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俄羅斯著名詩人普希金的這句詩引發(fā)我的思緒。我曾踏上俄羅斯的土地,在那遙遠(yuǎn)的異地試圖體驗戰(zhàn)斗民族的文化氣息。那是2014年的最后一天,我在博客里為自己的新年許下心愿:<b>去看俄羅斯,去看莫斯科,去看列寧</b>!2015年8月21日至28日,我與妻搭乘俄羅斯洲際航空公司un8888航班,踏上俄羅斯的土地,圓了自己的愿。</p><p class="ql-block">每年5月至9月是俄羅斯的旅游旺季。在這個季節(jié),莫斯科或圣彼得堡的景點隨處可見跟著導(dǎo)游小旗前行的中國游客團隊。我的付姓導(dǎo)游是大連人,在俄羅斯生活了十五年,娶了俄羅斯姑娘成家,據(jù)他說,俄國人一直視自己民族高傲和高貴,所以,少有外語流行,大街小巷也很少看到英語及其他外語廣告。他的話讓我在飛機上得到驗證,盡管滿飛機乘客都是中國人,機長和乘務(wù)人員也不會說一句漢語,這就讓我找到看俄羅斯的視角!</p> 整個游覽是從<b>葉卡捷琳娜宮</b>開始的。葉卡捷林娜宮位于圣彼得堡市區(qū)東南約30公里丘陵地區(qū)之上的普希金市,又稱皇村,是彼得大帝為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建造的宮殿,也是其女兒伊麗莎白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亞歷山大一世及尼古拉二世最喜愛的郊外行宮。主要部分為葉卡捷琳二世女皇修建。宮殿的建筑精巧淫靡,色彩清新柔和。這座兩層樓高的宮殿,正面長達300多米,主要由藍(lán)、白、黃三色構(gòu)成,據(jù)說這分別代表著女主人藍(lán)色的眼睛、白色的皮膚和金黃的頭發(fā)。建筑師加建了皇宮教堂及作為行政管理之用的廂房,頂部加蓋上五座金碧輝煌、頗具特色的洋蔥形圓屋頂。 奢靡的宮內(nèi)裝飾。 宮殿里的小餐廳。 宮內(nèi)藏品。 數(shù)不盡的文物記載著遠(yuǎn)去的歷史。 “<b>葉宮</b>”外面的花園百花爭艷。 從背面看“葉宮”。 女事主“葉宮”正門前打卡留個影。 “葉宮”后花園的布局沿用了凡爾賽宮內(nèi)的幾何布局,夏天的時候景色特別怡人,樹木茂盛、綠草如茵。這座人工園林內(nèi)修建的都是歐洲古典主義風(fēng)格的建筑物。在花園里可以乘坐馬車,如果有興趣可以坐一下,仿佛自己穿越到了中世紀(jì)。 “葉宮”后花園一瞥。 男事主在:葉宮“后花園小憩。<div><br></div> 街景隨拍。圣彼得堡市內(nèi)水道縱橫,僅涅瓦河的分支就達50條之多,橋梁遍布。 <b>滴血大教堂</b>遠(yuǎn)眺。它位于格里鮑耶陀夫運河旁,與米哈伊洛夫斯基花園和俄羅斯博物館毗鄰,是圣彼得堡少有的純正俄羅斯建筑。181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因革命失敗,被“人民的意志”成員炸死,1883年-1907年間,滴血大教堂便修建于沙皇遇難地點,并因此得名 滴血大教堂的設(shè)計借鑒了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的風(fēng)格,五光十色的“洋蔥頭”頂建筑十分奪目,禮拜堂高處高達81米,氣勢頗為雄偉。教堂的輪廓也優(yōu)雅,裝飾華麗,鑲嵌有復(fù)雜、顏色艷麗的影像圖案,并伴以豐富的彩色圖案瓷磚和搪瓷青銅板裝飾。其中鍍金的洋蔥頭聞名于世。 近看”滴血大教堂“。 <b>彼得大帝青銅騎士塑像</b>坐落在十二黨人廣場。十二黨人廣場是為紀(jì)念1825年12月在這里發(fā)動的斗爭而命名的。<br>知名雕塑家法兒科內(nèi)創(chuàng)作的這一藝術(shù)佳作,被安置在一塊巨石上,駿馬前腿騰空,彼得大帝安坐在坐騎上,兩眼炯炯有神,目視前方。從任何方向欣賞這座塑像,都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它的藝術(shù)魅力。這座雕像是葉卡捷琳娜女皇為了紀(jì)念彼得大帝下令建造的,雕像的底座用了一整塊花崗巖,光運到圣彼得堡就用了5個月。<br> 十二月黨人廣場綠草成茵。 與十二月黨人廣場相鄰,<b>圣伊薩基耶夫大教堂</b>是圣彼得堡的象征,它與梵蒂岡的圣保羅大教堂、倫敦的圣彼得大教堂和佛羅倫薩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稱為世界四大教堂。