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西藏紀行4:走出阿里

懶人國%逍遙王

<p class="ql-block">  阿里地區(qū)位于中國西南邊陲、西藏的西部、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北接新疆,東與那曲、日喀則相連,西與尼泊爾、印度、克什米爾交界。<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里地區(qū)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之屋脊”、“世界第三極”、“生命之禁區(qū)”。境內(nèi)的名山大川、河流湖泊、人文勝跡不勝枚舉,無論走進阿里,還是走出阿里,常會令人情不自禁,流連忘返。</span></p> 1新藏線 <p class="ql-block">  新藏線有多條,我?guī)状巫叩亩际?19國道,又稱葉孜線,從新疆葉城到西藏日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達坂8個。2013年經(jīng)過時,還全是簡易砂礫公路,不僅有漫長的無人區(qū),而且經(jīng)常發(fā)生泥石流、塌方、滑坡、大雪封堵等?,F(xiàn)在道路已經(jīng)大為改觀,雖然風險系數(shù)下降,但是路上風光依舊,無人區(qū)的威風還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庫地達坂,是新藏線上新疆通往西藏方向的第一個達坂,達坂是維語中“埡口”的意思。雖然海拔3150米,但是類似“平地起高樓”,爬升陡度大,所以維語中稱之為“連猴子都爬不上去的雪山”。</span></p> <p class="ql-block">↑庫地達坂地勢極其險要,許多山體幾乎形成九十度的直角,風化破碎嚴重,沿途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巖石自然崩落。依山沿壁開鑿的27公里道路,基本無法硬化,是整個新藏線上唯一的非硬化路段。</p> <p class="ql-block">↑麻扎達坂,海拔4969米,新藏線第二個山口,也是最長的達坂,上下各有近40公里,“麻扎達坂尖,陡升五千三”。沿途冰峰高聳,寸草不長,怪石嶙峋,千姿百態(tài),鬼斧神工,令人敬畏。</p> <p class="ql-block">↑界山達坂,位于新疆與西藏的交界處,海拔高度一直在更新與替換。因為曾經(jīng)排名新藏線第一高、曾經(jīng)新藏的分界線、與死人溝相連這三個原因而著名。第一高現(xiàn)為K741處的紅土達坂,海拔5378米。</p> 2班公措 <p class="ql-block">  班公措是內(nèi)陸湖,位于阿里地區(qū)的日土縣境內(nèi),湖面海拔4240米,藏民稱之為“長脖子天鵝”,由三個狹長形小湖組成,東部為淡水湖,中部為半咸水湖,西部為咸水湖。目前中國實控東部班公措約68.5%;印度實控西部班公措約31.5%,面積191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廢棄的老路在湖邊時斷時續(xù),黃色的路面在藍色的湖邊刻劃著優(yōu)雅的曲線。遠處的群山高低起伏,在班公措面前紛紛展現(xiàn)各自最迷人最美的姿態(tà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觀鳥,鳥觀人。</span>班公措有10多個島嶼,其中著名的高原鳥島上棲息20多種鳥類,斑頭雁和棕頭鷗數(shù)量最多,每年的5-9月是最佳的觀鳥季。只要有人在湖邊觀景駐足,鷗鳥就聚攏來要吃的,它們會相互大聲爭吵,但不會相互虐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靜如明鏡,凈如仙境。</span>隨著道路的延展,湖面不斷變幻出墨綠、淡綠、淺藍和深藍等諸多色彩,高原湖泊那特有的純凈不停地沖擊著視野。</p> 3倫珠曲典寺 <p class="ql-block">  西藏位于中國的西部,阿里地區(qū)屬于西藏的西部,而日土縣位于阿里的西北部,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達到驚人的4500米。日土縣境內(nèi)的風景除了班公措,還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文景觀倫珠曲典寺。</span></p> <p class="ql-block">↑倫珠曲典寺,俗稱“小布達拉”,位于日土縣城15公里外的日土村。很遠就可以看見曠野中有一座孤零零拔地而起的小山,從下至上依山就勢地排布著眾多的石頭建筑,猶如一個巨大的古堡。</p> <p class="ql-block">↑公元7世紀,格薩爾王的大將賢巴在山上建立起第一座城堡。