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一早,我們乘網約車前往浦東機場,幾經波折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之旅終于開始付諸實施了。就在今日凌晨,突然收到了春秋航空發(fā)來的通知,告之我們即將乘坐的航班已被臨時取消。我倆懵了幾分鐘后便著手應對,先聯系攜程平臺落實消息真假,然后上網搶購了當日上午上海航空飛往哈爾濱的機票。雖然價格比原先的機票貴了不少,但不至于打亂我們的旅游計劃,有點損失也就不介意了。 這里真的要吐槽一下春秋航空,光告知因航班取消可以退票,但沒有任何跟進的解決方案,以后對這家廉價航空可要敬而遠之了!我們乘坐的上海航空的航班在經停山東臨沂后,按時抵達了哈爾濱。想不到哈爾濱的夏天竟是水網縱橫的旖旎世界,與我們腦海里的北國風光大相徑庭。 在哈爾濱機場與三位早我倆到達的浙江朋友會合后,乘坐機場大巴到達哈爾濱火車站。此時得知,由于當天上午9時余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自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所以相關航線上的航班都有不同程度的晚點。我們到達哈爾濱火車站后,已不便再去看市容,于是就在附近消磨時間,順便解決晚餐。<br> 這次到內蒙古游玩,本來還有溫州的四人同行,分別是我小妹兩口子和小妹的一對閨蜜。遺憾的是,由于十天前溫州出現了幾例新冠感染者,整個城市都進入了比較緊張的狀態(tài),單位收緊了外出審批,醫(yī)院更是要求全體人員在崗。他們四位在臨出發(fā)前一天作了出放棄的決定,所以最后只有我們五人成行了。 圖中這位最沉穩(wěn)的是浙大朱教授,他是我的老鄉(xiāng)兼學長。在校時只知道他是個學霸,想不到此行他背來了五個大小不一的蔡司專業(yè)鏡頭,才知道他在攝影方面也造詣不淺。一對個子高的是我倆,看過我們游記的朋友都認識。右邊穿綠衣的女士網名叫糖雨曦,她是我倆的同學,當年是浙大女子中長跑No.1。穿粉色衣服的女士網名春暖,她是糖雨曦的中學同學,曾是一個戶外活動的好手,可是去年不小心在家摔了一跤,還沒有完全恢復。希望通過這次旅游,她的膝關節(jié)能得到恢復性的鍛煉。<br>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經成為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且旅游的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旅行社組織的團隊游仍是不少人的選擇,但突出個性的定制游、自助游、自駕游也越來越受歡迎,還有更具刺激和挑戰(zhàn)性的戶外徒步和騎車游等,也漸漸成為了一種時尚。我們在站前廣場碰到了兩位七十多歲的老兄,自行車前兜上插著國旗的那一位,已經從甘肅北上騎行五十多天了,把黑龍江、遼寧、內蒙古已基本轉了個遍。他每到一地就會聯系當地的騎游愛好者結伴而行,我身邊的這一位是哈爾濱當地的騎友加導游。望著他們飽經風霜的臉龐,我真是打心底里為他們點贊。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中東鐵路的建設,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烙印的近代火車站也隨之誕生。作為中東鐵路初建時唯一的一等大站哈爾濱站,誕生在1899年,兩個甲子的風云歲月,滄海桑田般的四代站房變遷,是哈爾濱城市發(fā)展的一個縮影。 第一代站房設計者是俄國建筑師基特維奇,始建于1902年,1904年竣工,采用當時風靡的新藝術建筑風格,形式美輪美奐,后因中蘇交惡而在1959年被拆除。由于種種原因,第二代站房的建設時斷時續(xù),先后經四次擴建,歷時29年,于1989年10月1日才最后完成。不過當時因財力所限,兩端配樓建好以后,已無力建設主樓,遂成了哈爾濱人戲謔的“四大怪”之一:火車站兩邊蓋。第三代火車站的建設是改革開放后,在中間雖然加上了主樓,但在建筑美學上讓人詬病。<br> 我們現在所見,已是2017年完工的第四代站房了。從外觀看,改造后的哈爾濱站主樓基本上恢復了百年前的樣貌,成為了一個集歷史文化、休閑旅游、商貿交通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新中心和哈爾濱城市的新地標!<br> 哈爾濱火車站是全國規(guī)模第二大歐式風格火車站,東北三省第四大火車站,聯結的線路有哈齊高速鐵路、京哈高速鐵路、京哈鐵路、濱洲鐵路、濱綏鐵路、哈牡高速鐵路,樞紐地位日益突出,對打造以哈爾濱為中心的黑龍江快速客運樞紐,加快黑龍江融入全國高速鐵路網,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由于飛往海拉爾機場的航班比較有限,所以我們選擇了先飛到哈爾濱,然后再坐夜車到海拉爾的方案。