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位通才,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驅(qū),他最早將油畫、鋼琴、話劇引入中國,擅長書法、詩詞、丹青、音律、金石,是整個學(xué)術(shù)界神一般的存在。</p><p class="ql-block">我們非常熟悉的一首歌《送別》就是他的作品: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多年以后,演唱此曲的樸樹感嘆,如果這歌詞是自己寫的,愿意當(dāng)場死去…</p><p class="ql-block">李叔同多才多藝,他還是個出色的書法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弘一法師早期作品</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臨魏靈藏造像(早年)</p><p class="ql-block">葉圣陶在談弘一晚年書法時說:“弘一法師近幾年的書法,有人說近于晉人。但是,摹仿的哪一家實在說不出。我不懂書法,然而極喜歡他的字。若問他的字為什么使我喜歡,我只能直覺地回答,因為它蘊(yùn)藉有味。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溫良謙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顏悅色,在那里從容論道,毫不矜才使氣,功夫在筆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焙胍环◣煟?dāng)代著名高僧,原名李叔同。</p><p class="ql-block">李叔同出家后,更名演音,號弘一,諸藝俱疏,唯書法不廢。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一個富足的書香門第,1912年前往上海,后應(yīng)聘至杭州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教授國畫、音樂。1918年正值盛年并處在藝術(shù)巔峰的李叔同毅然決然的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從此淡泊名利、孑然一身。</p> <p class="ql-block">臨張猛龍碑(早年)</p><p class="ql-block">其實我的感覺和葉圣陶先生一樣,弘一法師的書法給我一種淡雅、從容、謙謙君子的感覺,初看結(jié)構(gòu)并不是很美麗,但是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賞心悅目,讓很多人為之著迷,可以說弘一法師把書法的質(zhì)樸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删褪沁@樣的一位書法家的作品,卻被很多網(wǎng)友稱之為丑書,難道當(dāng)今的美育真的沒有跟上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當(dāng)今美育難道如此之差?</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隸書四條屏(臨楊峴,1899)</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師的書法由在俗時的絢爛到脫俗后的平淡,是修心的結(jié)果,是大師心靈境界的升華,出家之前的弘一法師字體寫的也非常好,當(dāng)時的水平已經(jīng)可以躋身于民國大家的行列,其魏碑書法大氣磅礴、剛勁挺拔、用筆果斷且多用方筆。出家以后的弘一法師在性格和人生追求上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也反映到了書法上,出家以后弘一法師的書法變得厚重圓潤起來,不僅沒有了斬釘截鐵的方筆,筆畫都變得柔和起來,連鋒利的鉤畫都顯得那么平易近人。這和弘一法師在y佛教上的修為有很大的關(guān)系。弘一法師的書法大概可以分為早、中、晚三個不同風(fēng)格時期。上面的幾幅作品,都是李叔同早期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弘一法師中期作品</p> <p class="ql-block">佛號與蓮池大師偈語(1922)</p><p class="ql-block">這五年多(1918年秋—1923年),弘一還沒有走出“俗書”路子,北碑還是他書法的核心,《張猛龍碑》碑陰書法,帖學(xué)中的圓筆的運用,讓北碑方筆的剛猛,慢慢減輕。</p> 佛號與慈照宗主法語<h3> <p class="ql-block"><b>3</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弘一法師晚期書法作品</p> 下面這件作品意義非凡,是弘一法師生命中最后一幅作品。瀟散之氣到達(dá)了極致,為他一生的修行畫上了圓滿。 弘一法師書法的線條瀟灑之境,令人著迷,從魏碑化古脫變而來,對于書法專業(yè)圈而言,如同一例圭表,是出帖與寫我的典范。但依舊不少網(wǎng)友卻說是丑書,你怎么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