日土位于羌塘高原的西部邊緣,既是象雄王朝時的前沿要塞,也是古格王國時的邊境重地,所以自古以來日土宗山上的城堡就興建不斷,長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土宗政府的駐地,</span>政權(quán)、宗教、軍事、文化等在此集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只見神鴉,不聞社鼓。廢墟之下還有廢墟,堡壘之上還有堡壘。巨大的烏鴉在藍天與山頂盤旋滑翔,時而發(fā)出尖銳的叫聲,在城堡之間隨風回蕩。</p> <p class="ql-block">↑山頂之上布滿了古拙的石堡、臨崖的石壁、蒼涼的廢墟、高大的佛殿。行走其間,猶如時空穿越到了被遺忘的世界,古老的遺跡和往事的塵埃俯身可拾、滿目皆是。</p> 4扎達土林 <p class="ql-block">  扎達土林位于阿里地區(qū)的扎達縣境內(nèi),曾經(jīng)是遠古時期的大湖湖盆及大河河床。千萬年后,“滄海”雖沒變成“桑田”,但變成了方圓幾百平方公里的高低錯落的“樹林”。</p> <p class="ql-block">↑札達土林處于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公路穿行其中,不論向右向左都能大飽眼福。層層山巒,猶如巨蟒;條條溝壑,幻化迷彩。</p> <p class="ql-block">↑清晰的水位線逐層遞減,巨大而獨特的“建筑物”層次分明,沿著公路盤旋在高大的土林腳下,沉浸在幾十萬年的時光雕刻之中,不由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出神入化驚嘆不已。</p> <p class="ql-block">↑山巔奇峰,令人猶如來到地中海古羅馬戰(zhàn)場。艨艟巨艦,已然逼近巨石引渠一旁的海岸城堡。</p> 5托林寺 <p class="ql-block"> 托林寺坐落于扎達縣城的象泉河畔,始建于北宋時期的996年,是古格王國在阿里地區(qū)建造的第一座佛寺,“托林”藏語意為“飛翔空中永不墜落”。托林寺遺址中保留最好的是圍墻內(nèi)的幾座佛殿和僧居,圍墻以南是簡陋的藏民居,圍墻以北到象泉河之間是一大片氣勢恢宏的塔林遺址。</p> <p class="ql-block">↑太陽沒有升起的時分</p><p class="ql-block">都算是冷冷的夜。</p><p class="ql-block">對黎明的等待</p><p class="ql-block">往往不需要太多的理由。</p><p class="ql-block">古老的塔林</p><p class="ql-block">迎來又一天的第一束陽光,</p><p class="ql-block">靜謐的大地上又多了一天的滄桑。</p> <p class="ql-block">↑磚塔。四座13米高的紅磚塔,分布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托林寺遺址的四個邊角,</span>彼此相隔很遠,外型各不相同。與其他的托林寺建筑一樣,帶著濃郁的尼泊爾和印度風格,也有著本地藏民族藝術的深深烙印。</p> <p class="ql-block">↑白殿。進入托林寺是不需要門票的。如果買50元門票,就會有專人帶領,打開大門緊鎖的僧居、白殿、杜康殿三處,觀看托林三寶:巨大的麋鹿角、象牙質(zhì)五佛冠、阿底峽腳印的大鏇石。帶領我參觀的老者學識淵博,如數(shù)家珍。</p> <p class="ql-block">↑刻畫著經(jīng)文、咒語、圖像的瑪尼石。</p> <p class="ql-block">↑塔林遺址。<span style="font-size:18px;">排列整齊,分為兩組,每組塔群中又各有3條長塔,每條長塔由數(shù)十座或上百座形制相同的小塔串連而成,長度長達數(shù)百米,十分壯觀。長塔之間,還建有托林寺歷代高僧的墓塔。</span>古格雖然早已滅國,托林寺也大部損毀,但象泉河畔龐大的塔林遺址,依然可以見證昔日的王朝盛勢。</p> <p class="ql-block">↑象泉河岸。一去不返的象泉河水、雄奇滄桑的塔林廢墟、天邊清冷的連綿雪山、血色縱橫的落日余暉,共同編織了人世間這短暫而輝煌的幻境。</p> 6古格王國遺址 <p class="ql-block">  古格王國遺址,距離札達縣城約18公里。古格王朝約建于公元10世紀前后,在統(tǒng)治阿里地區(qū)約700多年后,這個盛極一時的古文明王國突然在歷史長河中神秘消失,直至1912年才被英國人麥克霍斯·揚“發(fā)現(xiàn)”。建筑、街道、文字、宗教洞窟、壁畫雕塑等等所有一切依然保留著當年瞬間毀滅的現(xiàn)場原樣。</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古格王朝都城是一座巨大的高原城堡,整座城堡建筑在一座300多米高的黃土坡上,地勢異常險峻,四周有相對開闊的象泉河谷?;趾陦延^的山峰土林,猶如巨大的屏障,層層疊疊守護著古格都城。