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人在生活中有多種情懷,多種情思。而我,總有著濃得化不開的湖大情思。</h3><h3>一九七七年冬季,黨和政府在“文革”災難后撥亂反正,恢復高考,全國570萬有志青年懷揣美好的理想,從各行各業(yè)風塵仆仆地走進了高考考場,其中有27萬人以4.7%的低錄取率脫穎而出,從此改變了個人命運。我從邵陽一個工廠參加高考并被湖南大學機械系鑄造專業(yè)錄取,從此與湖南大學結下了一生的緣分。</h3><h3>我和我的同學們都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高等教育機會,在那四年難忘的日子里,懷著“學習知識,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刻苦勤奮地學習,平時乃至周末一般都是在教室或圖書館學習,廢寢忘食,爭分奪秒。</h3><h3>現(xiàn)在我畢業(yè)離開湖大已經(jīng)40年了,在北京、上海工作生活了幾十年,可是湖大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都感到是那么熟悉、那么親切。在我心中,對母校充滿了感激之情、懷念之情。過去熟背賀敬之的詩:“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在我心里已經(jīng)變?yōu)椋骸皫资貕衾锘芈瓷?,手拉師友淚漣漣”……</h3><h3>我十分懷念靜謐幽深、古樸優(yōu)美、文化底蘊豐厚的岳麓書院,在我們讀書時它被一些機關所占據(jù),斑駁陸離。上世紀八十年代恢復、整修之后,我每次回母校時都會進去瞻仰,接受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的滋養(yǎng)。湖大“千年學府、百年名?!钡牡滋N就在此處。它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且延綿至今的高等學府,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高等院校之一,它也是中共“實事求是”精神的策源地之一。它為我們歷史悠久、多災多難的祖國培養(yǎng)出相當多的棟梁之才:王夫之、魏源、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蔡鍔、蔡和森、鄧中夏……一個個名字如雷貫耳,其學問、其修養(yǎng)、其成就、其貢獻為母校帶來驕傲,也是我們后來學子的楷模。我每次進入書院就會肅然起敬,感慨萬分。岳麓書院的治學精神和嚴謹學風一直延續(xù)至今,使我們湖大學子受到了嚴格的訓練、無形的熏陶。書院里的一副對聯(lián):“工善其事,必利其器;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至今牢記心里。</h3><h3>我十分懷念樹木參天,風景優(yōu)美,春天滿目青翠,秋天紅楓一片的岳麓山,它哺育了我的母校及母校前身——岳麓書院。它賦予母校及母校師長、學友們以勇氣和靈氣,它是我們每日晨跑、鍛煉身體和意志的好地方。山腳下的愛晚亭離宿舍較近,地勢較低,鍛煉效果不大,山頂云麓宮較遠較高,跑個來回需四、五十分種,較費時間,所以我一般都晨跑到位于半山的白鶴泉。在母校學風影響下,在前輩校友的精神激勵下,堅持鍛煉四年如一日,有了較好的身體基礎,保證了畢業(yè)后四十年緊張、繁重的學習和工作任務得以完成。我和幾個要好的同學常常于晚飯后一邊走在岳麓山中的山道上散步談天,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一邊交流學習中的感想,調整緊張的思緒,憧憬美好的未來……</h3><h3> 我十分懷念我們的第一學生宿舍。紅磚青瓦的木質磚混結構,三層。我們十一位室友,曾居住在101室和202室各兩年。宿舍很擁擠,條件也很差,但這就是我們溫暖的家。我們朝夕相處、互相關心、互相照顧、團結友愛地度過了四年共同的生活。我記得10點半熄燈后每個寢室都有幾盞煤油燈仍在閃亮,伴隨著一些求知若渴的同學多學習近一個小時(我也是其中的一員);我也記得我們一起到教室自習,一起到操場鍛煉、打籃球、打排球的青春時光。