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千林樹的美篇

千林樹

<p class="ql-block"> 三、 那些年,那些學農活動</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六年、一九七七上半年,四人幫剛剛被粉碎,文革還沒有宣布結束,撥亂反正工作也沒有開始,黎明前的極左思潮仍然有著巨大的慣性,依然根深蒂固。學校尤其是重災區(qū),當時的教育方針是“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要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等宣傳標語鋪天蓋地。強調學生要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要實行開門辦學。在這樣一個大的歷史背景下,學校辦學方向是面向廠礦、面向農村。當時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學工、學農基地。所謂學工一般就是以公社的農機站作為培訓基地,內容圍繞以柴油機、電動機、拖拉機和水泵開展教學,俗稱“三機一泵”。學農一般由公社在指定的一片荒山上,通過全體師生動手開墾一塊大小不等的荒地,作為學農基地。平時要求結合書本知識,深入生產一線開展現場教學,做到活學活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p><p class="ql-block"> 當時作為從農業(yè)第一線的回鄉(xiāng)知青,學校招騁我擔任農業(yè)基礎知識的教學,無疑是開展學農活動的主角,責任重大。領導也非常重視學農活動,曾多次找我談心,要求我一定要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到農村去,到自己的學農基地去,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現在回想起來,時間雖然已經過去四十多年,而那些年,那些學農活動的點點滴滴,依然像一縷清風,輕叩我緊閉的心扉,懷念起那些散落在田間地頭的一串串歌聲和歡聲笑語…… </p><p class="ql-block"> 我按照當時的實際情況結合教科書內容,制訂一個詳細的教學計劃。首先從棉花種植入手,因為政府非常重視棉花生產,自己又有親身種植棉花的經驗。同時棉花是旱土作物,便于開展現場教學。在現場教學之前按照課本的要求,先要掌握棉花的基本理論知識以及種植、培育、施肥和防治病蟲害等耕作管理方法。在此基礎上再去現場施教,讓學生自己動手,親身體驗。棉花原本是一種多年生木本灌木,經人工馴化培育才成為一年生半木本植物,它具有無限生長特性。它的器官由棉籽、根、莖、葉蕾、棉鈴、棉纖維七個部分組成。生長過程要經歷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鈴期、吐絮期五個階段。每個階段與需要的陽光、溫度、水份、肥料有很大關系。同時每個階段都有相對應病蟲害,早期容易得霉病、爛根病及立枯?。幌x害有棉葉螨、棉蚜蟲,后期主要是棉鈴蟲等等。掌握了這些基本知識后,此時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門,到棉田進行現場教學。平時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利用業(yè)余時間經常去棉田進行觀察識別,寓教于學,寓教于樂。當學生一旦走進田間地頭,享受大自然的美,與實物面對面接觸時,興致特別高,思想非?;钴S,好奇心特別強。問這問那,七嘴八舌,各自發(fā)表各自的看法,有時還爭得面紅耳赤。紙上得來終覺淺,通過這種從黑板到田間地頭的現場觀摩教學,開闊了學生眼界,增強了記憶,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例如他們學會了如何鑒別棉花果枝和葉枝,如何進行人工受粉,如何識別各種病蟲害,以及棉花生長各個階段的不同管理等等,既加深了對客觀事物的感性認識,又充分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學習之余同學們三五成群,嘰嘰喳喳,有的捉蟲子、有的剪葉枝(又名懶漢枝。是棉株上一種爭吃營養(yǎng)又不太結果的枝條)有的做人工授粉試驗,有的男孩子相互追逐打鬧,生龍活虎田間地頭到處留下了他們的印記,悠揚的歌聲在天空中回蕩。