</p> <p class="ql-block">↑海拔四千的古國遺跡,沉睡千年的高原文明。殘垣高聳,經(jīng)歷了幾世的繁華與一時的衰落;絕壁懸崖,似乎還在等待春天再次到來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曾經(jīng)的城市喧囂,如今的廢都寂靜。一個擁有偌大疆域、十萬人口的高度文明都市竟然一夜消失,不曾在歷史上留下半點記錄?,F(xiàn)代的科技手段雖然揭示了部分史實,猜測了末代國王和王國的滅亡命運,但是依然破解不了整個輝煌的古格文明突然消失之謎。戰(zhàn)火論、瘟疫說、沙漠化等等,也只能是后人的紙上猜測而已。</p> 7納木措 <p class="ql-block">  納木措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苯教第一神湖,位于拉薩市的當雄縣與那曲市的班戈縣交界處,班戈縣約占60%的湖面,當雄約占40%。納木措的南側(cè)和東側(cè)是高峻的岡底斯山脈和雄偉的念青唐古拉山脈,北側(cè)和西側(cè)是高原丘陵和廣闊的湖濱,廣闊的草原繞湖四周,天湖象一面巨大寶鏡,鑲嵌在藏北的草原上。</p> <p class="ql-block">↑站在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埡口,遠眺納木措。</p> <p class="ql-block">↑扎西半島↓,又稱為吉祥愛情島,納木措最大的半島,<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當雄縣境內(nèi)。也是我住宿幾天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納木措的中秋之月。</p> <p class="ql-block">↑迎賓石,又名夫妻石,兩石之間是天門。相傳納木措是掌管藏北草原財富的女神,所以藏區(qū)商販外出做生意大多前來朝拜,祈愿生意興?。ㄝ^低的迎賓石是納木措神)。</p> <p class="ql-block">↑合掌石,又名父母石。一傳是念青唐古拉和納木措的兩只手,兩掌相合,忠貞不渝。一傳是蓮花生大師的兩只手,兩掌相合,祈福萬物。</p> <p class="ql-block">↑背負淡水。納木措是咸水湖,只有當?shù)厝酥缼滋幍?,于是從湖邊來回背水,供應扎西半島的日常所需。</p> 8比如 <p class="ql-block">  比如縣位那曲市東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間,怒江的上游。<span style="font-size:18px;">平均海拔4000米,</span>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間有高山峽谷,四周冰山雪峰環(huán)繞。</p> <p class="ql-block">↑雪域牧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成公主塑像和廣場,位于S303公路旁。山坡上即是大名鼎鼎的達姆寺。</span></p> <p class="ql-block">↑達姆寺,又譯成達摩寺、達木寺、達爾木寺的,有著名的多多卡骷髏墻。參觀寺廟不用門票,如果去觀看天葬臺骷髏墻的話需要門票100元,然后喇嘛拿鑰匙開門。</p> <p class="ql-block">↑獨立的天葬臺院落。</p> <p class="ql-block">↑熱登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公元639年,又譯為日丹寺。</span>與達姆寺隔了一條怒江,遙遙相對。是另一處建有骷髏墻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熱登寺主殿。</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的天葬臺。門票100元。</p> <p class="ql-block">↑“怒江第一灣”的標牌處。不過百度詞條一般是指云南丙中洛為“怒江第一灣”。這里的怒江河床海拔3800米,河谷與山峰落差2200多米,在雪山映襯下蔚為壯觀。怒江源自那曲境內(nèi)的唐古拉山,流經(jīng)西藏云南,穿過緬甸注入印度洋,全長3240公里。</p> <p class="ql-block">↑怒江被當?shù)夭厝朔Q為“嘉母吾曲”,意為“漢族女子的汗液”。據(jù)傳文成公主入藏時路過比如茶曲,在達姆寺后方開鑿了一口溫泉,為當?shù)夭孛胥逶『陀盟?,醫(yī)治長期發(fā)生的鼠疫和眼病,并讓隨行工匠傳授精耕與紡織技術等。茶曲,是藏語中溫泉的意思。文成公主沐浴時的汗水最后流進了黑河,所以后人將黑河改名“嘉母吾曲”以做紀念。</p> <p class="ql-block">↑比如寺,位于縣城的寧波中路,每天早晨都會有當?shù)夭孛袂皝砝@寺轉(zhuǎn)山。