于1818年開工,1858年完工,歷時40年,用工44萬人。教堂的整體建筑氣勢恢宏,壯觀,構(gòu)思極為精巧,四面各有16根巨大的石柱,成雙排托起雕花的山墻。每根石柱就重120噸。四面的柱廊建完后砌墻,再豎起上層的細(xì)石柱,最后覆蓋上圓頂,教堂高102米、長112米、寬100米,外墻用灰色大理石貼面,內(nèi)部裝飾用了大理石、斑巖、玉石、天藍(lán)石等材料,裝飾用黃金就達410公斤。其中僅穹頂外部鍍金就用了100公斤黃金。教堂自1858年建成后,一百多年來沒有重新鍍金,但穹頂依然光彩奪目。 整個建筑蔚為壯觀、宏大,可同時容納1.2萬人。 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這座教堂遭到嚴(yán)重破壞,戰(zhàn)后用了20年才修復(fù)?,F(xiàn)在光潔的花崗巖石柱上仍彈痕累累,但沒有進行修補,目的是讓后人不要忘記過去。還可登上大教堂的屋頂,登高望遠(yuǎn),圣彼得堡市的美景盡收眼底。 眼前的涅瓦河水波光閃爍,遠(yuǎn)處的“冬宮”雄偉壯麗。 置身“涅瓦河”畔,頓時心曠神怡。 <b>涅瓦河</b>長74公里,28公里位于圣彼得堡的范圍內(nèi),其余在列寧格勒州境內(nèi)。其平均寬度400至600米,最大寬度1200米,最大深度24米。以河水流量來計算,涅瓦河是歐洲的第三大河流(伏爾加河和多瑙河后) <b>圣彼得堡獅身人面像</b>位于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xué)沿岸街。是一對帶有獅身的阿門霍特布三世的法老面像,于公元前1455年到公元前1419年雕刻,1832年從尼羅河運送到了圣彼得堡,距今已有幾千年歷史了。是埃及國王送給圣彼得堡的禮物。 圣彼得堡<b>瓦西里港口</b>的廣場兩側(cè)聳立著兩根船頭形裝飾的圓柱,柱高32米,是為入港船只導(dǎo)航的燈塔,稱為拉斯特萊里柱。上之所以有船頭裝飾,是因為在古希臘羅馬時期,人們把戰(zhàn)敗船只的船頭釘在圓柱上,作為海戰(zhàn)勝利的象征。在導(dǎo)航燈塔的花崗石基座上,另擺放了四座象征著俄羅斯四大主要河流的雕像——伏爾加河、沃爾霍夫河、第涅伯河及流經(jīng)圣彼得堡的涅瓦河。 <b>彼得保羅要塞</b>是圣彼得堡的發(fā)源地,為圣彼得堡的歷史核心,是圣彼德堡這座涅瓦河畔名城最具特色的建筑群之一。彼得保羅要塞是一座堅固的六棱體城堡,其墻高12米,厚2.4一4米,它是圣彼得堡最早的建筑群,圣彼得堡市便是在其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正因為如此,彼得堡人把彼得保羅要塞的奠基日5月16日定為圣彼得堡市的建城紀(jì)念日。 要塞城外、涅瓦河畔,圣彼得堡競享日光浴的市民。 彼得保羅要塞中有圣彼得保羅大教堂、鐘樓、圣彼得門、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幣廠、兵工廠、克龍維爾克炮樓、十二月革命黨人紀(jì)念碑等建筑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圣彼得保羅大教堂。 要塞內(nèi)的圣彼得保羅大教堂打卡照。 <b>冬宮</b>是俄羅斯國家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六宮殿建筑群”中的一個宮殿。坐落在圣彼得堡宮殿廣場上,原為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皇宮,十月革命后辟為圣彼得堡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分。它是18世紀(jì)中葉俄羅斯新古典主義建筑的杰出典范,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與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盧浮宮、紐約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一起,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該館最早是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館。 