期間我們還結合教科書關于生命起源與進化的內容,重點介紹生命起源的三大特征,即生命由低等到高等、簡單到復雜、水生到陸生這么一個進化過程,直到形成了今天的人類。在這個進化過程中細胞是一切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最原始的生命體是由簡單細胞或低等細胞組成,逐步演變進化成復雜細胞或高等細胞。細胞的結構主要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部份組成。為了加深對細胞的直觀理解,由學生自己動手將棉葉制成標本,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具體形態(tài)。使細胞由一個抽象無形的概念,變成了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有形實物,增加學生的感性認知。</p><p class="ql-block"> 學校有兩處學農基地,其中一處離校有七、八里路,是公社行政的邊緣地帶,面積有二、三十畝。要翻越幾個山頭,之前是一處荒山通過全體師生動手開墾出來的土地。另外一處在學校的后面,路程相對較近一點,具體位置在大坳山上的半山腰,面積只有四、五畝。由于面積較少后被廢棄了。學校每年要開展幾次大規(guī)模的學農活動,春季主要是播種,春夏之間除草施肥,到秋季是收割。主要種植黃豆、花生等經濟作物。由于基地原先是荒山,土地比較貧瘠,為了改良土壤增加土地肥效,學校把平時積攢的垃圾和勞動課修的草皮曬干燒成火土灰,利用食堂的煤灰和每個教師家里藕煤灰,集中到一起再澆上人畜糞便,經發(fā)酵后生成有機肥,再集中運送到學農基地。運送肥料實行大兵團作戰(zhàn),學校全部停課,由學生自帶箢箕扁擔等勞動工具。學校領導帶頭,老師學生無一例外,一千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延綿數里。那時農村是土路,不像現在是水泥路平坦寬廣,土路比較窄,空空洼洼,高低不平。特別是要穿越一座山坳,山坳里怪石林立,上游有一小型水庫,水流湍急,一會兒上坡,一會兒又是下坡,坡度很陡,一面靠山,一面是懸崖絕壁,山澗下流水聲震耳欲聾,令人望而生畏。穿越河谷時,只能從人工堆放的石墩上跨越而過,稍有不慎跌入水中非常危險。平時都得小心翼翼,更何況還挑著幾十斤的擔子,真的有點心驚膽戰(zhàn)。尤其是對那些年齡小的、特別是女同學、平時沒有鍛練過的此類學生來說難上加難。有這樣一個畫面距今四十多年至今難以忘懷,三個女同學,初一學生十三、四歲年紀,挑著十多斤不到二十斤擔子,晃晃悠悠。我擔心她們怕掉下懸崖,放下擔子站在路邊保護她們,不想她們用非常渴望甚么哀求的眼神看著我,希望能得到我的幫助。這種眼神深深地刺激和震憾著我的心靈,憐憫之心油然而生。我把她們三人挑著的擔子全部放下,裝到我自己的擔子里并一肩挑,叮囑她們一定要注意安全,待過了山坳后才一一還給她們。再看現在的小孩有多幸福,像我小孫子在北京讀小學五年級了,放學一定要大人去接,沒人接老師不準離校,兩廂對比天壤之別。但不知到底哪種教育方法好,我也很迷茫?言歸正傳,過了山坳,走過一段長長的彎彎曲曲的田埂路,再爬上一個大山坡才能到終點。此時早已饑腸鑣鑣,先期到達的,有的在幫助后續(xù)同學,有的將挑來的肥料整理堆放一起,還有一些男孩子不畏疲勞,嘻嘻哈哈你追我趕,相互嘻戲打鬧。這樣的活動雖然很累,但快樂著。更多的是對學生的一種鍛練,雖然勞其筋骨,但能磨礪他們的意志,懂得生活的艱辛,有利于今后的成長。</p><p class="ql-block"> 然而世事無常,隨著國家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從一九七七年下半年開始,已經連續(xù)十一年停止招生的高考又在全國重新恢復,各大中專院校按高考劃定分數線正式招收錄取學生。分數線面前人人平等,由此改變了千千萬萬中國年靑人的命運。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為國家培養(yǎng)輸送優(yōu)秀人才,讓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重新成為學校教書育人的主要目標和責任。過去那種“以學為主兼學別樣……”的教育方針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自然而然地退出了歷史舞臺,隨著時間的流逝如今已被歷史所湮沒。但對于經歷過那個時代的我們那一代人來說,卻有著刻骨銘心的情結,至今還蘊含著無法磨滅的記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