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安介紹</p> <p class="ql-block">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chǎn),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nèi)。</p><p class="ql-block">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俑作為古代墓葬的一種陪葬品而出現(xiàn),兵馬俑即制成兵馬(戰(zhàn)車、戰(zhàn)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fā)現(xiàn)。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先后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8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p> <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墻,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廣義的西安城墻包括西安唐城墻和西安明城墻,但一般特指狹義上的西安明城墻。</p><p class="ql-block">西安明城墻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中心區(qū),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城墻內(nèi)人們習(xí)慣稱為古城區(qū),面積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于古城區(qū)中心。</p><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墻主城門有四座: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這四座城門也是古城墻的原有城門。從民國開始為方便出入古城區(qū),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門,至今西安城墻已有城門18座。</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西安城墻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中國西北旅游營銷大會暨旅游裝備展上,西安城墻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p> <p class="ql-block">有一句話說,要想完整地了解一個地域的歷史文化,最直接的辦法就去看它的歷史博物館,這就和要了解一個人最好去看他的成長紀念冊是一樣的道理。</p><p class="ql-block">在陜西,一部記錄三秦大地最好的成長紀念冊,自然莫過于陜西省歷史博物館了。</p><p class="ql-block">從遠古走來的史前文明</p><p class="ql-block">對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陜西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周、秦、漢、唐四個偉大的時代,都城都在今天的西安。雖說這四個偉大的時代奠定了西安這座城市在中華文明史上不可撼動的地位,但是,這座城市古老的文明卻遠比周、秦、漢、唐久遠得多。</p><p class="ql-block">在陜西歷史博物館一號展廳的「文明搖藍」里,就為我們展示了這片土地上從史前人類開始至今,整整一百萬年的歷史,一起去看一看吧。</p> <p class="ql-block">大唐芙蓉園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城南的曲江開發(fā)區(qū),大雁塔東南側(cè),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園林式樣重新建造的,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占地面積1000畝,其中水域面積300畝。</p><p class="ql-block">2002年開始建設(shè)大唐芙蓉園,2004年落成,2005年4月11日(農(nóng)歷三月初三)正式對外開放。大唐芙蓉園內(nèi)建有紫云樓、仕女館、御宴宮、杏園、芳林苑、鳳鳴九天劇院、唐市等許多仿古建筑,是中國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景區(qū)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擔綱總體規(guī)劃和建筑設(shè)計。</p><p class="ql-block">2011年1月17日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2018中國西北旅游營銷大會暨旅游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p><p class="ql-block">大唐芙蓉園景區(qū)于2020年8月1日起實施免費預(yù)約入園。</p> <p class="ql-block">唐華清宮,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別宮。后也稱“華清池”,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p><p class="ql-block">華清宮背山面渭,倚驪峰山勢而筑,規(guī)模宏大,建筑壯麗,樓臺館殿,遍布驪山上下。初名“湯泉宮”,后改名溫泉宮。唐玄宗更華清宮,因在驪山,又叫驪山宮,亦稱驪宮、繡嶺宮。華清宮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唐玄宗執(zhí)政以后。唐玄宗悉心經(jīng)營建起如此宏大的離宮,他幾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歲盡始還長安。安史之亂后,政局突變,華清宮的游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后各代皇帝已很少出游華清宮。后歷代皇家有維修,到解放前已是湯池寥落,宮殿蕭疏。華清池,解放后人民政府自1959年起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p><p class="ql-block">自2018年10月1日起,華清宮執(zhí)行120元/人·次的門票價格。</p> <p class="ql-block">西安鐘樓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墻內(nèi)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中國現(xiàn)存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廣濟街口,與鼓樓相對,明神宗萬歷十年(1582年)整體遷移于今址。</p><p class="ql-block">鐘樓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jié)構(gòu),重樓三層檐,四角攢頂?shù)男问?,總?6米,占地面積1377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56年8月6日,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鐘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西安鐘樓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位于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nèi),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jīng)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jīng)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后加蓋至九層,再后層數(shù)和高度又有數(shù)次變更,最后固定為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p><p class="ql-block">大雁塔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jié)晶的標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國務(wù)院公布大雁塔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大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是集野生動物移地保護、科普教育、旅游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園區(qū)占地2600余畝,展養(yǎng)著秦嶺四寶“大熊貓、羚牛、金絲猴、朱鹮”等秦嶺珍稀動物以及來自世界各地極富代表性的野生動物200余種、6000余頭(只),動物種群、數(shù)量均居西北首位,年接待游客超過180萬人次。開園以來相繼榮獲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年文明號、陜西省中小學(xué)生研學(xué)實踐教育基地、西安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稱號,是陜西省、西安市服務(wù)業(yè)名牌企業(yè)等多項榮譽稱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