</h3><h3> 我十分懷念母校的老師們和同學們。我在多次母校和校友會的會議上都說過:“湖南大學就是我的家。湖大老師們、同學們就是我的家人?!?lt;/h3><h3>雖然畢業(yè)已經(jīng)40年了,可是許多老師如鄒節(jié)銑、韋懷義、林昭淑、程厚義、黃人達、宋麟玉、張立中、石耀琨、李紅、龔明金、何祝華、楊春如、彭華芳……等等和藹可親的面容一直鮮活地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之中。他們學風嚴謹、認真敬業(yè)、誨人不倦、和藹可親,從專業(yè)到社會工作到為人都使我們受益匪淺。他們在我的成長道路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許多方面對我有深刻的影響。有些老師在畢業(yè)后與我還有很多聯(lián)系,對我有許多幫助。還有80年代的兩位老校長成文山老教授(我在北京主持校友會工作時與他多次見面)和翁祖澤老教授(從校長位置上退下來以后到上海工作,任上海校友會會長25年,在上海我一直是他的助手,來往密切),對我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翁校長溫文爾雅、學識淵博、老當益壯,為社會事業(yè)、為校友公益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四處奔波,長期奉獻,是我一生學習的楷模。</h3> <h3> 我懷念我們鑄造77級的同學們,他們就是我的主要家人。我們班上39人相處四年,親如一家。大家在學習上互相關心、在生活上互相幫助、在運動場互相鼓勵。我們在學校是同學是朋友,走出校門后更親,仍是好友。我們班在77、78級中表現(xiàn)不是最突出的,業(yè)績也不是名列前茅的,但是我認為,無論在學校還是走出校門之后,我們班都是最為團結友愛、最為真誠樸實、最為謙虛低調的群體。我們班自從畢業(yè)15周年以來至現(xiàn)在畢業(yè)40年,每五年就有班級大活動,每兩三年就有地區(qū)性小活動,只要唐班長和組委會發(fā)出召喚,大家就迅速響應、積極參加,有錢出錢(以王志新、伍東紅、趙軍、傅冠華為代表)、有力出力(以唐駕時、肖周志、肖習俊、郭克希為代表),輕松愉快,熱情洋溢。班上同學有事有難,其他同學知道后就會伸出幫助之手。我們班曾經(jīng)有過三四位同學失聯(lián),但在肖周志(老團支書)和有關同學不辭勞苦地四處尋找下,全都恢復了聯(lián)系。我班無論什么活動,與別班相比總是人到的最多的;大家無論職位高低,業(yè)績大小、名氣強弱,總是互相尊重、互相謙讓,非常和睦,從無大的爭議。</h3><h3>我與我班大多數(shù)同學親如好友甚至親如兄弟姐妹。我忘不了與王志新、趙軍往返邵陽常常同來同往、徹夜交談,忘不了陳宇明在山間草坪上教我武術、陪我在文工團搞后勤,忘不了肖習俊、麻太平介紹我入黨...... 我一生在多個單位學習、工作過,但是在離別時分,僅僅在兩個單位流過不舍的眼淚,其中一個就是在我們班上。我在校期間在校、系兩級學生會和文工團都工作過,只要缺人手,我就喊班上同學幫忙,許多同學幾乎隨叫隨到。我在北京讀研時,糧食定量供應不夠吃,幾位同學就給我寄糧票。我近一年身體不好,同學們都非常關心、幫忙尋醫(yī)問藥,甚至有同學表示必要時要為我捐器官。這些年我參與了校友總會許多活動和老文工團、老機械系不少活動的組織工作,班上同學都大力支持。我們老班長和團支書對我說:“你在外邊大膽地干吧,班上活動有我們呢。你需要什么支持,我們就會全力支持,我們是你的堅強后盾”,以上這些都使我十分感動,有這樣的班集體我還有什么后顧之憂?!當年生活在這樣的班集體真是十分幸運、是一種幸福!</h3><h3>畢業(yè)后幾十年一直很忙碌,每次回湖南一般只到長沙母校,任務完成就走。退休前后我才開始有時間專門旅游。到湖南、湖北旅游過湘西鳳凰、湘潭、衡山、岳陽、武漢、武當山、神農架等地,同學們不但十分熱情地接待,而且分別都有同學如陳宇明、唐駕時、肖習俊、李果智等在繁忙之中專門抽出幾天時間陪我外出旅游,朝夕相處;在武漢,管理十幾萬人大企業(yè)的歐陽兄白天非常忙,但專門抽出半天陪我們參觀工廠,還每天過來陪我吃早飯。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讓我如同回到家中。