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一、初見計算機</b></p><p class="ql-block">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電子計算機還是很新鮮很稀少的物品,在我們心目中無疑是高上無比、普通人難以企及的珍貴儀器。</p><p class="ql-block">1977年底,我考進了華中師范大學物理系學習,由于某種原因,每天騎自行車上學,途中要經(jīng)過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所在地。而我的戰(zhàn)友程樂平此時已經(jīng)從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系畢業(yè),分配到了科學院武漢分院巖體土力學所計算機室工作,因而就有了機會在他的帶領下,去這個神密而又難得一見的地方去一堵計算機的尊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最早期的計算機機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一個面積龐大,設置高尚的地方:整個中心潔凈無塵,全部與外界空間隔離密封,由空調(diào)系統(tǒng)與外界交換新鮮空氣。操作室潔凈寬敞,偌大的空間,中間放著一個比辦公桌還大的工作臺,工作臺上放著監(jiān)視屏,周圍還有些磁帶機、紙帶打孔機一類的設備;靠墻還排放著一排排的金屬玻璃柜,一些儀器設備安放其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早期的計算機工作臺十分龐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個辦公區(qū)的規(guī)模就讓我夠驚訝的了,沒想到在隔壁的幾個房子里,還安放著一排排的機柜,外面在操作,里面機柜里的繼電器還不停發(fā)出卡拉卡拉的聲響。</p><p class="ql-block">據(jù)程樂平介紹,早期的計算機主機使用電子管構成,而存儲器每一個單元都由體積和一枚戒指一樣大的磁環(huán)繞上線圈制成。這樣,一個相當于今天一塊小指甲那么大的存儲芯片,那時就需要好幾個房間來存放,其價格更是貴得驚人。</p><p class="ql-block">那時候沒有半導體芯片,沒有磁盤(有磁帶),更沒有光盤。這種計算機的性能比我們現(xiàn)在摔掉的破手機都不如,但在當時,也只有大型科研機構和高校才能擁有,能在這里工作的,自然更是天之驕子??吹竭@里,我好比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對老戰(zhàn)友的工作自然是無比敬仰和羨慕!</p> <p class="ql-block"><b>二、初學BASIC編程語言</b></p><p class="ql-block">沒想到,不到一年的功夫,我們年級就開了BASIC計算機編程語言</p><p class="ql-block">課程,正式和計算機結上了緣。</p><p class="ql-block">所謂BASIC,它是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初學者通用符號指令代碼)的縮寫。有了它,很多初學計算機的人不但可以學會操作計算機,而且還可以用它來進行編程,是一種簡單、形象、易學的編程語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BASIC語言教科書</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一個小程序的流程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學了一段時間后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用幾個英語單詞或縮寫(如LET、FOR、NEXT等)和幾個數(shù)學符號組成的表達式(如A=A+1等)寫一段話,就可以用它來指揮計算機做很多事情。特別方便的是,在程序寫好后不需要進一步編譯成機器碼,就可以讓計算機自動為我們執(zhí)行運算、統(tǒng)計、分析、處理等很多任務。比方為一個班的同學統(tǒng)計各科課程的分數(shù)、為一個單位的員工制作工資表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根據(jù)上面流程圖編寫的簡單程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然,以現(xiàn)在的目光來看,這都是計算機的最基本的功能,但在當時,除了能夠操作計算機,而且還能為它編程,指揮它按自己的要求去完成一件任務,那就算很了不起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梁妙園老師近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時候為我們授這門課的梁妙園老師是一位女老師,她上課時以帶有廣東口音的普通話,輕言細語地給我們耐心講解,并在黑板上畫滿了流程圖,告訴我們計算機是怎樣在程序的指引下,走過處理過程的每一步的。