,嚴刑逼供。于是1150年春,他被放逐到海南島西部的昌化軍。過了五年,秦檜還想置他于死地,不料秦檜自己先死。1158年,朝廷恢復了他左朝奉大夫一職,允許他自由選擇居住地。但第二年,82歲的李光在湖北蘄春壽終正寢,離開了這個不安寧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趙鼎,進士出身。擔任諫官時,進諫四十件政事有三十六件被采納施行,因而不斷升官,成為主政宰相。當時金兵又大舉南下,朝野恐慌。有朝臣勸高宗移駕他方。趙鼎卻力主高宗親征決戰(zhàn),他說:“多年退怯,助長了敵人傲氣,如今圣上御駕親征,定能取得勝利!”果然,在各路軍隊配合下,韓世忠在大儀鎮(zhèn)戰(zhàn)役中大敗金軍。捷報傳來時,高宗剛到平江府,準備率兵渡江決戰(zhàn)。這時趙鼎卻堅決阻攔:“敵人遠來,利于速戰(zhàn),不可急于與敵爭鋒?!焙髞砬闆r表明,金軍果然在對岸大規(guī)模集結,等著宋軍過去!趙鼎大力舉薦岳飛揮師中原,一舉收復襄陽,暫時解除了金軍對臨安的威脅。</p> <p class="ql-block">  不料小人挑撥,兩相失和,秦檜上任,更進讒言。趙鼎失去高宗信任,只好辭職。秦檜又陰謀陷害,先貶潮州,最終貶他到海南島。這還不算,還下令監(jiān)視趙鼎,凡親近者都加迫害。趙鼎病痛纏身,深感自己活著無用,還連累親友。于是在1147年預先寫好墓志銘,滴水不進,絕食而亡,時年62歲。消息傳開,天下人都悲哀,自動為他送葬。</p><p class="ql-block"> 趙鼎被人稱為南宋中興賢相。詩人陸游稱他為一代偉人。辛棄疾稱他是佐國元勛。</p> <p class="ql-block">  秦檜等人為了向金國求和,一再出賣國家利益,引發(fā)朝野憤怒。進士出身的樞密院編修官胡銓,上書高宗皇帝,聲援趙鼎的強硬立場,請求砍下秦檜等人的首級,向國民謝罪!還決絕地表示,倘若不這樣,他寧愿投東海而死!<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人立即把</span>這封被稱為“斬檜書”的上書印發(fā)街頭,馬上得到天下人歡呼。然而高宗皇帝昏聵,反而重用秦檜,把胡銓逐出權力中心,貶謫昭州(今廣西平樂)!后來迫于公議民憤,只好改派去廣州監(jiān)管鹽倉。但秦檜不會消停,又使陰招,羅織罪名,最終在1148年把胡銓流放到海南吉陽軍!</p> <p class="ql-block">  胡銓到達海南島時46歲,拜訪了比自己大二十多歲的李光。同是天涯淪落人,倍感親切。清茶一壺,談起朝中諸多不平事,贊嘆趙鼎宰相的氣節(jié),惋惜他的自盡,國家喪失中流砥柱!他們不明白,國中有那么多忠臣君子,為什么就斗不過一個害死岳飛、趙鼎等忠良的小人?</p><p class="ql-block"> 此后胡銓跟李光書信往來,保持良好的聯(lián)系,后代還提親聯(lián)姻。胡銓在海南島8年,不僅下地耕作,還堅持寫詩著述,開設課堂,講授儒家經典。</p><p class="ql-block"> 有幸的是,1155年,他們終于等來了秦檜的死!12月,他和李光都被赦免北歸。1162年孝宗繼位,胡銓官復原職。晚年還兼任國子監(jiān)祭酒、兵部侍郎、資政殿學士等職。1180年去世,78歲。臨終前,他還夢想死后做個厲鬼,要揮刀上馬,去收復北方失地??蛇@時離南宋滅亡還有近百年。這樣一個靠血緣和個人喜好傳遞權力的帝王朝廷,一代不如一代,縱然有辛棄疾、文天祥等愛國將相,也都無力回天。耐人尋味的是,南宋的末代皇帝,也恰恰是被元軍追趕到了南方的廣東新會崖山,跳海身亡!嶺南海南,真是一個讓人深思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我在五公祠里的拜堂看到了宋徽宗的一塊石碑。宋徽宗的毛筆字寫得相當獨特漂亮,人稱“瘦金體”。我想,他養(yǎng)尊處優(yōu),如果作為一個書法家,湊個熱鬧,繁榮一下文藝是不錯的,可是由這樣一個政治上昏聵無能的人來當泱泱大國的帝王,豈不糟糕?</p> <p class="ql-block">  宋徽宗自稱是“教主道君皇帝”,癡迷道教!他甚至任命道士當官。似乎是很超脫。中國的封建帝王總是出入于儒道法釋之間,道家的“無為而治”或許倒是使宋朝的文化科技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和發(fā)展,這比后來的明清兩代動不動就興“文字獄”,就殺人,要好很多。但是,不問不顧民生疾苦,便離心離德了。</p> <p class="ql-block">  可惜那天下雨,光線暗淡,我沒法照清楚石碑,不能展示這位亡國之君的藝術才華。</p> <p class="ql-block">  五公祠不僅僅是紀念唐宋被貶五公,也是一組古建筑群的統(tǒng)稱,宋、元、明、清及民國歷朝不斷在其周圍增建、重修,它由天下第一樓五公祠、五公祠堂、觀稼堂、學圃堂、東齋組成,并和蘇公祠 、兩伏波祠及拜亭、泂酌亭(泂讀作jiǒng)、粟泉亭、洗心軒、游仙洞等連成一片。