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辭世“五七”追思 <p class="ql-block"> 媽媽的葬禮,所有兒、女、孫的小家庭每個人都從各地回來洛杉磯參與;居住在附近的母親的侄兒女孫和甥兒女孫,以及一些親朋好友都有出席。媽媽于11月11日入土為安,長眠于可遙望洛杉磯市中心區(qū),圣蓋博河及圣蓋博山谷的玫瑰山崗 - 當?shù)匾粋€墓園,與她娘家的親人(她母親,哥嫂姐姐等)為鄰。幾周來,在我魂牽夢縈的思念里,似乎發(fā)現(xiàn)我仍未離開母親的視線和牽掛,腦海里日夜銘刻著母親那慈祥的面容和疲憊的身軀。</p><p class="ql-block"> 我媽媽屬羊,我外祖母屬羊,我姐姐屬羊,我小弟弟的女兒也屬羊。我在大學工作時,學生對我的評價是“羊性較重”,眼神里和藹多于嚴厲;與學生亦師亦友,相處甚歡。我媽媽也是秉承著中華歷史文化“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tǒng);在我們五歲到九歲時期,當我們有犯錯時,也是使用“棍棒侍候”。她一般用小竹條,打手和腳,打到認識錯誤和保證不再重犯為止。我在姐弟中,算是接受懲罰最多的。因為我是長兄,兄弟間的打鬧惹禍一般認為是因我而起;媽媽不在家時,不聽從姐姐的指令;因為我喜歡到校園外與農(nóng)村的孩子一起玩,但他們都沒有鞋穿,所以我一般也不喜歡穿鞋,即使是冬天,以免顯得自己太特別和另類。而且在家里,媽媽對我們的要求是非常嚴厲的,她一貫認為:不嚴律子女,何以為師?她說對自己的子女不嚴格,是無法教育和影響其它學生的!我們四年級以后,媽媽基本就是以說服引導為主而不用棍棒了。我們姐弟四人在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與人打架斗毆或其它任何不良行為的情況,四姐弟在學生時期獲得的獎狀整個宿舍的四面墻也裝不下。</p><p class="ql-block"> “中國好還是美國好?” 這是我六七歲時(文革前)與一個老師一起玩的時候被問到;“當然美國好!” 我毫不猶豫地沖口而出(應該是童言無忌)。因為當時的年代,人們?nèi)币律偈?,物品供應匱乏,還整天呼吁著要解放世界上四分之三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人民;我們家除了父母親的工作收入外,小時候的衣服多是我叔婆(父親的嬸)從香港帶回來的;好的食品、常用藥品和兒童營養(yǎng)品是外婆從香港寄回來的;我們也知道姨媽是在美國,從寄回來的照片中早就認識了小汽車和洋樓。這段對話是后來讀初中時從母親以前的日記里看到而回想起來的,我并沒有在當時因這個回答而被揍。非常萬幸的是這位老師只把這段對話告訴了我媽媽,并沒有在文革時當作材料揭發(fā)出來,不然我媽媽的歷史可能是另一種情況?她在日記里寫道:孩子的回答,另我大吃一驚;出現(xiàn)這個情況是說明自己的世界觀還沒有改造好,在培養(yǎng)和引導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后一定要加強學習并引以為戒 ……。(這位老師是林浩然校長)</p><p class="ql-block"> 我們比較幸運和感恩的是成長在(大村)學校的校園里,接觸的人大多是師范學校畢業(yè)的老師,琴棋書畫,天文地理、數(shù)理化體,都非常出色;學校有圖書室,有不少的當代小說和小人書,那是我們假期里的主要精神食糧和消磨時間的方法。我們經(jīng)常與老師們一起讀報討論,做智力游戲,看老師們解答各種疑難問題,學會各種體育活動。還沒有讀書前(五六歲),我們家的宿舍在高年級教室的隔壁,所有學生都在朗讀一首詩的課文,然后輪流到課室外背誦給老師聽;一位同學背誦時沒法完成,我在附近玩耍時看到,就大聲地背出來想給這個同學提示,同時表示我都會了;“發(fā)了芽的榆樹,得了雨水更茂盛;孩子見了母親,怎么能不親近?紅花長在綠草里,草原顯得更美麗?!?。我是六歲時以旁聽生入學的,入學時五十個同班同學的名字,除了“戚”和“烱”這兩個字,其它都已經(jīng)認識。我媽媽曾經(jīng)教高年級的地理課,我們很小就接觸地球儀。知道中國和美國的位置和為什么中國的白天就是美國的晚上;知道地球上的海洋面積要遠大于陸地面積;知道中國的主要河流、山脈、湖泊以及沙漠的名字和位置。</p><p class="ql-block"> 文革時期,偉大領(lǐng)袖經(jīng)常有最新指示發(fā)表;不管是正在上課或工作,還是深更半夜,人們必須要馬上組織學習,游行慶祝,以示忠誠和緊跟,否則就是不忠而上綱上線。而學校的老師們每次都必須為游行準備橫額、標語、彩旗等,那緊張的工作如打仗般要求,準確快速且有序。