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5日,農(nóng)歷小寒,上午8時左右到孫女兒家, 見她睡懶覺 ,叫醒她怕她吭嘰, 沒敢喊,想了個拉開窗簾兒,故意弄出點(diǎn)動靜兒的辦法,見她在床上翻滾了幾下,便趕緊小聲說 ,"起來吧 ,咱倆去吃飯, 爺爺餓了再不吃就胃疼了。″ 果然奏效。</p><p class="ql-block"> 穿衣洗漱后,她自己梳妝打扮時,為讓她高興 一"話說古代黃帝,告訴手下重臣 ,今年前十二個給我拜年的動物,即為每年的屬相,這樣方便不認(rèn)識字的老百姓記年…… ″ 。我給她講了十二屬相, 為什么鼠排在第一位的小故事 ,講到老鼠啃蠟燭時 ,特別強(qiáng)調(diào)這是老鼠第一次嘗到蠟燭的滋味兒 ,也是 "味同嚼蠟″成語的來源,見我講的繪聲繪色, 孫女兒噗嗤一聲樂了,原來她知道這個成語。</p><p class="ql-block"> 她背上書包下了樓,就更精神了,一路上我倆說笑著,她蹦蹦跳跳, 滿身的陽光活力,我趕忙掏出手機(jī) ,見她用眼睛斜楞我,我邊錄邊解釋"爺爺為的給你留下音像檔案資料?!?"我媽給我記了",孫女回答我說 。言外之意, 還是不愿意讓我給她拍(因為我只要看見她,就拍 ,她有點(diǎn)兒膩煩了 ) 。 "文字不生動, 既沒有聲音, 也沒有場景……″我邊說邊向后退著錄,這丫頭從來都是自顧自, 一點(diǎn)兒也不配合我,也許正是她的不配合才留下了這些真實生動的記錄。 </p><p class="ql-block"> 途中順道在韓國城市場吃了早飯,孫女要了大半碗小碴子粥, 一個牛肉餡兒餅,我則是一碗小米粥 ,兩個蘿卜餡包子,一個咸鴨蛋 ,蛋黃摳給了孫女 。"慢點(diǎn)兒吃, 慢點(diǎn)兒吃, 要克服遺傳基因的缺陷"。只要跟孫女兒在一起吃飯, 我就會像老太太似的嘮叨這幾句,但是不起多大作用 ,她總是不習(xí)慣小口慢吃 。 </p><p class="ql-block"> 想想我吃飯快的毛病, 幾十年了同樣也沒有改掉 。 </p><p class="ql-block"> 作業(yè)寫一會兒玩一會兒,一會兒看ipad ,一會兒又在花盆兒里給我種洋蔥頭,磨蹭到中午,也沒完成原來的計劃 ,下午一點(diǎn)半把她送到萬達(dá)廣場旁邊的銀帆口才班兒 ,參加節(jié)目彩排 。</p><p class="ql-block"> 我覺得天倫之樂也是有時間段的 ,過不了多久她就會像小鳥出窩一樣,一撲棱翅膀就飛遠(yuǎn)了,所以就經(jīng)常記下這些日常的溫暖與樂趣……</p> <p class="ql-block"> 孫女兒拿的是2015年年底,拍照的她自己照片做的 ,2016年的掛歷 。轉(zhuǎn)眼的功夫長大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