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彩鹮首度在西昌被記錄到以來,后面又陸陸續(xù)續(xù)在邛海濕地被發(fā)現(xiàn),2019年2月我有幸與這些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相遇。</p> 彩鹮(拉丁學名:Plegadis falcinellus)是鹮科彩鹮屬鳥類,《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無危物種。其主要分布于歐洲南部、亞洲、非洲、美洲中部。<br><br>彩鹮體長48~66厘米,翼展80~95厘米,體重485~580克;體羽大部為青銅栗色,上體具綠色及紫色光澤;虹膜褐色;嘴近黑色;腳綠褐色;臉部裸露,裸皮及眼圈鉛色;頸、上背、肩和最內(nèi)側翼上覆羽色深。彩鹮主要棲息在溫暖的河湖及沼澤附近,性喜群居,主要以水生昆蟲、昆蟲幼蟲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彩鹮頭部除面部裸出外皆被羽,體羽大部為青銅栗色,嘴長而下彎,呈黑色,跗蹠前緣具盾鱗;體羽大都紅褐色;頭頂、頭側、頦、前喉等均具紫綠色光澤;臉部裸露,裸皮及眼圈鉛色;頸、上背、肩和最內(nèi)側翼上覆羽色深,富有栗色;下背、腰、尾上覆羽具紫綠色光澤;飛羽黑色;尾羽黑色,基部具緣色光澤,其余部分具紫色光澤;中覆羽具紫色光澤,翅的余部具綠色光澤;腋羽和尾下覆羽深紫色,體下余部羽毛栗色。<br><br>虹膜灰、褐或斑灰和褐色,眼周和臉裸露皮膚非繁殖期紫黑色,繁殖期臉為淡藍色;鳥喙深鉛色或鉛褐色;跗蹠與趾黃褐色,膝部青銅色。<br><br>幼鳥體羽主要為暗綠色,無光澤,頭和頸灰褐色,臉有白色斑點,頭和頸具白色條紋,頭頂上面有一小的白斑,下體褐色,微綴有銅綠色,嘴有粉紅色逐漸變?yōu)榘瞪?,腳暗灰橄欖色。虹膜暗褐色。 彩鹮結小群棲居沼澤、稻田及漫水草地。夜晚成直線排列或編隊飛回共棲處。與白鷺及蒼鷺混群營巢。棲息于淺水湖泊、沼澤、河流、水塘、水淹平原、濕草地、水田、水渠等淡水水域,有時也到海邊水泡、沼澤、河流入海口和其他海域生境。白天活動和覓食,晚上飛到離覓食水域較遠地方的樹上棲息。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br><br>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Ⅲ級保護動物。 2021年2月彩鹮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為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的彩鹮在數(shù)量上比朱鹮還少。 <p class="ql-block">彩鹮在中國的數(shù)量本來就不多,分布地區(qū)又十分狹窄,由于它們賴以生存的棲息地──沼澤地不斷消失和河湖面積的日漸縮減。使它們的數(shù)量日益減少。同時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造成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質(zhì)增多,使得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雪上加霜急劇惡化。終于,人們突然發(fā)現(xiàn)再也找不到彩鹮那美麗的身姿。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不得不宣布彩鹮在中國絕跡。自2009年來,中國境內(nèi)逐漸有了其蹤跡。</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