華麗的<b>冬宮</b>館內(nèi)擁有300多萬件藏品,均為來自本國及世界各國的藝術(shù)品,油畫、雕像、地毯、家具和工藝品,內(nèi)有400個展廳和陳列室,其中古希臘的瓶繪藝術(shù)、古羅馬的雕刻藝術(shù)和西歐藝術(shù)三部分藏品在世界收藏界享譽盛名。冬宮始建于1754年,占地達9萬平方米,共計1057個房間,是圣彼得堡極有特色的俄羅斯巴洛克風(fēng)格建筑。宮內(nèi)以各色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碧玉鑲嵌;以包金、鍍銅裝璜;以各種質(zhì)地的雕塑、壁畫、繡帷裝飾。 冬宮內(nèi)游客如織。 冬宮內(nèi)的“<b>彼得廳</b>”有這樣一間富麗堂皇的處所。 由于疏忽,沒有對物件名稱作記錄。 冬宮珍藏。 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b>達芬奇</b>1890年創(chuàng)作《抱嬰兒的圣母》(又稱麗達圣母)。 冬宮邂逅。 冬宮廣場矗立氣勢雄偉的<b>亞歷山大紀(jì)念柱</b>。高47.5米,直徑4米,重600噸。整塊花崗石制成。沒有任何支撐,只靠自身重量屹立。這是為紀(jì)念1812年衛(wèi)國戰(zhàn)爭而建的。仰視那巨大的柱體,柱頂上的天使銅像,再回望冬宮,似乎諦聽到俄羅斯心臟的跳動,感覺到一種龐然大國的氣魄,一種傲視蒼穹、睥睨四方的自信。這應(yīng)該是那個時代,俄羅斯強勢精神和氣勢的象征。<br><br> 在<b>冬宮</b>廣場的另一側(cè),坐落著“海軍總參部”。1819年由著名建筑師扎哈羅夫設(shè)計,其已成為圣彼得堡的象征之一。總參謀部大廈是一棟巨大的黃白相間的弧形建筑。參謀部大樓是黃白相間的弧形建筑,中央是一座凱旋門,為紀(jì)念1812年俄法戰(zhàn)爭勝利,門上有勝利女神的雕塑。大樓內(nèi)展出了許多法國藝術(shù)品以及首相涅謝爾羅迭伯爵的舊居。廣場中間是尼古拉紀(jì)念柱,北側(cè)是冬宮,東側(cè)是衛(wèi)隊總部大樓,西側(cè)跨過涅瓦大街向海軍廣場開放,使得廣場成為圣彼得堡廣場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乘冬宮廣場上的“觀光馬車”游覽可得另一番享受。圣彼得堡有深厚文化底蘊,求之皮毛真的很難。 在圣彼得堡,有一個地方被稱作“俄羅斯的凡爾賽宮”,她便是<b>夏宮。</b>富麗堂皇的夏宮坐落于芬蘭灣南岸靜謐的森林中,是1714年由彼得大帝下令建造的,因而又被稱為彼得宮。 夏宮由上花園和下花園組成。走到上花園的盡頭就可以看到彼得大帝的大宮殿。此處必須打卡留念! 居高遠(yuǎn)眺,美不勝收! 夏宮下花園一瞥。 宮殿的前面就是夏宮引人注目的金色大瀑布,雖然噴泉只在每年的5月-10月開放,但不管在什么季節(jié),這些鍍金雕塑的外表看起來都是那么的輝煌和美麗。聞名的主噴泉被稱為“參孫搏獅”,在這尊高5米、重3噸的金色雕塑中,參孫用力掰開一只雄獅的大嘴,其力拔山兮的姿態(tài)可謂栩栩如生。 大宮殿出來后就進入了下花園,下花園依傍大宮殿呈扇形向芬蘭灣展開,自大宮殿下去是一個廣場,廣場的地面草坪修剪得像一幅精美的地毯,廣場里面各式各樣的鍍金雕塑,金光閃閃栩栩如生。廣場的中間是一條河,河兩邊是大樹參天的森林,順河而下約一公里,就是是遼闊的芬蘭灣了,跨海即到芬蘭。此處也必須打卡留念。 夏宮的上花園一瞥。上花園里有大片的草地花園和雕塑,這里有一些小噴泉都是是描寫童話故事的雕塑,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很多當(dāng)?shù)厝嗽谶@里休閑漫步、小孩子在玩耍、新人在這里拍攝婚紗照。 美麗的<b>芬蘭灣</b>讓人此刻也頓生大海的情懷。結(jié)束這里的行程,后面會有莫斯科。一夜乘坐在火車包廂里馳騁俄羅斯的大地上,一定會很有趣!莫斯科等找我! (友情提示:本篇發(fā)表的圖片全部為本篇作者原創(chuàng),不得下載用于它處。文字部分參閱了《百度文庫》內(nèi)相關(guān)資料,并有部分內(nèi)容被使用,在此致謝。若有不當(dāng),請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