晚上八點多,我們登上了哈爾濱開往內蒙古海拉爾的列車,隔日上午6點多就能到達海拉爾,很好的銜接起既定的行程。順便提一下,從哈爾濱到海拉爾的夜班火車臥鋪票非常緊張,特別是軟臥票,通常是12306平臺一放出來就秒光,我是事先做好準備才搶到了兩張。 也許是昨晚在車上睡的早,也許是夾雜著點興奮的緣故,18日凌晨四點多我就醒來了。拉開窗簾一看,雖然天色有點陰,但已經足夠明亮,心心念念的呼倫貝爾大草已經真真切切地出現在了眼前。這個季節(jié)的內蒙古,基本上是晨4時左右日出,晚8時左右日落,白晝的時間比較長,特別適合觀光旅游。 這次呼倫貝爾之旅,是我們自己制定的旅游路線,在海拉爾租車和駕駛員。由于原先是9人出行,所以我們訂的是一輛14座的車子,臨時四人取消后,換車已來不及,不過經過協(xié)商,在租車費用上作了一點調整。 一出海拉爾火車站,我們的隨車駕駛員劉師傅已經在出站口等我們了,他的第一項服務就是為我們在海拉爾車站拍了集體照。海拉爾是因城市北部的海拉爾河而得名,是由蒙古語“哈利亞爾”音轉而來,意為“野韭菜”,因海拉爾河兩岸過去長滿野韭菜,故取名為“海拉爾”。海拉爾是呼倫貝爾市的一個區(qū),也是呼倫貝爾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內蒙古是中國煤炭資源極其豐富的地方,全區(qū)累計查明煤炭資源量10246億噸,居全國首位。在遼闊的內蒙古境內,燃煤熱電廠成了一道常見的工業(yè)風景。<br> 根據我們的旅游計劃,到達海拉爾后,當天就趕至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游覽了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之后,我們再返至阿爾山市過夜,接下來按順時針方向去新巴爾虎左旗、滿洲里、黑山頭、莫爾道嘎、室韋、額爾古納,最后回到海拉爾再各自返家。附上我小妹為此次旅行準備的線路圖,以便各位對我們的行程有個直觀的認識。 大多數人在游覽呼倫貝爾大草原時,走的是逆時針的線路,而我們?yōu)槭裁错槙r針而行呢?因為我們要避開旅游高峰,在六月中旬就出發(fā),按照往年的經驗,這個時候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還不是最旺,所以我們要盡可能把草原留到最后再玩。 想不到今年內蒙古雨水特別多,到處已是一派水草豐美的景色。一路上駕駛員直說,我們碰上了難得一見的好年頭,運氣好到爆了!車出海拉爾,就是無邊無際的草場,好象要將天空也染成一片碧綠。在天地間緩緩移動的花奶牛、白綿羊,怡然自得地享受著大地的恩賜,蒼茫遼闊的牧場風光令人止不住哼起了《呼倫貝爾大草原》。<br> 牛羊仿佛是草原上的主人,挑選著最嫩的青草,率性地橫穿馬路。初來乍到,我們滿眼都是新奇,不斷地喊師傅放慢車速,有時干脆就停車拍照。 路過一個叫伊敏的地方,它屬于我國三個少數民族自治旗之一的鄂溫克族自治旗。據駕駛員介紹,伊敏因礦建鎮(zhèn),1976年華能集團在此開采煤炭,才有了后來繁榮的伊敏鎮(zhèn)。因為電力輸送比煤炭運輸更加方便,于是又在當地建起了華能伊敏電廠,高大成組的煙囪也就成了伊敏的地標性建筑。<br> 走出伊敏,又是遼闊無垠的鄂溫克草原,路旁深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木構驛站,毫無疑問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呼倫貝爾市新近建造的旅游服務驛站,均布置在該市重要的旅游線路上,遵循每90公里至100公里或車程1個小時以內設置一個的原則。在建筑外觀上,注重體現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體現了呼倫貝爾民族文化的地區(qū)特色。 在呼倫貝爾旅途中,一路上我們見識了不少頗具特色的驛站,如草原核心區(qū)的驛站,采用蒙古包式圓形穹頂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裝飾;林區(qū)的驛站則采用“木刻楞”森林小木屋的設計;地處中俄交界的地方,驛站的設計上則流露出了異域風情。這些驛站均選用實木材料,既體現了驛站綠色環(huán)保的建設理念,又與周邊環(huán)境融為一體。 雖然天色有點陰雨,四野一片蒼茫,但呼吸著草原上沁人心脾的新鮮空氣,止不住就想放飛自己的心靈。 不一陣子,我們被一大群羊兒攔住了去路,如果按一只羊1000元計算的話,這群羊就價值有好幾十萬元。駕駛員說,現在蒙古族同胞因為有牧場,所以都非常有錢,而同處內蒙古的漢族是沒有資格擁有牧場的,誰讓咱們的祖先是農耕民族呢,哈哈! 