這是兩伏波祠。</p> <p class="ql-block">  兩位伏波將軍,一位是西漢的路博德,另一位是東漢的馬援。兩將征討叛亂,平定海疆,前文已有介紹,這里不再重述。</p> <p class="ql-block"> 英雄身后也有遺憾。</p> <p class="ql-block">  參觀五公祠,不能不說北宋時期的蘇東坡。蘇軾(公元1037一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后人多稱蘇東坡。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時中進士。經歷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翰林學士、禮部尚書。</p><p class="ql-block"> 蘇東坡出身在一個比較清寒的知識分子家庭。母親程氏是才女。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政論家。蘇家這三人都是文章高手,屬“唐宋古文八大家”。蘇東坡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有過人的天賦,二十歲時在科舉考試中名列前茅,連當時的文魁歐陽修都說要挪位置給他。宋仁宗讀了他的試卷,認為此人是未來宰相!</p><p class="ql-block"> 因為才華橫溢,蘇東坡凡事都愛發(fā)議論,常持不同意見,<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心直口快,總要說穿皇帝的新裝,</span>鋒芒凌厲。就是寫詩文有時也嬉笑怒罵,竭盡譏諷。于是就漸漸招來某些人的嫉恨。宋神宗時王安石搞改革,雷厲風行,蘇東坡先是贊成,后是反對。司馬光等舊黨上臺,蘇東坡又不滿于舊黨的倒行逆施,罵司馬光是“司馬?!保⌒屡f兩黨,他都得罪。有小人從他揭示虐政害民甚于秋澇<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吳中田婦嘆》</span>等詩文中斷章取義,舉報他蔑視朝廷,專唱反調。元豐二年(1079年),蘇東坡以“文字毀謗君相”罪拘捕,遭到嚴刑逼供,受牽連近四十人。這就是所謂的“烏臺詩案”。烏臺即御史府,是專任彈劾百官的中央機關,相當于現(xiàn)在的紀檢部門。御史府在柏樹林中,烏鴉常來聚集,人即稱烏臺。所幸神宗皇帝愛才,認為把蘇東坡抓來反省一下就算了。據(jù)說又有皇太后和司馬光等大臣求情,有人認為司馬光不太可能求情。不管怎樣,蘇東坡在獄中蹲了130天后被釋放,先流貶黃州。</p><p class="ql-block"> 烏臺詩案雖得寬恕,但此后直抒胸臆的詩就大大減少。我看到那時的王安石和司馬光雖然政見對立,但個人關系在冷靜之后都還是寬宏大量的??上н@樣的寬宏大量以后也逐漸消失。</p> <p class="ql-block">  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四月,蘇東坡從惠州被再貶來海南,全家人痛哭告別,不知此生還能相見否。經過滕州時見到了同時被貶雷州的弟弟蘇轍。兄弟倆情深意厚,同往雷州半島,顛顛簸簸走了近一個月,到徐聞海邊不得不分別,兄弟從此至死未再相見。弟弟倒勸哥哥戒酒,寫詩寬慰說:“誰言逐客江南岸,身世雖窮心不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蘇東坡一生被貶不止一次,有時是感到不適,自己要求外放。但他到哪里都勤于吏治,視官事如家事。救災、治水、挖井、筑堤、建橋,請免賦稅,看病給藥,等等,所到之處都有佳話,受人稱贊。這是蘇東坡初到海口時暫住的小庵,后人改建為蘇公祠。</span></p> <p class="ql-block">  蘇東坡渡海后,先在海口的小庵暫住二十幾天里,見飲水混濁,就在附近來回觀察,建議開鑿了兩口井,一口混,一口清,混水井稱洗心泉,現(xiàn)已荒沒。清水井有粟狀空氣上浮,就稱浮粟井,有人維護,至今尚存,有“海南第一泉”之稱。</p> <p class="ql-block">  昌化軍在海南島西部,黎漢雜居。蘇東坡初到此地,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碳,夏無寒泉。當時的宰相章惇甚至下文,不準蘇東坡等貶官住官衙,也不準租百姓房屋,但蘇東坡憑著隨和豁達,沒幾天就又有了新的朋友,買了地,蓋了茅屋,<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了酒,有了肉,且命名“載酒堂”!</span>還收徒授課!他自己致力于儒學,繼續(xù)對《易傳》《論語》《書傳》的闡述,又閱讀柳宗元,閱讀陶淵明,與陶淵明對話。<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總是一緩過神來就儒釋道都研究,但又不專一。