</p> <p class="ql-block">↑從比如縣到索縣的雪山埡口,導航里居然沒有。這條公路近了150公里,但是需要翻過一座雪山和走約30公里的冰雪路段。</p> 9孜珠寺 <p class="ql-block">  孜珠寺位于昌都地區(qū)丁青縣的孜珠山上,317國道從山腳下經(jīng)過,海拔4800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廟之一,始建于三千年前。</p> <p class="ql-block">↑G317的岔路進來,兩邊的山崖猶如刀劈斧砍過的石門,緊緊夾住谷底蜿蜒的公路和奔騰的小河。谷底的平坦公路過后,是一段18公里的碎石急彎陡坡盤山路。直到最后一個彎道,海拔4800米的孜珠寺才在眼前露出幾處雄奇的佛殿。</p> <p class="ql-block">↑孜珠寺全景。孜珠寺是康區(qū)一帶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教徒最多、苯教儀軌保存最完整的苯教寺廟之一。苯教是藏區(qū)最原始的宗教,曾是各部落王國的國教,佛教入藏后才逐漸退出了最高舞臺。</p> <p class="ql-block">↑孜珠山是苯教的四大神山之一,后山坡的轉(zhuǎn)山路上景點比較多,都是幾千年來苯教的大成就者的修行處和自顯神跡。許多修行處都是自然洞穴或縫隙,然后通過鐵梯、木梯、石階、原始坑槽相互交通。</p> <p class="ql-block">↑山頂天橋上的俯視。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在幾千年與原始自然的抗爭中,人們創(chuàng)造出直至今日也感到匪夷所思的許多奇跡。海拔4800米的孜珠山的生存條件非常艱苦,對我來說呼吸都有些困難。而藏民們憑借雙手,一磚一瓦在絕壁陡崖上建起如此龐大的宮殿樓群,不能不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間奇觀。</p> <p class="ql-block">↑孜珠寺是一座真正的天空之城,人們在這處巔峰世界里,生活、上學、勞作、修行、弘法、寫作、禮佛,遠離世俗,寂靜修法。</p> 10卡瑪多塔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卡瑪多塔林,位于昌都市</span>類烏齊縣的G317公路旁?,F(xiàn)存有108座佛塔,占地面積2100多平米。</p> <p class="ql-block">↑主殿經(jīng)堂,供奉蓮花生大師。</p> <p class="ql-block">↑這些建造于800多年前的古塔,形態(tài)各異,大小皆有,依然保持著早期佛塔的四方形外形,通過木條和泥土來層疊搭建,在藏語里被解釋為像房子一樣的塔。</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瑪尼堆。</p> <p class="ql-block">↑卡瑪多塔林旁邊的游牧帳篷。</p> 11昌都市區(qū) <p class="ql-block">  昌都,又稱“康”,<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藏七區(qū)之一</span>,地處橫斷山脈和三江流域,與青川滇和緬甸接壤,是西藏的東方門戶,自古即是“茶馬古道”要地,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代曾是女性為王的“東女國”</span>。昌都,藏語意為“水匯合處”,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匯為瀾滄江,昌都之稱由此而來。</p> <p class="ql-block">↑強巴林寺,康區(qū)最大寺廟,由宗喀巴弟子喜繞松布1444年創(chuàng)建。擁有五大<span style="font-size:18px;">活佛</span>世系,十二個扎倉,僧人最多時達5000余人,并轄周圍小寺70多座。</p> <p class="ql-block">↑強巴林寺主要建筑保存完好,經(jīng)堂內(nèi)的各類佛像、雕塑、壁畫、唐卡等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匯集了昌都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代表了昌都一帶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昌都市區(qū)較為繁華,現(xiàn)代化的都市氣息與內(nèi)地并無二致。</p> <p class="ql-block">↑昌都解放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西藏紀行4集全部完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