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話 <p class="ql-block"> 該文是杜兄良懷近日寫的游記,被“申桑微語真言”刊載,今天得以拜讀。</p><p class="ql-block"> 此文記述極詳,情感極濃,文筆極好,意境極深。想起日前和杜兄等朋友聚會時,我曾勸杜兄學做美篇,沒想到事事“敢為人先”的良懷君竟面露難色,似乎覺得很難,不如用微信的“筆記”形式來的順手。我卻以為,美篇可使美文更加清新雋永。于是,我在品讀該文后,用他的文,他的圖,全盤復制做成此美篇,以此表達對杜兄的新春祝福和對此文的贊美。</p><p class="ql-block"> 聲明:此文為杜良懷先生原創(chuàng),版權亦歸杜兄和“申桑微語真言”所有!版頭所以有我的名字,是因我的美篇制作之故。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 作者簡介:杜良懷,武漢人,生于1948年,1967屆高中畢業(yè),當過知青、工人,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從事過教師、新聞工作,在金融管理部門退休后創(chuàng)辦了“如夢軒文化沙龍”。</p><p class="ql-block"><br></p> 正文 <p class="ql-block"> 一月三十一日是除夕,巽寮灣的天陰沉沉的,雨時下時停。這幾日廣東正處在北方來的寒流中,低溫零上7度,高溫12度。秋麗從廣州打來電話叫冷,提醒防寒。久住武漢的人這點冷算不了什么,加件羊毛衫足矣。</p><p class="ql-block"> 刮起了大風,西北風,吹得人在海灘上停不住腳,街上空蕩蕩不見人影,留下來過年的外地客和本地人都縮進了房屋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信步至路邊的四座小廟前,小廟門額上題寫著“仙翁殿”、“大圣宮”、“天后宮”、“觀音殿”。陸續(xù)有當地村民過來進香、獻供品,放鞭炮。其中有不少年青夫婦帶著孩子跪拜,想來是在外工作春節(jié)回鄉(xiāng)團聚敬祖的人。</p><p class="ql-block"> 在依次排開的廟群里,大圣宮居中且比另三座更大更氣派些,供奉的是孫悟空,去冬就有疑惑,鬧天宮的猴王在仙界地位并不崇高,佛寺道觀中即使有席位也居于邊角,除此地外還真沒見過有為他單獨建廟祭祀的,這里又為何建廟呢?</p><p class="ql-block"> 見一著裝規(guī)整的中年男進香后欲離開,上前詢問大圣宮來由。此人是巽寮灣小學的教師,據他說,巽寮村中有許姓家族,其先祖曾在海上蒙難,遇孫悟空顯靈獲救,因而建廟,后人代代祭祀至今。</p><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這位老師對病毒變異的見解更是獨特,他說德爾塔、奧密克戎哪里是什么變異,全是美國軍方在實驗室研制后不斷在世界上投放的結果。他沒講依據,我也沒問。</p> <p class="ql-block"> 現在都講儀式感,冬居伙伴們自然要吃個年飯,小宋主廚,一桌佳肴八人圍坐,拉手唱歌,舉杯賀年,好一番熱鬧。</p><p class="ql-block"> 我在陽臺上放了鞭炮和煙花,爆竹聲中一歲除,硝煙里透出了年味。</p> <p class="ql-block"> 巽寮灣不禁鞭。除了“海公園”等度假公寓的公共場地上不允許之外,海灘、街上和當地人居住區(qū)域都可以隨意燃放。漁業(yè)村中的媽祖廟前有個出售各式鞭炮煙花的小店,我去買過幾次,這家小店的內堂正中高掛著毛教員肖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年夜,伙伴們喝茶、吃糕點、水果,聊天,電視里播放著央視春晚。十多年不看春晚了,這次瞄了幾眼,感覺比想象中更無趣味,實在看不下去,打開電腦去網絡世界里漫游。</p><p class="ql-block"> 在海濤和鞭炮聲中入眠,牛年在睡夢中離去,</p> <p class="ql-block"> 在鞭炮和海濤聲中醒來,醒來已是虎年初一,開手機,滿是吉祥祝福。</p><p class="ql-block"> 冬雨仍在時大時小的下著,走上街頭,處處可見鞭炮燃放后留下的紅屑,遠看像鋪了層紅毯。</p><p class="ql-block"> 我在那四座小廟前放了三掛鞭,不為祈福只為找回記憶中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 行人稀少,店鋪和餐廳大多關門停業(yè)。記得去年此時風和日麗,廣東各城市自駕來此度假的游人眾多,進入巽寮灣的公路上車堵成了條長龍,公寓酒店的房價因之大幅上揚。今年酒店經理們也曾想依此行事,據稱“海公園”內最便宜的住房在F棟,那里的經理回答我和湯杰的問詢時說:月居如包含春節(jié)在內則要在月租費用上另加500元。</p><p class="ql-block"> 這個如意算盤注定不能如意。今年不但沒有游客來,而且長住客還走了不少,大年初一還有人離開,沒人入住,向誰加價?