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2 年 2 月 1 日,車一直行駛在彎彎曲曲的海岸線上。 </p><p class="ql-block">途中,停在一個海灣的山頂;眺望大海,這片海域仍屬地中海。 </p> <p class="ql-block">車行不久,進入博德魯姆,藍色的愛琴海在車窗外閃現(xiàn)。</p><p class="ql-block">愛琴海是連接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的水域,周邊國家為希臘、土耳其,海域南北長 610 千米,東西寬 300 千米,平均水深 570米;海岸線非常曲折,港灣眾多,島嶼星羅棋布。 </p> <p class="ql-block">站在海邊,藍海一望無際,令人心曠神怡。 </p> <p class="ql-block">博德魯姆是一座港口城市,位于土耳其愛琴海地區(qū)的西南部,處在愛琴海與地中海的分界線上,人口 3. 5 萬。</p><p class="ql-block">古城堡是博德魯姆最顯著的地標。 </p> <p class="ql-block">這座迷人的城市,是一個夏季旅游勝地和國際著名的藍色航程游艇中心,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棕櫚成蔭的海邊道路游人如織,海灣則停泊著眾多游艇。 </p> <p class="ql-block">除了旖旎的海邊風光、白色城市,這里也有文明重疊的古跡。</p><p class="ql-block">傍晚,走在海風習習的海濱,落日余暉涂抹著城堡,港灣的天空和海也染上了越來越濃的金色。</p><p class="ql-block">桅桿林立的港灣格外寧靜。 </p> <p class="ql-block"><b>古城堡</b> </p><p class="ql-block">團隊下午抵達酒店,放下行李,馬上趕去。穿過陽光斜照的門洞,頗有感覺地走進城堡。 </p> <p class="ql-block">1402 年,中亞梟雄帖木兒攻入安納托利亞后,造成當時的奧斯曼帝國失勢,于是對岸的十字軍騎士團趁虛而入, 一舉奪下博德魯姆。 </p><p class="ql-block">1406 年開始,拆毀著名的莫索落斯陵墓的石材,建此城堡。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中間就是愛琴海與地中海的分界線。 </p> <p class="ql-block">這座中世紀城堡守衛(wèi)在碧波蕩漾的博德魯姆海灣入口。</p><p class="ql-block">城堡內(nèi)有五座塔,分別代表當時五個國籍的居民,西班牙、法蘭西、意大利、德意志和英格蘭。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高的法國塔,可俯瞰全城和入???。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堡內(nèi)有教堂。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喝咖啡和茶的雅座。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里還曾做過監(jiān)獄 , 有地下水牢。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門口和城墻上有堅毅和威武的石獅。</p> <p class="ql-block">已近閉館時間,美艷的土耳其姑娘稍作停留,步履匆匆。 </p> <p class="ql-block"><b>沉船博物館</b> </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城堡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到了 20 世紀,潛水員不斷從鄰近的海底打撈出古物,一個沉船博物館在古堡內(nèi)應運而生。 </p> <p class="ql-block">從沉船內(nèi)打撈上來的雙耳細頸陶罐。這類陶罐有四、五千年歷史,公元前 3000 年銅器時代早期從特洛伊就開始發(fā)展, 后傳到地中海沿岸。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沉船內(nèi)的寶石。 </p> <p class="ql-block">打撈上來的古錢幣太多,單獨設廳,并形像地展示每枚古幣當時的價值。 </p> <p class="ql-block">另有卡利安公主廳,有帶著黃金的頭部骸骨,另有黃金后冠、項鏈、手鐲、戒指,以及一圈制作精美的黃金桃金娘葉。</p><p class="ql-block">據(jù)考證,她應該就是莫索洛斯國王的女兒, 距今 2300 多年。 </p> <p class="ql-block">結(jié)束參觀,已是晚餐時間。這里的人常喜歡在餐館小坐,品一品海鮮和其它特產(chǎn),那條共和國酒吧街,在霓虹燈下熱鬧非凡。 </p><p class="ql-block">新鮮的海鮮。 </p> <p class="ql-block">我們就近找了家餐館,晚餐來個海蝦大餐,要了十幾斤海蝦,一半烤,一半煮。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踏著夜色,回到小巷內(nèi)的賓館。 </p> <p class="ql-block">入住的賓館小院,周圍差不多都是我們的房間,四周小樓, 圍著中間的藍色泳池。 </p> <p class="ql-block"><b>白色小城</b> </p><p class="ql-block">翌日,天剛蒙蒙亮,走入海邊夢幻般的白色城市。 </p> <p class="ql-block">走進白色的街巷,這個小城,人口不多,氣氛活躍、友好、豁達,是土耳其有名的藝術家云集之地。</p><p class="ql-block">在藝術氛圍的影響下,形成一種晝靜夜歡的生活方式。 </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好多熱鬧場所大概剛散場。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晨陽照耀著小城。 </p> <p class="ql-block"><b>迪迪馬</b> </p><p class="ql-block">來到博德魯姆的愛琴海邊,尋訪三個非常有名,相隔不遠,且各有特色的古都。</p><p class="ql-block">迪迪馬阿波羅神廟遺址。已來到門口,要買門票,因里面的景點一目了然,都主張不進去了,這是在柵欄外拍攝的照片。 </p> <p class="ql-block">阿波羅神廟,公元前 6 世紀古希臘時初建,羅馬時代哈德良皇帝改建。 保留下來的 3 根石柱,高 20 米,直徑 2 米;當時曾建有 120 多根石柱,從中可以想象當時的雄偉。 </p><p class="ql-block">正是因為這座神廟,這是三座古都中的圣城。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當年的圣城朝圣之路。 </p> <p class="ql-block"><b>米利都 </b></p><p class="ql-block">是希臘文明圈內(nèi)最早出現(xiàn)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地方,曾經(jīng)發(fā)表 “ 水是萬物之源 ”的自然哲學家泰勒斯就出生在這個古都。 </p><p class="ql-block">遺址內(nèi)精美的雕刻。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拱長廊,數(shù)千年后仍完好。 </p> <p class="ql-block">建于公元前 2 世紀宏大的圓形劇場,可容納 2. 5 萬人。 </p> <p class="ql-block"><b>普利埃內(nèi)</b> </p><p class="ql-block">是最早實行城市規(guī)劃的古都。城內(nèi)原有南北向道路 15 條,東西向 6 條,呈整齊的棋盤狀。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棋盤中的圓點。 </p> <p class="ql-block">城市曾被山崩掩埋,一直到 19 世紀末才被發(fā)現(xiàn)。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間一條主干道,往右是大劇場。 </p> <p class="ql-block">請留意第一排座位,是給地位高的人特沒的帶扶手靠背的石椅。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劇場前有一條長廊。 </p> <p class="ql-block">往左是宙斯神廟,兩邊殘存的建筑,其中一個是神廟內(nèi)附殿的一個個神龕。 </p> <p class="ql-block">沿著主干道向前則是雅典娜神廟,這里整齊地擺列著 5 根神廟的石柱。 </p> <p class="ql-block">博德魯姆游覽圈,愛琴海沿岸,經(jīng)歷了數(shù)個文明與帝國戲劇性的興衰起伏,散落著大小不等,保留程度不同的古城遺址,這一座座和古希臘古羅馬直接有關的都市曾繁華喧鬧,而后一個個歸于沉寂。</p><p class="ql-block">如今,除了受保護和發(fā)掘的局部,幾乎就是荒野的山嶺。 </p> <p class="ql-block">一個牧人,趕著一群羊跨越過遺址古道,走向遠處的小山村,羊脖子上系著銅鈴,一路發(fā)出清脆的鈴音。</p><p class="ql-block">當文明古跡,只剩下羊群踩過的小山崗上難分難解的亂石和冷風中傳送的鈴聲,不免使人惘然。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THE 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