一天凌晨,學校教導處(教師辦公室,三十個多個教師在一個大室?guī)мk公桌圍坐一起的地方)在慶祝最新指示發(fā)表還是其它活動的游行后出現(xiàn)反動標語,有人用毛筆寫了“打倒XXX”在一個老師的辦公桌面上,這在當時是罪可致死的“現(xiàn)行反革命”重大事件;縣公安局也派人來參與這個專案組的調(diào)查。當時“專案組”推論和懷疑“反標”是辦公桌的主人寫的;理由是該老師在參與有關(guān)宣傳準備活動至深夜后,剛睡下不久又被叫來寫標語和準備海報,心里不爽和深存厭氣,故寫下“反標”以示不滿。我媽媽當時是主持學校工作的,據(jù)理力爭,擺出這位老師的工作一向任勞任怨,工作出色,從來不會有消極或不滿情緒,不可能有這種動機和行為!幸好“貧管會”也支持我媽媽的觀點,這位老師被保住了。不然“欲加之罪 何患無辭”的年代是難以逃脫牢獄之災的。(后來“反標”一事也沒有查出結(jié)果。)我媽媽對于家庭出身有歷史問題的老師,不問出處,一視同仁,其它學校不敢接收的她接受;教育水平高的和工作出色的都給予重任和大膽使用,所以這個學校的教學水平和質(zhì)量一直都在同地區(qū)里首屈一指。</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一個假期(暑假或寒假)媽媽都帶我們到廣州舅母家,與表兄姐們一起玩,一起學習。在那時農(nóng)村的孩子到縣城去過的都是極少數(shù),更不要說省城了。動物園,兒童公園,文化公園,少年文化宮,工人文化宮,電影院等都是我們經(jīng)常去的地方,增長見聞,擴充視野,大家庭式的互助互讓,學習新東西和發(fā)展新路向的知識,是媽媽一直傾注于我們身上的內(nèi)容。我在廣州上的大學,從小與表兄姐妹們一起長大相處更多,在他們身上我學到了許多接人待物,孝敬老人等基本為人之道。后來媽媽被調(diào)到一個小村的學校當校長(我們兄弟仨人都已經(jīng)上大學了),這個學校的教師就多是本地高中畢業(yè)的年輕民辦老師;媽媽為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身體力行組織他們參與各種函授學習活動,并利用假期帶他們到廣州參觀學習和增長一下城市生活見聞和體現(xiàn)。為大家省錢,全都住在我舅母家(在客廳打地鋪);參觀廣州的學校,游覽公園,嘗試坐無軌電車等城市生活。這幫年輕老師在一次自由活動時參觀火車站,看到了火車,也想試試坐火車的經(jīng)歷,故買了一個站距離的火車票,然后沿著軌道往回走,結(jié)果是走了半天才回到廣州。幸好他們試的是廣佛(廣州到佛山)線,如果是京廣線一個站走一天都回不來。這個學校的教育質(zhì)量,在全公社的統(tǒng)考中后來居上,也進入了前矛之列。</p><p class="ql-block"> “媽媽”,這個稱謂是最可親可敬的,她像大地里悠悠的春風,像夏夜里清凈的明月,像山川流淌的秋水,像嚴冬里溫暖的太陽,讓兒女擁有健康的生活歷程,讓子孫永葆旺盛的青春。媽媽,為我們賦予了寶貴的生命和善良的靈魂,她用忍辱負重、無私奉獻的精神,用堅韌不拔、辛勤勞動的汗水,用熱心助人、大愛無疆的胸懷,…… 。使我們在人生的征途上永興不衰,守護著我們一步一步走到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感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母親長眠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母親的葬禮 - 追思悼念會場</p> <p class="ql-block">我和大弟弟為送別母親分別讀中英兩種語言的祭文</p> <p class="ql-block">小弟弟在回顧媽媽的過往</p> <p class="ql-block">家屬列隊接受親友的致意和回禮</p> <p class="ql-block">家人為媽媽作最后的跪拜送別</p> <p class="ql-block">墓地位置的遠眺</p> <p class="ql-block">1985年春節(jié)三代同堂</p> <p class="ql-block">2005年父母親為我兒子大學畢業(yè)在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園</p> <p class="ql-block">2019年四代同堂</p> <p class="ql-block">父母親與兒孫們在一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