呼倫貝爾市是內蒙古自治區(qū)下轄的地級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東北部,以境內呼倫湖和貝爾湖得名。它的南部與興安盟相連,東部以嫩江為界與黑龍江省為鄰,北和西北部以額爾古納河為界與俄羅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國交界,總面積25.2777萬平方公里,占內蒙古自治區(qū)面積的21.4%,占中國版圖的1/40,相當于山東與江蘇兩省面積之和。<br> 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轄區(qū)里,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分別是紅花爾基樟子松自然保護區(qū)和輝河濕地生態(tài)自然保護區(qū)。<br> 紅花爾基森林公園總面積6726公頃,以前是采伐的林區(qū),2000年整體規(guī)劃為森林公園。這里以四季常青的沙地樟子松林和浩瀚無垠的草原濕地景觀為主,兼有連綿逶迤的岡巒山嶺、風光旖旎的湖光山色。現在是呼倫貝爾旅游熱點之一,這里空氣一流,游人稱這里為“天然氧吧”。 我們穿行在亞洲最大、我國唯一集中連片的沙地樟子松林帶中,底黑而中上部呈淺棕色的樹干引人注目。從百度得知:樟子松屬常綠喬木,為國家二級珍貴保護樹種。它高15-25米,最高達30米,樹冠橢圓形或圓錐形。樹干挺直,3-4米以下的樹皮黑褐色,鱗狀深裂。樟子松林木生長較快,材質好,以其特有的防風固沙、抗旱、耐貧瘠等特點,成為東北大興安嶺山區(qū)及西部砂丘地區(qū)的造林樹種,具有較高的科研和觀賞價值。 位于鄂溫克旗西部的輝河濕地保護區(qū),是鄂溫克民族的主要聚居區(qū)。輝河蘇木因輝河而得名,“輝”是鄂溫克語,意思為水勢浩大,“蘇木”相當于我們的農村的鄉(xiāng)。這一帶湖泊眾多、水草豐美、野生動植物豐富。每年有上千只天鵝如約來到這里繁衍生息,因此輝河蘇木地區(qū)被譽為天鵝的故鄉(xiāng)。 輝河濕地自然保護區(qū)是呼倫貝爾草原向大興安嶺山地森林過渡帶地帶,集森林、草原、濕地于一體,具有低山丘陵、高平原、沙地、河谷等多種類型組合的地貌,呈現為類型多樣、獨特、結構復雜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 天空濃云密布,草原上小野花星星點點。當遠方出現了廣闊的湖面、潔白的蒙古包和漂亮的駿馬,我們頓時便有了下車拍照的強烈愿望。 劉師傅告訴我們,這就是我們計劃中要停車的七仙湖草原,距離阿爾山市東北約75公里。當地水草豐美、牛羊成群、每到夏天便成了人們感受遼闊草原、體驗蒙族風情的熱鬧之地了。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旅游旺季,當地人已開始打理自己的景點了。 今年內蒙的雨水的確是大,往年的許多草地這會兒都變成了湖泊,我們的車子就停在了美麗的七仙湖畔。七仙湖是這里七個大小不同的湖泊的總稱,之前曾在網上見人吐槽,說這幾年水少,都沒有湖了??上步衲暧晁貏e大,七仙湖幾乎已連成了浩瀚的一片,風采更勝往年。 Elton高興的草地奔跑,畢竟是經常鍛煉的人,運動員的底子還在,跑步的姿勢還是像模像樣的。 他跑向了高崗上的兩匹駿馬,很想拍到天馬行空的意境??墒邱R兒不識抬舉,就是不肯好好配合,不是顧自低頭吃草,就似捉迷藏般的避開,弄得他一點脾氣也沒有。 沉穩(wěn)的朱教授不急不忙地舉起長焦取景,牛刀小試就給我?guī)砹司薮蟮捏@喜,忍不住就想放一張上來秀一下。<br> 離開七仙湖,很快就進入了伊爾施鎮(zhèn),這是去往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門戶,它位于興安盟阿爾山市的最北端,處于203省道(連接京加線和滿洲里)和蘑阿公路的交叉點。同時,這里還火車站和小機場,因此是是阿爾山市的經濟重鎮(zhèn)。 過去的伊爾施為村級建制,因地域廣大而號稱“天下第一村”。從1998年開始,這里作為阿爾山的重點經濟開發(fā)區(qū)進行打造。據介紹,整個鎮(zhèn)擁有10個規(guī)模極大的機械化農場,鎮(zhèn)上的人們也大多從事林、農、牧業(yè)的生產。我們眼前盡是經過機械化作業(yè)的廣闊田野和布滿山麓的無邊林海,以及逶迤起伏的大片牧場,現代化大農村的環(huán)境令人震撼。<br> 小鎮(zhèn)還在大力開發(fā)之中,幢幢新樓拔地而起,很多道路都在封閉重建。我們并沒有在此久留,在一家餐館解決了午飯后就抓緊出發(fā)了,因為我們今天的重頭戲是在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途經伊爾施附近的玫瑰峰,獨特的地貌十分驚艷,不過要待我們從阿爾山出來后再好好游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