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是福建西部一個偏僻的客家小山村,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孩童們都翹首以盼著過年,因為過年不僅可以和伙伴們痛快地玩耍,更饞人的是大年初一能著(音zhuo,同“穿”意)上新衣服,挨家挨戶去“打(索取的意思)馬薺”。</p><p class="ql-block"> 馬薺,其實是一種叫“荸薺”的果蔬植物的球莖,因為常被用來做名叫“清水馬蹄"的佐食,所以當(dāng)?shù)亟凶鳌榜R薺”?!按蝰R薺”打的主要是荸薺,但也不完全是,起初有炒黃豆、炒帶殼花生、炒谷子,后來品種花樣越來越多,爆米花、糖果、餅干、蘭花根等等,只要是便于攜帶的點心、小吃,都可作為派送物料。 </p> <p class="ql-block"> “打馬薺”有一定范圍和路線,據(jù)長輩們說解放前本村人口不多,基本覆蓋整個村子,甚至有部分孩童逾越村界“出村訪問”的。后來到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人口急劇增長,于是村里約定俗成分為四片區(qū)域,我家處于村子最南端區(qū)域,俗稱“下節(jié)子”,兩個村民小組(以前叫“生產(chǎn)隊”),大概四五十戶人家。“打馬薺”的路線一般由近而遠(yuǎn),從自家出發(fā),挨家挨戶走,形成一條路線,最終回到家里盤點收獲、和家人分享,有的還留部分后面慢慢享用。</p><p class="ql-block"> “打馬薺”需要“組隊”,發(fā)小們提前幾天就約好了,或哥哥姐姐牽著、背著弟弟妹妹,或老練的帶上靦腆害羞的。那時“農(nóng)村三霸”橫行,幾乎每家都養(yǎng)狗,一些狗對陌生人很兇,秀蓮婆家里更養(yǎng)了幾只看家護(hù)院的大鵝,看到個子小的孩童就“呱呱呱”叫著追過來,膽子小的孩童連路過都小心翼翼、或者寧愿繞著走,根本就不敢去“打馬薺”了。 </p> <p class="ql-block"> “打馬薺”需要帶必備道具,主要是用于接受、收納荸薺、糖果的袋子,那時候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五花八門的,塑料袋、蛇皮袋、布袋,甚至草織袋,一些在校的孩童頭幾天早早地把書本文具清空,炫耀地帶上顯眼書包,特別拉風(fēng)。大年初一時常天氣很冷,下雨也是常有的事,但是絲毫不影響孩童們的熱情,不過就得全付武裝地帶上雨具了,那時的雨具,也是花樣很多,十八般武藝都用上了,有頭上戴頂斗笠,也有把薄膜改造成雨衣的,甚至還有穿著厚重刺人的蓑衣的......行走在雨中的鄉(xiāng)村小道上,成為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p><p class="ql-block"> 據(jù)初步考證,“打馬薺”是明清之際,孩童年初一挨家挨戶給長輩拜早年,主人派發(fā)點心作為獎勵的一種習(xí)俗。到后來,漸漸衍化成孩童“合理合俗”到各家各戶索賞的活動,淡化了拜年的內(nèi)容。有些孩童天沒亮就早早就起床,飛速穿上新衣服,迫不及待地開啟“打馬薺”模式。一些大人還沒起床,就聽到門外孩童“打馬薺咯、打馬薺咯”的嬉笑吆喝聲,趕緊清清嗓子大聲應(yīng)著“來啦來啦”,睡眼惺忪地趕緊起床,拿出年前就已備好的荸薺、炒黃豆等點心食材,滿臉笑容地分發(fā)給孩童們,可不能怠慢了新年的第一批“小客人”??!嘴巴甜的孩童向長輩們拜年,對年長、輩分大一點說“祝您過起新年健如龍虎、添福添壽”、對中年人一般說“財丁兩盛、身體健康”,對于年輕的哥哥嫂子則應(yīng)祝?!霸缟F子、萬事如意”,也有祝?!斑^起新年,加賺百萬,愛咁多賺咁多”等。六蓮婆、五妹婆經(jīng)?!捌摹?,避開同去的孩童,私下給嘴巴甜的孩童(比如我)多抓幾個荸薺或者一把豆子。</p> <p class="ql-block"> “從前車馬慢”的時代,村民們還能夠通過“打馬薺”的習(xí)俗活動,進(jìn)行“人口普查”,比如詢問某孩童叫什么名、是誰家的兒女,或者問誰家有幾個兒女,誰家又添了人丁......那時候,本村本片的人,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互相熟悉,也拎得清親屬關(guān)系。我小學(xué)畢業(yè)就離開老家到縣城求學(xué),后來到更遠(yuǎn)的地方讀大學(xué)、再后來參加工作,父母親也隨我們兄弟入城近二十年,近親屬也大都搬離了老家,所以二十多年我都沒在老家過年了。近些年回到老家,一些稍微年輕的長輩或者哥嫂輩還能認(rèn)出我,喊我小名寒暄不停。而一些碩果僅存的高齡的叔公叔婆,年級大了記性差,每每在我自我介紹之后,都感慨說“不敢認(rèn)了”。</p><p class="ql-block"> 而今,經(jīng)濟(jì)條件好了,家里都備著各式各樣的零食,現(xiàn)在的孩童再也不愁吃愁穿了!偶爾間與老家的發(fā)小聊起老家的一些事情,才知道近幾年基本沒有孩童愿意挨家挨戶去“打馬薺”了,大年初一早上,近親的長輩都簡單省事地向小輩們派發(fā)紅包。當(dāng)然,有些講規(guī)矩、重禮儀風(fēng)俗的長輩,在新春第一天還是習(xí)慣性地塞幾個桔子、蘋果或一把點心糖果給親緣近或左鄰右舍的孩童,寓意著新年大吉大利、平安健康或生活甜蜜的美好祝福,還依稀看得到一點當(dāng)年“打馬薺”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文章無任何商業(yè)用途,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