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團鎮(zhèn)北大街(今永春北路)已列入上海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qū),我和家人特地開車去尋“舊”。</p><p class="ql-block"> 大團鎮(zhèn)始建于明隆慶二年(1568年),是上海東南沿海地區(qū)的重要集鎮(zhèn)。大團鎮(zhèn)也是我父母的出生地、我的祖籍,小時候常去。</p><p class="ql-block"> 我們先到始建于1929年的王家花園,在永春東路59號。這里原來是知名愛國民主人士、政務院參事王艮仲的宅子(王艮仲曾自己出資修建了滬南公路、組建浦東公交公司,我外公是王艮仲家的帳房先生),現(xiàn)在是大團鎮(zhèn)工人俱樂部??上?,老宅蕩然無存。</p> <p class="ql-block"> 接著,我們去北大街(永春北路)尋“舊”。</p><p class="ql-block"> 北大街傍依市河,民居風貌猶存。早期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曾在這里取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市河上的石拱橋,潛龍橋。</p> <p class="ql-block"> 市河上現(xiàn)在都是新橋</p> <p class="ql-block"> 永春北路188弄22號的潘氏老宅:</p> <p class="ql-block"> 中西合璧風格,門楣上有“謀治燕翼”四個陽刻大字。</p> <p class="ql-block"> 房子正在裝修</p> <p class="ql-block"> 永春北路202號,始建于清末的龔海生老宅。</p> <p class="ql-block"> 永春北路95號奚可清老宅,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p> <p class="ql-block"> 永春北路119號王振升宅,始建于清末。</p> <p class="ql-block"> 永春北路139-143號,是王艮仲的另一處宅子,現(xiàn)在是上海優(yōu)秀歷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兩進院落</p> <p class="ql-block"> 永春北路88弄28-30號,大團實業(yè)家徐志超宅。古宅建于清宣統(tǒng)末年,原主人是清代文人王仲國。1921年徐志超購入。</p> <p class="ql-block"> 北大街附近還有一些舊宅。如永春西一路46弄17號是韓氏宅,始建于民國年間。</p> <p class="ql-block"> 永春西二路98號王氏宅:</p> <p class="ql-block"> 我奶奶家在鎮(zhèn)南。大團鎮(zhèn)南北三里地,南面永寧東路一帶也有一些老宅,但大多數(shù)已破殘。</p> <p class="ql-block"> 大團鎮(zhèn)歷史上是一個繁華的商貿集鎮(zhèn),為南匯四大鎮(zhèn)之首,有“金大團”之稱,故宗教場所很多。明萬歷二十九年(年1601年),大團鎮(zhèn)建了葉公祠(在現(xiàn)在的車站村,我小時候住在外婆家就在附近),后改為城隍廟。之后被毀。</p><p class="ql-block"> 定慧禪院,原名定慧庵。始建于1921年,2010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大團天主堂(圣若瑟堂),始建于1935年,由張鶴亭神父建造。</p> <p class="ql-block"> 大團耶穌堂,由建于1932年的福音堂和建于1948年的倉基耶穌堂變遷而來。1988年5月重建。</p> <p class="ql-block"> 耶穌堂河邊的環(huán)境不錯。</p> <p class="ql-block"> 旅游的文化內涵是多元的,和自己經(jīng)歷相關的地方也是我旅游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大團鎮(zhèn)北大街雖已列入上海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qū),但目前還尚未啟動開發(fā)。我期待著北大街肌里的保存和大團鎮(zhèn)的復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800多年前,海岸線向東推移使浦東逐漸出現(xiàn)了川沙、惠南、大團等地。當時這里主要產(chǎn)鹽,先民就將煮鹽的灶頭來稱呼住地,如“六灶”。幾個灶組成一個管理單元叫“團”。舊時“大團”也叫“一團”,川沙縣之前是“八團”?!岸铡眲t是當時的烽火臺,如大團鎮(zhèn)邊上的“三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