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 漁家傲 再過興國<br> 秾李素華曾縞晝,當年獨冠群芳秀。今日再來眉暗斗。誰人后,追思恰似章臺柳。<br> 先自病來遲唧溜,肌膚瘦減寬襟袖。已是無聊仍斷酒。徘徊久,者番枉走長亭候。<br> 先說詞題中的“興國”,既然是“再過”,那么這個興國一定是地名。而說起興國,大多數(shù)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位于江西贛州地區(qū)的中國土地革命時期的蘇區(qū)模范縣,以及紅軍第三次、第五次反“圍剿”的主戰(zhàn)場。但上述這首《漁家傲》作者所說的興國既有可能是江西的興國,也有可能不是。因為趙宋王朝先后兩次以“興國”給地方命名。一次是趙宋王朝建立后不久的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以永興縣(今湖北黃石陽新縣)置永興軍,太平興國三年,改永興軍名興國軍,隸江南西道,領(lǐng)永興、通山、大冶3縣。崇寧元年(1103年),屬江西路。另一次也是在宋太宗趙光義時期的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將贛縣的七個鄉(xiāng)分出,與廬陵、太和縣部分地區(qū)合并設(shè)置興國縣,縣治設(shè)瀲江鎮(zhèn),屬虔州;趙宋王朝南渡后的宋高宗于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改虔州為贛州,興國縣也沿用至今。<br> 詞的上闕首句“秾李素華曾縞晝”中,“秾李”一詞,指的是華美的李花。因“縞”是未經(jīng)染色的絹,故而“曾縞晝”的意思大概是天空晴朗,無云也無色。<br> 詞的下闋首句中有“先自”一詞,辭書注釋為,先已;本已。末句“者番枉走長亭候”中的“者番”,實為這番;這次。“長亭候”的“長亭”,喜愛音樂的朋友一定熟悉《送別》這首歌,這首歌是由李叔同于1915年重新填詞,曲調(diào)取自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長亭外,古道邊……”優(yōu)美綿長的旋律和情真意切的歌詞感動這一代又一代人。而“長亭”的建造,實為我們祖先一種人文關(guān)懷的實踐。具體來說就是古時于道路每隔十里設(shè)長亭,故亦稱“十里長亭”,同時每隔五里設(shè)短亭,長亭和短亭都是用來供行旅停息的。而往往在靠近城區(qū)十里的長亭常為親友送別之處。<br> 漁家傲 戎酒<br> 未把金杯心已惻。少年病酒還成積。一昨宦游來水國。心知得。陶陶大醉何人識。<br> 日近偶然頻燕客。尊前巾帽時敧仄。致得沈疴盟枕席。吾方適。從今更不嘗涓滴。<br> 還是先說詞題?!敖渚啤睂仆絹碚f是永恒的話題。前些年在酒肉朋友間經(jīng)常流傳這樣一段順口溜,“不喝不喝又喝了,喝了喝了又高了,高了高了就醉了,醉了醉了就睡了,睡了睡了又醒了,醒了決心不喝了!”然而讀罷上述《漁家傲·戎酒》,深感作者“戒酒”是真的,用這種極具文學色彩的方式表達戒酒意圖,著實令我等沒文化者汗顏。<br> 詞的上闕首句“未把金杯心已惻”中的“金杯”,在詞中應該是指精美的或金質(zhì)酒杯,但辭書還有另外兩種解釋,一是指凹形銅鏡。這是我們不知道或不常用的。另一個就是我們今天特別是在體育比賽中常用的金質(zhì)獎杯。上闕第二句中有“成積”一詞,即成見積習的意思。第三句中的“水國”,猶水鄉(xiāng)。<br> 下闋首句中“頻燕客”,因古人“燕”“宴”通假,故而意思是頻繁宴請來客。第二句“時敧仄”中的“敧”古同“攲”,有三個讀音且意思不同,一是讀qī(七),意思是傾斜。這個意思用來理解該詞應大差不差。二是讀yǐ(矣),古通“倚”,意思是斜靠著。三是讀jī(機),說的是持箸取物。第三句“致得沈疴盟枕席”中的“沈疴”,亦作“沉痾”,指重?。痪弥尾挥牟?。還有“枕席”一詞,理解為枕頭和席子應該是準確的。辭書還有另外的解釋,如夏天鋪在枕頭上的涼席。然而在查閱辭書中發(fā)現(xiàn)“枕席”還有筆者不知道的解釋,如指男女媾歡。以及還是“枕席過師”的簡稱,“枕席過師”典出《漢書·趙充國傳》,曰:“治湟狹中道橋,令可至鮮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從枕席上過師?!鳖亷煿抛⒁嵤显唬骸皹虺绍娦邪惨?,若于枕席上過也?!焙笠蛞浴罢硐^師”形容行軍道路極其平坦安穩(wěn),或用來比喻安適之地。再就是“猶枕藉”,即縱橫交錯地躺在一起?!痘茨献印け窘?jīng)訓》有:“民之專室蓬廬,無所歸宿,凍餓饑寒死者,相枕席也?!睗h桓寬《鹽鐵論·周秦》曰:“趙高以峻文決罪于內(nèi),百官以峭法斷割于外,死者相枕席,刑者相望。”《漢書·賈捐之傳》說:“民眾久困,連年流離,離其城郭,相枕席于道路?!彼宄?jīng)學家、訓詁學家、歷史學家顏師古注:“席即藉也?!弊x罷三段古文,想象文中場景挺恐怖的。<br> 詞讀完了,該說詞作者了。詞作者叫楊澤民,搜韻網(wǎng)提供的《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說:“宋撫州樂安人。有《和清真詞》。時人合周邦彥、方千里詞刻之,號《三英集》?!卑俣戎笈c此無差異。<br> 筆者搜遍其89首詞,未見明示和周、方之詞,筆者文學功底不夠深厚,也無能力考證其中那首詞是與周邦彥的唱和,那首詞是和方千里的。倒是通過品讀其中某些詞得到一點信息,那便是楊澤民的生活還是比較優(yōu)裕的。如《蕙蘭芳/蕙蘭芳引》序:“贛州推廳新創(chuàng)池亭、畫橋,時宴其中,今小春舞。小春乃吾家小妓也。”既有“新創(chuàng)池亭、畫橋,時宴其中”,又有“小春舞”,可見其多少有點醉生夢死。又如《瑞鶴仙》詞題:“憶舊居,呈超然,示兒子及女?!蹦堋皯浥f居”,顯然年輕時沒有因飲食起居發(fā)愁,至少“祖上曾經(jīng)闊過”。<br> 狗尾續(xù)貂一段。筆者在學研趙宋王朝先后第一次以“興國”給地方命名時,看到“興國軍”一詞,便對“軍”產(chǎn)生了興趣。查找辭書資料和上網(wǎng)搜尋之后又學到一點知識。作為一級行政管理機構(gòu)的“軍”始于唐代,在設(shè)兵戍守的邊關(guān)設(shè)置“軍”、“守捉”、“鎮(zhèn)”、“戍”等建制,負有屯墾戍邊職責。安史之亂后,內(nèi)地也設(shè)“軍”。宋朝以降,完善了地方行政管理體系,也就是說不論邊關(guān)還是內(nèi)地,都將“軍”作為一級地方行政管理機構(gòu)被納入正式設(shè)置,與州、府、監(jiān)同屬于路?!段墨I通考》三一五《輿地》中有:“(宋)至道三年,分天下為十五路,其后又增三路,……凡十八路,州、府、軍、監(jiān)三百二十二?!?lt;br> 嘿嘿,那時的“軍”與我們今天的“軍”有很大不同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