在這里,我要列出我們班所有好友的名單以利永久的記憶(以入校時學號為序):楊天寶、羅毓湘、孫桂珍、李亮、王建軍、王志新、李依芹、梅鐵漢、陳宇明、趙軍、麻太平、韓曉虹、陳琰如、章念斯、歐陽軍、伍東紅、易磊、李志民、傅冠華、易煥群、李元熔、郭克希、唐躍青、丁長江、鄧振華、肖習俊、吳健敏、肖周志、胡桂榮、唐駕時、劉力平、歐陽潔、陶瓊、李果智、付繼業(yè)、陳水先、朱超英、曾宇雄。</h3><h3>在湖大期間,在學校培養(yǎng)和熏陶下,除了抓緊學習之外,我積極參加許多社會活動、公益服務活動和多種體育運動,曾任系學生會副主席、校學生會委員、校學生文工團劇務隊長等等,在為集體、為同學服務方面熱心、熱情地做了一些工作。</h3><h3>我也十分懷念我在校、系兩級學生會、團委、文工團一起工作戰(zhàn)斗的戰(zhàn)友們。當年我們志趣相投、風華正茂,干起社會工作來生龍活虎,廢寢忘食,我們一起為學生刊物刻蠟板,搞印刷,一干就是一通宵;我們一起在學校禮堂搞文藝匯演,我們拉大幕、打燈光、制布景、抬鋼琴,連吃飯也顧不上,默默無聞做幕后英雄;我們一起為大家搞衛(wèi)生、清池塘,改善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至今想起仍有幾分激情、幾分自豪……</h3><h3>在湖大,我學到了應該學到的專業(yè)知識和學習方法,鑄就了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鍛煉了身體,培養(yǎng)了意志、社會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時還結交了一大批好友、摯友。除此之外,湖大還給了我文化素養(yǎng)、道德情操的熏陶,賦予我“實事求是、敢為人先”的精神(這就是我?guī)资陙矶啻胃矣谠诰热司然饡r沖在前面,敢于在校友們需要時挺身而出、1985年牽頭成立北京第一個校友會的原因之一)。湖大還有著我純真美好的初戀,盡管它如同多數(shù)初戀一樣無疾而終。</h3><h3>我十分感謝在校期間母校曾給予我的各種榮譽。在母校領導和老師辛勤培育下,我在德智體各方面有許多進步,母校也給予我厚愛和許多榮譽。歷次將我評為三好學生,多次評為校“三好學生標兵”和“優(yōu)秀團員”、“湖南省高校系統(tǒng)新長征突擊手”、“湖南省高校系統(tǒng)優(yōu)秀團員”。在大學第四年,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當時太嚴,全班僅我一人在校入黨),在思想上、政治上更上一層樓。通過這些,我也深刻體會到天道酬勤,辛苦耕耘必有收獲。在畢業(yè)時,我的各科成績均名列前茅,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攻讀碩士、博士。</h3> <p class="ql-block">我們77級是個優(yōu)秀的群體。44年前,我們這些七七級莘莘學子榮幸地考入母校,思想在這里陶冶、智慧在這里升華、青春在這里燃燒、理想在這里形成。經(jīng)歷了四載刻苦努力、火熱充實的大學生活,40年前,我們肩負著母校的希望、老師的囑托走向社會、走向四方。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走出校門后,我和我的同學們無論在高校、科研單位、還是在公司、企業(yè)、機關,我們都在為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的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一直在努力,一直在發(fā)奮圖強,一直在拼博奮斗。絕大多數(shù)同學在自己的崗位上、自己所在的領域里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和卓越的貢獻,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就拿我們班上來說,有不少大中型企業(yè)的領導,包括國內著名汽車公司的副總裁、大型保險公司副總裁等,有多位教書育人且有卓越學術貢獻的大學教授、博導……而我也從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先成為清華大學博士,又成為知名工業(yè)公司總經(jīng)理助理和大型房產(chǎn)公司總經(jīng)理,為我國汽車工業(yè)和房地產(chǎn)行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p><p class="ql-block">40年來我對母校的思念有增無減。