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自然真是神奇玄妙,不但將可可托海打造得水秀山綠,還用巨大的畫筆,粗線條地勾勒出世界罕見的露天地質(zhì)景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公元1931年8月11日,可可托海以南的卡拉先格爾地區(qū)發(fā)生了一場驚世大地震,史稱“富蘊大地震”。那場山崩地陷,驚天動地的大地震,形成170公里斷裂帶,為可可托海打造了一片寬闊的斷陷盆地和廣闊平坦的丘陵洼地。丘陵及洼地水草豐美,樹木林立。人跡罕至,隱秘于世外的地理位置,使得這片神奇的土地免遭人為破壞而保持著纖塵不染,遼遠通透的自然生態(tài)景致。蟄伏在美輪美奐景致下的奇礦異寶猶如繁星熠熠閃閃,將可可托海裝點得晶亮奪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可可托海因擁有地下寶藏而日漸聞名。國外地質(zhì)學家慕名而來,朝拜他們心中的麥加。1935年,前蘇聯(lián)地質(zhì)家赫洛舍夫率地質(zhì)考查團前來可可托海淘寶,溯額河而上,發(fā)現(xiàn)了8處堆疊著84種礦藏的世界級寶地,“3號坑”,便是其中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3號坑”,是一座世界級超大型稀有金屬礦,盛產(chǎn)世界上已知184種稀有礦物中的80種。3號坑的礦種之多,品位之高,儲量之豐富,層次之分明,為國內(nèi)獨有世界罕見,是中外地質(zhì)學家公認的“天然地質(zhì)礦產(chǎn)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國家遭遇經(jīng)濟困難時期,3號坑的稀有寶石占共和國償還外債總額的三分之一。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以及人造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所用鋰、鈹、鉭、鈮、銫等稀有金屬,主要來自神秘的3號坑。可以自豪地說,可可托海的歷史,是共和國稀有金屬發(fā)展的一頁華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打破國際核壟斷的縮影,是凝聚著華夏精神的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一面旗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然而,開采于1935,至1999年11月25日,隨著最后一車礦石舉升坑面,3號坑終因鋰資源枯竭而閉坑。曾讓炎黃子孫揚眉吐氣的“圣坑”,自此淡出世人的視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但資料反映,礦脈中還蘊藏著豐富的“鈹”資源。“鈹”作為高科技材料研發(fā)所需的稀有金屬,每噸市價高達160多萬元。進入新仟年,國家實施“危機礦山找礦項目”計劃。3號坑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煽赏泻U业V人的睿目穿過歷史煙云,在“重振圣坑雄風”的雄勁吶喊聲中,以嶄新的姿態(tài)佇立在時代高點上,點燃一炬振聾發(fā)聵的希望之火,讓世人矚目的圣坑重放異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民不會忘記,3號坑強了國威、振了軍威、壯了民威的輝煌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3號坑直徑300多米、深200米。坑的四壁猶如盤山道般地圈圈環(huán)繞上旋,形成13層螺旋狀運礦車道。礦坑氣勢壯觀,既猶如一只倒置的大草帽,更似一座古羅馬的巨型斗牛場。置身平整的坑底仰視,3號坑又如一座倒置的金字塔,穩(wěn)坐于綠色環(huán)抱的可可托海的重圍中。國內(nèi)獨有,國外罕見的84種稀有礦物,分布在兩千平方米范圍內(nèi)的十個礦物帶,由堆疊于其中的綠柱石、海藍寶石、紫水晶、芙蓉石、石榴石、碧璽等數(shù)十種寶石中的絕世珍品形成了一座天然寶石陳列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可可托海是一個迷,一個難解的迷。是一個夢,一個大寫的夢。有人為解夢而來,有人為尋夢而來,有人為圓夢而來。不知,他們的夢中都縈繞著什么?;蛟S,因為有夢,才有了可可托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