在官場上他是一個進取的儒者,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個逍遙的道家,在精神生活上則是一個超然的居士。在黃州時,他給一個叫畢仲舉的人寫信說,佛經,我也讀過一些,但暗塞不能通其妙,我只取其中一些義理來洗滌心靈。有人跟我談禪論道,其實就像跟我空談吃龍肉,而我所學卻是吃豬肉,天上的龍肉哪比得上吃豬肉肥美?東坡居士</span>釀酒,喝酒,吃肉,唱歌,處處交友,決不是孤獨的苦行僧,他總是豁達開朗,自尋快樂。</p> <p class="ql-block"> 柱聯(lián):此地能開眼界。</p> <p class="ql-block">  何人可配眉山。</p><p class="ql-block"> 蘇東坡老家在四川眉山。所以說他在嶺南簡直是“樂不思蜀”。當然,與劉阿斗的“樂不思蜀”完全不一樣。</p> <p class="ql-block">  祠內供奉著蘇東坡的牌位。還有蘇東坡的幼子蘇過的牌位。長子蘇邁留在惠州,蘇過是跟著老爸來海南的,他勤奮好學,寫了不少反咉現(xiàn)實生活的詩文。他的時事政論《論海南黎事書》,歷數(shù)各朝統(tǒng)治者在處理黎族問題上的種種不當,提出了“民族自治”,對維護黎族地區(qū)的穩(wěn)定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還有蘇東坡的海南弟子、海南第一位舉人姜唐佐的牌位。姜唐佐在賜進士后就任殿中侍御史,后辭官返回福建原籍,續(xù)娶都總管王元定之女,生琬、琰、理三子。如今姜唐佐的后裔散居在湖南、江西等地。姜唐佐曾資助鄉(xiāng)學。海南荒野之地,對讀書人是特別敬重的。</p> <p class="ql-block">  東波遺墨。他的詩文書畫都曾被禁,但后來卻如珍寶。</p> <p class="ql-block">  說起蘇東坡,有一事我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蘇東坡有一侍妾,叫王朝云。王朝云本是杭州歌女,聰明過人,東坡買來作侍妾。有一天蘇東坡吃完飯后散步,他摸著肚皮玩笑地問身邊的侍女:“你們說我這肚皮里裝的是什么?” 一侍女說:“裝的是文章?!睎|坡擺了擺手,不以為然。另一侍女說:“滿肚子都是見識?!睎|坡又擺了擺手,也不以為然。問到朝云,朝云說:“先生裝的是一肚皮的不合時宜!”東坡聽了捧腹大笑。從此視王朝云為紅顏知己。東坡被貶惠州,朝云也執(zhí)意要跟來,可惜紅顏薄命,三十二歲就命歸黃泉。東坡撰寫墓聯(lián):</p><p class="ql-block"> 不合時宜,唯有朝云能識我。</p><p class="ql-block">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p><p class="ql-block"> 東坡從惠州再貶海南儋州,臨行前特意到朝云墓前燒香三柱,鞠躬,告別。</p> <p class="ql-block">  其實,能識東坡的不僅僅是紅顏知己王朝云,“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诎咨彻珗@里的石碑這樣銘刻著蘇軾蘇東坡。</p> <p class="ql-block">  人品、功過,是抹殺不了的。</p> <p class="ql-block">  公元1101年,被貶在海南儋州的蘇東坡遇朝廷大赦,在北歸的途中路過金山寺,金山寺的方丈藏有蘇東坡的一張畫像,是十年前畫家李公麟所作。蘇東坡站在畫像前,感慨萬千,寫了《自題金山畫像》這首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span></p><p class="ql-block"> 他倔強地總結自己:我的功業(yè)恰恰就在被貶的黃州惠州儋州這些地方!</p><p class="ql-block"> 是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边@些流傳近千年的豪放之詞,還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等名句,正是蘇東坡在被貶之時吟唱出來的!</p><p class="ql-block"> 被貶永州柳州的柳宗元等等,不也正是這樣嗎?</p><p class="ql-block"> 再看清朝的乾隆皇帝,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自娛自樂,有一首是被廣泛流傳的嗎?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喔,東坡居士!喔,海南五公祠!</p><p class="ql-block"> (待續(x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