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29日離開珠穆朗瑪峰趕往阿里,下午途徑吉隆縣的佩枯錯湖又名拉錯新錯,是日喀則地區(qū)最大的湖泊,面積300多平方千米,海拔4590米,屬半咸水湖。該湖三面環(huán)山,地形開闊,魚類資源豐富,湖岸有野馬、藏野驢、藏羚羊、仙鶴、黃鴨、灰鴨等野生動物活動。</p> <p class="ql-block">驅(qū)車繼續(xù)向阿里前行,途徑日喀則市仲巴的仲巴沙漠景區(qū),仲巴縣平均海拔5000米</p> <p class="ql-block"> 當你駕車從仲巴縣城開往帕羊鎮(zhèn)的途中,可以看到一座座沙丘在公路的兩邊,在陽光的照耀下,呈現(xiàn)出五彩光芒,這就是五彩沙漠。金黃色的沙子,遠處紅色山體,加上一些綠色植被,構(gòu)成了這一奇景。</p> <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31日下午進入阿里地區(qū)</p><p class="ql-block">美麗景點圣湖瑪旁雍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面積400多平方公里。許多宗教典籍和傳說中都曾記載描述過瑪旁雍錯</p> <p class="ql-block">瑪旁雍錯在印度傳說中稱這里是濕婆大神和他的妻子——喜瑪拉雅山的女兒烏瑪女神沐浴的地方,而西藏的古代傳說認為這里是廣財龍神居住的地方?,斉杂捍胗址Q瑪法雍措,藏語意為“永恒不敗的碧玉湖”</p> <p class="ql-block">在佛教傳說中,認為瑪旁雍錯的湖水直接來自神山的融雪,是圣水,用它來洗浴能清除人們心靈上的五毒,肌膚上的污穢,使人的心靈純潔。</p> <p class="ql-block">2821年8月1日古格王朝遺址</p><p class="ql-block"> 位于阿里地區(qū)嘎爾縣的一座土山上。公元10世紀前半期建立,前后世襲了16個國王。古格王國遺址王宮城堡是從10-16世紀不斷擴建的。古格王國遺址占地約18萬平方米,從山麓到山頂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達600余座,形成一座龐大的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古格王朝整座城堡建筑在一座300多米高的黃土坡上,地勢險峻,洞穴、佛塔、碉樓、廟宇、王宮有序布局,自下而上,依山迭砌,直逼長空,氣勢恢弘壯觀。這些洞穴多為居室,密密麻麻遍布山坡</p> <p class="ql-block">當?shù)谝谎劭吹剿鼤r,被它的凄美它的滄桑給深深的震撼了:曾經(jīng)無數(shù)個日夜風吹雨打,你被遺忘在歲月的深處中。寂靜的高原上,風在撫摸著你滄桑的容顏,一如往昔。踏著風雨侵蝕的臺階,一步一步走近你,請告訴我,繁華與廢墟怎么就是在頃刻之間?</p> <p class="ql-block">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國,王朝的建立大概從9世紀開始,在統(tǒng)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紀結(jié)束,前后世襲了16個國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權(quán),其統(tǒng)治范圍最盛時遍及阿里全境。它不僅是吐蕃世系的延續(xù),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點,并由此逐漸達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早對這座古城遺址進行考察的是英國人麥克活斯·揚。1912年,他從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來到這里進行考察。此后便有探險家、旅行者、攝影家和藝術(shù)家們源源不斷地來探奇幽。</p><p class="ql-block">但真正的科學(xué)考察是從1985年西藏自治區(qū)文管會組織的考察隊開始的。自此,這個消亡了350年的王國就出現(xiàn)在了人們的視野里,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旅行者。</p> <p class="ql-block">古格王國最神秘的地方在于,擁有如此成熟、燦爛文化的王國是如何在一夜之間突然、徹底消失的。在其后的幾個世紀,人類幾乎不知其存在,沒有人類活動去破壞它的建筑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壁畫和藝術(shù)風格。它甚至保留著遭到毀滅的現(xiàn)場,唯一不能夠了解的,就是這一切是如何發(fā)生的。</p><p class="ql-block">在17世紀的時候,古格里面已經(jīng)有了西方來的傳教士,當時的古格王和古格的宗教領(lǐng)袖——其實是國王的弟弟矛盾比較深,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古格國王開始借助西方傳教士的力量削弱佛教的影響。1633年,僧侶們發(fā)動叛亂,古格王的弟弟勾結(jié)了與古格同宗的拉達克王室利用拉達克的軍隊攻打古格都城,企圖推翻古格王朝,于是一場殘酷的攻堅戰(zhàn)就在這里打響。</p> <p class="ql-block">從記載和考察的結(jié)果上看,戰(zhàn)爭造成的屠殺和掠奪并不足以毀滅古格文明。可事實上,硝煙散盡的古格王國卻迅速惡化是主要的原因。的確,古格遺址一帶沙漠化程度十分嚴重,當年能養(yǎng)活10萬之眾的綠洲,今天已所剩無幾了。但是問題還是那10萬人去哪里了,如果是遷徙走了話就一定會有后裔知道之后的歷史。另外還有很多猜測,諸如天災(zāi)、瘟疫等,但都不足以使得繁榮富強的文明突然間完全徹底消失,而且沒有留下任何有說服力的證據(j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藏札達土林國家地質(zhì)公園位于西藏自治區(qū)西南部阿里地區(qū)的札達縣境內(nèi)。2005年8月國土資源部批準為第四批國家地質(zhì)公園。是一個以奧陶系紅色碳酸鹽巖組成的石林為特色,以及巖溶峽谷、溶洞、湖泉、瀑布地貌景觀的綜合型地質(zhì)公園。包括紅石林巖溶地貌景區(qū)、坐龍溪峽谷景區(qū)和棲鳳湖酉水河水體地貌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1日傍晚到達神山崗仁波齊</p><p class="ql-block">岡仁波齊位于東經(jīng)81.°,北緯31°海拔6638米,是岡底斯山的主峰。岡仁波齊峰形似金字塔(藏民稱象“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對稱。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標志,意為佛法永存,代表著吉祥與護佑</p> <p class="ql-block">電影《岡仁波齊》向世人掀開了藏族人圣潔信仰的冰山一角,它講述生死,不卑不亢,無喜無悲。虔誠而淳樸的藏族人為朝圣而生,亦為朝圣而死,是一種對自然及信仰的絕對尊重與膜拜。在轉(zhuǎn)山這條路上,有人死去,也有人出生,因為對藏人來說,岡仁波齊是最神圣的存在,據(jù)傳佛教中的須彌山就是岡仁波齊,更是勝樂金剛的居所,是無量幸福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是岡仁波齊?</p><p class="ql-block">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對山峰的崇拜會像西藏一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藏民對山峰的崇拜簡直登峰造極,放眼整個藏族文化地區(qū),凡山皆有神,大到領(lǐng)袖群倫的四大神山、八大神山,小到村落守護神的部落神山,文化豐富、體系完整、門類復(fù)雜,這之中地位最高、影響最廣的必然是岡仁波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