</p><p class="ql-block">那時,系里還沒有計算機,我們雖然寫出了一些簡單的程序,但不能上機驗證,只能紙上談兵。什么時候我們也能有機會將這些程序輸入到計算機里,讓我們真正體驗一下呢?這無疑是我們迫切想要實現(xiàn)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b>三、有了第一臺蘋果Ⅱ電腦</b></p><p class="ql-block">1982年春季畢業(yè)后,我回到醫(yī)院生物醫(yī)學工程室工作。不久,科室以兩萬多元的代價,買回了一臺剛剛在國內(nèi)面世的蘋果Ⅱ(APPLE Ⅱ)電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蘋果Ⅱ計算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技術進步飛快的原因,這時候的計算機已經(jīng)不是我在中國科學院看到的那個樣子了。除了監(jiān)視器外形仍然比較大外,它的全部結構已經(jīng)從當時要幾個房間才能放下,變成了僅需一個微波爐大小的方盒子就行了。無論是CPU還是存儲器,都是用的集成電路芯片,每一片芯片都只有一片云片糕那樣大小,薄薄的,很多腳,整齊安裝在機盒里的主板上,再不用像當時那樣要幾個大柜子存放了。記得那臺機器的內(nèi)存一共是64K(1K=10的3次方,也就是64后面加三個0),其中16K是ROM(只讀存儲器),是只能用來固化操作系統(tǒng)程序的,只能讀出,不能寫入,通電后機器把里面的系統(tǒng)程序讀出來,便能運行DOS系統(tǒng)(操作系統(tǒng));剩下的48K才是留給用戶使用的RAM(隨機存取存儲器),就是既然能讓你寫進去,也能讀出來的倉庫。對比今天我們手機的存儲器,動輒都是128G(1G=10的9次方)、256G,由此可見那時候電腦的內(nèi)存是多么小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蘋果Ⅱ計算機主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舉個例子,當時我為我們教學辦公室編寫了一個統(tǒng)計學生各科成績的程序,程序運行起來沒有問題,但是等到把幾十個學生的幾門學習成績輸進去后,電腦死機了:原來內(nèi)存太小,這些數(shù)據(jù)裝不下了!盡管如此,它的能力還是比中國科學院的那臺計算機要強大得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8吋軟磁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幸好當時還買了兩個軟盤驅動器(當時的價格也是很貴的),我只好把一個班的學生分成兩部分,每一部分單獨處理后存入軟盤,再設法分兩次打印出來,才解決了這個問題。有了這個辦法,后來給醫(yī)院財務科編制全院上千人的工資單,也順利通過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3.5吋軟磁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說到這里我給大家解答一個疑問:為什么現(xiàn)在用的電腦盤符都是從C開始,而不從A、B開始呢?這是因為A、B兩個盤符當初是分派給兩個軟盤驅動器使用的,現(xiàn)在雖然不用軟盤了,但一直沒有把計算機的系統(tǒng)盤改成A或B盤,因而這兩個盤符也就失業(yè)了。</p> <p class="ql-block"><b>四、給研究生上課</b></p><p class="ql-block">進入到1983年,湖北醫(yī)學院(現(xiàn)已合并到武漢大學)的研究生也要開計算機知識課程了。經(jīng)過學院物理教研室和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室協(xié)商,決定以《BASIC語言》為基本教材,兩個單位共同教授這門課程。物理教研室先講前面的基礎部分,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室結合編程語言增加一些醫(yī)學應用的實例,比方醫(yī)學統(tǒng)計啊之類的問題,作為后面一部分。</p><p class="ql-block">由于當時在國內(nèi)幾乎沒有用于醫(yī)學方面的應用程序實例,這些內(nèi)容都只能靠自己編寫。于是我費了好大勁從實際醫(yī)學案例中找出一些實際方法,再把它們用BASIC語言編寫成簡單的程序,又經(jīng)過一次次的機上調(diào)試和修改,終于編寫出了一本內(nèi)容頗豐富的專業(yè)教材,并按時完成了教學任務。后來經(jīng)過課堂上的檢驗,同學們十分喜愛這門課,我們的教學實踐一炮打響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