我無論身在何地、身居何職,在順境時,對母校、對老師充滿了懷念之情、感激之情;在逆境時想到千年學府、想到母校的期望和自己的諾言,渾身就充滿了新的力量。每次回到母校,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就像在加油站的汽車又加滿了油。</p><p class="ql-block">大學畢業(yè)后我在北京學習6年、在英國大學學習一年多,回國后在中信集團、在兩家房產(chǎn)集團工作過更多年份。但現(xiàn)在看起來,距離遠近、時間長短都不是一個人思念的主要因素,思念的主要因素應該是個人的命運轉折、投入的感情和激情。我對母校湖大的感情比起曾學習、工作過的其它地方的感情都要深厚。也正因為此,我對湖大的關心最多,與湖大校友的來往最多,與湖大同學的感情最深,我的好友中湖大校友占一大半。畢業(yè)后我工作外的多數(shù)業(yè)余時間都用在了湖大校友會、湖大校友方面,為母校做了應該做的一些工作,長期作為北京、上海校友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為校友們組織了許多活動,熱情關心、幫助了一些校友。同時,自己在一些方面也受到母校及校友的關心和幫助。</p><p class="ql-block">2001年10月我光榮地當選為湖南大學校友總會副會長,后來連任數(shù)屆直到2020年。母校還多次邀請我作為杰出校友代表,回校為在校學生和畢業(yè)生做報告。這些都是湖大領導和廣大校友對自己信任、鞭策,也是賦予我新的責任。2006年起為了回報母校,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熱心公益、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我與老同學孫陽在母校出資設立了“朝陽優(yōu)秀學生干部獎學金”,2016年又延續(xù)十年為第二期,每年獎勵32位優(yōu)秀學生。如今,我們畢業(yè)40年了,我們可以對老師們自豪地說:我們無愧于學校的培養(yǎng)、老師的期望,無愧于祖國、無愧于這個偉大的時代。</p><p class="ql-block">近20年來直到“新冠”疫情之前,我因為參加校友總會活動、或者出席“朝陽獎學金”頒獎活動、或者參加年級和班級同學活動,幾乎每年都會回母校一次。每一次故地重游,同學相聚,我都很開心、很激動。77級畢業(yè)35周年時,我們曾組織了機械系全年級返校團聚活動,許多分別多年的老同學見面親密依舊,歡歌笑語,回憶往事,十分動情。同寢室學友熱淚漣漣,心潮澎湃,夜不能寐。我們欣喜地看到母校在這些年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生機勃勃、全面發(fā)展,我們感到萬分自豪和高興。我們也衷心祝福母校更上一層樓!</p><p class="ql-block">在我們77級畢業(yè)40周年之際,我心情激動,不禁填詞一首:</p><p class="ql-block">長相思</p><p class="ql-block">賀七七級畢業(yè)40周年</p><p class="ql-block">資水流,湘水流。學海事業(yè)苦做舟。拼搏永不休。</p><p class="ql-block">思悠悠,念悠悠。卌載回校解離愁。相擁熱淚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愛湖南大學,我愛岳麓山,我愛我們鑄造77級。湖大情思將伴隨著我的生命旅程,永不磨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周昭喜(湖南大學鑄造77級)</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于北京</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