</p><p class="ql-block"> 對于巽寮灣的經營者和從業(yè)者來說,這個冬天還很漫長。</p><p class="ql-block"> 巽寮灣持續(xù)蕭條的主因仍然是起伏不定的疫情所引起的人心恐懼,除夕那天惠州市區(qū)查到從深圳返鄉(xiāng)的密接者,初一確診,隨即當局實施了嚴控措施,天后宮奉命封閉了大門,另開了條臨時通道讓人們進入敬神。</p> <p class="ql-block"> 午前武漢朋友從惠州機場發(fā)來微信,說從上午十點起旅客須持有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才能辦理乘機,當天航班的乘客已來不及獲得檢測證明,為登機大鬧機場,驚動了市政府后機場妥協(xié),現場采樣后獲準上飛機。朋友提醒我們要有所準備。</p><p class="ql-block"> 巽寮鎮(zhèn)衛(wèi)生院能做核酸采樣,但規(guī)定了每天只免費給20人采樣,送惠東縣醫(yī)院檢測,8點半開始,做滿名額停止,自費也不再做,據說為此有清晨4點半就去排隊的,真想不通怎么會有這么不通情理的死板土政策?</p><p class="ql-block"> 阿雄幫了大忙。阿雄姓葉,年青英俊,任職于巽寮灣旅游度假區(qū)某部門,負責防疫工作。湯杰來巽寮灣后和他結識,回漢前把他的聯(lián)系方式留給了我,說如有做核酸方面的需要可找他。湯杰英明。</p><p class="ql-block"> 朋友是條通暢的路,電話打過去,在家里過節(jié)的阿雄帶醫(yī)療小隊上門專為我們五大一小做了核酸采樣并送縣醫(yī)院檢測,當晚九點手機上的健康碼就顯示了陰性結果。</p> <p class="ql-block"> 雖然天氣不好一直下著雨,麩子兄的巽寮灣漫畫展依然在留下過年的外地客中引起了轟動,冒雨趕往“嶺南書屋”看畫展求畫作的人絡繹不絕,更有來自成都的“于老兵音樂團”演奏助興,用麩子兄的話說:“一個小小的《漫畫快閃》,幻成了壬寅春節(jié)的一場嘉年華”。</p> <p class="ql-block"> 在畫展上偶遇武漢市著名的地方志和文史專家董玉梅女士,很多年前老同學劉寶森開始地方志研究和寫作時就談到過她,她對我說:“劉寶森是我的作者”。</p> <p class="ql-block"> 巽寮灣的冬居生活為麩子兄的漫畫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創(chuàng)作靈感,不過月余他繪就了16幅風情畫作,取名為《巽寮風月錄》。</p> <p class="ql-block"> 如果說年三十的央視春晚看著無趣,那大年初一看中國和越南的足球賽則是自找不痛快,明知不痛快我還偏從頭至尾看完了。我這個有50年經歷的資深球迷早就對中國足球心灰意冷,看是自虐,中國足球能把球迷弄出自虐傾向也是了不起的另類成就。</p><p class="ql-block"> 電視中看球的越南總理看得哈哈大笑,我也笑了,沒覺得苦澀。</p><p class="ql-block"> 初三下午的航班回漢,初二到常去購物的“美宜佳”道別,好心的老板娘說早點回去好,惠東縣也出現了確診病人,走晚了說不定就走不成了。我說走不了也好啊,還真舍不得走呢。我說得是真心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惠州地區(qū)通報又新增了兩例,雖然機場實施了嚴控,我們一行還是順利飛回武漢,天河機場管得很松,亮明健康碼即放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0多天的第二次巽寮灣冬居結束了,和上次一樣未進家門就開始懷念那片溫暖的海灣。</p> <p class="ql-block"> 十年前就夢想著實現同代人的抱團養(yǎng)老,這兩年夏去大九湖、薄刀峰,冬居惠東巽寮灣也都是在摸索可行的抱團模式,可夢未醒,路不明。</p><p class="ql-block"> 近來捧讀蘇軾詩詞,本就喜歡東坡,去惠州后更甚,讀了首過去未曾留意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讀到“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心中頓有所悟。</p><p class="ql-block"> 王鞏,字定國,蘇軾好友,因受蘇軾“烏臺詩案”牽連,被貶謫到當時極荒僻的嶺南,其歌妓寓娘毅然隨行,多年后北歸設宴,席間蘇軾問寓娘:嶺南風土不是很好,你怎么看起來更年青了呢?寓娘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蘇軾大受感動,作詞贊之。</p><p class="ql-block">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吾輩養(yǎng)老也應如是,何必拘泥于形式和地點呢?</p><p class="ql-block">2022-2-11補記于武漢常青花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