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自從隋朝以后科舉制度逐漸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最為基本的當官制度,這也成為很多家境貧寒子弟前往朝廷做官的唯一通道,為此不少人寒窗苦讀,隨著到了清朝近代,因為考試內容和制度的局限性,最終科舉考試在1905年被廢除。</p><p class="ql-block">大家知道最后一位狀元是誰嗎?很多人會感到陌生,他的名字叫做劉春霖,在1904年被慈禧選中,人們不知曉也是在情理之中,晚清發(fā)生了如此多的振聾發(fā)聵的事情,對于一個并沒有掀起太大變革的狀元,人們印象也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不過說起劉春霖的狀元之路,多少有一年巧合的味道在里頭,這個名號,原本不是他的。各地考生在北京進行考核完之后,實際上還要舉行一輪殿試,將考卷呈上讓皇帝親自審閱,這一輪也是做做樣子,內務府實際上已經(jīng)排出了名次,考卷會按名次排放,皇帝只要按著名單來就行了,狀元實際上可以內定好,當時的審卷人其實并非光緒,而是清朝的當政者慈禧太后。</p> <p class="ql-block">在這次最后舉行的狀元考試當中,名字叫做譚延闿的考生是排在第一位的,慈禧審閱試卷時,對這個名字卻非常反感,她立刻想到了幾年前在戊戌變法要刺殺自己的譚嗣同,再看譚延闿來自湖南,和譚嗣同是老鄉(xiāng),就更加懷疑了,因此沒有提拔他作為第一名。反倒是排名第二的劉春霖,名字也好聽,此時大清處在危亡之刻,恰好需要一場“甘霖”,而他寫的字更是讓慈禧滿意。就這樣,劉春霖帶著運氣,名登榜首了。</p> <p class="ql-block">不過大家千萬不要認為,劉春霖的狀元完全是靠運氣所得來的,他也有著自己的本錢,那就是一手秀麗的小楷。劉春霖十分善于書法,他的字跡筆力清秀鋼勁,深得世人推崇,劉春霖出名之后,世間有著“大楷學顏(顏真卿),小楷學劉”的說法。</p> <p class="ql-block">后來劉春霖的殿試卷被披露了出來,我們可以看下就知道了,殿試只有數(shù)個時辰的時間,劉春霖臨時寫下的字,卻如同印刷體打印的一般整齊干凈,這也讓無數(shù)的現(xiàn)代人汗顏,相信大家很多人長時間的操縱辦公用具,很少有提筆寫字的機會了。</p> <p class="ql-block">劉春霖的字跡,可以說和專家不相上下,甚至是超過了一些人的,見字如見人,劉春霖的品行也十分值得人們的欽佩,在清朝倒塌后,他在袁世凱府內短暫的供職,然后就辭官回家,抗日期間,居住在北京的劉春霖受到了日偽政府的邀請,希望他能夠出任偽北京市市長一職務,被劉義正言辭的拒絕,惱羞成怒的日偽當局將劉歷年收藏的書畫洗劫一空,劉春霖最終在憂國憂民當中,于1944年突發(fā)心臟病與世長辭,年72歲,他的事跡也值得讓所有中國人佩服。</p> <p class="ql-block">轉載小七巴娛樂</p>