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回憶在美】非常有幸到華盛頓Smithsonian觀美航天航空博物館。有了一次與這些航空先驅(qū)者親密接觸的機(jī)會?;貞浧饋恚两窦硬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成立于1976年,為世界上最大的關(guān)于航空航天的博物館,是世界上收藏航空航天器材設(shè)備最多的博物館,同時這里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從事航空技術(shù)、空間作戰(zhàn)及行星科學(xué)等相關(guān)研究的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s National Air and Space )座落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qū)的東南方,是由玻璃、大理石和鋼材構(gòu)成的現(xiàn)代化建筑。</span></p> <h3><font style="color:rgb(0,0,0);"> 博物館涉及的領(lǐng)域包括</font><font color="#167efb">航空學(xué)、宇宙航行學(xué)、地球和行星以及航空史</font><font style="color:rgb(0,0,0);">等,收藏品大多數(shù)都是實物,只有少量是復(fù)制品,收集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代表尖端藝術(shù)的飛機(jī)、宇航器、火箭、導(dǎo)彈、航空發(fā)動機(jī)、推進(jìn)器、飛行設(shè)備、望遠(yuǎn)鏡、世界大戰(zhàn)中用到的戰(zhàn)斗機(jī)、偵察機(jī)、轟炸機(jī)等,此外,還有大量模型、飛行服、獎品、儀器,以及著名發(fā)明家、飛行員、重要航空史實的遺留物。</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 博物館的24個展廳共有180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各展廳陳列飛行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各類飛機(jī)、火箭、導(dǎo)彈、宇宙飛船、及著名飛行員、宇航員用過的器物。</font></h3>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中有飛機(jī)300多架,大多數(shù)參加過二戰(zhàn)或其他空戰(zhàn)。</p><p class="ql-block"> </p> <h3><br></h3> <p class="ql-block"> 火箭和導(dǎo)彈50種。</p> <h3><font style="color:rgb(0,0,0);"> 俺進(jìn)了戰(zhàn)斗機(jī)座艙,機(jī)載系統(tǒng)和儀表是不是很復(fù)雜?也過了一回當(dāng)飛行員的癮!</font></h3> <h3 style="text-align:center;"><b>萊特兄弟的世界首架飛機(jī)</b></h3><h3> 萊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他們首次制作了完全受控、附機(jī)載外動力、機(jī)身比空氣重、持續(xù)滯空不落地的飛機(jī),也就是世界上<b>第一架飛機(jī)</b>-<font color="#167efb">“飛行者1號”</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 俺也與萊特兄弟合個影,“親密接觸”兄弟倆。</font></h3> <p class="ql-block"> 還有我們更不能忘記人類歷史上先驅(qū)者,如踏上月球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等。</p> <h3><font style="color:rgb(0,0,0);"> 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偉大工程,始于1961年5月。1969年7月16日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的三名宇航員阿姆斯特朗、阿爾德林、杰林斯由“土星”5 號火箭運(yùn)載實施人類首次登月,在美國東部時間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將左腳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 “阿波羅”號飛船由</font><font color="#167efb">指揮艙、服務(wù)艙和登月艙</font><font style="color:rgb(0,0,0);">3個部分組成。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阿爾德林進(jìn)入登月艙,駕駛登月艙與母船分離,下降至月面實現(xiàn)軟著陸。另一名宇航員杰林斯仍留在指揮艙內(nèi),繼續(xù)沿環(huán)月軌道飛行。登月宇航員在月面上展開太陽電池陣,安設(shè)月震儀和激光反射器,采集月球巖石和土壤樣品,然后駕駛登月艙的上升級返回環(huán)月軌道,與母船會合對接,隨即拋棄登月艙,起動服務(wù)艙主發(fā)動機(jī)使飛船加速,進(jìn)入月—地過渡軌道。在接近地球時飛船進(jìn)入再入走廊,拋掉服務(wù)艙,使指揮艙的圓拱形底朝前,在強(qiáng)大的氣動力作用下減速。進(jìn)入低空時指揮艙彈出3個降落傘,進(jìn)一步降低下降速度?!鞍⒉_”11號飛船指揮艙于7月24日在太平洋夏威夷西南海面降落。</font></h3> <h3 style="text-align:center;"><b>返回艙</b></h3><h3> 美國又相繼6次發(fā)射“阿波羅”號飛船,其中5次成功??偣灿?2名航天員登上月球。</h3> <h3 style="text-align:left;">通過此采集月球巖石和土壤樣品22千克。</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 尼爾·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第一人</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這是月球上腳印照片</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font></h3><h3><font style="color:rgb(0,0,0);">- Neil Armstrong</font></h3><h3><font style="color:rgb(0,0,0);"> "對一個人來說,這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尼爾·阿姆斯特朗</font></h3> <h3><font style="color:rgb(0,0,0);">飛船與空間站對接</font></h3> <h3 style="text-align:center;"><b>登月艙</b></h3><h3> 由下降級和上升級組成,地面起飛時重14.7噸,寬 4.3米,最大高度約7米。</h3><h3> ①下降級:由著陸發(fā)動機(jī)、4條著陸腿和 4個儀器艙組成。</h3><h3> ②上升級:為登月艙主體。宇航員完成月面活動后駕駛上升級返回環(huán)月軌道與指揮艙會合。上升級由宇航員座艙、返回發(fā)動機(jī)、推進(jìn)劑貯箱、儀器艙和控制系統(tǒng)組成。宇航員座艙可容納2名宇航員(但無座椅),有導(dǎo)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 電源等設(shè)備。</h3> <h3>航天服</h3> <p class="ql-block"> 空間站對接。</p> <p class="ql-block"> 飛行器設(shè)計最初的靈感來源于此,你也有奇思妙想嗎?</p> <h3>月球探測器退役了,讓你也有個親密接觸的機(jī)會。</h3> <p class="ql-block"> 想想看這與我國"嫦娥一號"有什么不一樣?</p> <h3><font color="#010101"> 1967年世界上最大的一種運(yùn)載火箭土星5號問世。它是三級火箭,長85.6米,直徑10.1米,起飛重量2950噸,近地軌道的有效載荷達(dá)139噸,飛往月球軌道的有效載荷為47噸。從1967年到1973年共發(fā)射13次,其中6次將阿波羅載人飛船送上月球,在航天史上寫下了最為光輝的一頁。</font></h3> <p class="ql-block"><b>世界范圍運(yùn)載火箭第一名:美國土星5號運(yùn)載火箭</b></p><p class="ql-block"> 火箭類型:三級液體燃料重型運(yùn)載火箭</p><p class="ql-block"> 參數(shù):</p><p class="ql-block"> 高度110.6米</p><p class="ql-block"> 直徑:10.1</p><p class="ql-block"> 質(zhì)量3039噸</p><p class="ql-block"> 低地軌道載荷:119噸(來自網(wǎng)上)</p> <h3><font style="color:rgb(0,0,0);"> 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內(nèi)還有專為孩子設(shè)計的空間,有耐心的工作人員給孩子介紹、幫助孩子感受,兒童甚至可以親手操作,這使得孩子們非常的愉悅,更加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font></h3> <p class="ql-block"> 寫至此,想起這幾年我國航天事業(yè)的高速發(fā)展,我們也不能忘記歷史上為航天事業(yè)作出貢獻(xiàn)的航天人----鄧稼先、錢學(xué)森……等杰出科學(xué)家。</p> <p class="ql-block"> <b>這里是最好的航天工程科普園地,也激發(fā)孩子們探索未來太空的實驗田。有機(jī)會美友們帶上自己的親友去親自體驗一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