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21年10月30日,紅太陽群一行10人,從陳林坪徒步到思蒙。大約12公里,上坡下坡,有點難度,但一般應(yīng)該可以完成。</h1> <h1> 本不想看到這樣的秋楓的。可是南方根本就沒有這樣的風(fēng)景。今天本來是 計劃紅色旅游在井岡山的,結(jié)果因為疫情再一次取消了。到處都可能有疫情,所以也只能躲在家里,最多的也就是隨徒步隊去山區(qū)去走一走。</h1> <h1> 今天報名的只有6員大將。向靜是唯一的報名女將。所以今天有明子和艾之兩位來了,構(gòu)成三個女人一臺戲的風(fēng)景。</h1> <h1> 路邊有橘子成熟了。品味人生說摘一個品味品味。味道也有點酸。這不叫偷。是品味呀。</h1> <h1> 今天有霧霾,光線是不太好,拍照是白乎乎地一片。但美女心情都很好。</h1> <h1> 冬茅上有點點的露珠。現(xiàn)在的是沒有秋天了。10月6日還是36度,如同酷暑,七號就只有10多度,馬上最低溫度就是個位數(shù)了。</h1> <h1> 從縣城花4塊錢公交車費,到陳林坪小學(xué)那里下車,然后往前面走200米左右,往江口方向的左手邊的路上山,都是水泥路,不難走。然后從這個地方走上小路。</h1> <h1> 剛下的雨,有點泥濘。路上有落葉,踩起來很舒服。</h1> <h1> 春天的時候應(yīng)該是很好走的。這段路還在上半年就聽他們在說要走,但有點難度。今天走一下看來也沒有太大的難度。</h1> <h1> 路邊的野花也挺漂亮的。</h1> <h1> 事實上,從小路上來,從公路也可以走到這里。這里還有一個院子,住有不少的人家。很多狗在汪汪在 大喊。</h1> <h1> 今天徒步的人都是平時走得比較多的。平時,趙群主怕組織徒步有風(fēng)險,只要有點雨,有點風(fēng),就放棄了。事實上,每次只要五個人以上,去走也挺好的。像今天這樣剛好是一桌人,不也挺好嗎?</h1> <h1> 路邊看到一匹白馬。有白馬就必須有唐僧。</h1> <h1> 女人的不這樣理解。說是白馬王子。</h1> <h1> 我也沒看清是白馬王子還是白馬公主,不過,這馬還是挺配合的。</h1> <h1> 板栗樹葉花花的了,有點秋天的味道了。</h1> <h1> 在尋找被別人遺忘的板栗??上侨思覔斓帽容^干凈。除了一地的板栗殼,只有一些斑駁的樹葉。</h1> <h1> 這就是我們這里的秋韻吧。除了板栗,也看不到什么 楓葉。再說,現(xiàn)在楓葉還正青著哩。</h1> <h1> 群主現(xiàn)在有點發(fā)福的跡象了。再不多走,肉肉就會長出來了。</h1> <h1> 這里有個小水庫或者說是 山塘,壩上有很多的冬茅。</h1> <h1> 我總感覺得我的手機拍照有點走形了。</h1> <h1> 山塘的水很少。里面甚至還有人種了不少的白菜。</h1> <h1> 到此一游,也得打個卡。</h1> <h1> 開懷大笑。山區(qū)走一走,人人都很舒心。</h1> <h1><p> 冬茅,就是平常說的冬茅草。冬茅草是一種很普通的草本植物,一蓬一蓬地生長著,葉子呈長劍形,草根卻在地下。</p>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冬茅草:根性涼,味甘,清熱解毒,可入藥。在偏僻山村,誰家有頭疼腦熱的,挖幾株冬茅草根,煎一碗湯服下,立馬見效。冬茅草莖粗,葉子一米多長,柔韌性極強,人們多用茅絮扎成掃把。遠古時代,人類祖先利用其特性掩體避丑。到了近代,編織蓑衣斗笠用來遮風(fēng)擋雨。用冬茅草蓋房苫頂披墻,冬曖夏涼,二十年不爛,三十年不朽,標準的“原生態(tài)環(huán)保空調(diào)”。</h1> <h1> 山仍青,水依然綠。</h1> <h1> 從壩前小路走下去。有點坡度。</h1> <h1> 然后就是沿頭水 渠往前走。這一段是比較平坦的好看,也有些風(fēng)景。</h1> <h1> 路邊有不少的板栗樹。也還有三五粒的板栗掉在地上。</h1> <h1> 游哥說像不像是劃 竹排。</h1> <h1> 大樹上還有不少的板栗吊在上面。所以走到這里,據(jù)說是本線路最不好走的地方。</h1> <h1> 大伙兒到樹下去撿板栗。結(jié)果那房子邊有個男的口齒不清地在喊,不要撿。不要撿。只好不撿了。</h1> <h1> 這里下去如果是下雨確實是不好走。有點危險,但是只要天晴,一般的人都可以隨便通過。</h1> <h1> 趙群主買了個新手機,拍照功能強大。很熱心為大家拍美照。</h1> <h1> 路上一地的板栗殼。</h1> <h1> 慢慢走,沒有問題的。</h1> <h1> 碰到一個正在撿板栗的老漢。老漢說今年的板栗不太結(jié)。板栗要5塊錢一斤。向靜花20塊錢買老漢撿的三斤多點的板栗吧。</h1> <h1> 群主為大家拍視頻。</h1> <h1> 這個樣子我總感覺有山大王的味道。</h1> <h1> 田都荒蕪了。</h1> <h1> 游哥在弄一些野花。</h1> <h1> 到這里休息了一會。吃點東西。這一邊就是屬于仁里沖村的地界了。</h1> <h1> 村民養(yǎng)的雞很多。</h1> <h1> 養(yǎng)的狗也不少。生人一近就汪汪直叫。有點嚇人。</h1> <h1> 游哥要擺拍炸果。</h1> <h1> 芭蕉的花。</h1> <h1> 走了三個多小時,走到思蒙的碼頭附近。</h1> <h1> 到思蒙的廣場拍個合影。背后的風(fēng)雨橋還沒有完全建成。</h1> <h1> 以下是趙群主,游哥等幫我拍的。</h1> <h1> 頭發(fā)全光光了。眼袋也不少。真的老了。</h1> <h1> 這是向靜買的板栗。</h1> <h1> 中午有瀟湘第一莊吃中飯,然后坐車返回縣城。</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